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并对细胞特异性抗原进行鉴定,探索提高原代内皮细胞体外培养存活率及纯化率的方法。方法采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向人脐静脉灌注消化液,消化液的浓度和消化时间分别0.25%(质量体积比)胰蛋白酶,10min和0.1%(质量体积比)胶原酶Ⅱ,15min。通过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特点和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对细胞进行鉴定,比较两种消化方法的优劣。结果 0.1%胶原酶Ⅱ,15min的消化方法较0.25%胰蛋白酶,10min对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有更好的分离效果,活细胞数量多且细胞纯度较高。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细胞内有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结论胶原酶Ⅱ可以有效分离脐静脉内皮细胞,最佳消化条件是0.1%胶原酶Ⅱ,37℃,15min。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内皮祖细胞(EPCs)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检测EPCs表达CGRP ,对EPCs条件培养基采取CGRP抗体封闭和CGRP受体阻断后,观察EPCs条件培养基对 AngⅡ诱导的DNA合成能力、细胞总蛋白含量、细胞存活率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EPCs能够表达并分泌高浓度的CGRP;CGRP阻断后,EPCs条件培养基对AngⅡ诱导的VSMCs DNA合成能力、细胞总蛋白含量、细胞存活率、细胞周期进程的抑制作用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结论】EPCs通过旁分泌CGRP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上,观察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TS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采用相差显微镜测量细胞大小,测定心肌细胞’H.亮氨酸掺入作为心肌细胞肥大的指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细胞原癌基因c-fos和c—jun 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培养的心肌细胞中加入TSN(5~80μmol/L),24h后没有产生明显的细胞毒性。TSN能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增大、蛋白质合成速率的显著增加及心肌细胞原癌基因c—fos和c-jun mRNA表达的增强。结论TSN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这可能与其抑制了原癌基因c-fos和c-ju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机体存在循环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血压调节和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作用下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Ⅰ(AngⅠ),后者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下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AngⅡ在体内有多种生理功能。AnsⅡ可使全身动脉及静脉收缩,促进平滑肌细胞或纤维细胞增生与心肌细胞肥大,引起心肌构型重建。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Ⅱ与肝星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雪辉  杨冬华 《临床荟萃》2006,21(5):379-380,F0003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ln system,RAS)是机体重要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之一,包括肾京、血管紧张素原(Ang)、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和血管紧张素受体等,具有强有力的血管收缩和刺激醛固酮分泌作用,主要参与血压、体液和电解质平衡的内分泌调控。RAS除存在于循环系统外,也广泛存在于脑、心脏、肺脏、肝脏、肾脏和胰腺等多种组织中。研究证明,慢性肝病患者RAS易被激活,导致其最重要的活性产物Ang Ⅱ水平异常升高,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肝纤维化的中心环节,是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ECM)过多产生和沉积的主要细胞来源。我们就Ang Ⅱ与HSC在肝纤维化进展中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拮抗剂氯沙坦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介导的原代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的增殖作用及机制。方法:MTT法观察AngⅡ对原代AML细胞、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氯沙坦和AT2R拮抗剂PD123319对AngⅡ促原代AML细胞增殖的拮抗作用:Elisa法检测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II作用下原代AML分泌MMP-9的影响。结果:AngII能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促进原代AML细胞增殖(P0,05),而对正常骨髓无此作用;氯沙坦随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阻断AngII作用下白血病细胞增殖(P《0.05);氯沙坦能明显下调AngII增加原代AML细胞MMP-9的分泌(P0.05)。结论:氯沙坦通过抑制MMP-9分泌阻断AngII/AT1R介导的白血病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内皮祖细胞(EPC)促血管新生主要因子HIFla、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AT1受体阻滞剂的干预效果.方法: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在VEGF和bFGF存在条件下培养7~8 d得到EPC;随机分对照组、AngⅡ组(10-6mol·L-1),AngⅡ 氯沙坦预处理组.半定量RT-PCR检测EPC内血管紧张素原(ATG)mRNA表达情况;血管紧张素受体AT1、AT2以及HIFla、VEGF mRNA表达水平.结果:人脐血EPC表达AT1受体、AT2受体,不表达ATG.外源性AngⅡ作用后,EPC的AT1受体、AT2受体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HIFla、VEGF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用氯沙坦预处理细胞后再用AngⅡ刺激,与单纯AngⅡ刺激组比较,HIFla、VEGF mRN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RT-PCR结果显示,人脐血来源的EPC不表达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因而不能产生内源性AngⅡ;外源性AngⅡ通过AT1/AT2受体下调EPC的促血管新生主要因子HIFla和VEGF的表达,但详细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S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寻找药物作用的靶点。方法:分离大鼠胸主动脉中层平滑肌,贴壁法培养平滑肌细胞,建立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模型;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丹参酮ⅡA对VSMC增殖的影响;用酶促反应定磷法测定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原癌基因c-fos和c-myc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模型;随着TSN浓度增加VSMC增殖活性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0.01);TSN各组随着浓度的增加,VSMC中CaN活性显著下降(P〈0.01),VSMC中c-fos和c-myc表达水平也显著下降(P〈0.01)。结论:TSN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SMC中CaN活性、c-fos及c-myc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体外建立稳定可靠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模型,目前培养方法缺乏统一的标准。目的:探索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采用2.5g/L胰蛋白酶和0.02%EDTA消化、分离、体外原代培养及消化传代脐静脉内皮细胞,简化完全培养液组分(不添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肝素等辅助因子),当原代培养细胞80%以上汇合,根据细胞特有的形态学特征和Ⅷ因子进行内皮细胞的鉴定。结果与结论:种植在培养瓶中的内皮细胞2h贴壁生长,24h换液后内皮细胞80%融合,细胞状态好,内皮细胞呈单层铺路石样外观,经过镜下观察和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证明是脐静脉内皮细胞。证实用胰蛋白酶灌注脐静脉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获得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可靠性大,成功率高,可以构建体外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对糖尿病(DM)仓鼠心肌局部糜酶-血管紧张素Ⅱ(chymase—AngⅡ)系统的影响。方法:检测APS治疗组和对照组DM仓鼠的胰岛素、C肽、心肌酶谱、糖化血清蛋白(GSP)和血浆。心肌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RTPCR法检测心肌糜酶(chymase)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mRNA表达;放免法检测chymase和ACE的活性;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心肌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含量。结果:APS治疗组GSP、心肌酶谱和心肌Ang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血胰岛素、C肽、血浆AngⅡ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APS组chymase mRNA表达和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CE基因的表达和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APS组心肌p-ERK1/2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APS可以抑制糖尿病心肌局部chymanse—AngⅡ系统的过度活化,起到对DM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他汀类药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是否有影响目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DMEM细胞培养液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将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高糖组和高糖+辛伐他汀组,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测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及P53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高糖组及高糖+辛伐他汀组细胞增殖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高糖组细胞增殖率较高糖+辛伐他汀组亦降低(P〈0.01);高糖组P53蛋白表达量及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及高糖+辛伐他汀组明显增加(P〈0.01),高糖+辛伐他汀组P53蛋白表达及凋亡率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表明高糖可通过促进促凋亡蛋白P53的表达进而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凋亡,而辛伐他汀可抑制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转变,并为干细胞的生长增殖提供营养支持。目的:观察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在联合培养体系中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生长、细胞分化及其Bmi-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建立细胞联合培养体系基础上,设立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联合培养组,分别于第4,6,8,10天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变化、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单独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及联合培养组中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Bmi-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在各时间点与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相比较,联合培养组中干细胞的形态呈多样化,后期部分细胞之间出现了连接,成骨分化明显。联合培养组的细胞数量以及Bmi-1表达量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联合培养相容性良好。提示脐静脉内皮细胞对体外联合培养体系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促进增殖的作用;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i-1基因的表达,对细胞衰老和增殖能力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海莉  柳红 《中国临床康复》2012,(46):8667-8670
背景:课题组前期已证实As2O3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中FOXO3a因子的表达,并抑制肿瘤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但As2O3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血管内皮细胞中FOXO3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尚未证实。目的:观察siRNA沉默FOXO3a对As2O3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①As2O3组:待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贴壁,在含4μmol/LAs2O3的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②control siRNA组:转染无关序列control siRNA后,细胞在含4μmol/LAs2O3的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③FOXO3a siRNA组:转染FOXO3a siRNA后,细胞在含4μmol/LAs2O3的RPMI-1640培养基中培养。④对照组:与实验药物等体积PBS作为对照,细胞在完全培养基条件下培养。应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FOXO3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FOXO3a siRNA明显减弱了As2O3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As2O3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FOXO3a蛋白的表达并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FOXO3a siRNA处理后明显抑制FOXO3a蛋白表达且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结果提示FOXO3a可能成为As2O3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治疗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4.
背景:他汀类药物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是否有影响目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DMEM 细胞培养液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将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高糖组和高糖+辛伐他汀组,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测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及P53 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高糖组及高糖+辛伐他汀组细胞增殖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 < 0.01),而高糖组细胞增殖率较高糖+辛伐他汀组亦降低(P < 0.01) ;高糖组P53 蛋白表达量及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及高糖+辛伐他汀组明显增加(P <0.01),高糖+辛伐他汀组P53 蛋白表达及凋亡率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1).表明高糖可通过促进促凋亡蛋白P53 的表达进而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凋亡,而辛伐他汀可抑制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再内皮化种子细胞主要来源于成熟内皮细胞,内皮祖细胞作为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的:分离和扩增人脐带血内皮祖细胞,观测其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新鲜的脐血中单个核细胞,在含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培养液中培养扩增,通过形态学、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等对贴壁细胞进行鉴定;并与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增殖和迁移能力比较。结果与结论:随着培养和诱导时间延长,贴壁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从小圆形变成梭形,逐渐分化成典型成熟内皮细胞的鹅卵石样形态,并可形成特征性的克隆;体外诱导7d后90%以上贴壁细胞呈Dil-ac-LDL和FITC-UEA-I双阳性;贴壁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培养7d的细胞VEGFR-2、CD34和CD133表达分别占(77.4±4.9)%、(52.4±6.6)%和(19.4±2.1)%,培养28d的细胞VEGFR-2和CD34表达分别占(81.1±7.4)%和(7.6±3.1)%,而未检测到CD133表达;人内皮祖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高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0.05),并且细胞数量可扩增达109L-1。结果显示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可从人脐带血分离、纯化内皮祖细胞;内皮祖细胞可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都很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NOX1基因表达增加中线粒体所起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s,用线粒体呼吸链的抑制剂阻断线粒体的作用,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NOX1基因表达的量。结果:AngⅡ能够诱导NOX1基因的表达增加,线粒体呼吸链的抑制剂能够抑制上述这一作用。结论:在大鼠的VSMCs中,AngⅡ诱导NOX1的增加通过线粒体呼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查政  张清华  蒋知新  林虎  梁雪梅 《新医学》2009,40(3):154-158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对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根据平滑肌原代细胞的培养方式分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培养组(ox-LDL组)、AngⅡ加ox-LDL培养组(AngⅡ组)、AngⅡ加ox-LDL加缬沙坦培养组(缬沙坦组)、普通培养基培养组(对照组),应用ELISA法及逆转录PCR法分别检测4组上清液中的MMP-9、TIMP—1含量,以及细胞内MMP-9、TIM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结果:AngⅡ组上清液中的MMP-9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为P〈0.01)。ox-LDL组与AngⅡ组上清液中TIMP-1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1),缬沙坦组与对照组上清液中TIMP-1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AngⅡ组细胞内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为P〈0.01),其TIM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ox-LDL组及缬沙坦组(均为P〈0.01),缬沙坦组细胞内TIMP-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ox-LD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Ⅱ可增加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MMP-9的表达而降低TIMP-1的表达,缬沙坦可以抑制AngⅡ的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丁强  杨波  王簕  尹飚  唐龙  章波 《中国临床康复》2014,(15):2351-2356
背景: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转染慢病毒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方便后期示踪该细胞,掌握转染的最佳感染复数(MOI)和产生较强荧光强度的时间,可为后期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动物模型体内的示踪奠定基础。 目的:观察慢病毒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找到稳定标记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方法。 方法:采用胶原酶灌注消化分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将其置于含有体积分数20%胎牛血清、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培养基内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内皮细胞生长情况,消化离心重悬后进行计数,平均分成4组,每组细胞数5.0×105个,接种于24孔培养皿,空白组加入10μL的DMEM无血清培养基,剩余3组加入慢病毒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进行转染,MOI分别为2,3,4,每组3个皿。 结果与结论:分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培养5-7d可长成单层,光镜下胞体为单层鹅卵石状排列,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检测为阳性。转染后24 h可见绿色荧光,72 h荧光达到最强,细胞转染率与MOI值呈线性增长关系,至21 d 时仍可见绿色荧光。转染后0,7,14,21 d,MOI=3组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数量均与空白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不受慢病毒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影响。提示慢病毒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效率高,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可持续表达21 d,且标记后不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类脐带Wharton′s jelly来源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表型鉴定。方法:剔除人类脐带动静脉,获得脐带Wharton′s jelly组织,应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培养,以流式细胞法行细胞表型鉴定。结果:分离出的人类脐带Wharton′s jelly组织,在培养后3-7 d可见细胞从组织块爬出,主要表现长梭形的成纤维样细胞,2周左右可达80%汇合,这些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标记物CD105、CD73、CD90、CD54、CD44,而不表达造血和内皮标记物CD34、CD45、CD106和CD133。结论:应用组织块贴壁法可以从人脐带Wharton′s jelly中分离、培养出干细胞,它们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