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开展慢病管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年辖区内自愿参加体检的2586名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体检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血糖、丙氨酸转移酶(ALT)、血脂和心电图。结果 2586名体检者中,高血压检出率为53.9%,高血糖检出率为10.7%,高血脂检出率为62.8%,体重超重或肥胖检出率为52.5%,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53.5%,丙氨酸转移酶异常检出率为4.8%;且女性血脂异常检出率(χ^2=100.936,P=0.000)和心电图异常检出率(χ^2=6.973,P=0.008)均显著高于男性。结论 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对老年人慢性病的随访和干预,同时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李丽娟  魏玲  李琼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196-197
目的 探讨某单位职工的健康状况,为做好医疗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单位756名职工的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56名各项体检结果均正常为189人,占总人数的25.0%,体检结果异常为567人,占总人数的74.0%;居于前5位的疾病是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高粘血症、超重,检出率分别为30.77%、27.80%、14.17%、13.09%、13.09%;在统计的10种疾病或异常中,退休职工检出率均高于在职职工(P<0.05).在职职工的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高尿酸、高粘血症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退休职工的高粘血症、脂肪肝、肝囊肿、肾囊肿、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体检了解教职工的身体状况。方法安排186名在职教职工在三甲医院进行体检。结果:异常检出率前六位为:颈椎检查异常138例(74.2%);血脂异常124例(66.7%);肝脏异常113例(60.8%);心电图异常101例(54.3%);超重74例(39.8%);高血压60例(32.3%)。结论:坚持每年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教职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者心电图的异常发生率,以便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方法:对1 272例健康体检职工心电图资料按3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分析,对异常者做病因诊断.结果:异常心电图占20.59%,其中ST-T异常占首位(8.33%),且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1~60岁人群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男性较高,且多伴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异常等;61~81岁组人群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最高,且多已存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结论:定期健康体检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预防、诊断心血管疾病是积极、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者心电图的异常发生率,以便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方法对1 272例健康体检职工心电图资料按3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分析,对异常者做病因诊断.结果异常心电图占20.59%,其中ST-T异常占首位(8.33%),且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1~60岁人群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男性较高,且多伴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异常等;61~81岁组人群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最高,且多已存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结论定期健康体检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预防、诊断心血管疾病是积极、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1272例名企事业单位职工健康体检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者心电图的异常发生率,以便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方法:对1 272例健康体检职工心电图资料按3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分析,对异常者做病因诊断。结果:异常心电图占20.59%,其中ST-T异常占首位(8.33%),且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1~60岁人群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男性较高,且多伴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异常等;61~81岁组人群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最高,且多已存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结论:定期健康体检进行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预防、诊断心血管疾病是积极、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该校教职工整体健康状态,为校医院慢性病的防治提供依据,确定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制定防病治病措施,指导教职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方法:对该校568名在职教职工的体检资料为研究资料,重点讨论体检中发现的病种,按照主要疾病进行分析讨论.结果:568例中,体检异常总检出率83.10%,男性异常检出率占所有男性的85.08%,女性异常检出率占所有女性的8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异常前8位依次为乳腺增生、子宫附件异常、心电图异常、盆腔积液、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痔、贫血.男性异常前8位依次为超重(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前列腺增生、肝肾囊肿、心电图异常、乙型肝炎、肝功能异常.结论:体质指数异常、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心电图异常是高校教职工患病率较高的疾病,男性教职工前列腺增生,女性教职工乳腺增生、子宫附件等专科疾病,也是影响男、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本院2013年2197名参检教师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教师异常患病情况,以便更早地进行健康干预。方法:常规测定本院2013年2197名参检教师的身高、体重、血压、B超、空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观察指标。结果:按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超重和肥胖(40.52%)、血脂异常(38.07%)、脂肪肝(32.86%)、心电图改变(24.17%)、胆囊息肉(9.29%)、ALT异常(7.21%)。检出率较高的几种疾病,除胆囊息肉外,男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见病症检出率随年龄增大,检出率增高,其中超重肥胖、血脂、脂肪肝等方面比较差异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教师们超重肥胖、血脂异常、脂肪肝等患病率较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男性,应加强健康教育,定期体检,尽早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门诊职业健康监护体检现状。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于我院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6000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其检查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00名受检者体检未见恶性肿瘤,但是3600名受检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隐患,健康问题者比重达60.0%,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代谢系统健康问题,其检出率为35.0%,其次是循环系统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8.0%;男性受检者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受检者(P <0.05),35-59岁年龄段受检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段(P <0.05),一线工人血压异常、心电图异常、血脂异常、脂肪肝、X线检查结果异常检出率与管理人员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职业人员健康状况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定期体检,并加强健康教育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背景 针对代谢性疾病与甲状腺结节的相关性,既往研究多以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开展初步探索,但鲜有聚焦高校教师群体的深度分析,且多数研究基于横断面数据进行,由于代谢性疾病与甲状腺结节发生率可能受到患者性别、年龄、生活方式、疾病史、家族史等个体因素的干扰,对两者相关性尚无法进行精准推断。目的 聚焦高校教师群体,利用面板数据分析代谢性疾病对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影响效应,进一步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方法 收集2015-2018年北京市某高校教师健康体检的面板数据,体检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SUA)、甲状腺B超、肝脏B超等,计算其甲状腺结节、高血压、糖代谢异常、高总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尿酸血症、脂肪肝检出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控制高校教师个体差异和时间趋势的潜在干扰,分析代谢性疾病对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影响效应。结果 4年累计获得有效研究样本4 725例次,其中甲状腺结节检出2 413例次。2018年,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56.95%(684/1 201),代谢性疾病检出率较高的为血脂异常50.79%(610/1 201)、超重肥胖42.96%(516/1 201)、脂肪肝33.64%(404/1 201)等。男性高血压、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糖代谢异常、超重肥胖、高尿酸血症、脂肪肝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1)。中生代教师(41~50岁)和资深教师(≥51岁)甲状腺结节、高血压、糖代谢异常检出率高于青年教师(≤40岁)(P<0.05)。资深教师(≥51岁)甲状腺结节、高血压、高总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糖代谢异常、超重肥胖、高尿酸血症、脂肪肝检出率高于青年教师(≤40岁)和中生代教师(41~50岁)(P<0.05)。基于全样本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发现,在控制高校教师性别、年龄影响的基础上,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超重肥胖检出率对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P<0.10)。患高血压可导致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升高3.3%,并通过10%显著性检验;患高三酰甘油血症可引起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上升2.6%,并通过10%显著性检验;患超重肥胖可导致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增高1.6%,并通过1%显著性检验。结论 北京市某高校教师代谢性疾病、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高,甲状腺结节检出率随高效教师年龄增长而增加,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超重肥胖会导致高校教师甲状腺结节发生率增加,因此应尽早识别高危人群达到早期预防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护士职业紧张与工作情绪的关系.方法 多阶段分层整群抽取北京市2所三级医院、2所二级医院,10所一级医院共727名护士,应用工作内容问卷、情绪耗竭问卷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整理,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职业紧张与工作情绪的关系,检验标准为P< 0.05.结果 情绪耗竭发生率三级医院为32.5%,二级医院为24.9%,一级医院为15.3%;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医院级别越高、职称越高、年龄在40~< 50岁、学历越高的护士职业紧张越高,情绪耗竭越严重,离异或丧偶、分居的护士社会支持感较差.工作要求、自主程度、社会支持对情绪耗竭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31,-0.24,-0.20.结论 应重点关注三级医院、年龄在40~< 50岁、高学历、离异或丧偶、分居的护士,降低工作要求,提高自主程度及社会支持,从而缓解情绪耗竭,改善工作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北京某儿科综合三甲医院为例,了解儿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方法,运用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对北京市某儿科综合三甲医院进行测试,分析儿科医务人员中的高水平压力,即健康危险性压力(HRS)的发生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其他变量,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样本中工作压力CPSS均值为25.07±5.85,HRS发生率为47.30%,医务人员在从事职业岗位、从医工龄、子女情况、家庭经济情况方面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医务人员HRS发生率与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次数、是否患有慢性病、工作中医患诊疗、管理及人际关系有关。结论:儿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社会及医疗管理者关注;如果长期失衡,得不到有效地缓解则会影响到对患儿的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专科医院女护士离职意愿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武汉市某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的130名护士完成离职意愿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和自编精神科护士压力源问卷调查。结果:精神专科医院女护士的离职意愿率(95%CI)为25.2%(17.0%,33.5%);离职意愿产生的危险因素(OR)为高付出-低获得工作模式(6.13)、担心遭受患者暴力攻击(2.34)、合同聘用制(2.03)和工作年限长(1.18),保护因素为工作收入主要用于负担自己(0.25)和固定白班制工作(0.43)。结论:精神专科医院女护士的离职意愿主要与职业因素有关,需要改善不良的职业因素,以减少护士离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背景 心血管疾病(CVD)是危害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的首要疾病,是女性死亡的首要原因。女医生群体可能有更高的CVD患病风险,而针对女医生这种高危职业CVD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尚不明确。目的 分析北方地区女医生CVD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并探究其发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为北方地区女医生CVD防治及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研究时间为2016年10月-2018年1月。研究对象包括女医生和社区健康女性。其中女医生(n=681)来源于2016年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女性健康学组公益项目“女医生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队列研究”中的北方地区女医生亚组人群,社区健康女性(n=334)来源于本研究团队前期进行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项目课题“心肾交互作用影响老年内脏多器官功能减退的机制及干预研究(2013CB530804)”中的健康女性亚组人群。先总体比较女医生与社区健康女性年龄、学历、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生活方式、绝经状态、激素服用史、实验室检查指标。再依据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35~45岁年龄段、46~55岁年龄段、56~65岁年龄段,比较不同年龄段女医生与社区健康女性上述观察指标,最后分析女医生患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 女医生年龄小于社区健康女性,研究生以上学历、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运动缺乏、饮茶史、饮咖啡史、睡眠缺乏占比高于社区健康女性,超重/肥胖占比、已绝经占比、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低于社区健康女性(P<0.05)。35~45岁,女医生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占比、饮茶史占比、饮咖啡史占比、睡眠缺乏占比、三酰甘油高于社区健康女性,血糖低于社区健康女性(P<0.05);46~55岁,女医生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占比、运动缺乏占比、饮茶史占比、饮咖啡史占比、睡眠缺乏占比、激素服用史占比、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于社区健康女性,已绝经占比低于社区健康女性(P<0.05);56~65岁,女医生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占比、运动缺乏占比、饮茶史占比、饮咖啡史占比、饮酒史占比、睡眠缺乏占比、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于社区健康女性(P<0.05)。46~55岁女医生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运动缺乏占比、饮咖啡史占比、高密度脂蛋白低于35~45岁,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占比、已绝经占比、激素服用史占比、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于35~45岁(P<0.05);56~65岁女医生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低于35~45岁、46~55岁,超重/肥胖占比、已绝经占比、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于35~45岁、46~55岁(P<0.05);56~65岁女医生运动缺乏占比低于35~45岁(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10,95%CI(1.063,1.158)〕、睡眠缺乏〔OR=2.273,95%CI(1.085,4.762)〕、肥胖/超重〔OR=5.491,95%CI(2.995,10.067)〕、低密度脂蛋白增高〔OR=2.975,95%CI(1.371,6.457)〕是女医生患高血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方地区女医生应注意的CVD危险因素主要为生活方式,包括运动缺乏、饮茶史、饮咖啡史、睡眠缺乏。女医生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睡眠缺乏、肥胖/超重、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应重视上述早期预警指标,做好CVD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三甲医院护士离职意愿与其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武汉市三家三甲综合医院的384名护士自填完成一般情况问卷、离职意愿问卷、中文版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护士离职意愿的检出率(95%CI)为29.2%(24.6%,33.7%);有离职意愿护士的SDS和SAS评分均显著高于无离职意愿护士(SDS评分:43.7±9.1vs.39.5±7.8;SAS评分:38.1±8.8VS.34.7±8.2,P均〈0.001);混杂因素分层分析发现各层内有离职意愿护士的SDS和SAS评分也均显著高于无离职意愿护士。结论:护士抑郁焦虑情绪与护士离职意愿产生相关,改善护士的心理健康,可能有助于减少护士的离职意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合同制护士岗位流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院在岗的合同制护士进行调查,分别从参与调查人员(合同制护士)的基本情况、环境因素、单位关心因素与离职的相关性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受调查者在每个因素中可选三项导致离职的因素,对各因素被选次数进行统计排名,并分别对各因素与离职意愿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结果离职意愿与被调查者的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学历水平均有关(P〈0.05);选项位列前三位的环境因素依次是婚姻家庭、工作压力、夜班次数,分别被选158、153、128次,工作压力与离职意愿明显相关(r=0.998,P〈0.05);位列前三位的单位关心因素依次是福利、报酬、专业发展机会,分别被选186、165、146次,离职意愿与福利、报酬明显相关(r=0.999),与晋升、认同感明显相关(r=0.997,P〈0.05)。结论合同制护士岗位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其中环境因素中婚姻家庭、工作压力、夜班次数影响最大,而单位关心因素中福利、报酬、专业发展机会影响最大。护理管理者应给予合同制护士更多的支持,以减轻其岗位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7.
陈宇 《河北医学》2013,19(10):1586-1589
目的:探讨内科护士工作压力源特点,为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及护理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三级综合性医院内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结果:护士压力源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25-40岁)、学历(中专)、职称(初级)、婚姻状况(未婚)及人事关系(人事代理),均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护士的压力需要自身调节和适应,更需要医院给予支持,协助护士正确认识和舒缓工作压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从而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定性比较分析在疾控人员职业紧张分析的应用,揭示疾控人员职业紧张的高危风险因素集,筛选易感人群,为职业紧张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抽取疾控系统676名工作人员,使用付出-回报失衡(ERI)问卷进行职业紧张测定和基本信息收集,运用定性比较分析(QCA)等方法分析职业紧张的高危风险因素集,识别职业紧张的易感人群。结果:疾控人员付出回报得分和付出回报比:≥45岁组高于<45岁组(均有P<0.05);回报得分:女性高于男性(P<0.05);外在付出、回报得分及付出回报比:≥20年工龄组高于<20岁工龄组(均有P<0.05);工作量组间和职称组间的外在付出得分、回报得分、付出回报比及内在投入均不相同(均有P<0.05),且随着工作量和职称的升高各指标呈现增加的趋势;得到四个职业紧张的高危风险因素集,以(高职称、高收入、高工龄、高工作量)和(低年龄、低职称、低工龄、高工作量)两种高危风险因素集的覆盖率较高,男性和女性职业紧张的高危风险因素集各有四个,但组合集类型不同,男性高职称、高收入、高工龄、高工作量组合集覆盖率最大;女性低年龄、低职称、低收入、低工龄、高工作量组合集和高年龄、高职称、高工龄、高工作量组合集的集覆盖率较大。结论:QCA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疾控人员职业紧张高危风险因素集的筛选,同时框定职业紧张的易感人群;高职称+高收入+高工龄+高工作量或低年龄+低职称+低工龄+高工作量是疾控人员高危风险因素集,且存在性别差异,具备这些高危风险因素集的人员为职业紧张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临床护士心理弹性状况以及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从心理弹性的角度探讨临床护士职业倦怠,为其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方法,对600名临床护士进行心理弹性问卷和职业倦怠量表调查,以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护士总体心理弹性处于中等水平(2.42±0.49),从各维度来看,坚韧处于中等水平(2.56±0.52),自强、乐观处于中等偏下水平(2.26±0.43和2.09±0.45);临床护士不同转班方式、学历、医院等级、年龄、工龄、婚姻、用工性质影响心理弹性总分和部分维度(P<0.01);心理弹性总分和各维度与职业倦怠各维度显著相关,心理弹性可以预测职业倦怠水平(P<0.01).结论 临床护士总体心理弹性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心理弹性对临床护士职业倦怠具有较大的影响,良好的心理弹性更有可能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更有可能体验较低水平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武警医院倒班制护士职业应激表现及对一般自我效能感(general self-efficacy,GSE)的评分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我院医护人员体检资料,选择75例倒班制护士为观察对象,另有49例白班制护士为对照组,入选对象均接受“职业紧张调查表(OSI-R)”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结果]OSI-R量表评估中,倒班制护士组各因子分及ORQ、PRQ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SES量表评估中,倒班制护士组的GSE各问题分及GSE总分、总均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我院倒班制护士职业应激程度较大,GSE评分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