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瑜  凌政  陈丽芬  吕海权 《当代医学》2009,15(23):391-39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脉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入我院行PCI治疗患者380例,PCI支架置入即刻,冠状动脉造影前向血流TIMI≤2级为无复流,TIMI3级为正常血流,利用Excel随机函数表,从380例急诊PCI冠状动脉前向血流恢复正常的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为对照组。结果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35例,无复流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无复流组和对照组在PCI术后的造影结果中观察到在发生以下结果的例数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几乎完全闭塞、血栓、钙化、长病变,而在其它评价指标的例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白细胞水平以及冠状动脉特殊病变形态(几乎完全闭塞、血栓、钙化、长病变)与无复流现象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预处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即刻或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纳入102例经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罪犯血管前向血流TIMI 0级,且伴有明显血栓负荷影像的STEMI患者。应用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预处理至前向血流恢复TIMI3级后.随机分为即刻PCI治疗组(n=52)及择期(7~10d后)PCI治疗组(n=50)。比较两组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情况,PCI治疗中慢血流或无复流事件发生率,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PCI治疗后4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择期PCI治疗组冠脉支架植入成功率显著高于即刻PCI治疗组(100%哪86.54%,P〈0.05),且使用支架数量较少;即刻PCI治疗组治疗中慢血流或无复流事件的发生率为9.62%。择期PCI治疗组无1例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PCI治疗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69%,择期PCI治疗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预处理迭TIMI3级血流的STEMI患者行后续择期PCI治疗比即刻PCI治疗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时起搏治疗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时起搏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急诊入院STEMI患者43名,分为试验组(临时起搏治疗)28例和对照组(非临时起搏治疗)15例.观察研究两组的一般资料、冠脉病变、血流情况、再灌注心律失常、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脉近段病变时起搏治疗例数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71.4%:20.0%,P〈0.05),而在冠脉远段病变时暂不用起搏治疗,与试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40.0%:0,P〈0.05);术中慢血流两组对比,试验组远多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意义(92.8%:26.7%,P〈0.05);两组在新发心血管事件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有统计学意义(64.3%:13.3%,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出现了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及低血压,急诊PCI时主张临时起搏治疗;如果无上述情况发生,则无须临时起搏治疗。  相似文献   

4.
TIMI3级血流的STEMI患者行即刻PCI与择期PCI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对出现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梗(STEMI)患者行即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择期P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3例急性STEMI患者,且冠脉造影显示TIMI血流分级为3级的患者,根据处理措施分为即刻PCI组(48例)及择期(7—9d后)PCI组(45例)。对两组患者术中支架植入成功率、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PCI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择期PCI组为100%,明显高于即刻PCI组87.5%(P〈0.05),术中慢血流或无复流的发生率即刻PCI组为12.5%,择期PCI组无1例发生(P〈0.05)。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即刻PCI组为6.25%,择期PCI组为o(e〈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LVEF及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脉造影显示出现TIMI3级血流的STEMI患者行即刻PCI与择期PCI比较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安全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并替罗非班加硝普钠冠脉内注射用于急性右冠状动脉闭塞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冠脉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于本院行急诊PCI的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造影符合右冠状动脉闭塞并有较高血栓负荷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直接PCI组(对照组,n=40)与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加硝普钠注入组(观察组,n=40)。观察两组PCI前后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等指标及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差异。结果:PCI术后,观察组TIMI血流2级及以上比例明显优于对照组(X~2=6.154,P=0.046),PCI术后2 h复查心电图观察组ST段回落50%的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X~2=5.000,P=0.025)。PCI术后1周,两组c Tn I峰值、CK-MB峰值、LVEF、LVEDD及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6个月,两组NT-pro BNP、LVEF、LVEDD及LVES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总体心血管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6,P=0.034)。结论:血栓抽吸并替罗非班加硝普钠冠脉内注射治疗急性右冠状动脉闭塞患者,可有效改善TIMI血流和术后远期心功能,减少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6.
用“网篮”取出脱载支架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81岁,2006年3月24日因“突发胸痛4h”来诊,诊断“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塞”。冠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第1段急性闭塞,可见钙化,前降支、回旋支弥漫性狭窄。予行急诊右冠PCI(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推送导引钢丝极其艰难通过闭塞段,再行造影发现右冠第一段99%狭窄,右冠中远端弥漫性狭窄。Sprinter 1.5mm×10mm球囊艰难通过右冠闭塞段并预扩张,后换用Sprinter2.5mm×10mm球囊多次高压力预扩张,仍有残余狭窄约80%。再置入CyhperSELECT2.5mm×18mm支架,准备覆盖病变时发现支架通过病变困难,多次推送支架亦未能完全覆盖病变,此时亦发现支架不能收入到指引导管内,支架与支架球囊略有分离,故准备全部拔出指引导管、球囊及支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慢性冠脉病组4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104例,均行择期PCI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慢性冠脉病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术手术相关并发症(急性血栓、无复流/慢血流、再闭塞、死亡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行择期介入治疗安全性相近。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中联合应用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血栓抽吸术,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10月我院ST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冠脉无复流者,共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联合应用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血栓抽吸技术,对照组常规应用硝酸甘油。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造影结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即刻TIMI 3级血流无差异,但联合治疗组TMP 3级明显增高(P〈0.05),即刻CTFC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率明显增加(57.8%vs 26.6%,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MA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急诊PCI发生冠脉无复流现象后,联合应用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血栓抽吸术安全可行,能进一步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减少无复流现象,且不增加MAC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替罗非斑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45例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盐酸替罗非斑10μg/kg3min静脉推注,继以0.15μg/(kg·min)持续点滴后,行急诊PCI,术后继续维持48h;对照组直接再次行急诊PCI。结果:观察组中26例ST段回落,对照组4例ST段回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IMI血流2~3级者24例,对照组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中度出血发生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结论:PCI联合静脉推注大剂量替罗非斑,能缓解患者胸痛的症状,改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情况,改善冠脉血流,从而减少亚急性支架内的血栓量,化解清除部分或全部支架内的血栓,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途径负荷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入院、并接受直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92例,分为试验组(冠脉内负荷替罗非班+PCI)42例和对照组(静脉负荷替罗非班+PCI)50例。观察两组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情况,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30d主要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和死亡)及出血、血小板减少症、输血等的发生。结果试验组PCI术前梗死相关血管各级TIMI血流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PCI术后即刻达TIMI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30min达到TIMI3级血流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h、4h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66%(P〈0.05)。两组间所有出血相关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脉内负荷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改善术后心肌灌注,降低心血管事件,并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导管血栓抽吸(PT)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将AMI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组(PCI组)和PT+PCI组。单纯PCI组常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术(PTCA)后置入冠脉内支架或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PT+PCI组常规PTCA方法选择指引导管,导丝通过病变后,经导丝直接送入Diver抽吸导管至病变部位,反复抽吸至血栓影消失或明显减少,然后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或常规PTCA方法后置入冠脉内支架。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IRA)的血流和心肌灌注差别,比较两组ST回落率、直接支架率,并随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心血管事件。结果:PT+PCI组抽吸导管均通过病变,血栓抽吸后即刻血栓影消失或明显减少,前向血流恢复、梗死部位心肌组织的再灌注及ST回落率、直接支架率均优于单纯PCI组。结论:PT术是处理冠脉内血栓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初步观察可以改善AMI患者IRA的血流和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发病在12 h内的3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冠脉介入治疗。结果310例患者中共植入465枚支架,其中裸支架119枚,药物支架346枚。304例患者介入治疗获得成功,无一死亡病例,成功率达98%。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药物支架和裸支架一样可安全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细胞的数量及血浆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炎症反应与AMI之间的关系.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来自15例AMI患者、15例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冠脉内及外周血液中的单个核细胞,细胞荧光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Th2在血液中的比例,ELISA检测血浆中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IL4的含量,分析患者Th1/Th2的变化.结果:AMI患者冠脉阻塞段血液中Th1,IFN-γ含量高于入院时外周血(P〈0.05);AMI入院时外周血中,Th1,IFN-γ含量高于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外周血(P〈0.05).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冠脉血Th1,IFN-γ含量与外周血相比无统计学意义.AMI患者冠脉阻塞段血液中Th2,IL-4含量高于入院时外周血(P〈0.05).AMI入院时外周血中Th2含量高于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外周血(P〈0.05).AMI入院时外周血中IL-4含量与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外周血中含量相比无统计学意义;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冠脉血中Th2,IL4含量与外周血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的失衡,与AMI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免疫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抑制小型猪冠脉再狭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雷公藤内酯醇洗脱支架对预防小型猪冠状动脉模型再狭窄的疗效,研究其量效关系与安全性。方法将30只西藏小型猪分为不锈钢裸金属支架组、雷帕霉素支架组、雷公藤内酯醇60灿g支架组、雷公藤内酯醇100μg支架组和雷公藤内酯醇200μg支架组等5组,设立7d组和28d组两个观察终点。每只猪选择左前降支和右冠脉分别置入同一类型支架各1枚。共置入支架60枚。28d组于术后28d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处死动物,取出支架血管,行病理组织学分析。7d组于术后7d处死动物,取支架血管行核因子NF-κB免疫组化检测。所有小型猪术前术后行血常规和血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支架植入后28d组、雷公藤内酯醇100I-Lg支架组和雷帕霉素支架组最小内径相似(P〉0.05),均大于不锈钢裸金属支架组(P〈0.05)。雷公藤内酯醇100μg支架组与雷帕霉素支架组相比新生内膜厚度相似(P〉0.05),均明显小于不锈钢裸金属支架组、雷公藤内酯醇60μg支架组和雷公藤内酯醇200μg支架组(P〈0.05)。雷公藤内酯醇100μg支架组与雷帕霉素支架组相比狭窄程度相似(P〉0.05),均明显小于不锈钢裸金属支架组、雷公藤内酯醇60μg支架组和雷公藤内酯醇200μg支架组(P〈0.05)。支架植入后雷公藤内酯醇100μg支架组NF-κB阳性细胞数比不锈钢裸金属支架组、雷帕霉素支架组、雷公藤内酯醇60μg支架组和雷公藤内酯醇200μg支架组减少(P〈0.05),其它4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醇支架能抑制冠脉内膜增生,在支架植入4周内能预防再狭窄,无毒副作用,且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颈内动脉(ICA)颅外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解剖特点,并探讨Ⅰ级侧支循环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症状性ICA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患者20例(重度狭窄组)及闭塞患者22例(闭塞组),比较两组患者Ⅰ级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脑梗死发生情况,分析Ⅰ级侧支循环代偿与脑梗死类型的关系.结果 重度狭窄组PCoA开放患者明显多于闭塞组,ACoA+PCoA开放患者明显少于闭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脑梗死类型均以多发性梗死为主,组间单发性脑梗死与多发性脑梗死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仅多发性梗死类型中重度狭窄组BZI+PI梗死患者显著多于闭塞组(P<0.01);仅ACoA开放患者EBZ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AcoA未开放患者(P<0.05),其余梗死类型均与侧支开放情况无关(P >0.05).结论 多发性不连续梗死是ICA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主要梗死类型;前交通动脉的开放可减少外分水岭梗死的发生,但与其它梗死类型无关;其它侧支开放形式亦与梗死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PCAD)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方法:对98例PCAD—AMI患者(PCAD组)、114例晚发冠心病(LCAD)AMI患者(LCAD组)及82例非冠心病者(非冠组)的传统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危险因素分析显示,PCAD组阳性家族史的比率显著高于LCAD组(P〈0.01);PCAD、LCAD两组与非冠组比较,各项危险因素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PCAD组单支病变比率比LCAD组高(P〈0.01)。PCAD组的单支闭塞率与LCAD组相近,未见双支闭塞者。PCAD组的每例单个支架置入比率显著高于LCAD组(P〈0.01)。结论:PCAD—AMI患者的发病与传统危险因素密切相关;PCAD组的冠状动脉病变轻于LCAD组;经皮冠脉介入术是PCAD—AMI患者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观察323例经桡动脉人路成功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患者是否发生桡动脉狭窄及闭塞,据此将观察病例分为正常组(n=256)和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组(n=6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引起术后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的危险因素。结果67例(20.74%)患者术后发生桡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单因素分析显示,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组女性、糖尿病、既往TRI或TRA史、反复穿刺、留置鞘管患者的比例高于正常组,鞘管留置时间、压迫止血时间大于正常组;而桡动脉内径与鞘管外径的比值(RAID/SOD)及术中肝素用量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RAID/SOD、术中肝素用量、鞘管留置时间及压迫止血时间是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选择与桡动脉内径匹配的动脉鞘管、足够强度的抗凝治疗、减少鞘管留置的时间及压迫止血的时间,有利于减少术后桡动脉狭窄及闭塞的发生,对糖尿病患者及桡动脉内径较小的患者更应注意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陈玉红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75-76,79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诊或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盐酸替罗非班组在以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欣维宁(国产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对冠状动脉再灌注的分级(TIMI 0~3级)及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血小板减少、其他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TIMI 3级血流获得率盐酸替罗非班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盐酸替罗非班组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围术期出血并发症较对照组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介入治疗中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PCI术后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用于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血栓负荷重的47例行急诊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冠脉及静脉内注射国产比伐卢定,n=24)和血栓抽吸组(行血栓抽吸,n=23)。比较两组在PCI术后心肌再灌注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h胸痛缓解、TIMI血流Ⅲ级、术后90minST段回落大于50%、CKMB峰值时间及CKMB峰值、术后1月LVEF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3月内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梗死后心绞痛及严重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EMI急诊PCI术中应用国产比伐卢定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