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渝西片区煤矿井下严重创伤的流行病学研究,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02~2012年期间540例煤矿井下严重创伤伤员的年龄、工龄、工种、受教育程度、受伤时期、受伤时段、致伤原因、受伤部位等信息。结果伤者年龄18~55岁,平均33岁,均为青壮年;工种以采煤、掘进、运输工种为主;由于井下作业条件复杂,采煤机械化程度不高,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在受伤矿工比例中占66.11%;14:01~20:00和2:01~8:00时发生事故多(63.7%);受伤部位以脊柱四肢、颅脑、胸腹部多见(96.11%);致伤因素中冒顶塌方占52.78%,矿车挤压占24.63%,机械击伤占12.41%;矿山三级急救网络系统建设滞后,院前死亡率高(10.55%);严重创伤的致残率高(57.96%)。结论煤矿井下严重创伤多发于青壮年,致伤因素主要是冒顶塌方和矿车挤压伤;损伤部位以脊柱四肢多见,致死原因多为颅脑、胸腹部损伤;损伤特点以开放性损伤多见;人体生物钟的紊乱使人的智能、体力及情绪处于低水平值,易导致受伤。  相似文献   

2.
1引言目前地震伤员多发伤的急救主要以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骨盆、四肢损伤和脊柱脊髓损伤为主,笔者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创伤救治的发展现状,对骨科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作一介绍,为临床救治骨科严重多发伤伤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应急期伤员手术类型分析及管理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汶川地震发生后前3周内手术特点,为大地震后手术室采取急救策略和医疗资源配置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统计地震应急期(2008年5月12日-6月1日)大型医院手术室内完成的各类手术,并详细分析地震伤员的手术资料:年龄、性别、受伤部位、手术科室、手术名称等。结果汶川地震应急期手术室内完成手术2753台次,其中地震伤员手术819台,占所有手术台数的29.7%。632名手术地震伤员中,成年男性266名(占42.1%),妇女儿童366名(占57.9%)。地震伤员手术分布以四肢伤为主(占76.0%),其次是脊柱脊髓伤(占5.4%)和颅脑损伤(占4.8%)。结论地震应急期启用双轨制管理,合理组织安排手术,根据每周手术特点准备手术器械与用物,使地震伤员和非地震病员都可以得到满意的救治。  相似文献   

4.
1引言 目前地震伤员多发伤的急救主要以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骨盆、四肢损伤和脊柱脊髓损伤为主,笔者综合近年来国内外创伤救治的发展现状,对骨科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作一介绍,为临床救治骨科严重多发伤伤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33例≤14岁芦山地震儿童伤员的伤情特点,并提出早期康复策略。方法分析儿童地震伤员的受伤年龄、致伤原因、受伤情况,并采用改良巴氏指数评定量表调查其日常生活能力。结果①华西医院收治33例芦山地震儿童伤员占该院收治地震伤员的10.28%,平均年龄7.24岁。其中四肢躯干骨折17例,颅脑损伤6例,软组织损伤4例。②主要致伤原因是高处坠物所致的砸伤和重物的压砸伤;部分儿童在奔跑过程中出现摔伤,烫伤和坠落伤少见。③儿童伤员以简单开放性损伤和骨折居多,多以四肢骨折为主(约占总例数的51.51%,腹腔脏器损伤仅1例)。④33例儿童伤员中,30例(占总数的90.9%)来自城镇乡村,其受伤原因多为房屋或院墙倒塌所致,因其结构强硬程度远不及城市房屋,故发生重症损伤的几率较低、受伤程度较轻,重要脏器的损伤相对较小。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防止并发症和早期恢复功能,建议对儿童地震伤员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另外,在关注其康复训练时,心理问题也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浙江省台州地区急诊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流行病学,为提高该地区创伤的防范与急救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2010-03~2014-10台州市博爱医院、台州市立医院及中心医院急诊收治的278例急诊创伤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受伤时间、创伤原因、创伤部位、ISS分值、创伤严重程度、死亡原因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78例急诊创伤患者中,男性占68.35%;21~50岁的中青年占75.90%;农民工是创伤的主要群体,占45.32%;7~10月伤员占67.27%,其中7:00~8:59、11:30~13:59、18:00~19:59为创伤发生的高峰时段;交通伤占创伤原因的35.97%,高处坠落占25.18%,台风伤占19.06%;创伤部位以四肢/骨盆为主,占38.13%;ISS评分为(10.78±2.79)分,重症伤员占35.72%,死亡组ISS评分(22.81±7.52)分;死亡原因以头颈部创伤为主,占35.29%。结论台州地区急诊创伤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农民工为主,主要致伤、致死因素为交通伤、高处坠落伤及台风伤,集中在7~10月,创伤部位以四肢/骨盆为主,但头颈部外伤为主要死因,且死亡病例ISS评分相对较高,故需要多方面加强宣传预防及提高临床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013年甘肃省岷县、漳县地震重症伤员的受伤部位及其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在地震发生7天内送往兰州市各大医院的岷县、漳县60例地震重症伤员的临床资料,采用Excel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60例地震伤员中,20例为单部位损伤,40例为多部位损伤,受伤部位共计120处。四肢伤41例,共53个部位骨折,其中上肢11例(12个部位),下肢34例(41个部位)。头颅伤14例,共16个部位。脊柱伤13例,共累及14个椎体,20个部位,其中10例伴有脑和脊髓损伤。胸部伤17例,伴有肋骨骨折6例,骨折27处。另外,7例伤员伴有内脏损伤,累及腹部4个部位。结论此次地震伤以全身多部位、多器官损伤为多,其中以四肢骨折多见,腹部损伤少见。影像检查有助于地震伤员的筛查及分类治疗。  相似文献   

8.
地震造成的灾害往往非常突然、严重,同时出现大批伤员,常见多发伤,头颅、胸腹、四肢、脊柱均可受伤.因此在地震中脊柱脊髓损伤伤员的处理方法与平常临床工作有所不同,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急诊创伤救治水平,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方法: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35例创伤病人,从年龄,创伤部位、类型、特点等进行分析。结果:1035例中男女比为2.47:1;平均年龄29岁,其中20~39岁652例,占62.00%;损伤部住依次为手、头部、四肢;损伤类型为手外伤、颅脑损伤和四肢骨关节损伤;创伤病人占同期急诊病人的31.27%;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或重型颅脑损伤19例,占1.84%,死亡12例,占1.16%。经创伤急救初步处理后,收入院524例,占50.63%,其中抢救93人次,直送手术室抢救9例;转门诊随诊511人,占49.37%。结论:创伤以青壮年为主,以手、头部、四肢的手外伤、颅脑损伤和四肢骨关节损伤多见,创伤救治应以骨伤科、脑外科和普外科专业医生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汶川地震转运外省创伤伤员创面感染的特点和治疗情况.方法 对湖北省收治的84例汶川地震创伤伤员进行临床分析,统计伤员一般情况、创面感染、病原菌培养和药敏、救治效果等临床资料,并和同省其他转运伤员及未转运伤员的创面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地震伤员受伤部位以体表、四肢和骨盆、头颈部为主;感染部位为四肢和骨盆4例、头面部2例、胸部1例、体表1例.四地全部送检380份病原菌,检出率为75.79%,其中G-菌占61.35%.转运伤员的混合感染率显著高于未转运伤员(36.36%比50.00%;x2=21.40,P<0.01).全部培养中,前3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56株(17.18%),阴沟肠杆菌44株(13.5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3株(13.19%),对37.06%的药物近乎完全耐药.结论 地震伤员创面感染情况受到地域、伤情、急救措施的影响,转运伤员有着较高的混合感染率和病原菌耐药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特大交通事故伤员救治中的作用,为今后重大灾害救援积累经验.方法 回顾“7·23”温州动车事故伤员在温州市各医院急诊科的救治过程,并对不同伤情伤员在急诊科救治时停留的时间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事故后72 h内收治伤员136例,其中单一伤患者28例,在急诊科平均停留时间为27 min;多发伤患者108例,在急诊科平均停留时间为62 min,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与本院前一年度的日常普通伤员救治时间进行回顾性对比发现,救治时间平均缩短达50 min,表明建立健全的急诊绿色通道制度,对加快应急状态下伤员救治有重要意义.结论 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绿色通道制度,使伤员在急诊科的停留时间不断缩短,从而保证伤员尽快得到专科救治,为抢救危重伤员赢得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城市成批伤员的救护模式,以提高医院有序、高效、安全救护城市成批伤员的能力。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运用"护士首诊负责、急诊科室诊治、病房收治分流"的救护模式实施某次地铁追尾事故的救护过程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40名伤员均得到了及时的分流及诊治,整体救护效果较为满意,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在城市成批伤救护中采用"护士首诊负责、急诊科室诊治、病房收治分流"的救护模式能使伤员快速分流、及时得到诊断及收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需对救护方案进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医院对成批伤员救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经过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救治的324例多发伤患者的年龄、伤后就诊时间、损伤严重评分、主要创伤部位、并发休克情况各因素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 .结果 死亡78例,存活246例,总死亡率为24.1%.在伤后1 h内就诊的患者死亡率为16.7%,超过1 h就诊者为37.4%;16≤ISS24、25≤ISS≤40和ISS>40的患者死亡率分别为5.7%、19.2%和41.3%;无休克与合并轻、中和重度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11.8%、13.6%、27.7%和46.9%,各因素下患者死亡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17.298,P<0.01;x2=29.010,P<0.01和x2=30.503,P<0.01).不同年龄和不同主要创伤部位患者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2.004,P>0.05和x2=4.48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无休克与合并轻度休克患者间死亡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外(P=0.745),其余各相关因素下患者死亡率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就诊时间、损伤严重评分、休克程度均对伤员预后产生重要影响.遵循损伤控制外科原则,注重创伤救治的时效性与整体性,积极防治休克,对于提高多发伤伤员的救治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汶川地震中多发伤合并胸伤的救治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后至2008年5月31日我院收治107例多发伤合并胸伤地震伤员的一般情况、救治情况及转归、死因等临床资料。结果多发伤急诊手术病死率前3位分别为肝修补、脾切除、颅内血肿清除减压;胸伤紧急处置病死率前3位分别为呼吸机支持、气管插管、胸腔闭式引流;多发伤分类病死率前3位分别为ARDS、胸骨骨折、连枷胸;死亡伤员均为AIS-90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很高的重度、极重度多发伤,颅脑伤、腹腔脏器伤和四肢骨盆伤是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胸伤也是伤员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结论汶川地震多发伤合并胸伤的救治中,严重创伤所导致的失血性休克和重型颅脑伤是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胸伤的严重程度是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损伤部位越多、ISS评分越高、胸伤越重,病死率越高。迅速检查、快速诊断和分诊,尽早胸伤紧急处置,能为进一步抢救创造机会,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在重度创伤患者病情中的评估作用与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5月我科救治的较重多发创伤1556例临床资料,比较ISS≥50的重度创伤患者(99例)与16≤ISS50严重创伤患者(1457例)在致伤机制、入院前情况、住院治疗情况及治疗结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ISS≥50组摩托车致伤者显著高于ISS评分50组。ISS≥50组平均损伤3.8个部位,ISS50组平均损伤2.3个部位(P0.05)。在ISS≥50组胸部联合下肢损伤和胸部联合脊髓损伤发生率高于ISS50组(P0.05)。入院前的休克、意识障碍以及实施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和两次转诊患者的比例,ISS≥50组均高于ISS50组P0.05),多器官衰竭发生率在ISS≥50组显著高于ISS50组(P0.05)。ISS≥50组接受手术台数、住ICU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均高于ISS50组(P0.05)。ISS50组住院日平均73 d,病死率32.3%,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并伴严重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经治疗获得中等以上好转。ISS50组住院日平均49 d,病死率1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重度多发伤预后的因素较多,ISS可作为评估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可靠工具,但并不能准确预测多发伤患者的最终治疗结果,即使是ISS评分50患者经过及时系统的治疗也会有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16.
黄萍  沈红  陈雁  刘瑛 《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326-327
目的 探讨成组化分诊模式应用于三级医院应对大规模成批伤员救治的效果.方法 按照成组化分诊模式建立检伤分诊小组,按照简单检伤分类及快速治疗程序对124例爆炸伤伤员进行检伤分流管理.结果 124例伤员中分流到红区救治35例,黄区30例,绿区59例,分诊合格率100%.本组中严重多发伤及复合伤34例,行清创手术118例,损害控制性手术10例,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97.1%.结论 成组化分诊模式应用于三级医院应对突发大规模成批伤员救治,可以迅速建立良好的检伤救治秩序、提高分诊全程管理的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delayed medical care and long transportation times when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EMS) failed after the 1999 Chi-Chi, Taiwan earthquake, we analyzed the patterns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chest injuries who were transferred to an unaffected back-up hospital. The medical records of 164 trauma patients who were transferred to Taichung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1 to September 24, 1999 were reviewed. Of the 164 patients, 26 (15.9%) had chest injuries. Chest injuries were caused by blunt trauma in all cases. Minor chest injury was noted in 16 patients (61.5%). Mortality developed in two patients, who were transferred after first aid in the field hospital and were in shock status on arrival to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the back-up hospital. Inadequate resuscitation attributable to insufficient manpower in field hospitals and long transportation times to back-up hospitals are the major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developing disaster plans. For evacuation of overwhelming casualties and for support of medical resources, transportation by helicopter is suggested in aftermath of a large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18.
汶川大地震后送伤员的伤情特点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地震后送伤员的伤情特点与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6日至28日汶川地震后收治的34名后送伤员的具体伤情特点、救治过程和护理对策.结果 34名伤员身体状况明显改善、伤情平稳,心理状况良好.结论 突发大地震伤员伤情复杂,常伴有严重的多发伤及内科并发症.早期、全面、系统评估伤员的全身情况,及时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适宜的心理干预,是提高治疗效果及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急性牙外伤在儿童及青少年中的流行与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急性牙外伤在儿童及青少年中的流行与分布特点,为口腔医师对这一人群的临床治疗和牙外伤的有效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急诊科收治符合筛选标准的6~25岁急性牙外伤患者347例,按照国际牙外伤协会分类方法及诊断标准,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受伤地点、外伤牙数目、外伤牙位置、牙外伤损伤类型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男性患者219例,女性患者128例,男女比为1.7:1.牙外伤高发年龄为10~13岁儿童,受伤高发地点为学校.外伤牙数目以损伤1~2颗最为常见,分别为37.8%和38.0%.上颌中切牙的发生率最高,右上中切牙34.6%,左上中切牙33.6%.最常见损伤类型为牙齿半脱位(19.8%)和牙釉质-牙本质折断(18.7%).结论 急性牙外伤在儿童期发生率最高,其次是青少年,主要分布在学校,急性牙外伤町造成前牙的终生损害,对于此时期的流行与分布特点和有效预防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