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冠心病QT、JT离散度与中医证型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娅萍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8):1097-1099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心电图QT、JT离散度的相关性。方法临床观察123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QT、JT离散度,并与30例健康人作对照,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QT、JT离散度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的QTd、JTd、QTcd、JTcd值均高于对照组;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中实证组患者的QTd、JTd、QTcd、JTcd值均高于虚证组;冠心病六个证型中,心血瘀阻型的QTd、JTd、QTcd、JTcd值最大。结论QTd、JTd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呈正相关;随着QTd、JTd均值的升高,中医证型由本虚向标实发展,说明病情在不断加重;心血瘀阻型患者的冠状动脉缺血最重,更易发生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合分析冠心病心电图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11月-2017年6月)收治的99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再选择98例同一阶段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QTd与JTd值、中医辨证分型QTd与JTd值比较等参数指标。结果:试验组QTd与JT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心阳亏虚证、心气亏虚证、心阴亏虚证、心血瘀阻证、寒滞心脉证、痰阻心脉证、气滞心脉证患者的QTd与JTd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电图存在一定相关性,通过观察心电图变化能够有助于治疗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3.
张艺 《新中医》2019,51(2):11-13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电图的相关性。方法:将收治的13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138例为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12导联心电图测量。观察比较2组QT间期离散度(QTd)、JT间期离散度(JTd)值,并与证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138例患者中,心阳亏虚证17例,心气亏虚证18例,心阴亏虚证21例,心血瘀阻证29例,寒滞心脉证15例,痰阻心脉证21例,气滞心脉证17例。2组QTd、JT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亚组患者QTd、JT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阳亏虚证亚组和气滞心脉证亚组患者QTd、JTd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亚组QTd、JTd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138例患者心电图表现正常心者仅28例(20.29%);心肌缺血者75例(54.35%),心律失常者35例(25.36%)。结论: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电图存在一定相关性,心电图监测变化可有效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相关疾病信息,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前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21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2016年全年的透前血压、体重变化等透析数据,计算患者透前血压变异系数作为患者透前血压变异指标,使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0例患者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最多(83例,占39.5%),标实证以瘀血证最多(72例,占34.3%)。本虚证中,与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相比,阴阳俱虚证、肝肾阴虚证患者透前血压变异性较高(P0.05),以阴阳俱虚证患者最高;标实证中,风动证患者透前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其他标实证(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前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通过中医辨证分型可初步判断患者透前血压变异性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何小莲  余修龄  张瑾 《中医药研究》2014,(3):308-308,333
目的 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与女性冠心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女性冠心病病人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指导冠心病的辨证论治.方法 按研究标准纳入97例女性冠心病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纳入85例年龄层次相当的有室性早搏的健康女性体检者,以上两组均运用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窦性心率震荡指标.结果 女性冠心病组HRT的初始值(TO)水平高于对照组,震荡斜率值(T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冠心病组不同证型间比较,标实证组与本虚证组TO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实组高于本虚组;三支病变组的TO 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与三支病变间TO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S水平在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结论 TO、TS 水平与女性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以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②TO、TS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围手术期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S行介入治疗(PCI)患者80例,中医辨证分为本虚证、标实证、本虚标实证三组,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术前、术后血清CRP并进行比较.结果:①ACS术前中医证候以实证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分别为本虚标实证及本虚证,但随着年龄及病程的增加,虚证所占比例逐渐上升.②术前CRP水平测定,标实证>本虚标实证>本虚证,三组间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组术前、术后比较,本虚标实证、本虚证两组介入术后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标实证术后CRP较术前轻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更应注重扶正补虚、标本兼治,可能对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改善疾病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痹中医辨证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为胸痹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本虚标实辨证分型,分为标实证组及本虚证组,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胸痹中医辨证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各标实证组、各本虚证组Gensini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狭窄程度加重,病变渐趋复杂,由气入血,由实到虚,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与女性冠心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指导冠心病的辨证论治。方法:按研究标准纳入97例女性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纳入10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男性病人,和85例年龄层次相当的健康女性体检者,以上3组均运用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1女性组和男性组HRV各项检测指标均低于健康体检组,女性组PNN50、RMSSD与男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2冠心病组不同证型间比较,标实证组SDNN、SDANN、RMSSD、PNN50水平与本虚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标实组高于本虚组;3SDNN水平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SDANN在单支组与双支组差异不明显,RMSSD、PNN50在双支组与三支组差异不明显。结论:1HRV水平与女性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以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2HRV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与彩色超声(B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2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本虚标实分为本虚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和标实证(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血瘀证、风动证)两组,统计不同中医证型频数;然后从两组中筛选出仅本虚证和仅标实证与B超显示平均肾脏长度、平均肾脏体积及回声像强度的关系。结果:本虚证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肾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证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证、血瘀证、湿浊证、水气证、风动证。其中仅标实证者25例,仅本虚证者41例。仅标实证患者平均肾长度长于仅本虚证(t=-24.978,P0.01),仅标实证患者平均肾体积大于仅本虚证(t=-20.450,P0.01)。仅本虚证以强回声型为主,与仅标实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3,P0.05);仅标实证以等回声型为主,与仅本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82,P0.01)。结论:慢性肾衰竭多虚实夹杂;仅标实证者以等回声型为主,肾脏相对增大;仅本虚证者以彩色超声强回声型为主,肾脏相对减小,慢性肾衰竭不同中医证型与彩色超声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吕文明  舒孝萧 《新中医》2020,52(15):66-68
目的:探究胸痹心痛患者中医证型和心电图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90例胸痹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患有冠心病的研究组(95例)与未患有冠心病的对照组(95例),对2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电图检查,分析中医证型和心电图改变之间的联系。结果:研究组的异常Q波、ST段抬高、ST段下移及T波低平、T波倒置、房颤、左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各项心电图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胸痹心痛患者心电图变化规律有所不同,临床可以借助中医证型和心电图改变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300例CHD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医辨证分型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CHD兼气虚的分型合计为14.8%;兼阴虚的分型合计为25.35%;兼血瘀的分型合计为63.3%;兼痰浊的分型合计为50.3%。结论CHD的中医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中医证候特征及分布规律,了解介入治疗对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405例,分析介入治疗围术期中医证候及分布规律,四诊指标变化情况,证型相兼、虚实的变化规律。结果冠脉介入治疗后气虚证增加,血瘀证、寒凝证减少;介入治疗后胸痛、胸闷、脉涩等均显著改善,神疲乏力、纳食减少、脉细等显著性增加;术前实证所占比例最大,术后本虚标实证所占比例最大。结论介入术对冠心病辨证分型的影响为介入治疗后气虚证增加,血瘀证、寒凝证减少,提示应充分关注介入治疗后补气活血、标本兼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以期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中医药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利用频数统计法分析中医证候要素的频次和常见程度,以及全部证候的分布特点。结果:263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的频次和常见程度分析发现,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中本虚以气虚(171频次,32. 39%)最为常见,其次是阴虚(42频次,7. 95%)较为常见,阳虚(16频次,3. 03%)和血虚(1频次,0. 19%)相对少见;而标实则以血瘀(129频次,24. 4%)和痰浊(125频次,23. 7%)最为常见,其次是热蕴(42频次,7. 95%)较为常见,水饮(2频次,0. 38%)相对少见。根据证候要素组合的证候诊断分析,使用单一证候辨证者220例,占83. 65%,使用两个证候同时辨证者42例,占15. 97%,3个证候同时辨证者1例,占0. 38%。单一证候辨证者220例中,中气虚血瘀证(94例,42. 7%)最为常见,其次是痰瘀互结证(46例,20. 9%),气阴两虚证(41例,18. 6%)和心肾亏虚证(32例,14. 6%)较为常见,阳虚水泛证(6例,2. 73%)及心火炽盛证(1例,0. 45%)相对少见。根据证候分布规律,探讨中医治疗方法以补益正气、固护肾气为主,祛痰浊利水湿与活血化瘀并重。结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机属本虚标志、虚实夹杂,本虚多为气虚、阴虚,标实多为血瘀、痰浊、热蕴。中医治疗多运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化痰等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病证结合模式进行冠心病的现代研究是主要模式之一。冠心病中医证的特点多认为包括虚、实两类,虚多责之气、阴、阳,实多有血瘀、痰浊、寒凝、气滞等,且分布随时代与地域不同发生变化。大量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中医证与冠脉造影、心电图、心功能、脂代谢、凝血功能、血流变、内皮功能等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虽具参考价值,但结论不尽一致,提示单一指标与证的相关性可能不强,还需考虑群组指标与证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30例和对照组100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Gensini积分来分析胸痹患者各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结果:冠心病组中以气虚、血瘀、阴虚、痰湿、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对照组中以气虚、阴虚、心虚及脾虚为主要证候。冠心病组不同组别中低积分组以气虚、血瘀、阴虚、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而高积分组中以气虚、血瘀、阴虚、痰湿、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其中血瘀、痰湿、阳虚及肾虚证候明显多于低积分组。结论:冠心病心绞痛中具有气虚、血瘀证候的病人比例最高,气虚血瘀型是冠心病心绞痛中医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判别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中医证型变化的规律及探讨介入治疗对中医证型变化的影响.方法 对71例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前后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常见有气虚、阳虚、阴虚、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热证等证型.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以血瘀证53例(74.6%)、气虚证46例(64.8%)、痰浊证28例(39.4%)最为常见,气滞证12例(16.9%),寒凝证12例(16.9%);介入后1周亦以血瘀证47例(66.2%)、气虚证39例(54.9%)、痰浊证23例(32.4%)最为常见,气滞证2例(2.8%),寒凝证1例(1.4%);介入后1个月则以气虚证47例(85.4%)、血瘀证40例(72.7%)、痰浊证31例(56.4%)最为常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介入术后1个月与介入术后1周比较,气虚证及痰浊证加重;介入术后1周与介入术前比较,气滞证及寒凝证减轻.结论 介入治疗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标实症状,但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冠心病的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提示我们应充分关注介入治疗后继续治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其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53例临床病例,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及气阴两虚三型,兼证外感风热、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观察以上各证型与病理参数、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53例病人中脾肾气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三种证型比较,脾肾气虚型临床表现最轻,病理改变最轻,病理分级最低,气阴两虚型临床表现最重,病理改变最重,病理分级最高,P<0.05。结论:IgA肾病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标实主要是外感、湿热、瘀血等。其病机演变规律多为气虚-阴虚-气阴两虚,且随病机演变,其临床表现、病理改变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以及现代医学分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85例过敏性紫癜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中医辨证分型,研究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分型的关系。结果:过敏性紫癜以单纯型较为多见(45.8%),同时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为其主要诱因,皮肤型以外感风热证型为主,腹型以胃肠湿热证为主,关节型以湿热入络型为主,混合型以风湿热困、与血热妄型证多见,肾型以虚证多见。85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实证73例、虚证6例,虚实夹杂6例。58例初发患者中实证56例,虚证及虚实夹杂证各1例,而在27例复发患者中,实证17例,虚证和虚实夹杂证患者各5例,初发与复发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外感和热毒是过敏性紫癜重要发病因素,初发者以外感、湿热、热毒等实证为主-复发者病机较为复杂,以虚证及虚实夹杂为主。  相似文献   

19.
张莹  李庆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3):1369-1370,137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证候要素,为ACS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315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基础,运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的方法,探索ACS的证候要素及其靶位特征。结果中医症状部分共提取16个公因子,根据文献研究以及专家组建议,将16个公因子归属为8个证候要素。本虚证候要素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气虚>阳虚>阴虚,标实证候要素出现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痰饮>气滞>寒凝>热蕴。结论 ACS的证候要素是痰饮、血瘀、阳虚、气虚、气滞、寒凝、热蕴、阴虚;病性为本虚标实,病位在心,病变脏腑涉及肺、脾、肝、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文献整理探讨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证候分类及用药规律演变。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SLE的相关文献,时间限定为从数据库建立至2018年7月。对证型及药物进行分类并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725篇,总结归纳高频证型11个,出现频次最高的五个证型分别为热毒炽盛证、脾肾两(阳)虚证、阴虚内热(火旺)证、肝肾两(阴)虚证、气阴两虚证,累计频率62.11%。1965-2018年间,阴虚内热(火旺)证呈明显增长趋势;热毒炽盛证、脾肾两(阳)虚证及气阴两虚证在1965-2010年间呈增长趋势,在2011-2018年间呈下降趋势;肝郁气滞(脾虚)证在1965-2018年间呈下降趋势;其余证型均呈动态波动。涉及组方1522个,药物309味,使用15910次,总使用频率最高的5味药分别为生地黄、牡丹皮、茯苓、黄芪、甘草,总累计频率16.42%。使用频率最高药类为清热药和补虚药;生地黄、牡丹皮等清热药的使用频率趋势与热毒炽盛证保持一致,不同年份高频用药大致相似,用药频率存在较小差异。结论:SLE在内以阴阳亏虚为主,在外与热毒侵袭相关,属于本虚标实,其发展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药物使用等紧密相关,治当以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益气养阴,并结合个人体质及环境变化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