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动脉粥样硬化内皮损伤学说”,探讨在动脉粥样硬化(AS)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血管内皮损伤的联系及区别。阐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血管内皮损伤的概念,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一氧化氮/内皮素(NO/ET)稳态,诱发的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角度和激活的VECF、MAKP、JAK/STAT、PI3K-AKT通路出发,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进程中二者的联系与区别。通过检索Genecards数据库,筛选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管内皮损伤及AS的相关靶点,从分子角度进一步论证。阐明中药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及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细胞是覆盖于全身血管内膜的一种细胞群,具有内分泌功能、抗血栓作用及调节血管张力等功能。内皮功能障碍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及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概述,总结近年中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益气活血通络方对糖尿病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 ET)含量的影响,探究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中药复方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并设空白对照组.检测体质量、血糖、血清NO、血浆ET的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血浆ET含量明显升高,中药高剂量组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出现障碍,益气活血通络方对其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细胞(EC)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血液和血管壁之间的屏障,还在于它可分泌多种物质对血管张力,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血小板功能和凝血机制产生调节作用。血管内皮损伤是多种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的基础,而缺氧是引起EC 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是血管内皮分泌的重要活性物质,是血管张力和血小板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穿心莲有效成分—API(API_(0134))既有抗血小板活化作用,也有促进内皮纤溶活性作用,但对 EC 在缺氧条件下是否具有保护作用还不清楚。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其对缺氧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NO、ET 合成和超微结构的影响,并与抗血小板药物噻氯匹啶(ticlopidine,TP))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肥胖与脂质异常血症、高胰岛素血症等密切相关,严重者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上述病变的启动环节,是引起成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高危因素[1].血管内皮具有调节血管舒张收缩、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血栓功能,早期干预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大意义.此研究探索通络类中药干预单纯性肥胖患者内皮功能障碍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冠心康对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寻找其抗动脉粥样硬化、防治冠心病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细胞损伤模型,用氟伐他汀及冠心康药物血清处理损伤的内皮细胞72h后,分别用硝酸还原酶法、放射免疫法以及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NO、ET以及sICAM-1水平,RT-PCR法测各组细胞sICAM-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中药复方制剂冠心康能明显上调NO水平,降低ET、sICAM-1及其mRNA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西药氟伐他汀比较,在下调ET、sICAM-1及其mRNA水平方面,冠心康明显优于氟伐他汀(P<0.01);在上调NO水平方面,西药则明显强于冠心康(P<0.01).结论:冠心康能改善受损的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减少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的黏附,从而减少血管内皮损伤,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多具有肺动脉高压(PulmonaryHypertention,PH)的基础。近几年Pll发生机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就是对内皮细胞(EndothelialCell,EC)在血管功能状态调节方面的研究[1]。EC通过释放一系列内皮依赖性血管舒缩因子,来调节血管功能状态[2]。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是目前认识到的较重要的一对由EC释放的血管调节因子[3,4]。我们测定了30例复方葶苈注射液治疗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的ET、NO水平,旨在探讨复方葶苈注射液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机理。1对象和方法1.1对象SO例均为1997年11月~1998年10月我…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对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内皮功能障碍与多种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的关系,改善内皮功能成为心血管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年来研究发现单味中药、复方制剂、针灸治疗等在调节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物质释放、恢复纤溶系统活性、抑制内皮细胞凋亡、提高内皮细胞的存活率、抗氧化损伤等方面发挥了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
动脉管壁的细胞不断受到因血液流动而产生的剪切力的作用,剪切力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位于血液和血管壁之间的内皮细胞对血流剪切力有独特的反应,可以将机械刺激转化为细胞内信号,进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进程。内皮功能不仅受生长因子、激素等生化物质的调控,还受到血流剪切力等机械作用力的影响。在生理状态下,剪切力可通过维持内皮细胞稳态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病理剪切力则会导致内皮功能障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在不同的剪切力介导下,可以通过表观遗传学途径或机械敏感性阳离子通道调控内皮功能。因此,有必要了解异常剪切应力如何影响各种信号转导途径以引起内皮功能障碍及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疗效确切,具有不良反应少,多靶点、多重机制发挥作用的特点,因此,越来越得到人们认可。近年来,对流体剪切力介导下中药复方和单味中药提取物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认识也逐步深入。该综述将以内皮功能为切入点,系统梳理剪切力对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并通过整理现有文献,首次总结中药抗剪切力损伤的最新研究进展,阐明剪切力与内皮功能、动脉粥样硬化的相互关系及中药的干预效应,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临床治疗和病理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斌霞  殷建峰  智瑜 《河南中医》2010,30(11):1066-1068
目的:观察血脉通2号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鹌鹑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造成鹌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用血脉通2号颗粒干预3月,观察各组鹌鹑的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素B2(TXB2)的变化和动态平衡关系。结果:血脉通2号颗粒可提高NO、PGI2和降低ET、TXB2的水平,调节NO/ET、PGI2/TXB2的比值。结论:血脉通2号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鹌鹑的血管内皮功能有调整作用,可能是血脉通2号颗粒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作用机理。方法:观察40例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等血管活性因子水平,载脂蛋白及血管造影影像学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高ET、低NO血症,存在载脂蛋白的代谢异常,存在患肢主干动脉闭塞、侧枝循环减少的现象;治疗后30例显效患者血浆ET、NO等血管活性因子、载脂蛋白水平均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P〈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慢性生活压力因素对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角度,探讨中药调畅情志作用与内皮功能保护之间关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按入选标准分为慢性生活压力组和正常对照组。以逍遥散为主方,随证加减。检测内皮功能生化指标及超声指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慢性生活压力组治疗前的NO、ET、TXB2、6-keto-PG1α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慢性生活压力组经治疗后6-keto-PG1α明显升高(P<0.05),ET明显降低(P<0.05);TXB2及内皮依赖性舒展功能(EDD)明显改善(P<0.05)。结论:(1)慢性生活压力对血管内皮功能会造成明显的损伤;(2)调畅情志治疗可改善因慢性生活压力造成的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13.
中药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其机理研究从影响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血管微循环到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内皮素(ET)及炎症介质、调节椎间盘细胞外基质、延缓椎间盘细胞凋亡等诸多方面均有了较深进展。今后的工作应走出单纯验证方药疗效的固有模式,使中药治疗颈椎病机理认识更加明晰和深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短期禁食对脾虚痰湿型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60例高脂血症患者,用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短期禁食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体重指数(BMI)、血脂、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变化。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88.33%,治疗前后头昏眩晕、身重困倦、胸闷心悸、腹胀纳呆等症状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ET降低、NO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短期禁食可改善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异常,并明显提高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从血管老化角度探讨动脉粥样硬化中医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是随增龄不断增长、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的慢性退行性疾病,抗血管细胞老化正逐渐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新策略。动脉粥样硬化演进过程中,内皮细胞更新加快,出现多种诱导血管老化的生物学功能紊乱,引起端粒、端粒酶的变化,造成内皮细胞老化及功能异常。在炎症等致病因素与AS斑块形成之间,端粒、端粒酶可能起着关键性的桥梁作用。我们以往工作发现,补肾为主的中药复方在明显改善衰老症状和功能的同时也表现出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显著作用。应积极探讨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从肾论治、补肾中药从端粒途径调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细胞老化的作用机制,为建立基于血管老化的动脉粥样硬化中医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血瘀证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细胞粘附分子等内皮细胞活性因子水平及其变化规律,借以从血管内皮细胞角度、从蛋白、分子水平探讨ASO血瘀证的实质。方法:选择98例本病患者,按轻、中、重三组和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和湿热血瘀三种证型;利用密度梯度法检测外周循环血内细胞计数(CEC),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和亚硝酸盐比色法检测ET、NO等血浆活性因子,利用酶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血瘀证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细胞粘附分子等内皮细胞活性因子水平及其变化规律,借以从血管内皮细胞角度,从蛋白、分子水平探讨ASO血瘀证的实质。方法:选择98例本病患者,按轻、中、重三组和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和湿热血瘀三种证型;利用密度梯度法检测外周循环血内皮细胞计数(CEC),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和亚硝酸盐比色法检测ET、NO等血浆活性因子,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细胞间粘附分子,同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本病患者均存在高CEC、高ET和低NO血症,存在血粘度增加等血液流变学变化。结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由此引起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是ASO血瘀证的发生机制之一;检测ET、NO等血浆活性因子有助于判断病情轻重,协助辨证分型,有助于探讨ASO血瘀证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具有中医“热毒血瘀证”表征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和血小板功能的病理变化,以阐释中医“热毒血瘀证”的现代生物医学基础。方法大鼠腹腔注射内毒素即脂多糖(LPS),连续8周,在不同时间点进行行为学分析、检测舌血氧饱和度基础上,检测血浆内皮素(ET)、热休克蛋白-70(HSP70)、血栓烷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的变化。结果注射毒素后大鼠活动减少,舌血氧饱和度降低。早期血浆ET、HSP70和TXB2/6-Keto-PGF1α增高,晚期TXB2/6-Keto-PGF1α降低。结论具有舌体组织血氧饱和度下降的中医“热毒血瘀证”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小板功能障碍,VEC损伤在中医“热毒血瘀证”发展过程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