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洛阳市股份制医院护士经历医院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和医院暴力事件发生时的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工具为医院场所暴力调查问卷的修订版,调查洛阳市10所股份制医院的669名护士1年内所经历的医院场所暴力事件。结果:l年内护士经历的医院场所暴力事件发生率为70.40%。暴力事件的特点为:二级医院发生率最高,一级医院发生率最低;急诊科发生率最高;暴力多发生在日间,地点是住院病区;施暴者特点是中年人、男性、患者家属;施暴原因主要为要求未被满足;护士的应对方式主要是"解释"和"忍让"。结论:股份制医院护士普遍经历过工作场所的暴力事件,最常见的为辱骂,建议社会舆论要正确引导公众尊重医务工作者,管理部门要增加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防范措施,护士自身更要有防范暴力的意识,多方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医疗环境。  相似文献   

2.
张春英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10):1212-1214
目的 了解医院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及原因,为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及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自编医院急诊科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对58名急诊科护士有关工作场所暴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58名急诊科在职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90.9%,不同年龄、工作时间、学历、职称的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辱骂(63.3%)和威胁(22.5%),其次是躯体攻击(11.3%)和性骚扰(2.8%);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原因依次为等待时间过长(39.3%)、醉酒或使用特殊药品(12.7%)、医疗费用过高(12.7%)、护理人员态度或技术问题(9.9%)等;暴力发生可使护士出现委屈(78.9%)、愤怒(56.3%)、抑郁(45.0%)、焦虑(39.4%)等不良心理反应.结论 急诊科护士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对护士带来了短暂或长期的心理、精神上的伤害,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医疗场所暴力事件影响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严重妨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有研究表明,医院急诊科护士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人群[2],原因是急诊科接诊的都是急、危、重症及突发事件的患者,患者就诊时间没有规律,亲属、陪护人员及患者求医迫切,而急诊护理工作量大,常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情况给护理纠纷和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隐患.本文旨在探讨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及应对措施,为防范工作场所暴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医院内暴力行为对护士的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30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医院内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及护理人员SCL-90、WHOQOL-100评分的结果.结果 300名护士中在工作场所遭受过暴力的比例高达66.89%,且遭受暴力事件的护士在SCL-90及WHOQOL-100评分方面均差于未受到暴力事件的护士(P<0.05).结论 护理人员院内暴力事件的发生率较高,且暴力事件对其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均造成明显不良影响,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5.
王箭  张敏  杨广清  闫俊辉 《海南医学》2012,23(16):155-156
目的探讨医院内暴力行为对护士的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0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医院内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及护理人员SCL-90、WHOQOL-100评分的结果。结果 300名护士中在工作场所遭受过暴力的比例高达66.89%,且遭受暴力事件的护士在SCL-90及WHOQOL-100评分方面均差于未受到暴力事件的护士(P<0.05)。结论护理人员院内暴力事件的发生率较高,且暴力事件对其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均造成明显不良影响,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为预防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曾遭受过暴力事件的39名护士进行访谈,获得资料.结果 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可造成受害者严重的心理伤害.结论 应预防和避免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张崴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3):121-122
目的了解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为预防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曾遭受过暴力事件的39名护士进行访谈,获得资料。结果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可造成受害者严重的心理伤害。结论应预防和避免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暴力技能培训提高精神科护士暴力防范应对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本院180名精神科护士设为研究组,对其开展暴力技能培训,另选取开展暴力技能培训前的100名精神科护士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暴力行为处理能力、暴力事件发生率、护士受伤程度、护士心境情况。结果:研究组暴力沟通技能、暴力评估技能、暴力操作技巧能力、暴力处置配合能力、暴力自我防护能力等暴力行为处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暴力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士受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简明心境量表(PDM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科护士开展暴力技能培训可有效提升其暴力防范应对能力,减少暴力事件,降低护士受伤程度,并有助于改善其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门诊输液室作为医院的前沿阵地,每天接待大量的患者及家属,是人群相对集中而流动性较大的场所,也是差错、事故多发的场所.总结了近几年输液室的缺点,差错及原因和为之采取的防范措施,通过认真做好查对制度;加强医护沟通和护患沟通;明确护士责任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医护沟通和护患沟通;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门诊抢救室的建立和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从而培养护士风险管理意识,减少护理投诉与纠纷的发生,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李欣妍  冯晶  雷子辉  屈歌  甘勇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9):2318-2322+2331
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涉医暴力事件不仅严重危害全科医生的生理、心理健康,而且影响基本医疗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加重了全科医学人才流失与医疗卫生系统的经济负担。研究显示,超过一半的全科医生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其中最常见的暴力类型为言语暴力、威胁,其次为身体暴力和性骚扰、性侵犯;患者及其家属是主要施暴者。医疗服务质量不能满足患者需求、肇事者酗酒、药物滥用、精神失常、医患沟通不畅等是导致工作场所暴力的重要因素。建议完善医疗工作者工作场所暴力相关政策法规和处理规范,建立健全暴力的上报及处罚机制;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者和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和防治工作场所暴力的能力;正确发挥媒体作用,推进“暴力零容忍”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某市综合医院对医务人员工作场所暴力的态度及采取的措施。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使用自制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调查某市2家医院对工作场所暴力的态度及采取的措施。结果医院对工作场所暴力采取的态度比较积极(10.2%)、公平(69.1%),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鼓励员工在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要及时上报、病区安装摄像头以及设置专门科室来处理员工的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结论医院在暴力事件发生时要依据事实,公平处理,在关心患者利益的同时,还要注意积极维护员工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心理状况,旨在保护临床护士的身心健康,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情况调查问卷,对大同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50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调查2年内所经历的医院场所暴力事件及其心理感受。结果临床护士59.65%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心理暴力为主的占52.99%。在遭受暴力后,77.70%感到无助及缺乏安全感;38.26%感到压抑,有倦怠感,对职业价值产生怀疑态度;27.51%有身体不适;17.84%有强烈的离职意向;甚至1.49%被调查者曾产生自杀意念。结论综合医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是普遍现象,给临床护士带来极大的身心伤害,建议加强管理,减少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保护临床护士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医院场所中暴力发生的现况,确定暴力发生的高危因素,为医疗卫生工作场所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一所医院工作人员2005年7月~2006年4月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在接受调查的432名医务工作人员中,有205人曾经遭遇暴力,暴力的发生率为47.45%,各种类型暴力事件中,以语言暴力最为常见,占62.11%,急诊科、妇产科、检验/影像、门诊窗口和儿科是医疗机构中暴力的多发科室.在医院暴力的发生原因方面,认为"传媒的负面导向"、"患者的文化素质低"以及"医疗事故"等为主要原因.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工作场所暴力可以预防,媒体正确宣传导向、加快立法、加强保安是预防暴力的有效措施.结论 建议改革医疗体制,在根本上解决医患对立的情况,希望传媒客观公正专业地报道医疗事件的真相以免加深医患矛盾,保护医务工作者的人身安全,保证正常的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4.
对近年来发生的护士遭到患者或其家属的暴力事件进行分析,发现原因有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性情急躁、就医环境不足、法律意识淡薄,护士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措施、社会舆论倾向患者一侧、医院对职工的保护体系不完善、护士沟通能力不足及应变能力差、工作缺乏条理性、环境角色适应不良等,应加强护士岗位培训、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个人修养、熟悉医院的防卫体系,以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护理人员工作场所发现急诊护理中存在的暴力风险,分析这些因素产生的原因,以及探讨应对策略。方法针对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原因,经过改造环境,改进流程,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和管理,加强医院辅助支持系统,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和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结果有效预防和减少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护士心理体验,为预防干预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近两年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侵害的急诊护士和对应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沟通并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侵害可引起受暴力者委屈愤怒和恐惧等不良心理体验,同时产生工作厌倦、离职想法工作满意度下降。结论: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对急诊科护士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应给受害者人文关怀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温州地区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遭受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产生原因。方法:采用整群方便抽样结合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2016-2019学年在温州地区护理实习生医院暴力发生现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护理实习生遭受医院暴力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护理实习生遭受医院暴力事件达65.7%,最主要形式为言语攻击(占64.3%),其次分别为物理攻击(占10.4%)和性骚扰(占2.3%)。3 年之间医院暴力事件发生率均较高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教育水平低(OR =5.788,95%CI =3.368~9.946,P <0.001)与独生子女(OR =3.236,95%CI =1.921~5.452,P =0.008)是暴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导致物理攻击的最主要原因为沟通问题和对护士操作技术不满意(占79.5%),言语攻击的原因最主要为沟通问题、护士技术问题、治疗效果不满意和等待时间久(占91.4%)。结论:护理 实习生遭遇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并受教育水平和是否独生子女影响,沟通和技术问题是导致暴力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雷敏  鱼小敏  郑伟 《吉林医学》2013,34(17):3450-3451
目的:对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暴力事件的相关因素,探索相应对策。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西安市某二甲综合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发生率为57.24%,不同部门中以急诊暴力事件发生率最高,在各种类型的暴力事件中言语攻击位居第1位,暴力发生时间夜班发生率最高,病房成为暴力事件的多发地,大部分暴力事件因"不合理的要求未满足"、"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收费问题"等导致。结论: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或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减少对护士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目前儿科门诊输液存在护患纠纷,虽然没有达到经济赔偿的地步,但在不同程度影响了儿科正常工作。其发生原因是服务观念滞后、护士对患儿病情观察不及时、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理人员不重视对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就其发生原因提出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化护士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技巧、输液前要进行姓名双核对机制、输液中加强巡视观察患儿病情、做好家长健康宣教工作等一系列护理对策,以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20.
调查显示,各国都曾发生过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事件,这表明医疗场所暴力事件是国际现象.通过回顾美国社会工作场所中的暴力事件,发现针对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事件占有较大比例.提出预防和解决暴力的方案:学会识别暴力将近的信号;为培训及教育项目、危机管理和监督方案提供充足的资源;进行工作场所分析;增加医疗保健系统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使医疗保健系统"以患者为中心"和"对患者友好";培养医疗服务提供者的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