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方剂学是联系中医学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作者在统编教材《方剂学》的学习和临床运用中,发现教材存在淡化药物客观指征的现象,并以酸枣仁汤、小青龙汤、济川煎等方剂为例对此问题作了重点阐述。基于病机的方剂学研究思路可能是问题所在。作者提出方证是方剂学核心,寻找方药与其主治病证症状体征的对应关系是方剂学研究的关键,重视方药使用的客观证据指征是方剂学的最大特色;回归、继承传统用药经验,重视以方药客观指征为核心的方剂学研究思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中医杂志》2009,50(9)
基于病机用药是辨证论治思维的核心,基于方证用药是一种不完全等同于病机用药的临证思维,是否重视方药使用的客观证据是两者最显著的差别.方证用药思维的淡化具有一定历史渊源和现实原因.方证对应和药证对应是基于方证用药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据证立法、依法选方或遣药组方是中医辨证论治过程的具体体现。"方-证要素"对应强调了方剂中主要药物组成(即方剂要素)与其所主治的病机单元(即证候要素)的相互对应关系。解析《伤寒论》六经辨证代表方证"方剂要素"与"证候要素"的对应关系、理解经方配伍规律,对指导临床选用经方或合理组方,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方证对应是通过探讨方剂与病证之间内在规律而进行临床辨证的一种学说,亦是一种独特的辨证思维,是辨证论治的核心与精髓。方证对应始载于《伤寒论》,方包括经验方,经方,时方;证是症状,更是病机,方证对应即方剂与病机相对应。疾病在不同患者表现不同的证,同一患者疾病在不同发展阶段证又随之变化,因此单纯应用经方原方不能更好的体现“随证治之”的辨证原则,亦不能解决复杂的临床问题。掌握了方证对应原则不仅能提高辨证的准确性,还可以知常达变,随证治之,才能掌握辨证的核心与精髓。经方中方药与其适应证之间的关系最为固定,由此经方可作为探讨方证对应的典型代表。本文以《伤寒论》为例,将方证对应原则概括为以经类证、以方类证、明辨主证、守证守方、药随证变、方随证合、量随证更、平脉辨证、依时辨证的九大原则,通过对《伤寒论》原文分析,阐述了九大原则的应用,旨在发掘方证对应的科学内涵,提高辨证的准确率,拓展经方的应用范围,为灵活应用经方,提高临床疗效做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正>证候是中医特有的识病方式,方剂是中医治病的手段,方和证之间有高度的相关性。每一方剂都有特定的主治证候,每一证候都会找到对应的方剂,方证对应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思维模式,方证对应也称方证相应,是指方剂的主治病证范畴及该方组方之理法与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病症或病机相符合[1]。方证辨证与通常所称的"方证相对"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6.
赵厚睿 《河南中医》2010,30(11):1137-1137
多数医家认为:《伤寒杂病论》体现了一大特色,即方证辨证,有是证,用是方。而作者认为方证辨证所包括的内涵绝非简单的症状与药物相对应的对症下药,而是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方法审机定治的高度体现,是理法方药的高度统一,既重视研究方药的功效主治,也重视研究能体现内在病机的症状组合,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不断继承与发扬之。  相似文献   

7.
方剂是中医理法方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首方剂的讲授内容主要包括方剂的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义及应用等,其中主治证候的病机分析是讲授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其重要性并未在方剂的讲授中体现出来。笔者认为方剂学教学中应重视主治证候的病机分析,只有形成证候的病因病机清楚了,方剂方义的讲授才能更加清晰,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方剂中药物及其配伍的作用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君药在一首方剂构成中占重要地位,《方剂学》中对君药的定义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而这一定义会造成初学者理解上的困惑和模糊.中医的病和方证相应在层次上不能对等,不能反映病机,使君药的选择和确定缺乏针对性.方剂的主治证病机往往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很难确定主证和兼证,而君药针对的往往是病机的主要方面,因此提出从病机的角度确定君药,君药是针对疾病病机的主要方面发挥作用这一定义易于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9.
正方证是方剂所对应的症状、体征,为遣方用药的客观证据,方证相应即是将方与证统一起来,有是证用是方。病机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包括病性、病位、病势、脏腑气血虚实变化及其预后等。辨方证以方证为治疗用药靶点,根据方剂所对应的症状体征与疾病表现出的症状体征是否相对应进行治疗;而辨病机则以病机为治疗用药靶点,根据代表方剂所主治的病证病机与疾病蕴涵的内在病机是否相对应进行治疗。这样就把辨主证与主证病机的形  相似文献   

10.
通过考察和分析古代中医名家名方的组方模式,以理解先贤制方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揭示方剂、药物与病、证、症之间的关系,验证和挖掘古代方剂治疗病、证、症的机理,阐释方证相关等方剂学基本问题.通过对方剂遣药组方模式的考察有助于发现某些药物组合的潜在规律以及药物的效用与机体状态之间的关联关系,以便能准确把握古代方剂遣药组方的基本思路,为临床科学合理地运用方剂、创制新方提供理论依据和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11.
《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偏重于临床治疗,核心理论是方证对应,以患者的脉证为据,遣方用药,即观其脉证,知犯所逆,随证治之。时方·临床辨证相对主观,常常揣摩病机,制定大法,按法选方。要掌握经方必须学习《伤寒杂病论》原文,以学习“散文”的方式入手,必需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方剂主治的规范性研究较少,通过对方剂主治源流的梳理并分析《方剂学》教材中方剂主治描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病、证、征结合”3个层次的方剂主治描述规范,从而有利于临证依法用方、规范教材和规范方剂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伤寒论》第317条方后注:"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强调方证相应。方证即方药的适应证。《伤寒论》的六经八纲辨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反应,辨清表、理病位,辨清阴、阳、寒、热、虚、实病性,但对于临床的实际应用,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后还必须辨清属何方证。方证是《伤寒论》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也即辨证的尖端,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关键就在于方证是否辨正确[1]。小柴胡汤是《伤寒论》少阳病的主治方,临床应用广泛,该方不但治外感热病,而且对  相似文献   

14.
导赤散是《小儿药证直诀》中的经典方剂,后世医家对其方证病机进行过诸多阐述,但似乎与钱乙的本意不甚相符。本文通过分析导赤散方药,并对《小儿药证直诀》中相关条文进行整理探讨其方证要义。认为导赤散证以“夜寐惊叫”“小便不利”“不甚搐”为主症,其主要病机为小儿心经积热,在心经积热的基础上出现或热移小肠,或肾水不足,或肝热生风所致。通过验案简要说明此方适用于小儿神经性尿频、夜惊、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抽动障碍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15.
方证辨证是通过辨析方剂主治之方证而进行辨证的方法,为遴选合适方剂治疗疾病的必经之路和决定临床疗效的关键点。梳理中医方证辨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脉络,对于认识方证辨证的内涵与外延,提高临床应用能力十分重要。中医方证辨证体系最初起源于一药对一症,一病用一药的药证学,其后发展形成了多药治一症及一病需多药的组合方证,张仲景首次提出平脉辨证及辨病脉证并治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证辨证体系。后世医家发展形成了叶天士、吴鞠通等各家方证辨证体系,构建了现代方剂学的雏形,并逐步形成了现代方剂学独立学科,由方证对应单靶点,发展为方剂辨证一证多方的多靶点复合方。整合数万首方剂和中医证候的数字证候诊断体系,突破了传统单人辨证的局限性及片面性。纵向深入研究方证内在量化实质的中医方证代谢组学,将为中医方证辨证提供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郑金粟  权红 《北京中医药》2017,36(9):820-822
张仲景遵循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谨守病机,根据便秘的不同证型,创立了诸多治疗便秘的有效方剂。通过对《金匮要略》的研读,将便秘辨证分型及有效方剂进行归纳,探讨其方证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学生实际用方能力为目标、以突出方证相应为教学关键点,在方剂学教学中对经方溯本求源,讨论张仲景制订经方所针对的病证,还原当时情境,让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方剂所对应的证候,在了解证的基础上理解张仲景遣方用药的思路,提高学生对药物进行随证加减技能和对药物剂量的把握,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方证对应规律的数学三维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在建立《伤寒论》常用73味"药力"的基础上,根据"药证相应"、"方证相应"原理,将《伤寒论》中药、方、证全部放到一个具有客观的相对精确数据要求的数学模型中,试图用现代数学语言解析中医的临床经验、药物性能和辨证术语,客观展现抽象的中医概念,可视化方证对应规律。方法:应用数学方法、计算机模型法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对《伤寒论》方证质点对应规律进行空间描述并进行数学三维解析及量化表达。结果:在获得有关《伤寒论》药、方、证量化数据的基础上,将《伤寒论》方证对应质点图形化、量化显示在模型软件的空间坐标系中,通过数学三维解析使传统的中医方证对应规律图形化、量化表达。结论:利用模型软件可以清晰地演示《伤寒论》中药、方、证质点在三维空间的变化轨迹,可视化方证对应规律的同时,也客观展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辨过程,为中医的量化模式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王耀光 《中医药学报》2012,40(5):122-125
笔者通过学习《景岳全书》,体会到方证相应即一个病证对应一个最佳的治法或最佳方剂,一个证对应的最佳方剂可以唯一,也可以是两个或更多,但一定是一类的方剂,其治疗大法是不变的。笔者体会:治则是方证之间对应的桥梁。张景岳强调治病应该求本,求精一。组方药物不贵多而贵精,不在靠药物战胜病邪,而在通过药物调理自身正气抗邪。笔者认为,目前中医临床辨证时的误区包括:惟寒、惟温、辨病代替辨证、无大的谋划只用对药、成方代替辨证等等,不一而足。笔者以呕吐、泄泻、腰痛、头痛、淋浊、尿血、癃闭、秘结、月经不调、经迟、血虚经乱、肾虚经乱等内科和妇科常见的病证为例,总结了《景岳全书》的若干典型治法,并与中医经典及中医内科学加以对比。最后提出中医辨证论治的动态观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王付 《中医药通报》2009,8(5):11-12
通过归纳温经汤方药组成得知功效以温经散寒为主,兼以活血养血,滋阴益气;分析温经汤中牡丹皮、麦冬得知方药因病变证机而发挥特有作用;运用温经汤的灵活性关键在于审证求机;熟悉温经汤方证辨证而得知既能主治妇科疾病,又能主治内科疑难杂病;剖析温经汤主治与“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旨在突出用方辨治疾病既有灵活性又有特殊性;思辨温经汤主治与“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旨在强调审明既往病史对诊治疾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