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总结我院近年来302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疗效、并发症情况及预防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302例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治疗疗效及总结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本组共302例患儿,男125例,女177例,平均年龄(4.4±3.2)岁,所有患儿术时平均体重(12.8±6.7)Kg。其中PDA组183例、ASD组69例、VSD组50例,分别行PDA、ASD、VSD堵闭术,术后半年内每月随访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一次,半年后每6-12月复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一次。 结果 PDA组、ASD组、VSD组的即刻完全封堵率分别为98%(180/183)、97%(67/69)、98%(49/50)。PDA组183例患儿3例术后即时存在残余分流,其中1例出现溶血。随访6个月-3年仅1例有微量残余分流,2例心脏扩大;ASD组69例患儿术后1个月2例存在少量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1例术后出现暂时性Ⅱ度Ⅰ型A-V Block,后转为Ⅰ度A-V Block。随访2年仍为Ⅰ度A-V Block。VSD组术后1例存在残余分流,4例发生心律失常。49例VSD病人术后随访6月-3年1例持续存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结论 PDA及ASD封堵技术成熟,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VSD封堵术后迟发型心律失常(术后5天左右)发生率较高,术后持续监测病人心电图的变化非常重要。早期预防性使用激素及营养心肌治疗有助于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和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arterious,PDA)的疗。方法 病例分为PDA组20例和ASD组16例。分别采用PDA及ASD封堵器(深圳先健产品)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全部病人成功置入封堵器,无即时并发症出现。PDA组有1例术后发生封堵口移位,需外科手术取出。其余病例术后追踪无残余分流、溶血、降主动脉狭窄等并发症。ASD组术后3个月时,彩超显示有少量残余分流2例。6个月后,2例残余分流消失,无心律失常、栓塞及心房穿孔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国产封堵器封堵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术后追踪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57例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介入治疗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导管介入治疗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57例,复合类型为:膜部室间隔缺损(VSD)并房间隔缺损(ASD)21例,VSD并动脉导管未闭(PDA)4例,ASD并PDA8例,ASD并肺动脉瓣狭窄(PS)22例,VSD并PS2例。复合畸形同期介入治疗顺序依次为:PS球囊扩张术,VSD封堵术,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结果:57例患者中,除1例因PDA过小,导丝无法通过未闭导管,在VSD成功封堵后放弃PDA封堵。56例患者同期经导管介入治疗均获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术后造影及超声检查VSD、ASD及PDA均无残余分流,封堵器固定好。并发PS的24例患者,跨肺动脉瓣压差由术前(96.0±30.0)mmHg(1mmHg=0.133kPa)下降到术后平均(15.6±3.3)mmHg(P<0.01)。术后3d、1个月、6个月及1年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心电图、X线检查,全部患者无残余分流,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跨瓣压差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导管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等先天性心脏病(CHD)9(男3,女6)例,年龄14~67岁,诊断PDA并发VSD1例,VSD1例,ASD3例,PDA4例,封堵方法同文献。除Coil外,术中所用的封堵器均为中国深圳先健公司生产。结果 PDA1例并发预激综合征B型,术中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约2min,患者无不适,术后择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预激综合征成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儿童室间隔缺损(VSD)并发其他心脏畸形及先心术后VSD残余分流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VSD并发其他先天性心脏病(CHD)同时介入治疗及复杂型CHD术后VSD残余分流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62例VSD并发其他CHD患儿中,房间隔缺损(ASD)3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5例。其中男21例,女41例,年龄36 (23,180) 月,体质量15 (11,48) (kg);11例复杂型CHD术后出现VSD残余分流,男6例,女5例,最短外科术后时间为14 d,最长术后132月,中位外科术后时间56月,体质量18.2(11,50)kg。所有病例均完成VSD介入封堵,其中1例心尖部肌部多发VSD通过动脉端逆行释放封堵器,1例肌部VSD经过颈内静脉途径完成封堵。2例术后存在少许残余分流,无术后房室传导阻滞,无显著加重的房室瓣或主动脉瓣反流。 结论 儿童VSD并发其他心脏畸形的介入治疗安全有效,手术方式及操作程序需要根据不同的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对968例3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施行了介入治疗,其中动脉导管(PDA)封堵组586例,房间隔缺损(ASD) 堵组340例,室间隔缺损(VSD)堵组42例,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发生的并发症,并对并发症的处理进行总结.结果:手术成功率98%,无死亡病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55%(15/968),其中PDA封堵组1.0%(6/586),ASD封堵组1.8%(6/340),VSD封堵组7.1%(3/42).术中或术后一过性及短期并发症发生率0.62%(6/968),其中PDA封堵术组0.34%(2/586),ASD封堵组0.9%(3/340),VSD封堵组2.4%(1/42).结论:高原地区介入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易行、创伤小、风险小、安全可靠、技术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同期应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并发其他心脏畸形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全组13例,年龄3~42(9±17)岁。经临床、心电图、X线及超声心动图诊断为VSD并发其他心脏畸形,其中7例为房间隔缺损(VSD),5例为动脉导管未闭(PDA),1例为3种心脏复合畸形(VSD、ASD及PDA)。介入治疗顺序先行VSD封堵术,其次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术后1d、1个月、6个月及1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ECG及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3例同期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术后1d、1个月、6个月及1年TTE显示室间隔及房间隔无残余分流。并发PDA患者,应用PDA封堵器关闭术后10min降主动脉侧位造影,无残余分流。结论同期介入治疗ASD并发某些心脏畸形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2001-07-2007-10共30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男11例,女19例.复合类型为:房间隔缺损(ASD)伴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动脉瓣狭窄(PS)分别为13例、7例、3例,伴二尖瓣狭窄(Lutembacher综合征)3例;VSD伴PDA 2例;PS伴PDA 2例;经导管治疗的原则:先行瓣膜球囊扩张术纠正瓣膜狭窄,其次行VSD封堵术,再次行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术后48 h、1个月、6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X线及心电图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0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均一次性介入治疗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术后即刻TTE和造影示ASD、VSD、PDA所有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ASD和PDA伴肺动脉瓣狭窄(PS) 5例,跨肺动脉瓣平均压差由术前(56.4±15.2)mmHg(1 mmHg=0. 133 kPa)下降至术后(13.1±8 9)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Lutembacher综合征患者,超声心动图测量二尖瓣口面积分别由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术前0.98、1.1和1.26 cm2增加到1.7、1.92和2.0 cm2,平均左房压分别由31、28和27降至9、8.5和7 mmHg.术后48 h、1个月、6个月经TTE检查示所有患者各水平分流均消失,扩大的房室内径进行性缩小,所有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无移位及脱落;同时X线检查,肺血明显减少,房室内径明显恢复;心电图检查无房室传导阻滞及左右束支阻滞;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采取适当的治疗策略,操作规范,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同期介入治疗是可行的、安全的,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方法 并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31例患者(PDA 12例、ASD 16例、VSD 3例)均在X线透视、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PDA、ASD及VSD.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有少量和微量残余分流者分别为3例和2例,24 h、1个月和6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访检查,残余分流消失.术后完全封堵率100%.结论 经导管置入国产封堵器是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的PDA、ASD和VSD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随着封堵器材的不断改进,膜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日益增多,成为外科手术修补膜周VSD的一种重要替代方法.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CAVB)是膜周VSD封堵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国内外报道膜周VSD介入治疗后CAVB的发生率为1.9%~5.3%[1-4],高于外科手术[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分析其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共施行0~14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436例,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13例,室间隔缺损83例,动脉导管未闭139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1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均采用Amplatzer法。结果全组患儿无手术死亡病例,封堵成功423例(97.4%),房间隔缺损组、室间隔缺损组和动脉导管未闭组的成功封堵率分别为97.7%(208/213),94.0%(79/83),98.6%(137/139)。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15.2%)。全组门诊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线片随访3-36个月,无残余分流、死亡及严重心脏事件。结论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创伤小、安全、可靠、成功率高,部分患者可替代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时心电监测在室间隔缺损(VSD)堵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5例均经左室造影证实为VSD者接受堵闭术治疗,并选手术前心电图检查基本正常者为研究对象。在堵闭术中及术后3~5d予实时心电监测,观察有无心律失常尤其是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据此及时对应治疗甚至终止手术。随后跟踪随访心电情况1年。结果 65例在术中或术后发生心律失常事件13例,发生率20%。其中6例在建立股动静脉轨道过程中,出现三度房室阻滞(AVB)2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2例、CLBBB并三度AVB 1例、室性心动过速(VT)1例。评估术后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后放弃堵闭。另7例心律失常中5例术中出现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或一过性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ICRBBB),于堵闭器释放后均自行恢复正常;2例术后出现三度AVB伴短阵VT或ICLBBB,及时应用激素治疗2~3d后心律失常消失。跟踪随访期未见异常。结论在VSD堵闭治疗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实时心电监测可及时发现术中、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心健^TM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病人年龄11个月~45岁,体重5~66奴。在X线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应用心健^TM封堵器按常规方法行介入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29例、动脉导管未闭2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房间隔缺损均为继发孔中央型;动脉导管未闭漏斗型9例、管型13例、窗型1例;室间隔缺损为膜周型。结果全组无死亡。即刻成功率98%(52/53),即刻完全封堵率92%(48/52)。1例窗形动脉导管未闭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血尿,经药物治疗4日后症状消失;另术后早期少量残余分流3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随访1~6个月症状均消失。结论用心健^TM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室间隔缺损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118例近期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PDA24例,ASD48例,VSD46例)均在X线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PDA、ASD和VSD。结果:全组封堵成功率98.3%,所有封堵成功的患者均于术后24h、7d、1月和3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残余分流。结论: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是治疗PDA、ASD和VSD的一种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国产动脉导管封堵器闭合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国产动脉导管(PDA)封堵器闭合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4年5月至2008年7月,21例先天性膜周部VSD患者[男性10例,女性11例,年龄5~40(21.3±10.2)岁]成功接受了封堵治疗。膜周部VSD的直径均先经经胸心脏彩超检查(TTE)测量,并经左心室造影进一步明确。封堵操作完成10min后再次予TTE及左心室造影评估封堵效果。术后心电监护1周,出院前及出院后1、3、6个月随访复查TTE及心电图。结果21例患者均全部封堵成功,国产PDA封堵器尺寸为6/8~18/20mm。封堵后,2例新出现微量主动脉瓣反流,1例出现少量的三尖瓣反流;3例出现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出现不完全右束支合并间歇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除2例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在6个月内随访时未恢复外,其他3例均在出院前恢复正常;4例存在微量残余分流,其中3例在7d后复查超声时消失,另1例在1个月随访时消失。术前TTE估测肺动脉压力为28.0~46.7(33.4±9.2)mmHg,术后肺动脉压力为16.0-30.2(19.2±7.6)mmHg,6个月随访时肺动脉压力进一步下降为15.3-26.7(17.3±6.9)mmHg。结论对部分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患者应用PDA封堵器进行封堵是可行的、安全的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房间隔缺损 (atrialseptaldefect,ASD)及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ductusarteriosus ,PDA)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 3例患者 (ASD 19例 ,PDA 4例 )。所有病例均在X线透视、造影及食道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及PDA。结果 全组技术成功率 10 0 %。 2 3例患者术后 2 4h、1周行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检查 ,有 2例存在残余分流 ,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 91 2 %。术后 6个月随访TTE检查示所有病例均封堵完全 ,无残余分流 ;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 ,心胸比例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经导管置入Amp latzer封堵器是治疗ASD和PDA的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失败后外科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经导管介入治疗ASD(12例)和VSD(4例)失败后需再行外科手术的16例,其中封堵器脱落7例,心脏穿孔3例,Ⅲ°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瓣膜关闭不全2例(其中1例合并Ⅲ°-AVB),残余漏和封堵失败各1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取出封堵器,修复心内畸形,术后入ICU监护。结果:ASD介入治疗患者中,手术探查ASD直径平均31 mm,较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的平均直径26 mm增大(P0.05)。ASD部位为中央型5例,下腔型7例,与术前诊断相符率41.7%,不相符率58.3%。VSD直径平均5 mm,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SD部位为膜部2例,流出部与肌部各1例。3例Ⅲ°-AVB患者术后均恢复窦性心律。心内畸形修复完善,无手术死亡。结论:及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介入封堵失败后并发症,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并可避免并发症造成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8.
纽扣式补片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11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纽扣式补片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及总结其经验。方法 :采用经导管纽扣式补片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113例 ,其中房间隔缺损 (ASD) 45例 ,动脉导管未闭 (PDA) 45例 ,室间隔缺损 (VSD) 2 3例。结果 :ASD、PDA、VSD成功率分别为 10 0 % (4 5/45例 )、95.6 % (4 3/45例 )和 83.0 % (19/2 3例 ) ,总成功率为 94 .6 %。手术并发症主要见于 VSD患者 ,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为 2 6 .4 3% (6 /2 3例 )。结论 :纽扣式补片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成功率高 ,即时疗效显著 ,并发症少 ,是一种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成年巨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3例成年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昔在经食管超声指导下进行手术,封堵前后检测肺动脉压、右室压,术前、术后72小时、术后1~3个月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成功封堵38例,手术后即刻成功率为88.4%。封堵前、后平均肺动脉压、平均右事压降低(P〈0.05);术后72小时内出现封堵器脱落1例(2.6%)、术后心包积液1例(2.6%)、心律失常5例(13.2%)、急性心功能不全3例(7.9%),术后即刻残余分流6例(15.8%)。术后l~3个月随访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均完全闭合。术后1个月随访发现右室容积缩小、射血分数升高。患者随访1~3个月,均未发现有残余分流、脱落、栓塞。结论成年巨大继发孔型房问隔缺损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相对安伞、有效,体表超声心动图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术中监测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中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动脉导管未闭(PDA)27例,房间隔缺损(ASD)22例,室间隔缺损(VSD)23例,其中1例VSD并发ASD,应用国产封堵器行介入治疗。随访1~5(4.1±2.1)年,观察其中长期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71例患者成功介入治疗69例,成功率97%。1例ASD和1例VSD患者介入治疗未成功。5例患者术后即刻有微-少量残余分流,1月后复查残余分流消失。1例VSD患者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治疗后痊愈。随访1~5年无其他并发症出现。 结论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近期及中远期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