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25二羟基胆钙化醇(1,25(OH)2D3)诱导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转化时明胶酶表达及其参与骨陷窝形成机制。方法:分离乳鼠骨髓内细胞,诱导生成破骨样细胞。姬姆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鉴定。扫描电镜观察诱导出的细胞贴附于骨片上形成的骨陷窝,明胶酶谱检测细胞培养液中明胶酶表达水平。结果:单核细胞经1,25(OH)2D3诱导,第9日生成大量的破骨样细胞。姬姆莎染色显示出多核(≥3个),TRAP染色阳性,扫描电镜观察破骨细胞在骨片上培养时产生骨陷窝。1,25(OH)2D3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平增加显著。结论:1,25(OH)2D3诱导单核细胞产生大量破骨细胞。参与骨陷窝形成的明胶酶是MMP-2。这可能是破骨细胞通过某些机制,促进其他非破骨细胞分泌有活性的MMP-2参与噬骨。  相似文献   

2.
背景: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是破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的特异性标志酶,是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标志。目的:观察双膦酸盐对破骨细胞分化及骨吸收功能相关因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影响。方法: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诱导培养破骨细胞。实验分2组:对照组开始时加入质量浓度100μg/L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进行诱导至收获细胞,双膦酸盐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10-7 mol/L阿仑膦酸盐处理至收获细胞。培养第7天检测各组破骨细胞生成和骨吸收功能,免疫荧光检测两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表达的差异,Western blot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各组细胞均有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多核破骨细胞生成,并在牙本质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但对照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多核细胞数目、吸收陷窝数目及陷窝面积均大于双膦酸盐组(P0.01)。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对照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表达均强于双膦酸盐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双膦酸盐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蛋白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双膦酸盐通过抑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蛋白的表达,阻碍破骨细胞分化生成及骨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瘦素对可溶性核因子κB配体的受体活化因子(sRANKL)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检测瘦素对sRANKL诱导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形态学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RAP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TRAP及PPARγ的蛋白表达。结果瘦素和sRANKL联合处理组与单独sRANKL组相比,TRAP染色破骨细胞数目明显减少;TRAP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且与瘦素浓度呈梯度相关。结论瘦素可能通过抑制PPARγ的表达来抑制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低氧环境中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eptidyl arginine deiminase 4,PADI4)对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采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M-CSF)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 RANKL)诱导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向破骨细胞分化,采用PADI4抑制剂Cl-amidine和PADI4-siRNA-MSN抑制PADI4表达,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染色试验、TRAP活性试验和骨吸收试验鉴定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PADI4、TRAP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低氧-M-CSF+RANKL组TRAP和PADI4 mRNA相对表达水平较常氧-M-CSF+RANKL组显著升高(P0.05)。低氧-M-CSF+RANKL组的TRAP阳性细胞数[(7.33±1.37)个/HP]显著高于常氧-M-CSF+RANKL组[(3.33±1.63)个/HP,P0.01],低氧-M-CSF+RANKL组较常氧-M-CSF+RANKL组TRAP活性显著增加(P0.001)。低氧-M-CSF+RANKL组骨吸收陷窝数[(107.00±12.42)个/片]较常氧-M-CSF+RANKL组[(77.40±8.79)个/片]显著增加(P0.05)。在低氧环境下,与对照组比较,M-CSF+RANKL+Cl-amidine组和M-CSF+RANKL+siRNA组TRAP mRNA表达水平、TRAP蛋白表达水平、TRAP阳性细胞数、TRAP活性、骨吸收陷窝数均显著降低(P0.05)。该研究提示,在低氧环境中PADI4可能是促进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以及骨吸收的关键分子。  相似文献   

5.
背景:有研究表明双膦酸盐可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但对其骨吸收功能关键细胞因子组织蛋白酶K是否产生作用,至今少有报道。目的:观察双膦酸盐对破骨细胞分化中组织蛋白酶K及骨吸收功能影响。方法:用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诱导培养破骨细胞。实验分2组:对照组加入质量浓度100μg/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进行诱导至收获细胞,双膦酸盐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10-7 mol/L阿仑膦酸盐处理至收获细胞。培养第7天检测各组破骨细胞生成和骨吸收功能,培养72 h免疫荧光检测两组组织蛋白酶K表达差异,Western blot检测组织蛋白酶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两组均有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多核破骨细胞生成,并在牙本质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但对照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多核细胞数目、吸收陷窝数目及陷窝面积均大于双膦酸盐组(P0.01)。免疫荧光检测组织蛋白酶K表达对照组强于双膦酸盐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组织蛋白酶K表达双膦酸盐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证实,双膦酸盐通过抑制组织蛋白酶K因子的表达,阻碍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破骨细胞骨吸收活动中的分泌产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诱导小鼠脾脏细胞为破骨细胞,用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破骨细胞与牛骨磨片共培养,扫描电镜观察骨吸收陷窝。收集骨吸收实验破骨细胞培养上清液作用于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MTT法检测BMSC生长曲线;成骨诱导后钙化结节茜素红染色法检测BMSC成骨能力;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检测BMSC成脂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BMSC成骨相关蛋白RUNX2、碱性磷酸酶(ALP)及成脂相关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结果 TRAP染色、扫描电镜显示脾脏细胞可诱导分化为具有骨吸收能力的破骨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加入破骨细胞培养上清液,BMSC的增殖受到抑制,成骨分化增强,成脂分化减弱(P0.05)。结论破骨细胞骨吸收上清液具有使BMSC增殖能力降低,成骨分化增强,成脂分化减弱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多发性骨髓瘤RPMI 8226细胞条件培养液对破骨前体细胞RAW264.7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ting检测可溶性核因子κB 受体激活剂配体(soluble 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 sRANKL)的蛋白表达。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TRAP)染色观察RAW264.7细胞的分化成熟情况。RT-PCR法检测RAW264.7细胞TRAP和cathepsin K mRNA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ting法证实RPMI 8226细胞条件培养液中含有sRANKL。TRAP染色发现RPMI 8226细胞条件培养液能诱导RAW264.7细胞分化为TRAP阳性的多核成熟破骨细胞。人抑制性RANKL单克隆抗体拮抗30%RPMI 8226细胞条件培养液中sRANKL的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30% RPMI 8226细胞条件培养液能刺激RAW264.7细胞上调TRAP和cathepsin K mRNA表达。结论: 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 8226条件培养液中的sRANKL具有促RAW264.7破骨前体细胞分化成TRAP阳性的多核成熟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人抑制性RANKL单克隆抗体阻断30%RPMI 8226细胞条件培养液中sRANKL的诱导分化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s)在大鼠破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破骨细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25-(OH)2D3诱导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分化的破骨细胞.RT-PCR扩增ASICs基因;免疫印迹检测ASICs转录水平;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观察ASICs基因在破骨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诱导5d后可见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阳性多核细胞出现,大鼠破骨细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可检测到ASIC1、 ASIC2和ASIC3基因的表达产物.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显示ASIC1和ASIC2蛋白在细胞膜中有较强的表达,而ASIC3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少量定位于细胞膜上.结论: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可诱导分化成破骨细胞,能表达ASICs.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肺癌细胞与单核/巨噬细胞间接共培养模型,观察在肺癌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下抑制前体破骨细胞(RAW264.7)的CCR1对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方法收集肺癌细胞A549的条件培养基,将条件培养基以不同浓度加入RAW264.7培养基中共培养,在共培养体系中加或不加CCR1特异性拮抗剂BX471。细胞培养至第5天进行TRAP染色,提取不同条件作用后RAW264.7细胞的总RNA,采用Real-time PCR检测CCR1及破骨细胞标志基因cathepsin K、TRAP mRNA的表达,使用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时期RAW264.7细胞中CCR1及Cathepsin K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加入A549细胞条件培养基的RAW264.7细胞TRAP阳性细胞显著增多,条件培养基明显上调RAW264.7的CCR1、Cathepsin K、TRAP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CCR1特异性拮抗剂BX471可抑制肺癌分泌因子对破骨细胞的活化。结论肺癌细胞分泌因子可促进破骨前体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CCR1参与了肺癌细胞分泌因子对破骨细胞的活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破骨细胞作为一种终末细胞,获取困难,而且没有成熟破骨细胞株等因素限制了其应用。先前国内外对破骨细胞的获取一般采用基质细胞诱导培养或共培养,或运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共同作用诱导形成成熟的破骨细胞。 目的:观察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分析其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诱导下形成成熟破骨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培养RAW264.7后,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诱导RAW264.7细胞7 d后观察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结果,以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核≥3个为破骨细胞。以鬼笔环肽荧光染色观察纤维性肌动蛋白环,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牛骨片表面的吸收陷窝情况。 结果与结论: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可诱导RAW264.7细胞形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多核细胞,形成纤维性肌动蛋白环,电镜下可见骨片上圆形或椭圆形的吸收陷窝。提示RAW264.7是一种较好的破骨前体细胞模型,可用于破骨细胞分化研究。单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诱导RAW264.7细胞分化成熟,减少了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应用,使培养体系更加简单,易于操作,诱导出的细胞纯度高,适合于破骨细胞的生物学和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1.
背景:前期研究已证明,淫羊藿苷在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对骨质疏松介导的骨痛产生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减轻绝经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痛的可能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将20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淫羊藿苷组,模型+碳酸酐酶Ⅱ抑制剂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摘除小鼠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模型+淫羊藿苷组在造模后第2天灌胃淫羊藿苷,每2周进行1次疼痛行为学实验并取材,持续20周。microCT检测股骨骨量、苏木精-伊红染色及TRAP染色检测破骨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形态及相关离子通道表达。(2)细胞实验:提取小鼠骨髓来源的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在体外使用RANKL/M-CSF体系诱导分化为破骨细胞并添加不同浓度淫羊藿苷(1,10μmol/L)干预。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检测破骨细胞分化,采用鬼笔环肽染色检测破骨细胞肌动蛋白环,采用骨板吸收实验检测破骨细胞噬骨功能,采用pH计检测体系pH值,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破骨细胞分化相关蛋白表达。此外,提取小鼠背根神经节来源神经细胞并用淫羊藿苷处理,采用C...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SG)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介导的破骨细胞(Oc)分化及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活动期RA患者滑膜体外分离培养FLS,与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MNC)共培养,不同浓度RSG(0、5、10和15μmol/L)干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鉴定Oc并计数;甲苯胺蓝染色和图像分析系统计算骨吸收陷窝面积;Real-time PCR检测共培养体系RANKL和OPG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ANKL、OPG、p-ERK、p-p38和p-JNK的蛋白含量。结果:与不加RSG组比较,15μmol/L RSG干预后Oc的数量明显减少(P0.01),骨吸收陷窝面积也减少(P0.05);共培养体系RANKL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OPG的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p-ERK的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p-p38及p-JNK的蛋白含量则不受影响。结论:RSG通过抑制RANKL及p-ERK活化影响RA关节微环境中组织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Oc分化及骨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13.
探讨流体剪应力对大鼠破骨细胞骨吸收活性的影响。我们采用低温离心法获取6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椎骨骨髓细胞,以1.6×106细胞密度种植于血盖片上,采用1,25-(OH)2维生素D3体外诱导获取破骨细胞。于破骨细胞诱导的第7d取出细胞爬片,置于流体剪应力装置中,分别加载5.97、11.36、16.08、20.54dyne/cm2大小的流体剪应力,持续30min,以未加载流体剪应力的破骨细胞为对照组。实验结束时,以2.5%戊二醛固定细胞爬片,置于0.25mol/L氢氧化铵液超声处理10min,清除细胞爬片上的破骨细胞,经1%硪酸固定,梯度酒精脱水,醋酸异戊酯置换酒精,CO2临界点干燥,喷金后扫描电镜观察骨吸收陷窝并计数,图像分析法测定骨吸收陷窝的面积;同时分别收集每次灌流液10ml,冻干,用1ml复溶后,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本实验中所选用的流体剪应力可增强破骨细胞TRAP活性,而骨吸收陷窝的数量和面积也增加,尤其是剪应力在16.08dyne/cm2时,破骨细胞TRAP活性增强以及骨吸收陷窝的数量和面积增高最为明显。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的流体剪应力可以增强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国内外研究表明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在正畸牙移动骨改建骨重塑过程中与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密切相关。目的:分析3种不同矫治器正畸治疗对大鼠牙周组织重塑过程中压力侧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显示矫治器正畸过程与宿主组织重建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选取80只健康Wistar大鼠,建立正畸牙移位的大鼠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DamonⅢ矫治器组、Begg矫治器组、MBT矫治器组。于各组矫治器正畸后3,7,14,21 d各处死4只动物。通过破骨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法检测大鼠压力侧牙槽骨组织的破骨细胞数;通过RT-PCR法检测大鼠压力侧的牙周骨组织中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基因的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矫治器组压力侧的牙槽骨组织中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破骨细胞计数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基因的表达水平随正畸时间的增加而升高,第7天时最高,而后逐渐降低。第7天时DamonⅢ矫治器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破骨细胞计数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基因表达水平高于MBT矫治器组、Begg矫治器组及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在大鼠骨改建过程中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与破骨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破骨细胞数的变化规律一致,第7天时,DamonⅢ矫治器组破骨细胞分化因子mR NA表达及破骨细胞数高于其他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在破骨细胞(0C)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影响.方法 PCR检测小鼠LAIR-1(mLAIR-1)分子在体外诱导OC生成过程中mRNA水平的变化;重酒石酸盐抗性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OC的数量;Coming Osteo Assay surface检测OC骨吸收陷窝的形成;ELISA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可溶型LAIR-1(sLAIR-1)与疾病的炎症状态和活动度是否相关.结果 PCR结果显示在OC形成过程中,LAIR-1 mRNA显著降低;TRAP染色和骨吸收陷窝实验均显示加入mLAIR-1单克隆抗体后,OC数量明显减少.RA病人类风湿因子高低水平组之间的血清sLAIR-1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LAIR-1分子可能参与了OC的发育过程,并且与RA疾病的炎症状态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在破骨细胞(OC)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影响。方法 PCR检测小鼠LAIR-1(mLAIR-1)分子在体外诱导OC生成过程中mRNA水平的变化;重酒石酸盐抗性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OC的数量;Corning Osteo Assay surface检测OC骨吸收陷窝的形成;ELISA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可溶型LAIR-1(sLAIR-1)与疾病的炎症状态和活动度是否相关。结果 PCR结果显示在OC形成过程中,LAIR-1 mRNA显著降低;TRAP染色和骨吸收陷窝实验均显示加入mLAIR-1单克隆抗体后,OC数量明显减少。RA病人类风湿因子高低水平组之间的血清sLAIR-1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LAIR-1分子可能参与了OC的发育过程,并且与RA疾病的炎症状态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背景:体外小鼠颅盖骨实验已证实了其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的破骨效应。目的:在诱导破骨细胞分化的体外细胞培养系统中,研究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用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依赖性附着性血液单个核细胞,实验分为: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组、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组(1 mg/L)、阴性对照组(完全培养基),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组、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组中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质量浓度为1 mg/L,在含有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a-MEM培养液重悬单核细胞,各组培养7,14,21 d后,观察所形成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染色多核细胞的形态、数目、骨吸收面积;各组NFATc1、c-Fos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阴性对照组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多核破骨细胞分化生成,其余各组均有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多核破骨细胞分化生成,并在小牛骨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组形成的破骨细胞分化细胞数目、吸收陷窝数目及陷窝面积显著低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组;阴性对照组NFATc1、c-Fos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组和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组,而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组表达NFATc1、c-Fos蛋白,显著低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重组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组。提示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10参与破骨细胞分化的形成,可能与诱导相关基因NFATc1、c-Fos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骨水泥中的硫酸钡对破骨细胞形成及其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并加入巨噬细胞克隆集落刺激因子及核因子B激活因子配体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实验组中分别加入含有或不含有硫酸钡的骨水泥颗粒。以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多核细胞及象牙磨片上虫蚀样骨吸收陷窝的形成昨作为检测破骨细胞形成及其骨吸收活性的检测指标,检验骨水泥中的硫酸钡对破骨细胞的影响。结果含或不含硫酸钡的骨水泥颗粒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多核细胞形成均早于无骨水泥颗粒的对照组(4天vs6天),而骨水泥颗粒中是否含有硫酸钡的两组间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多核细胞形成的时间无明显差异。各组间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阳性多核细胞的数量无显著差异;含硫酸钡的骨水泥颗粒组象牙磨片上骨吸收陷窝的面积较不含硫酸钡的骨水泥颗粒组及阴性对照组均增大(28.26±4.98vs22.28±3.49vs14.58±2.82,〈0.05)。结论骨水泥颗粒中的硫酸钡能够促进破骨细胞分化并促进成熟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  相似文献   

19.
文题释义:活化T细胞核因子1:属于NFAT家族重要成员之一,是破骨细胞分化形成中的重要转录因子,活化T细胞核因子1激活后可由细胞质转位至细胞核,在此过程中c-Fos/AP1信号通路起关键作用。CTSK、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是破骨细胞特异性蛋白,活化T细胞核因子1活化的同时,可将CTSK、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转录出细胞核,促进破骨细胞分化。中药含药血清:是指动物灌胃给予中药或单体制剂,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在一定时间内采取血液,分离所得血清,必定还有一定量的该药物成分,可反映机体真实血药浓度;将此血清进行体外细胞培养体系,可观察体外药理作用。 背景:已有报道骨碎补总黄酮有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效果,但其作用机制多集中于对成骨细胞的作用,而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研究较少。 目的:探讨骨碎补通过活化T细胞核因子1信号通路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0,11.6,34.8,104.4 g/kg的骨碎补总黄酮灌胃,获得阴性对照血清及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另取5周龄大鼠分离获取骨髓巨噬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取巨噬细胞分为低、中、高浓度组、阴性对照组、空白组,每孔5个复孔,分别加入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阴性对照血清培养液、正常培养液;所有培养液均用20 μg/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0 μg/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进行破骨细胞诱导分化。诱导分化7 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检测破骨细胞数、融合指数,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c-Fos、Fra-1、Fra-2、活化T细胞核因子1、组织蛋白酶KmRNA和蛋白表达;诱导分化14 d,骨片吸收陷窝试验检测破骨细胞骨吸收陷窝数、陷窝面积占比。实验方案经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PYSAYDQ-2019096。结果与结论:①不同浓度骨碎补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活性影响无明显变化;②诱导分化前巨噬细胞形态规则,诱导分化后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证实为破骨细胞;③与空白组、阴性对照组比较,低、中、高浓度组破骨细胞数、融合指数、骨吸收陷窝数、陷窝面积占比、c-Fos、Fra-1、Fra-2、活化T细胞核因子1、组织蛋白酶K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 < 0.05),且上述指标均随骨碎补含药血清浓度升高呈降低趋势:低浓度组>中浓度组>高浓度组,各浓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结果说明,骨碎补可能通过活化T细胞核因子1信号通路抑制大鼠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的分化,且分化抑制程度与骨碎补含药血清浓度有关。ORCID: 0000-0003-3948-4631(许金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0.
背景:近年来研究表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与正畸牙移动骨改建过程中破骨细胞的形成、分化和功能密切相关。 目的:观察不同矫治器正畸作用下兔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压力侧组织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的变化,探讨不同矫治器的正畸效果。 方法:将64只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MBT矫治器组、Begg矫治器组、Damon Ⅲ矫治器组,每组16只。MBT矫治器组、Begg矫治器组、Damon Ⅲ矫治器组分别应用对应的矫治器对兔上颌切牙和第一磨牙进行矫治,近中移动牵引力为80 g;对照组不进行矫治。分别于矫治后第3,7,14,21天每组取4只白兔进行检测。 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加力后各矫治器组压力侧牙周膜腔变窄,牙槽骨边缘出现骨吸收陷窝。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显示,矫治7 d时,骨改建活跃,破骨细胞数量达到高峰;同时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加力后压力侧牙槽骨组织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并于加力后第7天达到最高峰,而后逐渐降低。加力第7天时,Damon Ⅲ矫治器组破骨细胞数量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MBT矫治器组和Begg矫治器组(P < 0.05)。提示在骨改建过程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与破骨细胞数量相一致,Damon Ⅲ矫治器的矫治效果优于MBT矫治器、Begg矫治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