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脓毒症血浆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脓毒症患者血浆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健康对照者血浆作为阴性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荧光法检测NF-κB的核移位,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细胞凋亡。结果:脓毒症患者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von Willebrand因子(vWF)明显高于正常人。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脓毒症血浆刺激HUVECs释放vWF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应用NF-κB拮抗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阻断后,vWF降低。脓毒症血浆刺激HUVECs时,NF-κB活化,从胞浆移位入胞核。脓毒症血浆引起内皮细胞凋亡增加,加入NF-κB拮抗剂PDTC后HUVECs凋亡明显增加。结论: NF-κB参与了脓毒症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抑制了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孕鼠腹腔脂多糖 (LPS) 注射后母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 上Toll样受体4 (TLR4) 信号通路激活情况和胚胎脑组织中炎症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方法: 10.5 d孕鼠腹腔注射LPS 0、3、6、12、24、48 和72 h后,通过蛋白免印迹测定孕鼠PBMNC 上TLR4、分化抗原14 (CD14)、髓样分化蛋白2 (MD-2)、p65和p50蛋白水平,Luminex 100免疫荧光法测定孕鼠血清、羊水、脑组织及胚胎脑组织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10蛋白水平,实时RT-PCR测定孕鼠PBMNC和胚胎脑组织TNF-α、IL-1β和IL-10 mRNA水平。结果: LPS腹腔注射诱导激活孕鼠PBMNC上TLR4信号通路,TLR4、CD14和MD-2蛋白水平短暂增高,核因子κB (NF-κB) 激活片段p65 和p50蛋白水平增高,TNF-α、IL-1β和IL-10 mRNA水平增高(P<0.01);孕鼠外周血和羊水TNF-α、IL-1β和IL-10水平短暂增高(P<0.01),脑内IL-1β蛋白水平短暂升高(P<0.01);胚胎脑内TNF-α和IL-1β蛋白和mRNA水平显著增高(P<0.01)。结论: 妊娠期母体LPS接触可激活母体外周免疫细胞TLR4信号通路,引发胚胎脑内炎症应激状态,可能增加出生后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NF-κB p65蛋白乙酰化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方法: 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甘露醇组、高糖组、白藜芦醇组和SIRT1 RNAi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IRT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黏附分子1(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T1和NF-κB p65乙酰化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MCP-1、VCAM-1、TNF-α、TGF-β1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高糖刺激使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活力降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SIRT1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NF-κB p65蛋白乙酰化水平增高,MCP-1、VCAM-1、TNF-α、TGF-β1 mRNA和蛋白水平增高。白藜芦醇可逆转高糖引起的变化,而沉默SIRT1基因使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NF-κB p56乙酰化水平、MCP-1、VCAM-1、TNF-α、TGF-β1 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结论: 高糖可降低SIRT1水平,增加炎症因子的表达。SIRT1的激活可使NF-κB 的亚单位RelA/p65去乙酰化,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SIRT1可作为治疗DN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肌肽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引起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的活性氧(ROS)含量及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 P65、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存活率略降低(P>0.05),早期凋亡率明显增加,同时ROS含量、核内NF-κB P65及胞浆IL-1β和TNF-α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LPS组相比,LPS+肌肽组(10 mmol/L、20 mmol/L、40 mmol/L)凋亡率有明显降低,ROS含量、核内NF-κB P65蛋白量及胞浆IL-1β和TNF-α的含量均不同程度显著降低(P<0.05)。 结论 肌肽可能通过抑制LPS诱导ROS释放,避免NF-κB P65过度激活,进而减少IL-1β和TNF-α分泌,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HDL3抗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高密度脂蛋白3(HDL3)预处理对脂多糖(LPS) 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50、100和200 μg/L)HDL3预处理HUVECs 18 h,再加入1 mg/L LPS作用6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PI双标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荧光显微镜观察单核细胞与HUVECs黏附,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VCAM-1含量,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核内NF-κB p65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作用后HUVECs增殖活力降低,细胞凋亡及单核细胞黏附显著增加,VCAM-1和核内NF-κB p65水平增加;HDL3预处理可以恢复HUVECs增殖活力,降低细胞凋亡及单核细胞与HUVECs的黏附,减少VCAM-1分泌,并抑制NF-κB p65的核转位,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HDL3可拮抗LPS 对HUVECs的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所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NOD8对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 pEGFP-C2及pEGFP-NOD8重组质粒分别转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以LPS刺激RAW264.7细胞0、6、12、24 h后,采用Griess reagent法测定观察细胞分泌的NO水平;ELISA法检测IL-1β 和 TNF-α 的含量;荧光法测定活化的caspase-1水平; Western blotting检测NOD8蛋白表达及NF-κB  p65亚基的核转位情况。结果: (1)与转染pEGFP-C2空质粒组比较,转染pEGFP-NOD8质粒组NOD8蛋白表达明显增加。(2) LPS刺激6、12、24 h后,RAW264.7细胞释放NO、IL-1β及TNF-α均明显增加;而在pEGFP-NOD8+LPS组RAW264.7细胞, NO于12、24 h 的释放显著降低,IL-1β于6、12、24 h的释放也明显降低,TNF-α的释放则无明显变化。(3)在LPS刺激6、12、24 h后, RAW264.7细胞caspase-1活化水平均明显升高,胞浆NF-κB p65亚基表达明显减少,表明p65核转位增加;而pEGFP-NOD8+LPS组可显著抑制caspase-1的活化以及NF-κB p65亚基的核转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OD8可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NO与IL-1β释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OD8抑制caspase-1及NF-κB 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地塞米松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途径。方法:所有实验动物被分为空白对照组、EAE组、治疗组1(地塞米松)和治疗组2(雷公藤多苷联合地塞米松)。比较各组平均临床评分;分别采用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组别脑组织中TLR4和TLR9 mRNA和蛋白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 p65蛋白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的变化。结果:各治疗组平均临床评分较EAE组均降低(P<0.05);治疗组2较治疗组1平均临床评分降低(P<0.05)。在发病高峰期,EAE组TLR4和TLR9 mRNA及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高,而各治疗组较EAE组降低(均P<0.05);EAE组NF-κB p65阳性表达率较各治疗组升高(P<0.05);各治疗组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较EAE组降低(P<0.05)。治疗组2与治疗组1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显著(均P<0.05),且雷公藤多苷与地塞米松具有交互作用(F=75.749,P<0.01)。
结论:TLRs/NF-κ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EAE的发病过程;雷公藤多苷联合地塞米松具有明显改善EAE临床症状的效果,其可能通过抑制TLRs/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炎及免疫抑制双重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和活化蛋白1(AP-1)信号通路在尖吻蝮蛇毒蛋白C激活剂(PCA)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组织因子(TF)表达中的作用。方法:MTT法检测HUVECs活力,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NF-κB p65、TF、c-Fos和c-Jun蛋白的表达,qPCR法测定TF mRNA在HUVECs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F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1),胞质内出现明显的黄染颗粒,胞质染色加深,TRAF6平均吸光度值升高(P0.01),NF-κB p65、c-Jun和c-Fos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TF mRNA和蛋白表达亦明显增加(P0.01);PCA+LPS组的细胞活力较LPS组升高(P0.05),细胞形态正常,胞质黄染颗粒不明显,TRAF6平均吸光度明显小于LPS组(P0.01),NF-κB p65、c-Fos和c-Jun 3种蛋白表达则明显降低(P0.01),TF mRNA及蛋白亦表达减少(P0.01)。结论:PCA可明显减轻LPS引起的HUVECs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RAF6、NF-κB及AP-1核因子的活化进而减少组织因子的释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高脂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及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丹皮酚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培养HUVECs作为靶细胞,用高脂血清制备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RT-PCR法检测NF-κB p65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κB 抑制蛋白α(IκB-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E-选择素的蛋白表达。结果:丹皮酚能使高脂损伤的HUVECs存活率增加,形态趋于正常;降低NF-κB p65 mRNA的表达,提高IκB-α的表达;下调ICAM-1和E-选择素的蛋白表达。结论:丹皮酚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NF-κB/IκB通路,下调ICAM-1和E-选择素的表达,减少炎症反应,这可能是丹皮酚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LR4)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作用后巨噬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巨噬细胞Ana-1分为Con(不做处理)、ox-LDL(50 pg/ml ox-LDL处理)、TAK-242(50 pg/ml ox-LDL和20 μmol/L的TLR4阻断剂TAK-242处理)。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cl-2相关X蛋白(Bax)、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核因子-κBp65(NF-κBp65)、TLR4蛋白水平,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DCFH-DA)法检测细胞中ROS水平,ELISA检测培养液上清中TNF-α、IL-6、IL-1β水平。结果:ox-LDL处理后的Ana-1细胞中TLR4表达水平升高,而TLR4阻断剂TAK-242可以部分降低细胞中TLR4水平。ox-LDL细胞凋亡率从(6.12±0.95)%升高到(45.35±2.71)%,而TAK-242作用后的凋亡率降低至(29.59±4.23)%,同时ox-LDL细胞中Bax、Cleaved Caspase-3、NF-κBp65水平和ROS水平均明显高于Con(P<0.05),而TAK-242细胞中Bax、Cleaved Caspase-3、NF-κBp65水平ROS水平均明显低于ox-LDL(P<0.05)。ox-LDL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NF-α、IL-6、IL-1β水平均明显高于Con(P<0.05),而TAK-242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NF-α、IL-6、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ox-LDL(P<0.05)。结论:巨噬细胞经过ox-LDL作用后细胞中TLR4表达升高,细胞凋亡增多,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细胞中ROS水平和NF-κBp65水平均升高,而敲低TLR4能够抑制ox-LDL的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青蒿素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大鼠肠上皮IEC-6细胞屏障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IEC-6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LPS(100 mg/L)组和LPS+青蒿素(30、50和100μmol/L)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毒性变化,ELISA检测各组细胞分泌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的变化,电阻仪检测肠上皮细胞跨上皮电阻(TER),酶标仪检测单层细胞对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通透性,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和occludin)以及TLR4/My D88/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LPS与青蒿素在本实验浓度范围对IEC-6细胞均无毒性。与对照组相比,LPS处理下,细胞分泌TNF-α、IL-1β和IL-6水平以及TLR4/My D88/NF-κB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ZO-1、claudin-1和occludin的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而青蒿素干预下,细胞分泌TNF-α、IL-1β和IL-6水平以及TLR4/My D88/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ZO-1、claudin-1和occlud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均呈现浓度依赖性。结论:青蒿素可能通过抑制TLR4/My D88/NF-κB通路减轻LPS诱导的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组大鼠CC16蛋白质(r CC16)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气道上皮(RTE)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8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TE细胞,以不同剂量(0.5、1.0和2.0 mg/L)的r CC16预处理RTE细胞2 h,接着加入0.1 mg/L的LPS继续培养24 h。采用RT-q PCR测定各组细胞TNF-α、IL-6和IL-8的mRNA表达;采用ELISA测定细胞上清中TNF-α、IL-6和IL-8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核因子(NF)-κB p65在细胞核中的分布。结果:LPS刺激RTE细胞可以显著上调TNF-α、IL-6和IL-8的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给予不同剂量rCC16干预后,LPS诱导的上述炎症介质的表达被抑制,且rCC16对IL-6和IL-8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随着rCC16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而对TNF-α的抑制则没有剂量依赖关系。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rCC16可以抑制LPS诱导的NF-κB p65的核转移,且有剂量依赖性。结论:rCC16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RTE细胞TNF-α、IL-6和IL-8 mRNA及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AHV-PI)对体外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运用LPS(1 mg/L)诱导HUVECs炎症损伤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AHV-PI组和AHV-PI+LPS组。MTT比色法检测HUVECs的活力,倒置显微镜观察HUVECs的形态变化,筛选出AHV-PI最适浓度为5 mg/L。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观察胞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HUVECs上清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组织因子(TF)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胞核内NF-κB亚基p65激活转位情况。结果:LPS组细胞明显梭形化,长宽比增大,呈成纤维细胞状,胞浆出现颗粒样物质。AHV-PI浓度低于5 mg/L时对HUVECs的活性和形态没有明显影响,但可减轻LPS引起的HUVECs的活力抑制和形态改变。与对照组比较,LPS组上清液中TF和ICAM-1含量升高,胞内T-PA和PAI-1表达减少;与LPS组相比,AHV-PI+LPS组上清液中TF和ICAM-1的含量显著降低,细胞内T-PA和PAI-1表达增多,细胞核内NF-κB p65表达减少。结论:AHV-PI能减轻HUVECs损伤,其保护机制与抑制细胞因子分泌及NF-κB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近年来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和核因子κB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蝎毒对肿瘤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和细胞内核因子κB的影响还未见文献报道。 目的:观察蝎素组分Ⅲ对人白血病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Toll样受体4和p65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THP1细胞接种于24孔细胞培养板中,实验分5组:对照组、脂多糖(终浓度为1 mg/L)组及不同浓度蝎素组分Ⅲ处理组(脂多糖+蝎素组分Ⅲ终浓度为1,10,20 mg/L)。Real-time PCR法检测THP1细胞Toll样受体4和p65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oll样受体4和p65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脂多糖组THP1细胞Toll样受体4、p65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不同浓度蝎素组分Ⅲ处理组Toll样受体4、p65 mRNA和蛋白表达均低于脂多糖组(P < 0.01),并呈剂量依赖性。提示蝎素组分Ⅲ能有效下调脂多糖诱导的THP1细胞中TLR4的表达,并可有效抑制核因子κB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及其衍生物Y20和6B对肺炎链球菌(SP)诱导的BEAS-2B细胞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调节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体外SP感染模型,采用q PCR检测对照组、感染组以及Cur、Y20和6B处理组在感染1、3、6和9 h SLPI及感染3、6和9 h TNF-α和IL-1β的mRNA水平,ELISA法检测TNF-α和IL-1β的蛋白分泌水平,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时点Toll样受体2(TLR2)和磷酸化核因子κB(NF-κB)p65的蛋白水平。结果:q PCR结果显示,Cur、Y20和6B药物处理组SLPI的mRNA表达较SP感染组增加(P0.05),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较SP感染组明显下降(P0.05);ELISA结果显示,感染不同时点的TNF-α和IL-1β含量在药物处理组中均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P感染3、6和9 h在药物处理组中TLR2和p-NF-κB p65的蛋白水平较感染组下降(P0.05)。结论:在不同感染时间,Cur、Y20和6B促进SP感染的BEAS-2B细胞SLPI表达,减少TNF-α和IL-1β分泌,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2表达、下调NF-κB转录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Notch通路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Toll样受体4(TLR4)介导的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I组)和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干预组(DAPT组)。分别于再灌注6 h、12 h、24 h、48 h、72 h时点观察各组肾脏病理改变,检测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水平,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鼠肾脏Notch1、TLR4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在IRI组,呈现不同程度的以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损伤为主的肾脏病理改变,BUN、Scr及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含量在各时点均显著高于sham组(P<0.05),而在DAPT干预组,在各时点肾脏病理损伤明显减轻,BUN、Scr和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IRI组(P<0.05)。Notch1、TLR4和NF-κB p65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中,在sham组仅有微量表达,在IRI组则有高表达,在各时点表达与sham组相比均显著增强(P<0.05),而在DAPT组,各因子的表达水平在各时点均较IRI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大鼠肾脏IRI出现显著的肾功能及肾脏病理改变,血清炎性因子TNF-α和IL-6水平升高,Notch1、TLR4及NF-κB p65在肾组织中表达增强;而DAPT可通过抑制Notch1活化和TLR4/NF-κB通路,抑制TLR4所介导的炎症反应,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阿利吉仑(aliskiren)对脂多糖(LP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新生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的HUVECs随机分为空白组和肾素组,ELISA法测定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和ICAM-1的蛋白水平。将常规培养的HUVE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以及aliskiren低剂量(1μ mol/L)、中剂量(10μ mol/L)和高剂量(100μ mol/L)组。MTT法和BrdU法检测HUVECs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测定HUVECs的迁移率,以HUVECs在Matrigel胶上形成管腔结构情况来判断其血管形成能力。ELISA测定炎性细胞因子TNF-α、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素、TLR4、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肾素能够刺激HUVECs炎症因子的分泌及TLR4的表达;aliskiren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UVECs增殖、迁移及新生血管形成,降低MCP-1、TNF-α、IL-6水平及肾素、MMP-2、MMP-9的表达,抑制TLR4表达(P<0.05)。结论: Aliskiren能够有效抑制LPS诱导HUVECs新生血管形成能力,可能与其下调肾素表达抑制TLR4途径介导的炎症反应及MMP-2、MMP-9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