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在肠旋转不良及肠扭转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手术证实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惠儿的超声检查资料,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相对比。结果本组术前超声显示肠系膜血管关系异常7例,诊断肠旋转不良5例,超声发现漩涡征,诊断肠扭转2例。结论术前超声检查是诊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有效方法,超声检测肠系膜上血管的关系及位置对诊断肠旋转不良有重要价值,一旦探测到漩涡征即可提示肠扭转,通过早期诊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与手术结果对比,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congenital intestinal malrotation,CI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临床疑诊为肠旋转不良的患儿156例超声数据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CDU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结果:156例疑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中,超声显示肠系膜上静脉(SMV)围绕肠系膜上动脉(SMA)盘旋形成漩涡征107例;SMV与SMA仅表现为位置异常21例;胃、十二指肠扩张及下消化道呈塌瘪状共75例;SMV扩张86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对比,敏感度为97.14%,特异度为81.25%,阳性预测值为97.84%,阴性预测值为76.47%,Kappa=0.78,P < 0.01,其结果与传统诊断方法上消化道造影(UGI)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基本一致。结论:超声对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较敏感,准确率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该病的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有效诊断方法,以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36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者通过联合腹部立位片、消化道造影、钡剂灌肠、CT检查.结果:36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者在术前均得到确诊.结论:联合腹部立位片、消化道造影、钡剂灌肠、CT检查是提高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与上消化道造影的对比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及郑州市儿童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小儿肠旋转不良患儿35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线诊断情况。结果手术证实的35例肠旋转不良患儿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32例,漏诊3例;经X线造影确诊30例,漏诊5例;经2种方法联合应用,35例患者均得到确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十二指肠上动脉与十二指肠上静脉的位置关系,而X线消化道造影能更直观地显示胃肠道的形态及肠管位置关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线消化道造影均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二者联合检查可为临床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超声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的可行性。方法:14例肠旋转不良患儿,术前12例得到超声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结果:14例肠旋转不良患儿中,12例肠系膜上静脉(SMV)与肠系膜上动脉(SMA)位置关系异常。10例SMV位于SMA左侧,(其中2例出现“漩涡征”),2例SMV位于SMA前方。2例SMV与SMA位置正常(SMV位于SMA右侧),所有患儿均经手术治疗并证实。结论:超声检查肠系膜上血管的位置关系对诊断肠旋转不良有重要价值。发现SMV位于SMA左侧或前方,可诊断肠旋转不良,出现“漩涡征”则可诊断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X线诊断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洪火 《现代实用医学》2002,14(1):33-33,11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新生儿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 ,如延误诊断 ,可造成中肠扭转进而产生肠坏死的致命后果。本组 18例均经本院手术证实 ,现就其X线表现及检查方法进行分析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患儿男 13例 ,女 5例 ;年龄 2 4小时~ 3个月 ,平均 2 4天。临床表现 :主要为呕吐胆汁样物 17例。病程 :6小时~ 15天。1.2 X线检查与结果1.2 .1 腹部平片 检查 13例 ,显示十二指肠梗阻 7例 ,表现为典型的“双泡征” ;肠道气体正常 1例 ;肠道少气或无气 5例。1.2 .2 胃肠钡餐造影 检查 13例 ,显示十二指肠梗阻 8例…  相似文献   

7.
分析1983年至1991年9年间确诊的43例新生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发现发病时间较文献记载提前,生后24小时内发病者占46.5%。呕吐、腹胀、黄疸及排便异常为主要症状,诊断以X线检查最为方便,钡灌肠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34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超声声像图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中术前彩色多普勒确诊28例,漏诊6例。28例中彩色多普勒出现了漩涡征血流信号,诊断明确;6例漏诊者未见明显漩涡征血流信号。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查具有无创易行、重复性好、能迅速做出诊断的优点,可为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 对我院1979年~2006年收治的68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随年龄而异,大多数发生在新生儿期,且以男性为多.主要临床表现为肠梗阻,本组全部采用Ladd抯手术附带阑尾切除术,合并其它畸形12例,占17.6%.治愈60例(88.2%),死亡8例(11.8%). 结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依据病史和X线影像学检查,漏诊和误诊的主要原因是认识不足,早期准确诊断和手术治疗将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附9例报告)单振潮,李建中,杜勇肠旋转不良系胚胎期肠管发育过程中,中肠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正常旋转运动发生障碍,使肠道位置发生变异,肠系膜附着不全,致十二指肠受压,中肠扭转等,它是婴儿先天性肠梗阻的常见病因。自1932年Ladd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79年~2006年收治的68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随年龄而异,大多数发生在新生儿期,且以男性为多。主要临床表现为肠梗阻,本组全部采用Ladd抯手术附带阑尾切除术,合并其它畸形12例,占17.6%.治愈60例(88.2%),死亡8例(11.8%)。结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依据病史和X线影像学检查,漏诊和误诊的主要原因是认识不足,早期准确诊断和手术治疗将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一种先天性畸形,临床表现视年龄、病理分型而有所差异,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随时可发生威胁生命的并发症。1979~1996年我院共收治患儿48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48例中,男性3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8天~7岁。≤30...  相似文献   

13.
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秀珍  叶菁菁  蒋国平  何瑾  陆亚君  彭学慧  赵镭 《浙江医学》2006,28(12):1051-1051,F0003
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一种复杂的消化道畸形,表现为间歇性、含胆汁的呕吐,常在新生儿期出现症状,伴发肠扭转时可产生严重的后果。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其超声影像学特征及X线上消化道钡灌肠造影结果,以探讨超声诊断肠旋转不良、发现并发症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超声与CT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锁仁静  李亮  吴梦琦  沈琪  胡俊 《安徽医学》2010,31(11):1324-1325
目的探讨超声与CT诊断对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手术证实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30例患儿术前行CT检查,诊断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18例,肠系膜血管位置异常7例,5例误诊为肠套叠。30例患儿术前行彩超检查,诊断肠旋转不良22例,肠系膜血管位置异常7例,1例漏诊。结论超声和CT均可诊断肠旋转不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炳  陈宗义 《河北医学》2000,6(8):695-697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和手术。方法:回顾分析1981年1月至2000年3月收治的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3d ̄30d 10例,1 ̄2月5例,1 ̄3岁3例。诊断方法有腹部直立位平片、结肠造影或上消化道造影。全部病例作了Ladd氏手术,其中3例同时处理合并畸形。结果:15例存活,随访时无症状。3例术后死亡。结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X线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主要是由于胚胎期中肠的正常旋转运动发生障碍,使得肠道位置发生变异,小肠和结肠系膜未附着或附着不全,十二指肠受腹膜索带压迫以及中肠扭转等所致。由于其病理类型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发生误诊误治。一旦发生误诊,后果严重,病死率达0~24%。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现总结我院1997年至2006年收治的5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冰  王欣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X):123-123
目的:总结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及合并畸形的临床表现特点,探讨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组病人全部采用将压迫于十二指肠前方的腹膜带彻底松解的治疗方法。结果:4例均治愈,住院时间最长25d,最短7d。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手术中勿遗漏合并畸形是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小儿肠旋转不良的可行性。方法 :14例肠旋转不良患儿 ,术前 12例得到超声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结果 :14例肠旋转不良患儿中 ,12例肠系膜上静脉 (SMV)与肠系膜上动脉 (SMA)位置关系异常。 10例SMV位于SMA左侧 ,(其中 2例出现“漩涡征”)。 2例SMV位于SMA前方。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一种复杂的消化道畸形,是婴儿急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32例婴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治疗分析,认为本病多在出生后数日至1月内出现症状,以反复呕吐带有胆汁的胃内容物为首发症状,腹部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病有肠梗阻表现时需要手术治疗,Ladd术式为基本手术方法.术中发现其它胃肠道畸形时应同时手术纠正.本病除合并肠扭转、肠坏死危及生命以及大段肠管坏死切除后可能发生短肠综合征或全肠坏死造成死亡外,预后良好.本组1例死于大部分小肠坏死,31例治愈出院.21例获随访3月~4年,生长发育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