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原菌种类,指导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方法 采取中耳脓性分泌物进行需氧菌、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观察病原菌. 结果 179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分离出病原菌216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03株,铜绿假单胞菌 69株,真菌18株.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本地区慢性化脓性的中耳炎主要致病菌,二者均对氟喹诺酮类敏感.  相似文献   

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中耳及乳突的慢性炎症.目前手术治疗仍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细菌感染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致病的直接因素,因此在药物治疗方面也不容忽视.现就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研究、抗菌药物治疗领域的部分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刘涛 《中外医疗》2012,31(16):40-40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1年6月收集的共20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处方。结果在20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处方中,均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主要为单一用药或二联用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抗菌药物使用率喹诺酮类居首位,其次为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结论临床用药基本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但仍应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知识的培训与管理,以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引起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4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分离的主要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146份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8.1%(114/146);分离出致病菌(包括真菌)15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占44.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感染占51.3%,以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洁霉素、氨苄西林、氯霉素耐药率高,分别为43%、43%、37%、37%,对喹诺酮类、头孢类、万古霉素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磺胺类、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率高,分别为87.9%、87.9%、87.9%,对头孢类、万古霉素敏感.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变形杆菌是本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均对青霉素高度耐药,对喹诺酮类、万古霉素敏感;真菌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致病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引起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4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分离的主要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146份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8.1%(114/146);分离出致病菌(包括真菌)15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占44.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感染占51.3%,以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洁霉素、氨苄西林、氯霉素耐药率高,分别为43%、43%、37%、37%,对喹诺酮类、头孢类、万古霉素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磺胺类、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率高,分别为87.9%、87.9%、87.9%,对头孢类、万古霉素敏感.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变形杆菌是本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均对青霉素高度耐药,对喹诺酮类、万古霉素敏感;真菌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致病作用不容忽视. 感染占44.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感染占51.3%,以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洁霉素、氨苄西林、氯霉素耐药率高,分别为43%、43%、37%、37%,对喹诺酮类、头孢类、万古 素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磺胺类、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率高,分别为87.9%、87.9%、87.9%,对头孢类、万古霉素敏感.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变形杆菌是本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均对青霉素高度耐药,对喹诺酮类、万古霉素敏感;真菌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致病作用不客忽视. 感染占44.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感染占51.3%,以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耳脓性分泌物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123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23耳的中耳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23耳标本中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03耳,其中细菌99耳,真菌4耳;无细菌生长20耳.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1耳)和铜绿假单胞菌(19耳)为主,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13耳)和肺炎克雷伯杆菌(10耳)等.不同的细菌有各自的敏感药物谱.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耳脓性分泌物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123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23耳的中耳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23耳标本中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03耳,其中细菌99耳,真菌4耳;无细菌生长20耳.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1耳)和铜绿假单胞菌(19耳)为主,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13耳)和肺炎克雷伯杆菌(10耳)等.不同的细菌有各自的敏感药物谱.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患者反复感染、久治不愈,这可能与中耳结构复杂、脓液引流不畅有关,但临床上未能及时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是其治疗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致病菌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我们对116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耳分泌物进行了细菌培养及耐药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为耳科常见疾病,病原学检查以往曾有报道,不同时期感染菌群及药物敏感试验时有变化[1~3].我科1996-1998年对11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耳腔脓液做需氧菌、真菌培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患者耳道分泌物病原菌培养及抗菌药物耐药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宜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CSOM患者,取耳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并分析抗菌药物耐药性。结果 90例CSOM患者的耳道分泌物共培养出77株病原菌,其中真菌9株(11.69%),革兰阴性菌33株(42.86%),革兰阳性菌35株(45.45%)。曲霉菌、白假丝酵母菌对酮康唑、益康唑、咪康唑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5-氟胞嘧啶敏感性较高;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呋喃妥因、氨苄西林舒巴坦等耐药性较高,对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等敏感性较高;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青霉素等耐药性较高,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等敏感性较高。结论 CSOM患者耳道分泌物中的常见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治疗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药监控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6月~2009年6月间用药监控前各科应用抗菌药物病历164份和2009年7月~2011年6月间用药监控后各科应用抗菌药物病历153份,调查分析和比较两个时间段术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监测情况。结果 1)实施用药监控后,三、四代头孢菌素和加酶抑制剂品种减少,选用一、二代头孢菌素的病例较前显著增加;2)用药前细菌学检查率低,多数采用经验用药;3)两组术后切口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药监控可以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300例患者,对使用药物、联合用药情况、用药时间、病原学检查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抗菌药物使用频次以及主要使用药物。结果在经过用药干预之后,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程度明显上升,不论是术前、术中还是术后。并且经过用药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的主体发生了改变,并且药物总的使用量也有所下降。结论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应加强病原学检查,以促进个性化用药,加强对药物的管理,让抗菌药物的使用做到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该院普外科2013年1~6月急性阑尾炎患者标本的病原菌分离情况及药敏特性进行分析。结果分离病原菌10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0株,占94.34%(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孢菌分别占67.92%、11.32%、5.66%),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结论急性阑尾炎感染细菌的耐药率高。  相似文献   

14.
李韵梅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1):126-127
目的探讨药师对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后对其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的350例住院患者所使用的抗菌药物在药师干预前后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2011年(干预前)及2012年6月(干预后)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明显降低,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住院天数明显减少,其住院费用、药费及抗菌药物的费用均显著降低,以上观察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通过采用临床药师干预措施后临床合理使用情况明显好转。降低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5.
王双梅 《西部医学》2012,24(9):1792-1793,1796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1年10月使用了抗菌药物的病历320份,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0份使用抗菌药物病历中合理使用者184份,占57.50%,不合理使用者136份,占42.50%,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为选药、疗程、用法用量及联合用药不适宜、无适应证给药等各个方面。结论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情况,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严格遵守临床药物使用规则,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经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用药监控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6月~2009年6月间用药监控前各科应用抗菌药物病历164份和2009年7月~2011年6月间用药监控后各科应用抗菌药物病历153份,调查分析和比较两个时间段术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监测情况.结果 1)实施用药监控后,三、四代头孢菌素和加酶抑制剂品种减少,选用一、二代头孢菌素的病例较前显著增加;2)用药前细菌学检查率低,多数采用经验用药;3)两组术后切口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药监控可以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张志  陈琼驹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7):116-117,138
目的调查我院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现状,进一步推动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合理化。方法对210例Ⅰ类与Ⅱ类手术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蛄果208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术前50min、术前2h及术后预防使用抗茵药物者分别占6.75%,15.94%,79.55%。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率最高,其次是三代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术后单用、二联、三联应用抗茵药物的比例分别为66.85%,25.48%,7.8g%。I类切口平均用药时间为5.56d,≤5d者59例(29.52%);Ⅱ类切口平均用药时间为7.15d,≤5d者19例(25.55%)。结论基层医院胃肠外科普遍采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但严格按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原则应用者少,必须加强抗菌药物围手术期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临床主要病原菌和药敏变化,研究其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2年12月~2005年11月住我院患者各种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和抗菌药敏感试验结果。结果4年间共分离病原菌4263株,其中前6位细菌3389株(占79.50%),分别是大肠埃希菌986株(占23.13%),金黄色葡萄球菌691株(占16.21%),铜绿假单胞菌676株(占15.86%),克雷伯菌476株(占11.17%),表皮葡萄球菌371株(占8.70%),其它假单胞菌189株(占4.43%)。常用抗生素中氨苄西林的抗菌活性最低,对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率分别是3.5%和3.65%;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奥格门丁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率最低,分别是4.44%、8.86%、6.71%。抗菌活性最高的是万古霉素和亚安培南。结论临床病原菌中革兰阴性细菌仍为优势菌,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其它阴性细菌检出率逐年降低;革兰阳性菌的检出率逐年增加,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逐年快速增加,而对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细菌培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175例(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前的细菌培养结果。其中152例(86.86%)有细菌生长。共检出细菌31种,160株。均做了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敏感试验。我们认为,多种致病菌感染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造成本病治疗困难的因素之一。评价了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在治疗本病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