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 (GER)是指胃内容物频繁地逆流到食管内 ,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病理性反流伴有症状时称胃食管反流病 (GERD)。近年来GER和慢性咳嗽的因果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伴有GERD的慢性咳嗽经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 ,但与GER有关的慢性咳嗽患儿没有成人所具有的典型的反酸、烧心等反流症状 ,因而易造成临床医师的误诊及漏诊从而延误诊治。现结合本院 10年来对慢性咳嗽患儿进行动态 2 4h食管pH值监测的研究 ,就与GER有关的慢性咳嗽的发生率、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讨论如下。1 发生率近年来GER与慢性咳嗽的关系已受…  相似文献   

2.
儿童慢性咳嗽与胃食管反流关系临床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方法 对1999年7月至2 0 0 1年3月广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1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2 4h食管pH监测,对监测结果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1例慢性咳嗽患儿经2 4h食管pH检测,有8例阳性,阳性率为72 . 7%。结论 儿童慢性咳嗽常合并胃食管反流,后者又往往加重呼吸道症状。建议在治疗儿童慢性咳嗽时,常规抗炎、祛痰、平喘处理效果如不理想,可加用抗反流药物以便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正>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可分为生理性反流和病理性反流。新生儿由于存在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低下、食管清除能力较弱、胃排空延迟等生理特点,导致约70%~85%的新生儿在出生后会出现胃食管反流现象,其中有95%的患儿在无任何治疗干预的情况下可在1岁左右自行缓解[1]。病理性GER,又称胃食管反流病  相似文献   

4.
小儿反流性疾病动力学改变及其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儿反流性疾病主要指胃内容反流入食管 ,称为胃食管反流 (GER) ;十二指肠内容反流入胃 ,称为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在DGR的基础上 ,胃十二指肠内容反流入食管称为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 (DGER) ,又称碱性胃食管反流 (AGER)。1 GER1 .1 传统观念认为GER是由食管远端功能障碍引起的胃内容反流入食管。目前认为这一概念并不全面 ,GER可由多种因素引起 ,其中包括抗反流机制下降和反流物中攻击因子 (如氢离子 )增强。小儿GER较成人常见 ,但绝大多数为生理性反流 ,60 %在生后 1 2~ 1 8个月内呕吐症状消失 ,30 %持…  相似文献   

5.
小儿慢性咳嗽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与胃食管反流(GER)的关系。方法对170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24h食管pH监测,32例无症状小儿作为对照。结果病例组各项食管酸反流指标如酸反流次数、反流≥5min次数、最长反流时间、酸性反流指数及Boix-Ochoa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25~4.661,P均<0.01)。根据GER诊断标准,病例组GER检出率为37.1%(63/170例),高于对照组的3.1%(1/3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27,P<0.01)。2个月~1岁组、~3岁组和>3岁组的GER阳性率分别为47.4%(27/57例)、41.5%(17/41例)和26.4%(19/7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3,P<0.05)。结论GER与小儿慢性咳嗽关系密切,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食管pH监测对于明确小儿慢性咳嗽的原因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24小时食管动态p H监测技术是目前公认的胃食管反流诊断的金标准,临床上广为应用,但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该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单通道p H监测技术主要是针对病理性酸反流设计的,对酸反流的诊断比较准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胃食管反流都是酸反流,还有可能是混合型反流或者碱反流,单通道p H监测对于后两者的诊断是不准确的,因此,具有一定的误诊率。24小时胃食管动态双p H监测技术恰恰解决了这一技术困扰,不仅可以诊断酸反流,还可以发现十二指肠胃反流,对混合型反流或者碱反流也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显著提升了诊断准确率,现已广泛用于成人和年长儿胃食管反流相关疾病的诊断,但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少见,由于新生儿的胃食管发育与年长儿不同,解剖结构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该文仅对24小时胃食管动态双p H监测技术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注意事项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动物模型及其病理生理演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新生哺乳动物造成胃食管反流的各种因素及其演变。方法 采用新生猪仔,制成破坏食管下端、食管裂孔防反流机制、胃壁部分浆肌层切除及幽门十二指肠不全梗阻等4组模型。与对照组统一喂养,并采用钡餐透视、胃食管测压、pH值监测及胃肠激素的检测,系统观察各实验猪仔发生反流及转归的病理演变。结果 证实胃食管反流是综合因素所造成胃蠕动缓慢、排空障碍是造成反流的主要因素。结论 胃食管的防反流机制是综合协调完成怕,其中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与食管清除蠕动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儿童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胃食管反流(GE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甚至口咽部,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当反流频率和持续时间增加到一定程度,达到病理状态和/或给机体带来不适时称胃食管反流病(GERD)。婴幼儿期GER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re fluxdisease ,GERD)是指胃及 /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所引起的组织损伤和临床症状 ,为一类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 ,占食管疾病的 75 .0 %。Pellegrini等[1] 利用 2 4hpH监测将胃食管反流分为三种类型 ,即酸性、碱性和混和性 ,首次提出碱性胃食管反流 (alkalinegastroesophagealreflux ,AGER)的概念 ,并将食管下段pH >7作为碱性反流的判定标准。Vaezi等[2 ] 认为碱性反流实际上是指十二指肠内容物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24h pH动态监测技术观察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手术前后胃食管pH变化规律。方法:对28例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及21例正常儿行胃食管24h pH动态监测。结果:患儿组术前酸性胃食管反流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占57.1%,术后3,7d复检时,酸性反流指标明显降低,十二指肠胃反流指标增高,64.2%,术后显示十二指肠胃反流和混合性胃食管反流,术后1个月复检时胃食管反流指标明显降低。结论:肥厚性幽门狭窄术前以酸性胃食管反流为主,术后则以十二指肠胃反流和混合性反流为主,随着术后幽门管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反流可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11.
12.
Cough is a normal protective mechanism which occurs many times every day. Cough with a viral infection lasts up to 2 weeks in 70-80% of children. Cough present for more than 4 weeks may be due to a recognized specific cause or non specific and considered protracted bronchitis. Chronic cough in children is different to that in adults and rarely due to GE reflux, postnasal drip or asthma. Treatment addresses the specific cause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 is rarely needed or effective.  相似文献   

13.
百日咳与慢性咳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在儿童慢性咳嗽众多病因中 ,不能忽视百日咳的存在[1,2 ] 。百日咳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见于发展中国家的未免疫儿童。据 2 0世纪 90年代Cherry报道 ,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发生 2 0 0 0~ 4 0 0 0万例百日咳 ,其中 30余万例死亡。自从 1974年全球实施扩大免疫规划(EPI)以来 ,超过 80 %的婴儿接种了百白破混合疫苗(DTP) ,百日咳得到了有效控制 ,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大幅度下降。然而 ,近年来由于年长儿及成人患百日咳时症状的不典型 ,百日咳的发病率又开始回升并有局部暴发的报道 ,由此引起对百日咳的再度关…  相似文献   

14.
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及其特征。方法 对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因慢性咳嗽为主诉而收入呼吸科的住院患儿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检查进行病因诊断分析。结果 本组慢性咳嗽以上呼吸道炎症引起最多 [88/2 4 2 (36 .4 % ) ],且以 3~ 6、6~ 14岁明显 ,与 2个月~ 3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分别为 2 .84和 2 .96 ) ;以咳嗽变异性哮喘居第 2位 [70 /2 4 2 (2 8.9% ) ],且 3~ 6岁明显高于 2个月~ 3岁、6~ 14岁组差异有显著性 (χ2 分别为 11.83和 9.0 4 ;第 3位为下呼吸道感染 [5 6 /2 4 2 (2 3.2 % ) ],以 2个月~ 3岁为主 ,明显高于 3~ 6、6~ 14岁组 ;支气管异物的发生率为 16 /2 4 2 (6 .6 % ) ,主要发生于 2个月~ 3岁组 ,与另 2个年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 分别为 6 .86和 4 .6 4 ) ;小儿慢性咳嗽在 2个月~ 3岁组可是先天性畸形表现 ,6~ 14岁组中 1例为情绪障碍致神经性咳嗽。结论 小儿慢性咳嗽病因有其特点 ,以咳嗽变异性哮喘、上呼吸道炎症为其主因 ,详细地询问病史是其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The cause of chronic cough in children is complicated??which is related to respiratory system and multisystem??and also involves many causes. For lack of characteristic clinical manifestations??pediatricians should set up correct clinical pathway in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during the first visit or follow-up. Pediatrician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he specific cough and non-specific cough. Then??a careful clinical history should provide the important signals in the diagnostic clues. The infectious and non-infectious chronic cough could be distinguished by the sputum features.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s in non-invasive airway information tests should b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When the new features are found??we should correct the diagnosis of chronic cough in time.  相似文献   

16.
小儿慢性咳嗽的诊断思路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前对慢性咳嗽诊断的时间界限尚无统一认识 ,一般是指咳嗽持续 1~ 3个月或以上。咳嗽是机体对一切引起呼吸道刺激的保护性反射动作。咳嗽的控制中枢在延髓 ,其兴奋性刺激可来源于呼吸道、中枢或肺外 ,如咽、喉、气管、支气管、胸膜以及耳等。在儿童 ,慢性咳嗽是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不同的年龄 ,导致长期慢性咳嗽的病因常不一样 ,所以不同的年龄段 ,应考虑不同的病因。1 慢性咳嗽的病因1.1 婴幼儿期 该年龄阶段的小儿以感染性疾病为最常见 ,如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其次为支气管异物、消化道疾病等 ;气管支气管、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132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56例次),其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44例次)、感染/感染后咳嗽(22例次)、变应性咳嗽(8例次)、胃食管反流性咳嗽(5例次),3例次为其他病因。感染/感染后咳嗽在婴儿组(<1岁)、幼儿组(1岁~)、学龄前儿童组(3岁~)、学龄期儿童组(6~14岁)间的病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8,P=0.001),其中<1岁的婴儿组感染/感染后咳嗽的比例高于其他3个年龄组(P<0.05)。感染/感染后咳嗽是婴儿组(<1岁)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咳嗽变异性哮喘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幼儿组(1岁~)、学龄前儿童组(3岁~)、学龄期儿童组(6~14岁)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变应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及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有较高比例的个人过敏史、不良外界环境接触史以及家族过敏/哮喘史。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感染/感染后咳嗽是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不同年龄组患儿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不同。具有个人过敏史、不良外界环境接触史以及家族过敏/哮喘史的慢性咳嗽患儿更易患变应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及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儿童慢性咳嗽与鼻窦炎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方法对咳嗽时间1个月以上的106例2~14岁儿童作临床观察,根据鼻窦片、胸片、螨尘皮试、支气管扩张试验及疗效,将其分为鼻窦炎组21例,鼻窦炎合并咳嗽变异性哮喘(CVA)21例,CVA或哮喘44例,支气管炎等20例.同时做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结果慢性咳嗽儿童中39.6%(42/106)有慢性鼻窦炎;鼻窦炎合并CVA组与CVA或哮喘组相似,螨皮试阳性率和支气管扩张试验的阳性率均达40%左右,诱导痰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含量增高,与单纯鼻窦炎组显著不同.结论上下呼吸道是一个整体,对儿童慢性咳嗽应注意鼻窦炎的伴发,而过敏原皮试阳性、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及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和(或)肥大细胞增多是CVA或哮喘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9.
儿童慢性咳嗽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咳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其作用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渗出物以及侵入呼吸道的异物、清除呼吸道刺激因子,是机体防止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射。咳嗽超过3周无明显肺部疾患称为慢性咳嗽。由于慢性咳嗽病因很多,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存在,因此诊断比较困难。在临床上慢性咳嗽几乎均由呼吸道疾病所致,但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原因相当广泛,而且病情轻重不一,因此必须分别查明原因。随着痰诱导技术的改进和检测方法的进步,临床加深了对慢性咳嗽的认识,本文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