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分析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过敏性鼻炎者且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纳入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给予依巴斯汀、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啶分散片且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存质量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数据的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4.44%、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巴斯汀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方面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3.
《河南医学研究》2017,(24)
目的研究鼻舒适片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新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予以对照组依巴斯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鼻舒适片治疗。统计对比两组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血清白细胞三烯B4(LTB4)、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鼻痒、鼻塞、流涕、喷嚏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LTB4、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TB4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IFN-γ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鼻舒适片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可改善患者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5.
依巴斯汀是第二代抗组胺药,活性代谢物为卡瑞斯汀.它的抗组胺和抗过敏作用已被体内、体外实验研究及临床数据所证实.对过敏性鼻炎和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病人,每天10 mg的依巴斯汀有很好的耐受性和治疗效果.经过比较,在该剂量下,它与其他第二代抗组胺药的效果相同.20mg与10 mg剂量的依巴斯汀有相同耐受性,某些研究还显示剂量越高疗效越好.目前没有发现依巴斯汀对心脏有明显的副作用.因此,依巴斯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过敏性鼻炎和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选择85例慢性荨麻诊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45例,口服依巴斯汀片10 mg,每日1次。对照组40例,肌肉注射维D2果糖酸钙注射液2ml,1次/d,共14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5.5%,对照组总有效率52.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依巴斯汀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对慢性湿疹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87例采用依巴斯汀10mg,1次/d;对照组86例用中药治疗。两组同时用药3周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结果:治疗组治愈53例(治愈率为60.92%),总有效率为90.80%;对照组治愈31例(治愈率为36.05%),总有效率为61.6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巴斯汀是治疗慢性湿疹的有效方法,具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治疗过敏性鼻炎新药——依巴斯汀(Ebasti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巴斯汀是一种强有力的、选择性的、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季节性及常年性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结膜炎等过敏性疾病。本主要综述依巴斯汀的药理作到用、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及治疗过敏性的临床评价,指出该药用于过敏性鼻炎使病人的主观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病人的耐受性良好,无镇静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有一定前途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方法利用微波行鼻腔筛前神经分支及下鼻甲黏膜凝固术。结果近期疗效显效96.7%,无效3.3%;远期疗效:显效90%,有效6.7%,无效3.3%。微波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疗效显著、安全、副作用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物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疗效。方法:将19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72例,B组70例,C组50例,AB组分别在鼻内镜下行聚焦超声与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应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1个月,C组应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西替利嗪片1个月。治疗后随访6个月,用计分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1个月:A组97.2%,B组97.1%,C组96.0%;6个月:A组90.3%,B组87.1%,C组64.0%。3组治疗后1个月症状评分比较,疗效相当,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有效率均高于C组(P<0.05);治疗后喷嚏症状评分比较,A组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鼻塞评分比较,B组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物理治疗方法联合糠酸莫米松治疗持续性AR,前者改善喷嚏症状优于后者,但改善鼻塞症状不如后者。药物治疗持续性AR的远期疗效不及物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聚焦超声联合糠酸莫米松治持续性AR,值得推广,尤其适合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 相似文献
13.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治疗仍不能完全令人满意,本文从遗传、环境及免疫学角度就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类固醇激素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类固醇激素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方法:对类固醇激素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加以分析,整理。结果:展现类固醇激素在变应性鼻炎治疗领域的最新成果,结论:选择合适的应用方法,有地临床医师运用类固醇激素在主为应性鼻炎的治疗中提高疗效,避免或尽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孟鲁斯特辅助治疗小儿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孟鲁斯特辅助治疗小儿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门诊就诊的96例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予氯雷他定口服及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斯特口服。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计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斯特辅助治疗小儿中重度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足反射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40例应变性鼻炎患,分两组,分别采用足反射疗法及冷冻法治疗。结果 足反射疗法有效率为70%,与冷冻疗法无显性差异。结论 足反射疗法可应用于变应性鼻炎治疗,且治疗简便,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非变应性鼻炎与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方法 278例鼻炎患者分为变应性鼻炎组(AR组)与非变应性鼻炎组(NAR组)。记录2组的临床症状、疾病严重程度与时间、并发症,比较2组的异同。结果 AR组的鼻部症状、眼部症状、咳嗽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N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多为中重度持续性患者,轻度持续性患者的数量最少。AR组的中重度间歇性患者明显多于NAR组的患者(P〈0.05)。2组出现心血管疾病、下呼吸道并发症患者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患者的下呼吸道疾病主要为哮喘,人数明显多于NAR组的哮喘患者。2组患者药物过敏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应性与非变应性鼻炎是两类不同疾病,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并发症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应性鼻炎,是常见病和多发病。通过概述近几年国内外治疗方法,从而明确各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完善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案,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辅舒良鼻喷剂和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采用辅舒良鼻喷剂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辅舒良鼻喷剂与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均有良好疗效,均可单独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