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S.mutans遗传I型(血清c型)P1抗体对遗传Ⅱ~V型(血清a~g型)变链菌在唾液包被的羟磷灰石微珠(S-HA)表面粘附的影响。方法:用提纯的变链S.mutansMT6R的细胞表面蛋白P1加弗氏佐剂通过局部唾液腺和背部皮下注射免疫BALB/c鼠,得到含高效价P1抗体的鼠血清和唾液。结果:发现遗传I型变链菌的抗P1抗体可抑制除S.ratus(遗传Ⅱ型,血清b型)以外的各型变链在S-HA表面的粘附(P<0.05)。结论:蛋白P1可作为各型变链菌间的共同抗原。  相似文献   

2.
用提纯的S.mutans MT6R细胞表面蛋白P1加弗氏佐剂通过局部唾液腺和背部皮下注射免疫BALB/C鼠,得到含高效价P1抗体的大鼠唾液。用含P1抗体的唾液包被羟磷灰石微珠,观察含在唾液膜中的C型变链P1抗体对S.mutans MT6R和S.sobrinus 6715在HA表面粘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用提纯的变形链球菌细胞表面蛋白P1加弗氏佐剂对BALB/C鼠行腮腺区和背部皮下注射免疫,得到含高效价抗P1抗体的鼠血清和唾液。将血清和唾液样本分别作梯度稀释,观察不同稀释倍数的抗P1抗体对S.mutans MT6R粘附的影响。结果发现原倍在释度为1:2,1:4,1:8,1:16,1:32的抗变链C型表面蛋白P1因清抗体和唾液抗体均可明显抑制S.mutans MT6R在唾液包被的羟磷灰石微珠表面的粘  相似文献   

4.
用放射性同位素3H-胸腺嘧啶核苷标记变链S.mutansJBP株(血清C型)及S.sobrinus6715株(血清g型),观察兔全唾液对这两种细菌在羟磷灰石(HA)表面粘附的影响.结果发现,JBP和6715在无唾液包被的HA上的粘附无明显差异(P>0.05),但经唾液包被HA后JBP粘附量明显多于6715(P<0.01),说明唾液成分可促进C型变链的粘附,但对g型变链的粘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用^3H标记变形链球菌遗传分型Ⅰ型S.mutansJBP和ⅢS.sobrinus6715,观察细菌在经兔唾液包被的羟磷灰石微珠表面的粘附量,以研究唾液对两种菌粘附的影响。结果表明,S.mutansJBP和S.sobrinus6715对经唾液包被的HA上的粘附量有明显差异,I型JBP的粘附量显著多于Ⅲ型6715,在无唾液包被的HA上,两者粘附量无明显差异。结果说明变形链球菌I型S.mutans粘附的  相似文献   

6.
用提纯的S.mutans MT6R表面蛋白P1加弗氏佐剂对BALB/C大鼠行腮腺区和背部皮下注射免疫,得到含高效价抗S.nutans表面蛋白P1抗体的大鼠血清和唾液,观察此P1抗体对已粘附到唾液包被的羟磷灰石微珠表面的各型变形链球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surfaceproteinantigenofS.mutans,PAc)又称为表面蛋白P1、AgⅠ/Ⅱ、PAg、SpaA、SA等,是一类结构和功能十分相似的蛋白质家族,是致龋变链菌(mutansstreptococcus)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在细菌对牙面的初始粘附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诱导机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近年来,在PAc及其类似蛋白的遗传学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其基因和蛋白分子结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1 基因克隆和核酸序列分析  Okahash…  相似文献   

8.
不同龋敏感性人群唾液特异性抗变链抗体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的酶联免疾吸附实验(ELISA)方法,对22名高龋者(CA)及14外无龋者(CF)的唾液中抗变链S.mutans(C型)及S.sobrinus(g型)全细胞抗原的SIgA抗体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CF组特异性抗性水平均明显高于CA组(P<0.05),而两种变链之间,无论是CA组或是CF组SIgA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这表明,成人唾液中自然产生的抗变链SIg  相似文献   

9.
变形链球菌Ⅰ型Mutans表面蛋白P_1的粘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变形链球自I型S.mutansMT,R(血清型C)菌株表面蛋白P1分离、纯化、鉴定,经131Ⅰ标记后,研究其对无龋成人腮腺唾液膜的粘附性,共观察22例。结果显示,蛋白P1能直接粘附于唾液膜,在唾液膜上的粘附量显著大于牛血清白蛋白膜和缓冲液处理的羟磷灰石组(P<0.01),提示蛋白P1可能是变形使球菌遗传Ⅰ型、血清C型的重要粘附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变链球菌(mutansstreptococcus)表面蛋白(包括PAc,SR,PAg,AgⅠ/Ⅱ,SpaA)是致龋的主要毒力因子。表面蛋白的主动免疫及其单克隆抗体的被动免疫都能有效地抑制变链球菌在口腔中的定居与繁殖,降低龋齿发生率。近年来,随着现代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已开始对表面蛋白分子中特定功能区和T、B细胞表位的定位分布进行深入的研究。1 T、B细胞表位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表位又称为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中可激发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异的化学立体结构基因。T细胞表位是免疫应答的…  相似文献   

11.
葡糖基转移酶是变形链球菌 (S mutans)的重要致龋毒力因子 ,其中gtfB基因编码的GTF Ⅰ能够催化水不溶性葡聚糖的合成 ,介导变链菌与牙面的蔗糖依赖性粘附 ,在龋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前我们已研制了针对变链菌的表面蛋白PAc和GTF的融合防龋DNA疫苗[1 ] ,为了进一步鉴定和加强其免疫效果 ,我们以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法从大肠杆菌中表达、提取和纯化了重组葡糖基转移酶GTF Ⅰ。一、材料和方法1 .重组葡糖基转移酶GTF Ⅰ表达质粒的构建 :根据S mutansGS 5株葡糖基转移酶基因gtfB的序列设计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乳链球菌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方法:对实验动物BLAB/c鼠进行基因重组乳链球菌防龋疫苗的灌胃免疫,并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进行鼠血清和唾液中抗特异性PAc-IgG测定。结果:接种重组乳链球菌HL102,HL107组血清中抗PAc-IgG明显高于乳链求球菌免疫组(P〈0.01),与接种变形乳链球菌产生同样的IgG反应(P〉0.01),结论:基因重组乳链球菌具有变形乳链球菌表面蛋白抗  相似文献   

13.
白色念珠菌对硅橡胶赝复材料表面粘附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探讨影响白念菌粘附于硅橡能力的因素。方法:对C.albicans在两种硅橡胶材料表面粘附量进行计数,统计。结果:SY-1和MDXA-4210在有无唾液获得膜存在条件下,白念菌粘附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在有唾液获得膜存在时,各种材料表面的白念菌粘附数量明显低于无唾液获得膜存在时(P〈0.01)。结论:C.albicans对两种硅橡胶材料的粘附性无明显差异,唾液的存在有降低C.alb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乳链球菌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方法:对实验动物BALB/c鼠进行基因重组乳链球菌防龋疫苗的灌胃免疫,并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进行鼠血清和唾液中抗特异性PAc-IgG测定。结果:接种重组乳链球菌HL102、HL107组血清中抗PAc-IgG明显高于乳链球菌免疫组(P<0.01),与接种变形乳链球菌组产生同样的IgG反应(P>0.01)。结论:基因重组乳链球菌具有变形乳链球菌表面蛋白抗原的免疫原性,能够在BALB/c鼠中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和免疫表达产物抗特异性PAc-IgG。  相似文献   

15.
作者采用ELISA法对颌面外科30例血清HBsAg阳性患者,加测了唾液HBsAg,血清及唾液HBeAg.抗HBc等项目。另对门诊各科431件口腔顺械抽样检测了HBsA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Ⅰ型JBP(c型)和Ⅲ型6715(g型)变链菌在不同状态葡糖基转移酶(GTF)所合成的水不溶性和葡聚糖(IG)和水溶性葡聚糖(SG)的测定来研究两种变链菌的GTF-Ⅰ和GTF-S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制备JBP和6715的含酶上清液(cell-free enzyme)及含酶提取液(cell-bound enzyme),以蔗糖为底物,恒温培养后分别收集IG和SG。  相似文献   

17.
用提纯的S.mutansMT6R(遗传Ⅰ型,血清c型)细胞表面蛋白P1加弗氏佐剂通过局部唾液腺和背部皮下注射免疫BALB/C鼠,得到含高效价民抗体的大鼠唾液。用含P1抗体的唾液包被羟磷灰石激珠(HA),观察含在唾液膜中的c型变链P1抗体对S.mutansMT6R和S.sobrinus6715在HA表面粘附的影响。结果发现唾液膜中的P1抗体可明显抑制S.mutansMT6R和S.so-brinus6715在HA表面的粘附(P<0.05),且抗体对这两种菌的粘附抑制作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P1抗体可以抑制S.mutans和S.sobrinus对牙面的粘附和定居.  相似文献   

18.
粘性放线菌 (Actinomycesviscosus,AV ,简称粘放菌 )是最早粘附于牙面上的细菌之一。目前研究[1] 认为 ,粘放菌与根面龋的发生有关 ,粘放菌的致病作用与其在牙面的粘附有关。细菌在牙面的初始粘附 ,就是细菌在唾液获得性膜上的粘附。研究[2 ] 证明口腔中早期定植的先锋菌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sanguis,S .S ,简称血链菌 )产生对氨基苯甲酸(para_aminobenzoicacid ,PABA) ,且PAB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粘放菌的生长。本实验旨在研究PABA处理粘放菌对该菌在唾液…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抗粘放菌5519Ⅰ型菌毛单克隆抗体。方法:采用BALB/C小鼠免疫后取脾细胞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杂交融合,制备单克隆抗体,并以ELISA法和双向琼脂扩散法进行鉴定。结果:共得到6株杂交瘤细胞,抗体交价达1:10-100万,类型为IgG,亚类为IgG1。结论:经BALB/C小鼠免疫可得到高纯度的抗粘放菌Ⅰ型菌毛单克隆抗体,而且效价高,细胞株稳定分泌抗体。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单克隆抗体在龋病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本研究采用变形链球菌MT6R(C血清型)活菌作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_(2/0)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经过抗变链185-SA抗体检测、抗体阳性孔筛选及其克隆化、再克隆化,成功地建立了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出抗变链C血清型185-SA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