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大鼠深度烧伤创面的表达变化及其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和机制。方法:1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每组5只,实验组大鼠建立背部皮肤深Ⅱ度烧伤模型,正常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烧伤创面ILK表达;另取45只大鼠建立背部皮肤深Ⅱ度烧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ILK组,每组15只,阴性对照组和ILK组大鼠创面分别注射pEGFP-C1慢病毒和pEGFP-C1-ILK慢病毒,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1 d、7 d、10 d、14 d、21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10 d时取创面组织,ELISA测定创面组织TNF-α、IL-1β、IL-6、IL-10表达;21 d时取创面组织,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创面组织自噬标志蛋白轻链蛋白3(LC3)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烧伤大鼠创面组织ILK表达较正常大鼠皮肤组织显著升高(P<0.05);ILK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在第7、14、21天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ILK组大鼠创面组织病变坏死程度明显降低,炎症细胞浸润减少,TNF-α、IL-1β及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LC3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降低(P<0.05),LC3-Ⅱ/Ⅰ显著降低(P<0.05),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p6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ILK在深度烧伤大鼠创面组织表达增加,过表达ILK可减轻创面炎症反应,抑制自噬,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miR-224-3P 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s 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在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子 宫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子宫组织炎症的相关性。方法: 将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通过机械损伤及 接种混合菌构建大鼠慢性盆腔炎模型,H-E 染色检测大鼠子宫组织病理特性,ELISA 检测大鼠外周血肿瘤坏死因 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水平的变化,qPCR 检测子宫组织miR-224-3P、TGF-β 和Smad3 mRNA 表达 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免疫印迹检测子宫组织TNF-α,NF-κB,TGF-β 和Smad3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 染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出现明显慢性盆腔炎变化。ELISA 结果表明外周血 TNF-α、NF-κB水 平显著高于对照组。qPCR 结果显示,实验组miR-224-3P 显著上调, TGF-β 和Smad3 mRNA 显著上调,且miR- 224-3P 与TGF-β 和Smad3 mRNA 呈正相关。免疫印迹结果表明实验组子宫组织TGF-β、Smad3 和p-Smad3 蛋白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子宫组织中miR-224-3P 表达与TGF-β、Smad3 呈显著正相关, 可能与转化生长因子-β/Smad3 信号通路的磷酸化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VSD)方案对烧伤早期创面修复基质金属蛋白和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开州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深Ⅱ度烧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VSD+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观察组给予改良VSD+含rh-bFGF的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进行治疗。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不同阶段深Ⅱ度烧伤创面肉芽组织中MMP-2、MMP-9、TIMP-1、TGF-β1、VEGF、TNF-α和IL-6的含量变化,比较2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创面MMP-2、MMP-9、TIMP-1、TGF-β1、VEGF、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3天,2组患者MMP-2、MMP-9表达水平均上升;而第7、14天后,2组患者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在各时间点,观察组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第3、7、14天,2组患者TIMP-1、TGF-β1和VEGF的表达水平均呈上升趋势,观察组在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 0.05),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深Ⅱ度烧伤患者,改良VSD方案能显著影响早期MMPs、TIMP、TGF-β1和VEGF的表达,减少炎症因子TNF-α、IL-6的产生,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处理创面耐药菌是烧伤临床面临的难题,通过本试验力图寻找治疗烧伤难愈性创面的一种新途径。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内蒙古包钢医院烧伤科住院的24例烧伤患者的残余难愈性创面,采用臭氧局部气浴治疗(治疗组12例)与常规换药治疗(对照组12例)进行比较,并观察臭氧气浴治疗对创面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42%。治疗组前5次治疗前、后细菌定量比较,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臭氧气浴治疗烧伤难愈性创面,有利于杀菌、消毒及炎症创面的愈合,创面细菌含量明显降低,臭氧治疗难愈性创面可成为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TNF-α、TGF-β1在灌服淫羊藿水提液的去势大鼠椎骨中的表达,探讨淫羊藿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理。方法:采用3月龄SD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去势组和实验组。去势组和实验组均切除双侧卵巢,实验组给予淫羊藿水提液灌胃处理;对照组给予假手术处理。分别于术后4、12周,随机处死3组大鼠中各5只,取第5腰椎,脱钙后包埋切片。HE染色,计数多核巨噬细胞/破骨样细胞;常规SABC法进行TNF-α、TGF-β1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灰度值。结果:实验组的多核巨噬细胞/破骨样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似,与去势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去势组骨髓单核细胞胞质中强阳性表达TNF-α实验组及对照组呈弱阳性/阴性表达。TGF-β1在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成骨细胞中呈阳性染色,部分骨基质中也有阳性表达,去势组呈阴性表达。结论:淫羊藿能够持续地下调去势大鼠骨髓组织中单核细胞表达TNF-α,同时诱导骨微环境中TGF-β1表达增加,进而抑制破骨样细胞的生成,有效地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自然流产患者子宫蜕膜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和TGF-β1mRNA的表达格局。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了15例早期自然流产及20例同期正常早孕要求行人工流产者蜕膜组织的TNF-α和TGF-β1mRNA表达水平。结果流产组和对照组蜕膜组织TNF-α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98±0.52和1.08±0.10;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82±0.34和1.41±0.23。统计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早期自然流产病人的蜕膜组织中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而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可能与母胎界面TNF-α和TGF-β1mRNA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交感神经系统和炎前细胞因子被认为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起关键作用。为探讨神经系统与体液因素之间的关系,我们观察了β-肾上腺素对心脏局部组织和血液循环中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6只大鼠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只。实验组给予L-异丙肾上腺素(2.4mg·kg-1·d-1),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两组均通过微灌注泵给药,疗程为7d。采用NorthernBlot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心脏组织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形态学定位。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上述三种中细胞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炎细胞因子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TRP6)在庆大霉素所致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和3个实验组。模型组和实验组皮下注射庆大霉素400 mg/(kg·d),连续注射2 d,建立庆大霉素中毒性AKI动物模型;3个实验组大鼠在注射庆大霉素前2 d,分别给予(0.5、5、50)mg/kg的CTRP6腺病毒表达载体。苦味酸比色法检测肌酐(Cr)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含量,ELISA检测血清CTRP6的水平以及肾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中CTRP6、NOD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和caspase-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AKI指标血清BUN和Cr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分泌量以及NLRP3和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血清BUN和Cr水平降低,IL-1β和TNF-α的分泌减少,NLRP3和caspase-1的表达水平下降。随着注射CTRP6腺病毒表达载体注射剂量的增加,抑制效果逐渐增强。结论 CTRP6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减弱庆大霉素所致的大鼠急性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芦荟凝胶和芦荟粗多糖对大鼠烫伤创面组织中TNF-α、IL-1β及IL-8水平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和烧伤组(n=42)。在烧伤组大鼠背部造成4个面积约为7cm2的深Ⅱ度烫伤创面,分别外敷单层纱布浸润的50g/L芦荟粗多糖膏、100g/L芦荟凝胶膏、10g/L磺胺嘧啶银(SD-Ag)霜和等渗盐水。根据创面用药的不同,烧伤组又分为芦荟粗多糖组、芦荟凝胶组、SD-Ag组、等渗盐水(NS)组,并在伤后4、12、24、48h和7、14、21d应用ELISA法测定创面组织中TNF-α、IL-1β及IL-8水平。结果:烫伤后各组创面组织中TNF-α、IL-1β及IL-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伤后12、24和48h,芦荟粗多糖组和芦荟凝胶组创面组织中TNF-α水平低于SD-Ag组和NS组(P<0.05);伤后4h,12h,7d及21d,芦荟粗多糖组和芦荟凝胶组创面组织中IL-1β水平也低于SD-Ag组和NS组(P<0.05);伤后4h,12h及14d,芦荟粗多糖组创面组织中IL-8水平低于SD-Ag组和NS组(P<0.05);而芦荟粗多糖组与芦荟凝胶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芦荟粗多糖和芦荟凝胶均能有效减少烫伤创面组织中TNF-α、IL-1β及IL-8的释放,减轻创面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观察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对大鼠慢性创面血流变化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对慢性创面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10~12周龄健康SD大鼠20只,进行慢性溃疡造模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连续进行5 d创面治疗,实验组采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纱布换药治疗.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系统对两组分别进行正常皮肤、治疗0 d创面及5 d治疗期间每天1次创面血流灌注量测量,进行两组正常对照和治疗0 d血流的组间、组内比较,比较治疗期间两组创面血流变化.每日大体观察两组创面愈合状况.5 d治疗期结束后对两组大鼠创面周围组织取材,免疫组化法测定缺氧诱导因子的表达,比较两组表达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0 d创面血流灌注量均比同组正常对照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治疗0 d创面血流灌注量、正常对照血流灌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创面血流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处理效应与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期创面血流灌注均有随时间增加的趋势,但实验组增加的趋势比对照组更为明显,处理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各个治疗时点的创面血流灌注值均较对照组高,实验组HIF1-α表达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比常规换药能更迅速地改善创面血流及氧代谢,为慢性创面愈合提供良好的血流及氧代谢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人内抑素(rh Endostatin)对兔耳创面瘢痕增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表达的影响,探讨rh Endostatin抑制瘢痕增生的分子机制。方法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NS)对照组、rh Endostatin(5 g/L)治疗组和醋酸曲安奈德(TA,40 g/L)对照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进行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的复制,在兔耳腹侧面制作1cm×1cm大小创面。术后第28天,rh Endostatin治疗组瘢痕皮内注射相应浓度rh Endostatin(100μl),NS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隔日1次,共6次;TA对照组瘢痕块内注入相应浓度曲安奈德(100μl),每周1次,共2次;模型组术后不接受处理。术后第47天摄片并收集瘢痕及正常皮肤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TGF-β1和b FGF的表达。结果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术后第47天rh Endostatin治疗组瘢痕皮肤色泽变浅,变软变平,体积减小,与模型组和NS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可见,与模型组和NS对照组相比,rh Endostatin治疗组VEGF和TGF-β1蛋白表达减少,b FGF表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h Endostatin能有效抑制兔耳创面瘢痕增生,其机制可能与rh Endostatin影响VEGF、TGF-β1和b FGF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诱导前后Akt/GSK-3β/Snail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探讨A549/DDP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分子机制。方法:TGF-β_1(5μg/L)作用48 h,观察A549/DDP细胞的形态变化,并测定EMT标志物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和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情况,评估TGF-β_1是否成功诱导A549/DDP细胞发生EMT。进一步将A549/DDP细胞分为TGF-β_1(+)组、TGF-β_1(-)组和LY294002组,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Akt/GSK-3β/Snail通路相关分子Akt、p-Akt、GSK-3β、p-GSK-3βSer9和Snail的蛋白水平。结果:形态学观察可见TGF-β_1(+)组的细胞变得更加狭长,呈纺锤形,细胞间较为疏散,形态与间充质细胞相似。与TGF-β_1(-)组比较,TGF-β_1(+)组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N-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P0.05);各组间Akt和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无明显差别,TGF-β_1(+)组的p-Akt、p-GSK-3βSer9和Snail蛋白水平较TGF-β_1(-)组明显增强(P0.05);PI3K抑制剂LY294002与TGF-β_1同时刺激细胞后,p-Akt、p-GSK-3βSer9和Snail的蛋白水平较TGF-β_1(+)组下调(P0.05)。结论:TGF-β_1干预Akt/GSK-3β/Snail信号通路,促进Akt和GSK-3β的磷酸化,提高Snail的表达水平,诱导A549/DDP细胞发生EMT。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PKB)信号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肝星状细胞表达骨桥蛋白(OPN)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LX-2人肝星状细胞株,予TGF-β1(终浓度2.5、5、10、20μg/L)刺激24 h或予TGF-β1(终浓度10μg/L)刺激12 h、24 h、48 h;先经PI3K/PKB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0.1μmol/L)预处理1 h,再予10μg/L TGF-β1刺激24 h,收集细胞,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OPN表达情况。结果:TGF-β1能够促进LX-2细胞表达OPN,在一定浓度和时间范围内,其表达量随着TGF-β1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关系;经wortmannin预处理再予TGF-β1刺激的LX-2细胞,与对照组相比,OPN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1)。结论:TGF-β1对LX-2人肝星状细胞OPN表达具有诱导作用,此作用可能受PI3K/PKB信号通路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屈菜红碱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肝纤维化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白屈菜红碱低剂量(10 mg·kg~(-1)·d~(-1))、中剂量(20 mg·kg~(-1)·d~(-1))和高剂量(40 mg·kg~(-1)·d~(-1))3个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CCl_4和橄榄油混合液8周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白屈菜红碱组于第5周开始灌胃给药。第14周后处死小鼠,观察白屈菜红碱各剂量组干预后小鼠的肝指数,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法观察小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及肝纤维化的程度;采用分光光度计和酶标仪测定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透明质酸(HA)和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RT-q PCR检测TGF-β1、Smad3、Smad4和Smad7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GF-β1、Smad4和Smad7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纤维化的病理改变明显,肝指数、AST、ALT、HA和Hyp均显著升高(P0.05);TGF-β1、Smad3和Smad4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Smad7的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TGF-β1和Smad4的蛋白表达显著上调,Smad7的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屈菜红碱不同剂量给药组均抑制上述指标的改变(P0.05)。结论:白屈菜红碱能够抑制CCl_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TGF-β/Smad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文题释义:三氧:又称臭氧,是一种由三个氧原子组成的强氧化剂,常温下半衰期为20 min,易分解和溶于水,所以只能即时制备,即时应用。三氧因其具有氧化、抗炎、镇痛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尤其在治疗疼痛类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降钙素原(PCT):是一种蛋白质,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自身免疫、过敏和病毒感染时降钙素原不会升高;局部有限的细菌感染、轻微的感染和慢性炎症不会导致其升高。细菌内毒素在诱导过程中担任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背景:医用三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杀菌抗炎、改善循环、缓解疼痛和促进再生的作用,有报道验证了医用三氧在龋齿等溃疡创面的积极作用。 目的:探讨医用三氧气浴对控制糖尿病足溃疡局部感染和促进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 方法:根据入组治疗方式,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2型糖尿病性足溃疡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创面局部生理盐水清洁后应用医用三氧套袋气浴30 min;对照组给予创面局部生理盐水清洁后应用空气套袋气浴30 min,1次d,3周后统计2组患者创面细菌控制情况(细菌定量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炎症指标下降程度、溃疡创面缩小情况、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情况;检测治疗前后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研究方案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对治疗过程完全知情同意。 结果与结论:①经3周治疗后对照组有46例患者创面细菌培养仍检出细菌,实验组有5例患者仍检出细菌;病原菌株数对照组治疗前73株,治疗后66株;实验组治疗前74株,治疗后7株;②细菌定量分析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高于实验组治疗后;③实验组的各项溃疡愈合指标(创面缩小面积,创面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炎症指标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 0.05);④实验组局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水平明显升高且优于对照组(P < 0.05);⑤实验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⑥结果说明,医用三氧气浴能够显著控制糖尿病足的局部感染,减少创面病原菌分布,缓解创面炎症疼痛,刺激创面分泌生长因子,提高创面愈合率。 ORCID: 0000-0003-3566-8900(秦新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体外探索达沙替尼对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活力、迁移、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以及潜在的信号通路,以评估达沙替尼在临床应用中对骨髓造血微环境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同时采用吖啶橙/溴化乙啶法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B(Akt)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以及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达沙替尼(1~10nmol/L)抑制hBMSCs的活力和迁移;在随后的实验中使用的浓度为7 nmol/L。达沙替尼促进细胞凋亡,并使更多细胞的周期阻滞在G_1期。此外,hBMSCs TGF-β1和TNF-α的分泌量显著增加。7 nmol/L达沙替尼组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增加,胞内Akt的蛋白量下调且其磷酸化受到抑制。结论:达沙替尼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抑制hBMSCs的活力和迁移,并促进TGF-β1和TNF-α的分泌,诱导细胞G_1期阻滞和凋亡;达沙替尼可能通过影响胞内Akt蛋白的表达和磷酸化调控上述细胞学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藻酸盐敷料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和莫匹罗星软膏混合物覆盖创面后,用水胶体敷料封闭肌腱、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5月在达州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和伤口治疗中心门诊治疗的肌腱、骨外露面积>0. 5 cm2的50例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藻酸盐+rhGM-CSF+莫匹罗星软膏+水胶体封闭)和对照组(凡士林油纱+rhGM-CSF+莫匹罗星软膏),每组各25例。连续观察肉芽组织完全覆盖外露肌腱、骨所需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前3次换药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实验组肉芽组织完全覆盖外露肌腱、骨所需时间(20.556±10.214) d少于对照组(28.040±11.9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6,P=0.019);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30.778±12.762) d少于对照组[(40.600±17.23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8,P=0.023);前3次换药实验组VAS(1.893±0.9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067±1.2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33,P<0.001)。 结论藻酸盐敷料联合rhGM-CSF和莫匹罗星软膏混合物并用水胶体敷料封闭创面可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使其早期覆盖肌腱、骨骼,加快创面愈合,减轻患者换药疼痛,提高换药效率,降低皮瓣手术率,为无皮瓣手术条件及拒绝皮瓣手术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可在门诊及基层医院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丹酚酸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表型转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GMCs),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及高糖+丹酚酸B高、中、低剂量组,高糖组和丹酚酸B各组用含高浓度(33.3 mmol/L)葡萄糖的培养基培养72 h,丹酚酸B各组同时加人相应浓度丹酚酸B共同孵育。Western blot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Ⅰ型胶原(ColⅠ)、Ⅲ型胶原(ColⅢ)、纤维连接蛋白(FN)和层粘连蛋白(LN)的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Smad2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高糖孵育72 h后,肾小球系膜细胞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olⅠ、ColⅢ、FN及LN蛋白的分泌水平显著增加(P 0.01),TGF-β1的表达及Smad2、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也明显升高(P 0.01);与丹酚酸B共同孵育可明显降低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ColⅠ、ColⅢ、FN和LN的分泌明显减少,TGF-β1的表达及Smad2、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 0.01或P 0.05)。结论:丹酚酸B可明显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表型转化,减少ColⅠ和ColⅢ等细胞外基质分泌,其机制与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及p38 MAPK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对创面放射性沾染的治疗与洗消效果。方法使用SD大鼠建立放射复合伤模型,建模后将SD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复合中药膏组、纳米银组、负压引流敷料组)。对照组不敷药,创面用碘伏酒精擦拭后用纱布包扎;负压引流敷料组采用自适性负压引流敷料覆盖创面包扎,其余2组分别敷药后用纱布包扎。4组连续7 d换药,并分别在7、14、21 d取材,制作病理切片,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建模后21 d,与对照组相比,其余3组所使用药物对创面愈合均有促进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复合中药膏组愈合最快最好。除对照组外的3个组创口放射性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负压引流敷料组创口的放射性最小,说明负压引流敷料块对放射性沾染物的吸附作用高于纱布块的吸附作用。结论复合中药膏与负压引流敷料联合应用对于创面放射性沾染的处理既能更好地降低放射性,也能促进创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钩藤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心肌肥厚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钩藤碱高(10 mg·kg-1·d-1)、低(2.5 mg·kg-1·d-1)剂量组、卡托普利组(17.5 mg·kg-1·d-1),每组8只。另设8只Wistar-Kyoto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每2周测量尾动脉收缩压(SBP)。治疗10周后处死大鼠,取其心脏计算全心重量指数和左心室重量指数;检测心肌中羟脯氨酸(HYP)及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纤维变化;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心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钩藤碱能明显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P0.05),降低心肌HYP含量及血浆AngⅡ的含量(P0.05),减轻心肌组织的病理损伤和胶原纤维沉积,下调TGF-β1和Smad3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钩藤碱能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调节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心室重构,其机制可能与其影响TGF-β1/Smad通路以及降低Ang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