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60例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为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因+0.375%罗哌卡因8mL阻滞颈浅丛.B组为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用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20mL阻滞臂丛,颈丛阻滞方法同A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B组明显好于A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手术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是一种比较完善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浓度为0.25%和0.375%的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与0.25%的布比卡因对照。方法选择ASA I~II级行上肢手术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5例),分别用0.25%罗哌卡因、0.375%罗哌卡因和0.25%布比卡因40 m l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感觉、运动阻滞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评价麻醉效果。结果B,C两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A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A组,B组与C组相当。结论与0.25%罗哌卡因相比,0.375%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效果佳、副作用亦少,更适宜于临床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种神经阻滞方法在锁骨手术的应用。方法:选择60例锁骨手术,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注入0.6%利多与0.6%罗哌卡因混合液20~30ml,Ⅱ组为实验组,即改良锁骨上神经阻滞组,注入0.6%利多与0.6%罗哌卡因混合液10ml。结果:两组临床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结论:在锁骨手术中行改良锁骨上神经阻滞较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方法更简单,麻药用量更少,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单侧锁骨骨折的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1例:A组行单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神经阻滞液20m L行臂丛神经阻滞;B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分别采用神经阻滞液20m L和15m L。神经阻滞液含1%利多卡因和0.4%罗哌卡因。记录颈浅丛神经阻滞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15分钟后神经所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情况、麻醉效果评价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神经阻滞完善率及麻醉优良率明显低于B组(P〈0.05);麻醉效果优良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锁骨骨折手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简单安全,手术区域神经阻滞完善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臂丛麻醉加压迫穿刺针下方肌间沟方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观察其与传统颈深、浅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100例锁骨骨折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臂丛麻醉加压迫穿刺针下方肌间沟方法(A组):n=50.传统颈深、浅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B组)n=50.A组:行斜角肌间臂丛阻滞,注药的同时压迫穿刺针下方的肌间沟,促使药液向头侧扩散,注入0.375%罗哌卡因20-25ml;B组:采用颈深、浅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①先行斜角肌间臂丛阻滞:注入0.375%罗哌卡因15ml~20ml;②再行颈深、浅神经丛阻滞:分别注入0.375%罗哌卡因4ml和5ml.结果 麻醉效果,观察组有效率98%,对照组98%,二组无明显差异.副作用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臂丛麻醉加压迫穿刺针下方肌间沟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应用麻醉效果好,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0.375%盐酸罗哌卡因;0.25%布比卡因用于颈从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甲状腺次全切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应用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B组应用0.25%布比卡因,C组应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行颈丛神经阻滞,观察各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质量和镇痛持续时间,以及麻醉后对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结果: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和术中镇痛质量及麻醉后的心血管副反应方面A、C组间未见明显的差异(P>0.05);术后镇痛维持时间A、C组与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麻醉后A、C两组发生心动过速、血压增高比例没有明显差异(P>0.05),B组明显高于A、C两组(P<0.05).结论: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和0.25%布比卡因应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具有相似的麻醉效果;镇痛时间长于布比卡因,麻醉后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轻微,心脏毒性低,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拟行上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n=40),实验组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0.3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记录患者生命体征、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有效时间、不良反应、麻醉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有效时间、麻醉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具有相似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尹文亮  李兵   《中国医学工程》2012,(4):151+153-151,153
目的研究0.25mg/mL布托啡诺复合0.25%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麻醉下锁骨中段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锁骨中段骨折或内固定物手术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0.25%罗哌卡因+0.25mg/mL布托啡诺20mL,颈深丛8mL、颈浅丛12 mL;B组0.25%罗哌卡因20mL,颈深丛8mL、颈浅丛12mL。分别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同时采用VAS评分评价镇痛效果。结果 A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明显长于B组。A组术后2、4、6、8、10h静息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结论小剂量布托啡诺复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麻醉镇痛时间延长、不加重运动神经阻滞,麻醉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观察单点法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对锁骨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行锁骨手术患者中选取10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均为50例.其中,A组应用神经器引导高位肌间沟神经单点注射0.35%盐酸罗哌卡因,B组应用神经器引导臂丛、颈丛注射0.35%盐酸罗哌卡因,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相较于B组,穿刺操作VAS评分明显更低,穿刺操作时间明显更短,组间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观察单点法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对锁骨手术麻醉具有安全、有效性,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将78例ASAⅠ或Ⅱ级、接受颈丛神经阻滞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9例,仅注入0.33%罗哌卡因15ml。B组39例,注入0.33%罗哌卡因15ml+地佐辛5mg,总共16ml。麻醉成功后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和不同时间VAS评分。结果 B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B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B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在颈丛神经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时可减轻疼痛,降低牵拉反应,延长镇痛时间,改善镇痛效果,减少术中及术后手术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氯胺酮(K.T.M)基础麻醉下应用神经丛刺激仪对小儿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方法:将60例上肢手术患儿,在K.T.M基础麻醉下,对照组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应用神经丛刺激仪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麻醉效果、K.T.M的用量及苏醒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麻醉效果优、K.T.M用量少、苏醒期不良反应少。结论:K.T.M基础麻醉下应用神经丛刺激仪对小儿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简便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引导下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200例择期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50例,均选用0.375%罗哌卡因30ml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实施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颈4横突和颈5横突水平,每个穿刺点注入局麻药15m1),A组0.375%罗哌卡因30ml,B组药液中加入舒芬太尼0.1μg/kg,C组药液中加入舒芬太尼0.2μg/kg。D组药液中加入舒芬太尼0.3μg/kg。麻醉实施后,观察并记录c。(第4颈神经)、C,(第5颈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阻滞(针刺法)的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镇痛的持续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后4组患者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受试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完善时间、运动阻滞完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镇痛持续时间较A、B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0~20minC、D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A、B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μg/kg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30ml是成人神经刺激器引导下两点法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13.
14.
15.
姜维 《实用全科医学》2004,2(5):405-406
目的 探讨肩、锁部位手术麻醉的较好方法。方法  76例病人分对照组 (30例 )和实验组 (46例 )分别用肌间沟臂丛阻滞法和肌间沟臂丛复合颈丛阻滞法 ,比较麻醉效果。结果 实验组麻醉效果Ⅰ级达 82 .9% ,远远高于对照组 (40 % )。结论 肌间沟臂丛复合颈丛阻滞是肩、锁部位手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颈丛臂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到2010年1月锁骨骨折手术患者96例,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32例,A组采用臂丛阻滞麻醉;B组采用颈丛阻滞麻醉;C组采用先进行臂丛阻滞麻醉,15min后进行颈丛阻滞麻醉的联合麻醉方法,比较三组麻醉效果.结果:A组与B组比较,两者...  相似文献   

17.
臂丛神经干计算机三维重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重建臂丛神经干的三维轮廓及内部各神经束的立体行径。方法 采用头发作为定位材料,将臂丛神经上、中、下干连续组织切片后进行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高分辨率扫描仪获取二维数码信息后输入计算机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真实地再现臂丛神经上、中、下干的三维立体结构及干内各神经束的三维立体行径,重建结构均能单独或搭配显示,还能任意角度显示。结论 由于采用了较为精确的定位材料和方法,图像显示效果较好,是一种臂丛神经三维重建的较为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锁骨骨折术中颈臂丛联合麻醉和单一臂丛麻醉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四川省科学城医院收治的58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锁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单一臂丛麻醉,观察组采用颈臂丛联合麻醉,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醉后观察组的平均心率、平均呼吸频率及平均动脉压改变显著低于对照组[(72±4)次/min比(78±5)次/min,(15.2±2.3)次/min比(16.7±2.1)次/min,(71±6)mm Hg(1 mm Hg=0.133 k Pa)比(79±7)mm Hg](P<0.05),但麻醉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臂丛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优于单一臂丛麻醉,对生命体征影响更小,是锁骨骨折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定位与单纯手法解剖学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12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定位组(Ⅰ组)和单纯手法解剖学定位组(Ⅱ组)。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量混合液,剂量为0.4 mL/kg。观察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手术区域麻醉效果(优、良、失败)、持续时间,观察并记录并发症。结果Ⅰ组完成操作所需时间(185±102)s,明显短于Ⅱ组的(378±105)s(P<0.01)。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Ⅱ组(P<0.01)。麻醉效果优等率Ⅰ组为96%,Ⅱ组为75%(P<0.05),有统计学意义。Ⅰ组未出现并发症,Ⅱ组有4例患者出现与神经阻滞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阻滞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