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冠心病伴有2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特点。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病例120例,伴有2型糖尿病病例60例(DM组),非2型糖尿病病例60例(非DM组),利用心脏超声法检测左心室收缩期射血分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功能变化特点。结果血管病变相似情况下DM组心脏射血分数(EF)较非DM组明显降低.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影像学特点及心功能变化,为指导临床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例122例分为两组,其中合并有2型糖尿病病例60例(合并DM组),无糖尿病病例62例(无DM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分支;应用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观测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射血分数(LVEF)。对照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病变情况及心功能变化。结果合并DM组与无DM组相比较,三支病变、重度狭窄及闭塞性血管病变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DM组以单支血管病变为主,狭窄程度相对较轻。右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合并DM组高于无DM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DM组左前降支病变比合并DM组有增高趋势,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DM组较无DM组LVEDD有增大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AD及LVESD明显增大,LVEF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和多支病变比无糖尿病者明显严重,以右冠状动脉及左主干受累常见,且伴有心功能指标LAD、LVESD明显增大,LVEF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DM)的冠心病患者的致病因素、冠脉及心功能情况.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54例(A组),冠心病无2型DM患者98例(B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冠脉造影资料及心脏超检查结果.结果 A组中既往有心绞痛发作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B组,且其高血压、TG血症发生率较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左室收缩内经增加,左室射血分数(EF)低(P<0.05),多支病变及弥漫病变发生率高(P<0.05).结论2型DM患者致冠心病因素多而复杂,且冠脉多为多支病变、弥漫病变,且心功能差.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伴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和冠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用冠状动脉造影方法分析了419例伴有2型糖尿病(161例)和不伴有糖尿病(258例)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并将临床特点加以对照研究。结果冠心病并发2型糖尿病者空腹血糖和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两组之间血脂指标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差异。冠心病伴糖尿病组的心脏射血分数较非糖尿病组明显降低。冠心病伴糖尿病组Gensini积分、范围积分和冠脉积分高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三支病变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非糖尿病组单支病变多见。结论冠心病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后冠状动脉的病变复杂严重。而糖尿病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必须系统全面地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并发糖尿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并发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 对24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并发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DM组)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了分析,并与无糖尿病的50例冠心病患者(非DM组)进行比较。结果 DM组血脂异常、无痛性心肌缺血显著高于非DM组;DM组受累血管比例较高,2支及3支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非DM组;并且C型病变比例较高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DM组。结论 并发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病变部位多且弥漫,左室射血分数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对冠心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冠心病的80例住院患者分为两组DM组,伴有DM者33例;对照组,不伴有DM者47例。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表现和造影结果。结果DM组伴发高血压(69.7%)及血脂异常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M组以多支病变、C型病变及左主干支病变发生率高(51.5%vs23.4%;60.6%vs34.0%;33.3%vs10.6%,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2型冠心病患者存在有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导致冠脉病变分布广泛复杂,心功能差。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共215例,分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74例,64.7岁±8.2岁)和冠心病非糖尿病组(141例,66.2岁±69.2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与冠心病非糖尿病患者比较,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更常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无痛性心肌缺血以及严重心律失常(P<0.01,P<0.05),血中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血尿酸增高(P<0.01,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P<0.01),左室射血分数降低(P<0.001).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较多发生3支血管病变(P<0.01),冠状动脉病变多为严重狭窄、完全闭塞以及弥漫性病变(P<0.001).[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较严重,常有左心功能异常,冠状动脉病变复杂且严重,累及范围广,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有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临床特征.方法:用冠脉造影方法分析了850例伴有NIDDM(153例)和不伴有NIDDM(697例)冠心病冠脉病变特点并将临床特点加以对照研究.结果:冠心病合并NIDDM患者伴高血压、脑卒中、高脂血症及阳性家族史率较不伴有NIDDM冠心病患者明显升高,该组患者无痛型较多,病情重,住院期间病死百分比高,该组患者易出现中重度冠状动脉病变及三支病变(P<0.01),左室射血分数(EF)下降.结论:糖尿病是冠状动脉病变和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对冠心病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刘文莉  帖丽丽  王丽先  王丽君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364-1366,136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2型糖尿病(DM)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DM+EH)患者血压和脉压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241例患者,高血压75例(EH),2型糖尿病患者(T 2DM)77例和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EH+T 2DM)89例进行血压检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DM+EH组收缩压、脉压、左心室重量显著大于DM组及EH组(P<0.05),脉压增大的DM+EH组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A)显著大于DM组及EH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患者收缩压、脉压均显著高于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患者(P<0.05),3组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脉压增大患者易引起心室肥厚及心脏舒张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前端B型钠尿肽(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治T2DM患者50例,新诊断T2DM患者3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30例,设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NT-Pro-BNP和HsCRP水平,以及心脏彩超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EF%)。结果:心功能异常T2DM患者NT-Pro-BNP、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心功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NT-Pro-BNP、HsCR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0.549,P<0.01),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呈正相关(r=0.412,P<0.01)。结论:血浆NT-Pro-BNP、Hs CRP水平与预后显著相关,均是独立的不良的预测因子,可用于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危险分层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 )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用冠状动脉造影(CAG )方法分析394例伴有T2DM (124例)和不伴有T2DM (270例)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常规超声心动图了解心脏腔室内径及心功能指标。【结果】冠心病合并T2DM患者,受累冠脉以左前降支为主,其次为左回旋支病变,次之为右冠脉病变;与不伴有T2DM患者相比,心脏腔室内径的改变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CHD合并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更严重,T2DM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必须系统全面地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70份病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T:DM),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T2DM+CHD),单纯冠心病组(CHD).用ELISA方法测定受试对象空腹t-PA和PAI-1水平.结果 T2DM+CHD与CHD组相比,t-PA含量明显降低(P<0.01),PAI-1含量明显升高(P<0.05).T2DM+CHD与T2DM组相比,t-PA含量明显降低(P<0.05),PAI-1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纤溶活性的改变有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56例确认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Ⅱ级)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28例按指南常规治疗(包括血糖控制、抗血小板治疗、β-受体阻滞剂、降脂治疗、ACEI、长效CCB、硝酸酯类、心衰加用强心剂等),作为对照组;另外2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作为治疗组。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心电图改变、N型脑利钠肽前体(BNP)、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用药的依从性。结果:脑心通胶囊组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改变、N型脑利钠肽前体(BNP)、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观察期间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无明显差别。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临床应用前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冠心病患者200例,并根据其左室射血分数分为正常组(80例)和异常组(1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MMP3,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关系。结果: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冠心病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明显高于无心衰的冠心病患者(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625,P<0.05),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r=0.345,P<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r=0.325,P<0.05)呈正相关。结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密切相关,能一定程度反映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临床特点及冠脉特征,对120例CHD患者按CHD合并DM和不伴有DM分组,并对两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CHD合并DM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受累程度高且弥漫性血管病变多见,射血分值低,并且DM病程越长越易发生多处血管病变。CHD合并DM患者的无痛性心肌缺血和梗死以及心衰的发生率高,病情重,预后差。提示CH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有多种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CHD合并2型DM患者左主干及三支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EH)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特点,为心脏损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64例患者分为T2DM组、EH组及T2DM合并EH组(DM+EH),对3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心脏多普勒等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2DM、EH及DM+EH3组患者左心室重量(LV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DM+EH组患者LVM高于其余2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EH、DM+EH组患者高于T2DM组(P<0.05);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射血分数(EF)3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但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不全发生的百分率,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DM+EH组发生率最高,收缩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17.8%;舒张功能不全发生率为87.5%。结论:T2DM、EH及T2DM+EH三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明显不同,高血压能明显加重糖尿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脂代谢异常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方法 将538例经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NDM)组,对比分析两组血脂及冠脉病变特点. 结果 冠心病合并DM组与NDM组比较,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 P>0.05).DM组血脂水平TG、LDL-C较NDM组明显升高( P<0.05),HDL-C水平较NDM组明显下降(P<0.05).冠心病 合并DM组患者冠脉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较NDM组明显增多( P<0.05) 结论 合并DM的冠心病患者与不合并DM的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及冠状动脉病变有显著差异,前者脂代谢异常明显,多支病变及弥漫性病变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研究,探讨血浆NT-pro-BNP水平及LVEF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及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0例(29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与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3例和正常对照者28例;以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各个患者的心功能情况,采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免疫法分析法,检测血浆NT-pro-BNP水平。同时对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前后上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P<0.001),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3.56±0.41 vs 2.05±0.16与1.88±0.28.P <0.001)。而稳定性心绞痛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PCI术后12~24 h内血浆NT-pro-BNP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2.54±0.25 vs 3.56±0.41,P<0.01),术后24~48 h内左心室射血分数有所升高(P< 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NT-pro-BNP含量明显升高,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明显降低,两者对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的心功能、估计预后有相当的临床意义。急性心肌梗死组经介入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而血浆NT- pro-BNP含量明显降低,提示该两指标能反映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分布、严重程度及临床特点。方法43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其心脏超声多普勒分为2组,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组(LVEF〈0.5)和对照组(LVEF≥0.5),对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和临床特点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组多支病变、左主干和前降支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组回旋支病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右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Gensini积分判断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平均年龄和合并糖尿病者在射血分数下降组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的严重病变是造成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的基础,左主干和前降支病变更多影响左室收缩功能。高龄和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室射血分数下降更常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CHF且接受CRT治疗的患者49例,根据术前OGTT分为非糖尿病组与糖尿病组,非糖尿病组32例(OGTT 2 h血糖<7.7 mmol/L),糖尿病组17例(OGTT 2 h血糖≥11.1 mmol/L)。比较两组CHF患者CRT植入前及植入后3、6、12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6-M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CRT无应答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非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组术后心功能、6-MWT、LVEDD、LVEF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非糖尿病组改善更显著(P<0.01)。糖尿病组总病死率及无应答发生率较非糖尿病组高(P<0.01)。结论慢性心衰合并糖尿病患者经CRT治疗后能改善心脏功能,但比无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