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地那非(sildenafil)用于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一线药,具有里程碑意义.近些年相关研究已证实西地那非通过选择性抑制5型磷酸二酯酶(PDE5),该酶是肺动脉血管中主要的磷酸二酯酶,抑制该酶可使环磷酸鸟苷(cGMP)维持在较高水平,后者促进内源性一氧化氮(NO)的血管扩张作用,具有治疗肺动脉高压(PAH)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雾化吸入硝普钠治疗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硝普钠(SNP)是常用的血管扩张药,具有对动静脉均衡的扩张作用,作用强而迅速,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和红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NO可使血小板及血管平滑肌的鸟苷酸环化酶激活,增加细胞内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导致血管平滑肌舒张,同时又通过环磷酸腺苷(cAMP)依赖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抑制内皮素-1的缩血管效应[1].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高压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很常见,有效地降低患儿肺血管阻力,能够改善其远期生存率.对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的研究发现,使用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可使肺血管舒张,降低肺血管阻力.目前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西地那非在国外已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多个临床试验已经证明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能够显著降低肺血管阻力,改善患者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且能较好地被患者耐受.  相似文献   

4.
肺动脉高压的一氧化氮临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慢性致命性疾病,以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不断升高为主要特征,最终导致右心衰竭而死亡。一氧化氮(NO)是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种血管活性物质,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吸入NO能选择性作用于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近年来,NO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特别是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中和术后以及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是新生儿常见的危重症之一,病死率较高.自上世纪90年代临床使用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肺动脉高压以来,发现其可选择性的舒张肺血管,临床效果显著,减少了体外膜肺(ECMO)的使用率[1].但NO易与氧或超氧离子形成毒性的氮氧化物,引起肺损伤、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副作用,已受到人们的重视[2].传统的NO供体类药物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缺乏较好的肺血管选择性,而且长期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3].  相似文献   

6.
吸入一氧化氮(iNO)可选择性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通气血流比例,改善氧合,主要用于治疗新生儿持续低氧血症和肺动脉高压[1,2],一氧化氮(NO)吸入后,通过肺泡弥散进入肺毛细血管平滑肌,可降低胞浆内Ca2 浓度,扩张平滑肌[3].  相似文献   

7.
自从1987年发现血清一氧化氮(NO)以来,对其生理功能与临床的关系及应用的研究进展很快,经研究发现,吸入NO可使血管平滑肌松弛,降低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高压,提高肺血流量,改善肺通气-灌流比例,恢复正常心肺功能。现就NO吸入对肺内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沈菁 《新生儿科杂志》1996,11(6):280-282,286
一氧化氛(NO)是一种内皮细胞衍生的舒张因子。目前发现内源性NO参与调节胎儿肺血管的基础张力和生后肺循环阻力的正常降低;外源性NO在胚胎后期可引起肺血管持续、选择性的扩张。围产期低氧、高血压或其它刺激使肺血管床受损可改变内皮功能、抑制内生N()释放,影响生后正常的血管反应。由于NO还可抑制内皮平滑肌的增生,内源性NO不足,血管不同程度的重建对其反应也有影响。’吸入NO能选择性地直接作用在肺通气部分的血管,改善肺内右向左分流,改善通气/血流失衡,达到治疗严重低氧的目的。国外已用吸入NO治疗新生儿合并任何引…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吸入撤离后反跳性肺高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吸入性一氧化氮 (NO)作为一种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而应用于临床 ,然而 ,当NO吸入撤离后 ,可出现肺动脉压急剧升高的反跳现象 ,称为反跳性肺高压。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反跳性肺高压可能是在内皮素的参与下 ,外源性的NO抑制了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或环鸟苷酸特异性的磷酸二酯酶增多了 ,导致体内的血管收缩因子超过了舒张因子 ,使肺血管阻力增高。逐步降低NO的吸入浓度再撤离或者联合应用潘生丁治疗可能会减轻反跳性肺高压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吸入撤离后反跳性肺高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吸入性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而应用于临床,然而,当NO吸入撤离后,可出现肺动脉压急剧升高的反跳现象,称为反跳性肺高压。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反跳性肺高压可能是在内皮素的参与下,外源性的NO抑制了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或环鸟苷酸特异性的磷酸二酯酶增多了,导致体内的血管收缩因子超过了舒张因子,使肺血管阻力增高。逐步降低NO的吸入浓度再撤离或者联合应用潘生丁治疗可能会减轻反跳性肺高压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大鼠孕期一氧化氮(NO)合成的抑制,探讨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NO/cGMP)通路在大鼠膈疝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意义及部分膈疝患者NO吸入效果不佳的原因.方法 随机取孕9.5 d SD大鼠13只,3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给予橄榄油2 ml灌入胃内,10只予异草醚(nitrofen)橄榄油溶液(200 mg/只)灌入胃内.左旋精氨酸甲酯干预分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分别为L-NAME 1组、L-NAME 2组)进行,每组各4只,自孕14 d开始分别皮下注射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溶液250 mg/kg/d、500 mg/kg/d至孕20 d,对照组(CL组)3只于同样时间段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分析各组血管计数、中膜厚度百分比(MT%),同时对内皮细胞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表达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L-NAME 1组、L-NAME 2组与CL组胎鼠成模率、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NAME 1组、L-NAME2组与CL组血管计数、MT%均较C组明显增高,但L-NAME 1组、L-NAME 2组与CL组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膈疝发生后,eNOS阳性表达率降低;使用L-NAME后eNOS阳性表达率进一步减低.结论 阻断NO/cGMP通路,膈疝胎鼠肺小动脉的结构未出现相应变化.NO/cGMP通路的变化仅为肺动脉压力改变的功能性因素之一,调节NO/cGMP通路无法独立影响肺动脉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实验证实,心房利钠多肽(ANP)以环磷酸鸟苷(cGMP)为第二信使,扩张肺动脉,降低肺动脉压力,国外虽有作者观察外周静脉血免疫活性心房利钠多肽(ir-ANP)水平与肺动脉压力之间的关系,但报道很少.至于先心病时内源ANP增多对肺动脉压力是否发挥生理效应国内外未见报道。本文于右房,肺总动脉,下腔静脉取血测定血浆ir-ANP、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结构重建和肺血管电压依从钾通道Kv1.5mRNA表达变化,探讨口服西地那非对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及肺血管电压依从钾通道Kv1.5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7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9)、分流组(n=9)、分流+西地那非组(n=9).后两组大鼠通过腹主动脉一下腔静脉分流术建立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对分流+西地那非组大鼠每天灌胃枸橼酸西地那非10 mg·kg-1·d-1,对照组和分流组每天灌胃等量生理盐水.11周后,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及肺动脉收缩压(sPAP);观察右室肥厚程度,计算右室重量/(左室+室间隔)重量比值,以[RV/(LV+S)]表示;计算肺中、小血管肌型动脉相对中膜厚度(RMT);采用实时荧光RT-PCR定量法观察大鼠肺血管电压依从钾通道Kv1.5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分流组大鼠mPAP、sPAP、RV/(Lv+S)比值显著增高(P<0.01),RMT显著增加(P<0.01),肺血管Kv1.5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分流组相比,分流+西地那非组mPAP、sPAP、RV/(LV+S)比值显著低于分流组(P<0.01),RMT显著降低(P<0.01),肺血管Kv1.5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分流+西地那非组mPAP、sPAP、RV/(Lv+S)比值和RM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大鼠Kv1.5 mRNA表达水平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肺血流肺高压大鼠肺血管发生重构并且其肺血管Kv1.5mRNA表达下降,而口服枸橼酸西地那非抑制高肺血流肺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和上调肺血管Kv1.5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4.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以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升高为特征的临床血流动力学症候群,可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近年来研究认为,肺血管收缩、重构和原位血栓形成是PH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内皮功能障碍在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血管活性因子一氧化氮(NO)和前列环素的生成障碍伴血管收缩因子如内皮素-1长时间的过度表达,不仅可引起肺血管的收缩,还可促进和导致肺血管的重构.针对这些环节的药物治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1-2].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低氧血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肺动脉高压在低氧血症中起重要作用。肺血管阻力增加,心脏排出量减少,受损的组织释放氧,其结果是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肺血管阻力增加部分原因是受损的血管内皮减少了内源性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合成,最终导致局部血管收缩,NO吸入(inhaledNitricOxide,iNO)代替缺乏的内源性NO〔1〕,目前已应用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和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一、INO选择性扩张肺血管的作用机理1980年Furchgott和Zawadgki(2)发现血管内皮细胞产…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在新生儿疾病一氧化氮在新生儿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的肺血管舒张作用 一氧化氮(NO)是一种选择性肺血管舒张剂。它是通过合成磷酸鸟酐而达到舒张肺血管和气管平滑肌的作用。经一氧化氮合酶催化,左旋精氨酸在血管内皮细胞内合成NO。内源性的NO在调节血管张力,改善由缺氧等因素引起的血管收缩方面有重要作用。很多血管舒张剂包括硝酸甘油都是通过启动NO合成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
儿童肺动脉高压(PH)是以增高的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为特征的临床血流动力学综合征,预后不良,可导致心力衰竭和死亡。采用靶向药物可改善预后。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治疗PH的药物主要应用于以下3条分子通路之一:一氧化氮(NO)可溶性鸟苷酸(SGC)-环磷鸟苷(c GMP)通路,PGI2-环磷腺苷(c AMP)及内皮素-1(EF-1)通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一氧化氮 (NO)、环磷酸腺苷 (cAMP) /环磷酸鸟苷 (cGMP)比值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哮喘患儿 4 0例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浆NO3 -/NO2 -、cAMP及cGMP水平与cAMP/cGMP比值变化 ,并设 2 3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  1.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NO3 -/NO2 -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 (P均 <0 .0 1)。 2 .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cGMP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 (P <0 .0 5 )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3.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cAMP明显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 (P均<0 .0 1)。 4 .哮喘患儿急性期cAMP/cGMP比值显著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 (P均 <0 .0 1)。 5 .缓解期血浆NO3 -/NO2 -和cGMP水平下降 ,cAMP水平上升及其cAMP/cGMP比值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6 .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浆NO3 -/NO2 -与cGMP水平呈正相关 (r =0 .4 0 1 P <0 .0 1)。结论 血浆内源性NO、cAMP、cGMP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机制 ,血浆NO、cAMP/cGMP比值变化可作为监测和指导哮喘患儿疗效和评价哮喘药物疗效的较好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一氧化氮吸入疗法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概述特殊呼吸治疗采用的吸入一氧化氮 (NO)气体技术 ,是2 0世纪 90年代新生儿呼吸医学技术理论的重要突破 ,也适用于危重监护、心胸血管内外科、呼吸内科、麻醉科等临床医学。用于人工机械通气或辅助通气时 ,针对肺血管痉挛导致呼吸衰竭和肺动脉高压性肺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小婴儿中有大量的持续性低氧性呼吸衰竭 ,肺血管持续痉挛 ,导致通气 灌流失调 ,一般机械通气和扩张肺血管药物不能有效改善 ,但吸入NO具有迅速改善低氧血症的作用[1] 。由于各种标准供气设备、气体流量和浓度监控装置的完善 ,NO应用安全性可以达到与医用氧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红素类物质在哮喘中的变化及与哮喘发作的关系。方法  6 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哮喘自然缓解、地塞米松、血红素氧合酶 1(HO-1)特异性激动剂血晶素和抑制剂锡原卟啉 6组。每组均检测肺组织病理和HO-1的蛋白表达 (免疫组化染色法 ) ,应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肺组织HO-1活性、血一氧化碳血红蛋白 (COHb)和NO含量 ,放射免疫竞争抑制法测定肺环磷酸鸟苷 (cGMP)。结果 哮喘组和血晶素组①肺HO-1活性 ;②血COHb ;③NO ;④肺cGMP含量与正常组比较 ,差异非常显著 (t值分别为① 5 .6 9,9.2 9,② 6 .2 8,10 .19,③ 5 .77,8.92 ,④ 9.74,6 .96 ,P <0 .0 1) ,血晶素组更为显著。肺HO-1活性 :每小时 (144 9± 42 6 ) pmol/mg ;血COHb (7.43± 2 .0 7) % ;血NO(90 .9± 16 .7) μmol/L ;肺cGMP :(1.96± 0 .6 5 ) pmol/mg ;肺有明显的嗜酸细胞浸润 ,HO-1蛋白表达≥ 4级。锡原卟啉抑制、地塞米松防治和哮喘自然缓解组各项检测指标显著下降 ,与哮喘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哮喘时 ,体内血红素代谢产物CO和NO、降解血红素的HO-1酶类及其血红素酶类增加 ;血红素类物质增加 ,可能参与哮喘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