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病例 男,36岁,因患精神分裂症于2002年6月入院,在常规体检中偶然发现左肺下野外带圆形阴影,边缘非常光滑,为明确诊断故做了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7岁.主因"腹胀1月余,B超发现中腹部占位"入院.入院查体:剑突下及左季肋下局部隆起,可扪及约12 cm×8 cm大小包块.入院后第2天患者出现右腹疼痛,进行性加重,并逐渐累及全腹.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4岁,右上腹间断痛半个月.实验室检查:乙肝五项及甲型肝炎、丙型肝炎抗体均为阴性,甲胎蛋白(AFP)3.57 ng/ml,无口服避孕药病史.CT平扫:肝左叶外侧段类圆形低密度,密度均匀,其内未见液化坏死区,边缘光滑,可见分叶,内侧缘点状钙化,约43.7 mm×41.5 mm(图1),肝右叶类圆形低密度,密度均匀,约43.8 mm×36.5 mm,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肝左叶外侧段病灶明显强化,周边强化程度高于中央,与周围肝组织界限清晰(图2A),肝右叶病灶呈边缘结节样强化,门脉期及延时期肝左叶外侧段病灶密度均匀,相对周围肝组织呈相对低密度,肝右叶病灶强化程度自外周向中央逐渐充填,呈相对高密度(图2B).  相似文献   

4.
5.
恶性血管外皮瘤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报告例 1 男 ,6 0岁。 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窝部长一肿物初起不大 ,无疼痛 ,能坚持劳动 ,未引起注意 ,渐感肿物长大 ,约如鸡蛋大小 ,且劳累后出现左部酸痛 ,下蹲困难而来院。查体 :左窝饱满 ,无静脉曲张 ,可触及到一质地较软 ,表面光滑、边界尚清 ,可推动的如鸡蛋大小的肿物、压痛、挤压肿物不消失 ,肿物无血管杂音 ,皮温不高 ,左膝活动度 0°(伸 ) 10 0°(屈 )。常规化验检查无异 ,血沉不快。 X线片示 :骨与关节无异 ,窝部可见软组织包块影。手术行肿物切除 ,术中见左窝有一 3cm× 5 cm× 4cm大小的肿物 ,质软呈海棉状…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6岁.因右侧胸痛、干咳、胸闷3年,加重10余天而入院就诊。检查:右第7肋以下叩诊呈浊音,右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啰音,X片示右侧少-中等量胸腔积液,超声检查:右侧胸腔第八肋以下可见液性暗区.最大深度约4.0cm  相似文献   

7.
病例 女,65岁.左面部肿块15年,近3年来肿块迅速长大并间断伴有肿块表面少量出血而入院.左侧面部可见一15cmx12cmx12cm大小肿块,质软、饱满、皮温高,肿块表面可见增粗迂曲血管,呈蚯蚓状,未扪及波动感.体位移动试验( ).透光试验(一).  相似文献   

8.
9.
病例女,48岁,因难解大小便3月入院。查体:下腹部扪及一巨大肿块,大小约12 cm×10 cm,质韧,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可。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盆腔B超:盆腔见约123 mm×101 mm实性包块,形态欠规则,血流丰富。盆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小儿腹部淋巴管瘤少见,分析小儿腹部淋巴管瘤的CT影像学表现,探讨CT对小儿腹部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5年来(2007年2月—2012年2月)经病理证实为腹部淋巴管瘤的患儿共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2-14岁,平均6岁),所有患儿均行腹部CT扫描(平扫4例,增强28例),其中4例患者同时行腹部增强MR扫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归纳其影像学特征。结果:病理上32例腹部淋巴管瘤分别起源于肠系膜(n=17)、大网膜(n=9)、腹膜后(n=4)及腹腔内不明来源(n=2)。CT图像上瘤体位于右侧腹部者16例、位于左侧腹部者7例、居中者4例,其余5例患者肿瘤占据全腹部,病理上均起源于大网膜。CT诊断为淋巴管瘤18例、肠系膜或大网膜囊肿4例、肠系膜恶性肿瘤1例、卵巢肿瘤2例、畸胎瘤2例、胰腺囊腺瘤1例、肠重复畸形1例、未确诊2例、漏诊1例。淋巴管瘤的CT影像学特征为较大囊性占位,其中绝大多数肿瘤短径≥5 cm(30/32),呈多囊分叶状并有多发间隔(32/32),多数囊壁及间隔较薄(27/32),具有沿肠间隙填充式或包绕式生长的特点(30/32),囊内呈澄清低密度(31/32),极少见实性成分(1/32)、极少见出血(2/32)、极少见囊壁及间隔钙化(1/32)。增强扫描囊壁及间隔均有明显强化(28/28)。部分肿瘤内部可见肠管穿行(11/32),增强扫描多数肿瘤内部可见血管穿行(24/28)。结论:CT对小儿腹部淋巴管瘤的检出率及确诊率均较高,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是小儿腹部淋巴管瘤的最佳检查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病例1,女,48岁,主因"右上腹胀痛不适半年余"就诊.既往无肝炎病史.查体:肝区轻叩痛,肝界不大.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平扫于肝右上叶见一类圆形低密度灶,大小约4.11 cm×3.90 cm,CT值为-72 HU,增强扫描边缘可见明显强化,中间条片状影亦见强化(图1A);延迟扫描边缘及中间条片状影密度减低,呈等密度(图1B).考虑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可能性大.于全麻下行肝段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原发性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MF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 结果 17例患者病灶单发,8例多发,共37个病灶,平均直径12.85 cm;32个呈浅分叶状,5个类圆形;28个边界较清,9个边界不清;7个病灶平扫表现为均匀等密度,30个密度不均,其内可见坏死、囊变、出血及钙化.增强扫描37个病灶动脉期肿瘤实质呈轻度强化,静脉期呈中度强化.25例患者均接受免疫组化检查:Vimentin、CD68、AACT、S-100、CKpan和EMA的阳性率分别为94.74%、90.48%、88.24%、0、0和15.00%. 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MFH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确诊需依靠病理细胞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脏原发恶性孤立性纤维瘤(MSFT)CT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肾脏MSFT患者的临床和CT表现。结果 肿瘤位于右肾4例,左肾1例;4例来源于肾被膜,1例起自肾实质;均呈类圆形,边界清楚,见包膜,长径5.1~18.3 cm。CT平扫均呈低密度,2例见点状钙化灶,1例病灶多发且位于一侧肾脏。5例增强扫描均为皮髓期轻度强化,实质期及排泄期持续性不均匀强化,且内部见囊变坏死区。结论 当肾脏CT检查发现类圆形、边界清楚、有包膜、体积较大的肿块,瘤体内出现坏死、囊变、钙化或多发病灶,且平扫及增强扫描肿瘤密度低于周围正常肾实质密度,出现渐进性"地图"样强化时,应考虑肾脏MSFT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肺诺卡菌病胸部CT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诺卡菌病的胸部CT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原学培养确诊的8例肺诺卡菌病患者的胸部CT表现、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5例为单纯肺诺卡菌病,3例为播散型肺诺卡菌病。肺部病变以斑片、实变影最为多见(n=8),其次为结节影(n=5)、空洞影(n=4)、团块影(n=2)。4例合并胸腔积液或积脓,5例肺内病灶区域胸膜增厚,3例合并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合并气胸、1例合并心包积液。结论 肺诺卡菌病的胸部CT表现多样,常合并四肢或躯干皮肤或皮下软组织感染;当肺部病灶发展迅速,出现实变、结节、空洞、肿块等多样病灶时,应考虑肺部诺卡菌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8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CT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生儿颅内出血适时的CT检查大多具有典型表现,但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时可有假阴性,并应与纵裂、直窦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