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神经内窥镜下桥脑小脑角区的局部应用解剖及神经内窥镜辅助显微手术的实用性。方法对2具尸头及38例桥脑小脑角病变患者的桥脑小脑角区进行神经内窥镜观察与治疗。结果在神经内窥镜下几乎能观察到桥脑小脑角区全部血管神经结构。38例桥脑小脑角病变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结论桥脑小脑角内窥镜下可分为头、中、尾侧三个层面,每个层面内含知名血管和神经。经乙状窦后人路神经内窥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脑小脑角病变,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柴建军  徐淑军 《山东医药》2002,42(21):53-54
随着微创手术在外科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脑内窥镜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脊柱、脊髓病变的手术治疗。目前 ,脑内窥镜手术主要应用于以下脊柱、脊髓病变。1 脊髓空洞症脊髓空洞症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脊髓退行性病变 ,其病理特点是脊髓内有空洞形成和胶质增生。主要表现为受损节段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障碍、长传导束功能障碍及营养障碍。MRI对本病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矢状面图像能清晰地显示空洞的范围和程度。根据空洞是否与脑室交通 ,可将脊髓空洞症分为交通性脊髓空洞症和非交通性脊髓空洞症。目前 ,对合并 Chiari畸形的脊髓空洞症多…  相似文献   

3.
见文成  吴承远 《山东医药》2002,42(21):52-52
脑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颅内肿瘤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单独在内窥镜下手术 ,即直接应用脑内窥镜 ,利用其特有的操作器械 ,通过它的操作通道进行治疗 ;二是以脑内窥镜为辅助器械 ,应用于脑肿瘤的显微手术过程中。1 单独内窥镜下手术脑内窥镜手术一般采用全身麻醉 ,术前根据 CT或 MRI的三维重建图像或定位扫描图像确定钻孔部位 ,手术入路的选择应当依据病灶所在部位、性质、特征而定。对脑实质内较小的病灶 ,选择能避开重要功能区的最短径路 ;对较大的病变 ,则采用能直视病变全程的最长径路。侧脑室内的肿瘤一般包括脑室穿刺引流的常用部位 ,如…  相似文献   

4.
牛立堂 《山东医药》2007,47(32):132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是比较成熟的手术入路,手术显微器械的进步,为微创手术治疗小脑桥脑角肿瘤创造了有利条件。2006年6月-2007年6月,我们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小脑桥脑角肿瘤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仍利  朱树干 《山东医药》2002,42(21):51-5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尤其 2 0世纪 6 0年代光导纤维问世 ,脑内窥镜及其附件不断改进 ,加之理想的显微手术器械、超声引导、CT和 MRI三维重建图像、超声吸引和激光等应用 ,脑内窥镜已成为神经外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脑内窥镜下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现已比较普及 ,不论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等自发性脑出血 ,还是外伤性颅内血肿 ,均可通过脑内窥镜手术进行清除。多数文献报道 ,适于采用脑内窥镜清除的颅内血肿类型主要有脑内血肿、脑室内血肿和慢性硬膜下血肿 ;亦有人用脑内窥镜清除急性硬膜外血肿取得良好效果。其手术原则是最大限度地清除颅内…  相似文献   

6.
儿童胶质瘤多发生于小脑幕下的脑干、四脑室、小脑半球,发生在桥小脑角者很少见。1997~2002年,我院收治此类患儿13例,均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部分配合手术后放疗或化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老年大型桥小脑角(CPA)脑膜瘤的效果及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汇总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老年大型CPA脑膜瘤患者(肿瘤体积在影像学上≥4 cm)40例,对手术情况及患者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手术对肿瘤的全切率以及术后患者恢复和神经保留情况。结果 40例患者中,33例术中全切肿瘤,达到SimpsonⅡ级切除,全切率达到82.5%;4例达到次全切除,3例患者切除不足50%.死亡2例。6例患者面瘫症状无明显好转,4例患者出现听力障碍加重。结论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日益进步,老年大型CPA脑膜瘤手术切除满意度明显提高,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焦风  曾高  梁冶矢  刘波 《山东医药》2011,51(44):30-32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CPA)区表皮样囊肿继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对手术结果的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10年收治的10例具有典型三叉神经痛症状的CPA区表皮样囊肿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并对影像学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肿瘤全切(70%),3例大部切除,无手术死亡。患者疼痛均完全缓解,随访疼痛无复发。结论与血管压迫引起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相比,继发于CPA区表皮样囊肿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具有发病年龄较轻、疼痛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即使是大部切除肿瘤也极少复发,但尚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例桥小脑角脑膜瘤患者,均行经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观察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5例(45.5%),Ⅱ级切除4例(36.3%),Ⅲ级切除2例(18.2%)。术后症状改善7例,无改善或加重4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面神经损伤3例,无死亡病例。随访8~120个月、平均47个月,复发1例。结论经乙状窦后入路能较理想地切除桥小脑角脑膜瘤,并发症少,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桥脑小脑角疾病减压术,术中要求病人清醒,以便随时观察手术效果,故采用强化局麻。由于手术对颅神经的刺激常引起强烈的心血管反应,尤其伴有高血压、冠心病、严重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老年人存在很大危险。为确保围手术期安全,减少并发症,术中注重麻醉监测,并对因手术刺激出现的心血管应激反应作及时处理。现将我院白1990年以来,行该手术502例老年人的术中处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表皮样囊肿属于颅内常见肿瘤,单侧发病多见,双侧发病少见,且双侧桥小脑角(CPA)区表皮样囊肿继发面肌痉挛病例临床罕见.本文通过报道1例双侧CPA区表皮样囊肿继发面肌痉挛患者的诊疗经过,总结如下:对于年轻的面肌痉挛患者可考虑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以排除CPA区肿瘤病变的可能;双侧CPA区表皮样囊肿继发面肌痉挛患者可考虑行一...  相似文献   

12.
对23例桥小脑角肿瘤术后面瘫患者,采用带血管腓肠神经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面神经功能恢复良好16例(69.6%)、一般5例(21.7%)、差2例(8.7%),恢复时间为术后16~38 周.认为带血管腓肠神经移植治疗桥小脑角肿瘤术后面瘫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脑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蛛网膜囊肿及颅内囊性占位性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正文  朱树干 《山东医药》2002,42(21):52-53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脑内窥镜及其辅助装置不断改进 ,脑内窥镜手术不断发展和成熟 ,应用范围日益广泛 ,成为现代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脑内窥镜手术具有以下特点 :1颅骨钻孔或小骨窗开颅 ,定位准确 ,对脑组织损伤小 ,符合微侵袭原则。2直视下观察、处理病变 ,减少了操作的盲目性。3操作简化 ,手术时间短 ,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但脑内窥镜手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如术中遇大量出血时难以止血 ;深部操作空间有限 ,辅助器械较多 ,增加了易感染因素等。目前 ,脑内窥镜技术主要用于治疗蛛网膜囊肿和颅内囊性占位性病变。1 蛛网膜囊肿蛛网膜囊…  相似文献   

14.
对11例桥小脑角肿瘤术后脑脊液漏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采取持续腰池脑脊液引流防治桥小脑角手术后脑脊液漏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小脑下前动脉(AICA)的显微解剖结构,为桥小脑角区手术提供相关的显微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10例成人头颅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双侧20支AICA及其分支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AICA出现率为95%,其分支迷路动脉、回返穿动脉、弓下动脉和小脑弓下动脉,出现率分别为95%、80%、70%及5%。AICA在面神经根附近形成AICA袢,出现率为90%。AICA直径为0.56~1.87mm,平均(1.29±0.43)mm。AICA袢与内耳门关系密切,80%穿过面、蜗神经。结论熟悉AICA的显微解剖,在桥小脑角区手术中,可避免损伤相关动脉。  相似文献   

17.
1992年以来,我院收治小脑桥脑角蛛网膜囊肿20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9例;年龄18~59岁,平均29.5岁;病程2个月至10年。5例有头部外伤史,发病距受伤时间为3~18个月。其中15例表现有非进行性头昏、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相似文献   

18.
孟庆海 《山东医药》1999,39(7):45-46
脑AVM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小的脑AVM可无临床症状,绝大多数都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其中表现为SAH者占50%~75%,癫痫发作者占15%~47%,神经功能障碍为10%左右,大约有一半的脑AVM患者在脑出血前即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头痛。脑AVM的主要...  相似文献   

19.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缺血性脑损害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证实,电刺激小脑顶核能缩小脑梗死体积并促进脑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脑内固有神经传导通路,增加局部脑血流量、释放神经递质和抑制缺血炎性的应,从而发挥脑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20.
超早期脑内窥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最有效的方式、时间。方法:总结我院自1986年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方式,回顾性分析其治疗结果及愈后。结果:脑内窥镜手术病死率20.7%;锥颅碎吸术病死率40.1%;常规开颅手术病死率49.4%;脑内窥镜手术可提高生存率(P<0.05)。结论:超早期用脑内窥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