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iNOS、MMP-2及Notch1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iNOS、MMP-2及Notch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取68例胃癌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iNOS,MMP-2及Notch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统计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分析三种蛋白的表达与胃癌转移的关系。结果iNOS的阳性表达与淋巴转移、浸润深度、临床分期相关(P〈0.05)。并随浸润深度的增加,其表达逐渐增强(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者iNOS的表达高于阴性者(P〈0.05)。MMP-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淋巴转移、浸润程度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Notch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浸润程度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胃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者共39例,其中iNOS及MMP-2的表达分别与Notch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MMP-2与iNOS的表达并无相关趋势(γ=0.015,P〉0.05)。结论iNOS、MMP-2及Notch1三种蛋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且iNOS及MMP-2可能通过共同的Notch1信号途径,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而促进胃癌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FAF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F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相对正常胃黏膜组织FAF1mRNA和FAF1蛋白的表达。结果:FAF1mRNA在胃癌组织(O.27±0.12)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0.40±0.06)和正常胃组织(0.48±0.08)(P〈0.01)。FAF1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与癌细胞分化程度、远处转移有关,分化程度为低未分化及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FAF1mRNA表达值明显低于高中分化及无远处转移者,而与年龄、性别、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大小无关。胃癌组织的F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37.5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62.50%)(P〈O.05)和正常组织(72.50%)(P〈0.01);FAF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低或未分化胃癌组织FAF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高中分化胃癌组织,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临床分期无关。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FAF1表达减少,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FAF1可以作为一个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也可能成为胃癌基因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Galectin-3和E-cadherin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Galectin-3和E-cadherin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60例胃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Galectin-3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选择60例正常胃黏膜检测Galectin-3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作为对照。结果胃癌组织Galectin-3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分化程度越高、浸润程度越浅、淋巴结无转移的胃癌组织E-cadherin蛋白阳性率越高(P〈0.01)。浸润程度越深、淋巴结有转移的胃癌组织Galectin-3的阳性表达率越高(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Galectin-3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而Galectin-3表达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p73、p5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青  滕红  尹鲁皖  马明立 《实用全科医学》2007,5(4):317-318,F0003
目的探讨p73、p5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胃癌、2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9例胃溃疡和20例胃黏膜异型增生中的p73、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中p73、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48%、54.76%,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胃黏膜异型增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黏膜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073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与黏膜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相关(P〉0.05);胃癌组织中p73、p53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p73、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Liv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vin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另取30例癌旁正常的大肠组织(距肿瘤边缘〉5cm)作对照。结果Liv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大肠癌组织中Livin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的关系(P〉0,05),随原发病灶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呈逐渐增加趋势(P〈0.01或P〈0.05)。结论Livin蛋白表达不仅与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有关,而且参与了大肠癌的局部侵袭、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存素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80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生存素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另取30例癌旁正常的大肠组织(距肿瘤边缘〉5cm)作为对照组。结果生存素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大肠癌组织中生存素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的关系(P〉0.05);随原发病灶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呈逐渐增加趋势(P〈0.01或P〈0.05)。结论生存素蛋白表达不仅与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而且参与了大肠癌的局部侵袭、转移过程,有望成为大肠癌基因诊。断与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survivin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survivin蛋白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比较正常组织和胃癌组织surovivin蛋白表达差异。结果正常胃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均为阴性,与胃癌组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未分化胃癌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胃癌(P〈0.05),肌层及浆膜层受侵的胃癌survivin蛋白表达率高于黏膜及黏膜下层受侵者(P〈0.05),淋巴结转移者survivin蛋白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survivin蛋白在胃癌的诊断及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转移抑制基因KAI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病人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92例胃癌组织KAI1的表达水平。结果 KAI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为42.4%,KAI1阳性表达率与胃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05),KAI1的高表达具有显著的生存优势(P〈0.005),且独立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结论 KAI1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KAI1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分化抑制因子-1在胃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分化抑制因子-1(Id-1)在胃癌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胃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Id-1在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RT—PCR检测35例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Id-1mRNA表达率分别为91.4%(32例)和71.4%(25例),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5例胃癌标本Id-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Id-1表达与年龄、Bormann分期、肿瘤远处转移无关(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结论Id-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并与胃癌侵袭转移及TNM临床分期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32例胃癌及其癌旁对照组织中CCR7的表达。结果CCR7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癌旁对照组的1.66倍(P〈0.01),且其表达水平与肿瘤TNM分期(P〈0.05)、浸润深度(P〈0.05)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CR7蛋自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癌旁对照组的2.3倍(P〈0.01),且高表达于肿瘤分期较晚(P〈0.05)、分化较差(P〈0.05)、浸润较深(P〈0.05)、有淋巴结转移(P〈0.05)和远处转移(P〈0.05)的组织。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CR7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徐文娟  马杰  赵仲生 《浙江医学》2011,33(4):453-456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6例胃癌组织石蜡标本及92例癌旁非肿瘤胃黏膜组织标本中IGF-1R表达.结果 IGF-1R在胃癌组织表达明显高于癌旁非肿瘤胃黏膜组织,436例胃癌组织中有385例 IGF-1R蛋白表达阳性,216例高表达,IGF-1R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Lauren分型、浸润深度、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有关.I、II和 III期胃癌患者中IGF-1R高表达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IGF-1R低表达者,IV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IGF-1R表达无关,IGF-1R表达、浸润深度、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和TNM分期为胃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胃癌组织IGF-1R表达与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IGF-1R可能成为一个预测肿瘤进展、浸润和转移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cdysoneless(ECD)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Real-timePCR法检测56例胃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ECD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中ECD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ECD蛋白表达与胃癌病理参数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CR结果显示ECDmRNA在胃癌组织中较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表达增高。100例胃癌组织中54例(占54.0%)ECD蛋白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ECD表达与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远处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ECD表达阳性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35.8±1.9)月,显著低于阴性组的(45.2±1.9)月(P〈0.01);ECD表达阳性组的五年生存率为24.1鬈(13/54),低于阴性组的50.0%(23/46)(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Lauren分型可以作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因子(P〈0.05),而ECD表达不能作为胃癌的一个独立预后因子(F=-0.212)。结论:ECD在胃癌中表达增高,其表达水平与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远处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且其高表达与胃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癌中CD44v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胃癌组织中CD44v3的表达.结果 CD44v3在正常胃组织、癌周组织及远癌组织中无表达,癌组织中CD44v3阳性表达率为41.27%;其表达与胃癌的病理类型、远处转移、癌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Lauren分型、Borrmann分型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组中CD44v3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D44v3表达强度与浸润深度呈正相关(rs=0.4253).结论 CD44v3在胃癌组织中有中等程度的表达,且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CD44v3对提示胃癌病程进展和预测胃癌转移潜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指导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直径〉5cm、3cm〈肿瘤直径≤5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0.5%(38/42)、78.4%(29/37)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cm的29.4%(5/17)(P〈0.01);侵及邻近组织和器官、穿透浆膜层而未侵及邻近组织及器官、侵及浆膜层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1.7%(11/12)、77.8%(21/27)、89.7%(26/29),高于侵及肌层的50.0%(14/28)(19〈0.01或P〈0.05)。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以及组织学类型间的淋巴结转移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应根据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叉头框C2(FOXC-2)、YB-1及相关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93例胃组织标本,包括正常胃黏膜50例,胃黏膜上皮内瘤变50例,胃癌淋巴结未转移组织19例,原发灶组织93例,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组织74例,淋巴结未转移组织19例,原发灶远处转移组织3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类组织中FOXC-2、YB-1、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同正常及上皮内瘤变胃黏膜相比,胃癌原发灶组织中FOXC-2,YB-1,Vimentin和MMP-2表达升高,E-cadherin的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C-2、YB-1的表达与E-cadherin的低表达和Vimentin的高表达及MMP-2的表达之间存在弱相关。随着胃癌临床分期提高,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出现,FOXC-2蛋白的表达增强(P<0.05)。随着胃癌临床分期的增高,分化程度的降低,浸润深度的加深及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出现,YB-1蛋白的阳性表达亦增高(P<0.05)。胃癌分化程度降低,浸润深度加深,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出现MMP-2蛋白的表达也随之增强(P<0.05)。结论FOXC-2、YB-1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 可能机制是通过激活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及上调转移相关分子MMP-2的表达从而促进癌细胞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β-连接素(β-catenin,β-cat)在胃癌原发灶及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远癌正常胃组织,70例胃癌(48例有淋巴结转移)及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β—cat的表达。结果70例胃癌组织中β-cat表达率为68.6%,远低于正常胃组织的阳性率(92.9%)(P〈0.05)。β-catenin在48例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率有较高的一致性(两者均表达占41.1%,两者均不表达占25%)。β—cat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且在胃癌原发灶与其淋巴结转移癌中显著相关(列联系数R=0.317,P〈0.05)。结论β—cat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为预测胃癌的转移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乙醛脱氢酶1(ALDH1)、Twist在胃腺癌(GA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GA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对86例GAC标本及30例正常对照组织(随机选取其中30例GAC患者术中不含癌组织的切缘组织)采用原位杂交实验检测ALDH1、Twist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ALDH1、Twist、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因子E-cadherin、N-cadher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探讨ALDH1、Twist的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结果 GAC组织中ALDH1、Twist mRNA和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0%、53.5%和60.5%、58.1%,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DH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Twist蛋白的表达与肿瘤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有关(P<0.05)。ALDH1、Twist的表达与E-cadherin的低表达和N-cadherin的高表达存在相关性。单因素分析表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大小、ALDH1和Twist的表达与GAC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相关(P均<0.05)。结论 GAC组织中ALDH1、Twist 的检测对预测肿瘤侵袭转移、判断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欣  罗爱华 《微创医学》2014,(3):296-29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微血管密度(MV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择收治的大肠癌患者36例,取大肠癌组织作为观察组,相同患者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检测VEGFR-2表达和MVD计数,并分析两者与大肠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VEGFR-2在癌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3%(21/36),显著高于正常组织22.2%(8/36),且与浸润深度增加、远处转移和淋巴转移显著相关;MVD在癌变组织中的计数为(28.6±9.4)个/HP,显著高于正常组织(10.5±3.9)个/HP,且与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和淋巴转移显著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VEGFR-2表达和MVD计数高,二者皆可提示大肠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Rac1、Cdc4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寻求二者相关性。方法取48例胃癌和12例正常粘膜石蜡标本作S-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免疫组化证实胃癌组织中Rac1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P0.05)。Rac1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的生长部位无关;随着病理分期的进展,Ⅲ-Ⅳ期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低分化组阳性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胃癌中Cdc42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P0.05)。Cdc42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的生长部位无关;与肿瘤浸润深度、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随着TNM分期的进展,表达均逐渐增强(各期间P0.05)。结论 Rac1和Cdc4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两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二者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和环节而促进胃癌的发生、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