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在饮食控制合理运动的基础上,停用原口服降糖药,改为门冬胰岛素30进行治疗。结果门冬胰岛素30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均明显下降(P〈0.01和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门冬胰岛素30能很好模拟人胰岛素分泌模式,实现更优降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何煦  李洪焱  罗燕 《重庆医学》2016,(34):4811-4813
目的 比较每日晚饭前1次双相门冬胰岛素30联合口服降糖药(OADs)和每日睡前1次地特胰岛素联合OADs方案治疗口服降糖药失败的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南川区人民医院50例口服降糖药失败的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日晚饭前1次双相门冬胰岛素30联合OADs组(双相门冬胰岛素30组,n=20)和每日睡前1次地特胰岛素联合OADs组(地特胰岛素组,n=30),共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血脂的变化和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及HbAlc达标率(<7%).结果 经24周治疗后,两组HbAlc、FBG均较前显著下降(P<0.01),但两者的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Alc的达标率(<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6).双相门冬胰岛素30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BMI均较入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门冬胰岛素30组发生10例(50%)轻度低血糖事件,地特胰岛素组发生3例(10%)轻度低血糖事件,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但双相门冬胰岛素30组轻度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地特胰岛素组(P=0.002).结论 每日晚饭前1次双相门冬胰岛素30联合OADs和每日睡前1次地特胰岛素联合OADs均能有效降低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但前者的低血糖发生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3.
胡茂清  张洪茂  杨雪  罗玉  周雪雷 《四川医学》2009,30(8):1231-1233
目的了解中效胰岛素诺和灵N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诺和灵N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共12周。治疗前后测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餐后2h血糖(postprandialglucose,P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了解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的FPG、PPG以及HbAlc水平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3.36mmol/L、6.03mmol/L和1.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40.O%的患者HbAlc水平〈7.O%。治疗前HbAlc水平〈9.0%的患者,治疗后62.5%的患者HbAlc水平〈7.0%,治疗前HbAlc水平≥9.0%的患者,治疗后14.3%的患者HbAlc水平〈7.0%,两者的HbAlc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体重和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共发生7次轻微低血糖。结论中效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HbAlc水平〈9.0%的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性的影响。方法以6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组(联合组,32例)和预混胰岛素组(预混组,31例),联合组每日给予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及餐前口服阿卡波糖,每日3次。预混组每日2次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2周后,监测并比较患者血糖变化,记录胰岛素使用情况。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联合组平均胰岛素使用量明显少于预混组,低血糖的发生率为40.63%,明显少于预混组(83.87%),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两组平均血糖水平及高血糖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标准差、每日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低血糖AUC明显低于预混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控制不良时,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能使血糖控制在较稳定水平,且血糖波动小,低血糖发生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
杨丽平 《当代医学》2014,(33):81-82
目的比较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重庆市涪陵区人民医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为甲组(n=43)和乙组(n=42),甲组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乙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比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组患者体质量增加量与胰岛素每天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为4.65%(2/43),乙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为23.8%(1/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分别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安全、有效地控制患者血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96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使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A组,50例)和门冬胰岛素30(B组,46例)强化治疗方案,观察治疗前后的静脉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FPG达标率、静脉餐后2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plasma glucose,2hPG)、2hPG达标率、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lc)、HbAlc达标率、低血糖发生率、体质量增加情况。结果治疗12w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lc均较基线显著降低,两组FPG、2hPG及2hPG达标率、HbAlc和HbAlc达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FPG达标率高于B组(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1.3%、25.1%,B组有可记录到的夜间低血糖发生。A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无明显变化,B组患者治疗后BMI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均可以安全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在控制夜间低血糖发生和体质量增加方面,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方案可能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口服降糖药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和两次预混胰岛素治疗在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治疗中的差异。方法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血糖仍未达标,开始启动胰岛素治疗。随机分为基础胰岛素组32例,以及预混胰岛素治疗组36例,2组均采用达标治疗方案。治疗12周,观察指标为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低血糖发生情况以及达到HbAlc≤7.0%,且无夜间低血糖发生的比率。结果甘精胰岛素组有更多患者在HbAlc达标的同时,无低血糖发生的记录。预混胰岛素组对体重的影响与BMI关系不大,而且甘精胰岛素组只是增加了BMI较低的患者体重。结论在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PBG、HbAlc水平相当的情况下,甘精胰岛素能显著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且对体重的益处在高BMI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30单独三餐前应用与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4次/d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服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达标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A组在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B组在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并在夜晚10点注射甘精胰岛素,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全天血糖控制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两组的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相似。结论门冬胰岛素30单独应用和门冬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联合应用两种降糖方案都可以更好地控制口服降糖药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且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少,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门冬胰岛素30单独三餐前应用与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联合4次/d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服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达标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A组在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B组在三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并在夜晚10点注射甘精胰岛素,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全天血糖控制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两组的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相似.结论 门冬胰岛素30单独应用和门冬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联合应用两种降糖方案都可以更好地控制口服降糖药效果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且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少,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中效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组和甘精胰岛素(IG)组,给予联合口服格列美脲16周,比较两组疗效及低血糖发生的风险。结果两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较前明显下降(P〈0.01),C肽分泌改善。IG组低血糖发生风险明显少于NPH组(P〈0.01)。结论IG联合格列美脲能较好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择该院自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74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三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观察组患者接受门冬胰岛素(三餐前进食前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间FBG[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9.57±3.24) mmol/L vs(9.54±2.68)mmol/L,t=0.526]、2 hPG[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15.43±3.58)mmol/L vs(15.54±2.52)mmol/L,t=-0.632]和HbA1c[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10.54±1.25)% vs(10.48±1.32)%,t=0.6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6.78±2.15)mmol/L vs(5.43±1.64)mmol/L,t=0.3.423]、2 hPG[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11.36±2.46)mmol/L vs(9.23±1.54)mmol/L,t=3.695]和HbA1c[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7.65±1.54)%vs(6.23±1.63)%,t=3.452]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6.24±1.43)d和低血糖发生率(5.4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56±2.14)d、(18.9%)]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62,χ2=3.446,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临床效果显著,低血糖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孙伟  朱江  徐勉 《实用全科医学》2009,7(3):256-256,275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门冬胰岛素与预混人胰岛素30R常规2次皮下注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采用CSII治疗,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B组于早、晚餐前30min注射预混人胰岛素30R,比较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CSII组和预混人胰岛素30R常规2次皮下注射组均可有效降低血糖(P〈0.01),治疗后A、B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餐后2h血糖A组控制优于B组(P〈0.05)。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预混人胰岛素30R常规2次皮下注射组(P〈0.05),尤其是夜间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短期应用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降糖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诺和锐30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为83.7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8.60%(P〈0.05)。治疗前两组FBG、2 h PG、Hb A1c及hs-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除对照组hs-CRP外,两组上述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BG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平稳降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小儿1型糖尿病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小儿1型糖尿病患儿69例,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组予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并加强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等实验室相关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冬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小儿1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同时通过加强护理工作,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门冬胰岛素(诺和锐)治疗初诊妊娠糖尿病(GD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2例初诊GDM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治疗组18例(观察组)及短效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R)组15例(对照组),两组均通过胰岛素泵注射,疗程自确诊时至分娩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及三餐后2h及睡前末梢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孕妇和婴儿围生期并发症。结果①两组治疗后空腹及三餐后2h及睡前血糖、HbAl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三餐后血糖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空腹、睡前血糖、HbAl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胰岛素平均日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③两组孕妇和婴儿围生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较诺和灵R能更有效控制餐后血糖,胰岛素用量较少,达标时间较短,低血糖发生率较低,治疗GDM安全有效,为GDM患者控制血糖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郭小芳  姚玲 《安徽医学》2014,(3):345-347
目的:分析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口服降糖药失效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口服降糖药失效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试验组给予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照组给予诺和灵。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用药4、8和12周后的FBG和2 hBG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后HbA1 c分别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2周后FC-P的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C-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胰岛素用药剂量、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口服降糖药失效的老年2型糖尿病,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减少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门冬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30常规2次皮下注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CSII治疗,持续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B组于早、晚餐前注射门冬胰岛素30,比较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发生低血糖时血糖值.结果 CSII组和门冬胰岛素30常规2次皮下注射两组均可有效降低血糖(P<0.05),两组的空腹血糖在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餐后2小时血糖好于B组(P<0.05)。CSII组发生低血糖时血糖值明显高于门冬胰岛素30常规2次皮下注射组(P<0.01)。结论 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短期应用胰岛素泵输注门冬胰岛素降糖效果优于门冬胰岛素30常规2次皮下注射,低血糖少,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服药物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与门冬胰岛素30联合格列美脲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我院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经口服药物治疗失效的病例。糖尿病病程>1年且≤10年及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HbA1C>7%但≤10%,空腹血糖均≥7.0 mmol/L。记录患者的年龄、病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①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组(Gla-Gli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起始用量10 u/d,早餐前格列美脲2.0 mg/d,口服;②门冬胰岛素组30+格列美脲组(BIasp-Gli组),门冬胰岛素30起始用量早餐前6.0 u,晚餐前4.0 u,早餐前格列美脲2.0 mg/d,口服。每3 d监测患者空腹、早餐后2 h、午餐前、晚餐前、睡前血糖,并要求患者记录出现症状性低血糖、低血糖症,以及出现严重性低血糖的时间和频次。前8周,每周于门诊就诊,调整胰岛素剂量,格列美脲固定不变,此后每2周就诊,使血糖逐渐达标。要求患者治疗12周复诊,测量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测定空腹血糖,HbA1C。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空腹血糖(9.4 mmol/L±2.1 mmol/L VS 6.9 mmol/L±1.1 mmol/L;9.6 mmol/L±1.8 mmol/L VS 6.8 mmol/L±1.3 mmol/L,P<0.05)、HbA1C(8.6%±1.3%VS 7.3%±0.6%;8.5%±1.2%VS 7.2%±0.5%,P<0.05)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两组间的空腹血糖、HbA1C没有差异(P>0.05)。在开始胰岛素治疗的12周中,Gla-Gli组与BIasp-Gli组的达标率无差别(55.9%VS 58.8%,P>0.05),均能有效地降低血糖。两组的胰岛素用量,Gla-Gli组0.35 u/kg,BIasp-Gli组0.30 u/kg。但是,Gla-Gli组的轻度低血糖次数更少(2.12 VS 4.78,P<0.05)。结论对于口服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与门冬胰岛素30联合格列美脲均能够有效降低血糖。但是,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门冬胰岛素与传统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上的差异.方法 截取我院2012-09~2013-03间收治的共7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门冬胰岛素)及对照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两组均采取4次/d的胰岛素降糖强化方案治疗.其中,治疗组在三餐前10 min内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在晚上10时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的人胰岛素;对照组在三餐前30 min内皮下注射生物合成的人胰岛素,在晚上10时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的人胰岛素.对比两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性,包括两组的低血糖发生率、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使用量和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空腹和餐后血糖降低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胰岛素的使用量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相比,门冬胰岛素能更安全地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门冬胰岛素(诺和锐)和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短期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意义.方法 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即门冬胰岛素组和门冬胰岛素30组,各60例.结果 2组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FBG)、平均三餐后2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冬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短期强化治疗方面,能有效控制血糖,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及较少的低血糖发生率,具有相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