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急诊检验周转时间(TAT)建立初步质量规范。方法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联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临床检验中心同步开展质量指标室间质量评价计划, 并通过已开发的室间质量评价系统在线回报结果, 收集2019—2021年实验室的基本信息、急诊各专业(生化、自动化免疫、三大常规和凝血)以及4个具体检验项目[血钾、肌钙蛋白I/T、白细胞计数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检验前和实验室内TAT质量指标数据, TAT回报指定月份的月中位数和月第90百分位数(P90)。计算回报实验室TAT[以M(Q1, Q3)表示], 并对2021年第2次结果进行分级(三级医院2 422家和二级医院5 088家)统计, 了解不同医院等级间检验前和实验室内TAT的差异。结果 2019—2021年回报实验室数分别为9 540、9 709和10 653家。各专业检验前TAT差异不大, 结果较为稳定, 月中位数分布约在15(10, 30)min, 月P90分布约在20(10, 30)min。各专业实验室内TAT月中位数分布结果显示, 自动化免疫≥生化>凝血>三大常规, 最近一次(20...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急诊住院血常规标本的实验室内周转时间(TAT)。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5月31日解放军第四七七医院检验科检测的急诊住院血常规标本的实验室内TAT,比较分析800i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简称800i)和HMX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简称HMX)所检测标本的实验室内TAT合格率。结果 800i所测急诊标本的实验室内TAT合格率(90.05%)高于HMX(57.9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日800i所测标本的实验室内TAT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周六的合格率最高(93.86%)、周日最低(86.77%);不同工作日HMX所测标本的实验室内TAT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周一外,其余工作日的合格率均小于60%。结论建议实验室合理应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定期调查和分析标本TAT,尤其为急诊患者赢取更多的抢救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于住院部急诊标本实验室样本周转时间(TAT)合格率的影响。方法分析影响实验室内TAT合格率主要原因,开展品管圈活动。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本科室住院部急诊标本TAT合格率为对照组,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本科室TAT合格率为观察组,以临床基础检验、血气分析、生化、免疫、常规凝血检测及免疫为组别,比较分析品管圈活动对于TAT合格率的影响。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各专业组TAT合格率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QCC运用能力,工作积极性,工作愉悦感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质量活动开展,有效提高急诊标本TAT合格率及科室解决问题能力。品管圈是一种值得在实验室推广使用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青海省临床实验室临床基础检验专业急诊标本检验前和实验室内周转时间(TAT)现状,分析TAT超时的影响因素,为实验室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检验医学信息网网络平台向参加2022年青海省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的临床实验室发放《2023年临床检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室间质量评价(全年)质评上报表》,要求各实验室统计上报2022年1-12月不同专业急诊标本检验前TAT、实验室内TAT的年中位数和年第90百分位数(P90),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基础检验中心和青海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临检专业2023年临床检验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室间质评报告》摘取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对回报数据的全血、尿液、粪便常规(简称三大常规)和凝血TAT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统计TAT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实验室比率及超出阈外值的实验室比率。结果 青海省参加该次调查的临床实验室共159家,实验室填报率为100.00%。其中,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及二级以下医院分别占16.35%、45.28%、38.36%。调查结果显示青海省临床实验室三大常规急诊标本检验前TAT年中位数、年(P90<...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7S" 管理在急诊检验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成效。方法经风险评估发现隐患,成立急诊检验“7S”管理小组,对参与急诊检验的全体员工进行“7S"管理理念的宣教,并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经6个月运行后评估实施效果。结果实施“7S”管理后,实验室环境显著改善,养成物品归位意识的职工由62.5%增至81.3%;检验报告召回率由实施前0.11%降至0.011%(P<0.05);病房急诊标本实验室内周转时间(TAT)符合率由85.4%提高到96.3%(P<0.05);特殊时段(早上5点至8点)病房急诊凝血和心梗项目TAT Po分别缩短9 min、11 min,TAT符合率分别由82.1%. 88.9%提高到92.2%. 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化学和血常规项目TAT Po0分别缩短26 min、6min,TAT符合率分别由94.3%、84.7%提高到96.8%、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急诊标本凝血和血常规项目TAT P分别缩短4 min .9 min,TAT符合率分别由83.6%、85.8%提高到94.5%、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化学和心梗项目TAT符合率分别由90.4% 88.0%提高到96.8%、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标本TAT缩短且维持效果良好。结论将“7S" 管理法应用于急诊实验室管理,能改善实验室环境、提高急诊工作质量、缩短TAT、降低成本,进而提升科室形象,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急诊绿色通道对缩短血气分析标本周转时间(TAT)的作用,分析影响TAT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所有血气分析标本的TAT,比较分析绿色通道标本和其他来源标本的实验室前TAT及实验室内TAT。结果绿色通道、门诊急诊和住院急诊标本实验室前TAT均值分别为8.64、38.81和59.24min,实验室内TAT均值分别为6.20、6.60min和15.60min,绿色通道标本实验室前和实验室内TAT均值都明显小于门诊急诊和住院急诊标本;在标本接收高峰期,绿色通道标本相对于门诊急诊和住院急诊标本,实验室内TAT缩短的值和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结论绿色通道可缩短血气分析标本的TAT,尤其在标本接收高峰期,绿色通道对提高标本周转效率的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精益管理对急诊生化标本周转时间(TAT)的影响。方法通过标准化操作、5S现场管理、评估仪器批量处理和人工单件流的效率、可视化管理,比较优化前后各阶段耗时、急诊生化标本TAT合格率、标本TAT超时较集中时间段的不合格率和标本采集不合格率。结果标本签收-标本入库、报告结果 -审核发布、标本入库-报告结果 3个阶段优化前耗时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30(35)min、7(13)min、17(8)min,优化后分别为16(19)min、5(9)min、16(7)min;标本签收-标本入库、报告结果 -审核发布阶段优化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标本入库-报告结果阶段优先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T总耗时分别为63(51)min、46(3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T合格率从86.00%上升到95.37%(P0.01);标本TAT超时较集中时间段的不合格率从3.42%下降到1.00%(P0.01);不合格标本从优化前的0.24%下降到了优化后的0.17%(P0.01)。结论临床实验室可通过精益管理提高流程效率,减少和避免差错的发生,缩短急诊生化TAT。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导致住院患者尿液常规项目检测标本周转时间(TAT)延长的影响因素及其持续改进方法的效果。方法分析优化前住院患者尿液常规项目检测标本的TAT,经采取改进标本运送流程等一系列优化措施后再分析优化后住院患者尿液常规项目检测标本的TAT,包括检验前TAT(PA-TAT)、实验室内TAT(IL-TAT)和TAT合格率。结果优化前住院患者尿液常规项目检测标本平均PA-TAT和IL-TAT分别是600.3 min和62.5 min,TAT合格率为44.2%;优化后住院患者尿液常规项目检测标本平均PA-TAT和IL-TAT分别是341.7 min和45.9 min,TAT合格率为65.6%。优化后住院患者尿液常规项目检测标本TAT降低(P0.05)。结论优化标本采集与运输流程可以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尿液常规项目检测标本的TAT,提高TAT合格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条形码技术监控血液标本检测全过程,以期实现对标本检验流程的全程监控。方法医院信息系统(HIS)和LIS无缝连接,用条形码技术对以下关键环节进行监控:临床医生开单申请时间、采集标本时间、运送工人接收标本时间、检验人员核收标本时间、检测标本时间、结果审核时间、报告打印时间。通过条形码技术实现全程监控,并通过LIS统计报告回报时间(TAT),比较节点监控过程中实验室内TAT的目标值完成情况。结果不同急诊检验项目实验室外占用时间占总TAT的76.0%~88.9%,实验室内所用时间占TAT的11.10%~24.00%,离群值率下降。生化免疫流水线生化检验时段中位数为30 min,非流水线生化检验时段中位数为48 min。结论条形码技术应用对检验的全过程起到规范和监督作用,实现了检验流程的全程质量监控;条形码管理标本和流水线的结合带来更高效的标本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绿色通道检验标本的周转时间(TAT)等质量指标,以考察绿色通道标本检验路径TAT质量目标的实施效果,为持续改进提供支撑。方法以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绿色通道患者作为绿色通道组,以相应的普通急诊患者120例作为普通急诊组,统计开具检验申请单、标本采集、标本接收和报告发出4个时间段的TAT;分析各检验指标的阳性率、复检率、TAT超时原因和临床反馈指标。结果 97.5%的绿色通道标本的检测结果均在目标TAT(30min)内发出,绿色通道标本各个时间段的TAT及总TAT均明显高于同时间段普通急诊标本(P0.05);绿色通道溶栓患者血常规的白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同时间段其他绿色通道患者(P0.05);绿色通道溶栓患者的凝血检测结果阳性率明显高于普通急诊患者(P0.05)。结论该科绿色通道标本的TAT控制取得了较好效果,达到了预定的质量目标,较好地支持了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1.
急诊生化检测TAT时间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临床生化实验室的门诊急诊及住院急诊标本TAT进行统计,分析TAT延长的原因,以便进一步缩短TAT。方法: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的TAT统计功能,统计某月门诊急诊和住院急诊标本的TAT,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结果:92.45%的门诊急诊标本TAT<60min,平均TAT为28min,达到预期目标,TAT>60min标本有200份,占7.55%;85.05%的住院急诊标本TAT<60min,未达到预期目标,平均TAT为31分钟。结论:TAT延长的原因包括:高峰期仪器的拥堵、非急诊项目的标本多、仪器保养维护以及检测人员的责任心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地区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基本情况和15项质量指标,初步了解上海地区临床实验室现状,为进一步改进上海地区临床实验室质量及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发放调查表收集临床实验室基本情况和15项质量指标信息。调查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进行整理,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13项以率表示的质量指标转换为西格玛(σ)度量值进行评价,并与全国质量指标所反映的总体质量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实验室间比对率总体水平为3σ,其余指标总体水平均达到最低可接受水平(3σ)。13项以率表示的质量指标σ水平均高于全国同期。急诊检验前标本周转时间(TAT)控制在15~50 min,常规检验前标本TAT为70~80 min;实验室内平均标本TAT免疫专业最长,分别为常规检验492 min和急诊检验223 min。结论室内质控项目开展率、实验室间比对率等指标有待改进。临床实验室应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性能,保障数据采集的简便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现有工作流程下急诊生化检验结果回报时间(TAT),探讨实验室内影响急诊生化检验TAT的因素,根据临床需要,优化工作流程,改进服务质量。方法记录临床科室急诊生化检验样本送实验室至检验结果回报临床过程中的一些时间点,分析样本构成、实验室接收急诊样本至上机分析(阶段一)、上机分析至检验结果回报(阶段二)的时间和总的TAT及影响各阶段时间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临床医生对实验室急诊生化检验TAT的满意度和期望值。结果急诊生化检验记录1063例中,样本构成前四位:心血管内科22.52%、急诊内科20.64%、ICU17.07%和内分泌科8.94%。急诊生化检验阶段一、阶段二和总的TAT3个时间段各自的中位数、第90百分位数分别为30min、66min,17min、36min及50min、90min。阶段一与TAT高度正相关(r=0.853,P〈0.001),阶段二与TAT相关性下降(r=0.549,P〈0.001)。临床医生对目前急诊生化检验TAT(≤120min)满意度占63.63%,90.91%的医生希望此时间能缩短到60min内。结论当前本实验室急诊生化检验TAT满足科室现行的规定要求,但未能很好满足临床的需要,急诊生化样本检验过程中第一阶段较长,但此阶段仍有改善空间,通过加强人力和岗位培训、优化工作流程、临床沟通、提高前处理阶段信息化程度等改进措施,可望把急诊生化检验结果TAT缩短到60min内,更好地为临床和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统计急诊生化标本的实验室内标本周转时间(ILTAT),分析ILTAT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完善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方法回顾性统计首都医科大学昌平教学医院2015年6-11月急诊生化标本ILTAT。比较ILTAT≤60min和ILTAT≤120min的检验及时率。着重分析实验室各时间段的ILTAT。结果 ILTAT≤120min(ILTAT1)检验及时率98.8%(8 638/8 743),ILTAT≤60min(ILTAT2)检验及时率为83.7%(7 317/8 743)。ILTAT1不同时间段检验及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6,P0.05)。ILTAT2不同时间段ILTA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50,P0.01)。其中T2(10:01-12:00)检验及时率最高(88.1%),T1(8:01-10:00)检验及时率最低(76.8%),T3(12:01-14:00)、T7(6:01-8:00)这两个时段检验及时率较低,分别为79.4%、80.2%。结论目前本实验室急诊生化ILTAT满足现行的规定要求。通过分析急诊生化ILTAT影响因素,优化工作流程,改善仪器设备及人员配置,提高信息化处理程度,可进一步缩短急诊生化ILTAT,更好地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临床和患者不满意度较高的生化检验实验室内周转时间(TAT),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和临床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6月,统计西安市儿童医院生化检验TAT不合格率。2017年7-10月通过应用PDCA管理工具,购置生化流水线、采用分离胶采血管、人员宣贯培训,观察生化检验TAT在改进前后的变化。结果 2017年7-10月,生化检验TAT不合格率由40.0%下降为1.2%。TAT中位数和第90百分位数分别由224min和313min下降至105min和154min。应用PDCA前后TAT不合格率、TAT中位数、TAT第90百分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应用PDCA管理工具能够缩短TAT,提高检验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质量指标的监控,探索品管圈(QCC)在改进急诊凝血项目检验中周转时间(TAT)的应用。方法应用QCC活动,分析该院急诊凝血检验项目检验中TAT的状况,找出不及时原因,制订改进措施并判断效果。结果 QCC活动后,2018年与2017年的急诊凝血检验项目标本TAT比较,中位数从40min下降至34min,90分位数从64 min下降至53 min,阈外值从13.56%下降至2.11%,已达到拟定的目标值。结论 QCC活动对缩短急诊凝血项目检验标本TAT有实际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急诊血常规标本周转时间(TAT),为缩短TAT提供方向。方法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7年2月13-26日检验科急诊血常规标本TAT相关数据。使用EXCEL计算标本申请到采集、采集到送达、送达到签收、签收到检验、检验到报告、送达到报告和采集到报告的时间。并且分别以2、1、3h作为采集到送达、送达到报告、采集到报告的规定时间计算不及时率。对不同临床科室标本申请到采集时间,不同采集时间段采集到送达时间,以及不同送达时间段签收到报告TAT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共纳入住院急诊血常规标本6 691份,其中247份标本复片。申请到采集TAT最长(P50:601min,P90:1 244min),送达到报告TAT则最短(未复片P50:36min,P90:81min;复片P50:68min,P90:144min)。送达检验科的标本若无需复片,75%能在1h内报告,但是超过一半的需复片标本无法在1h内报告。器官移植、血液科和肿瘤科室申请到采集时间较长,而产科、感染科和心血管内科则较短。18:00到次日03:59采集的标本采集到送达不及时率较高,而08:00-09:59采集的标本不及时率较低。不管标本是否需要复检,06:00-07:29以及17:00-17:59送达检验科的急诊标本TAT延时的情况都较其他时段更为常见。结论检验科不应只着眼于自己控制范围内的实验室内TAT,还应关注检验前和检验后TAT,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反馈,以便全面监控检验全过程,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统计门诊急诊和住院急诊标本报告周转时间(TAT),分析影响TAT的因素,提出解决方案。方法对2012年3月检验科强生干式生化仪急诊标本TAT进行分析,分别统计门诊急诊标本和住院急诊标本TAT。结果该检验科急诊干式生化TAT不合格率为19.8%,其中门诊不合格率为9.1%,住院不合格率为28.6%。结论目前该检验科急诊生化TAT不合格率达不到质量目标,住院急诊标本TAT不合格率高是其主要原因。加强人员培训,改进仪器设备,优化工作流程是缩短TAT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陈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2):1527-1528
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0年全国三级综合医院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考核活动的通知和2011年卫生部给出"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分解指标中对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时性的要求,结果回报的及时性是衡量临床实验室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及时性主要是通过检验结果的回报时间(TAT)来评价的[1].较短的TAT有助于急诊医生更早地对危重的急诊患者或住院患者的病情作出诊断和治疗.因此评价和改进TAT对于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来说,与满足患者的要求一样重要.笔者就本科室急诊检验室2011年度急诊标本(包括血常规、凝血和生化项目)TAT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本科室目前TAT的情况,为本科室实验室质量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绿色通道对缩短急诊样本周转时间(Turn-Around Time,TAT)的作用,分析影响TAT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所有急诊样本TAT,比较分析绿色通道样本和其他来源样本的实验室内TAT及TAT不合格率。结果绿色通道样本所有项目(血气、血常规、生化、血凝和免疫)的总TAT不合格率为2.21%,小于门诊急诊2.96%和住院急诊18.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绿色通道样本免疫项目的 TAT不合格率为9.18%,高于门诊急诊6.83%,两者的TAT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绿色通道总体上可缩短急诊样本TAT,降低TAT不合格率,尤其在样本高峰期的作用更明显,但对于提高免疫项目周转效率的效果并不理想,须要优化流程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