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逆钟向低位环折返不典型心房扑动(房扑)的特点,评价CARTO标测系统对其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一57岁男性患者,因长期反复的房扑进行心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常规放置右心房内导管、希氏束导管、冠状窦导管和标测消融导管。在心动过速中进行激动标测和3D标测。在心动过速中进行三尖瓣环至峡部的连续性线性消融。以宽分离的双电位为射频消融的终点。结果:体表心电图和心内激动顺序提示为典型房扑。多部位拖带标测发现右心房侧壁远离折返环,低位右心房后壁在折返环上,峡部隐匿性拖带。进一步CARTO 3D标测提示折返环眼下腔静脉逆钟向折返(尾头方向观)。进行峡部至三尖瓣环的连续性线性消融终止心动过速,并出现宽分离的双电位。随访6个月,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房扑复发。结论:逆钟向折返的低位环折返可以与典型房扑共用三尖瓣环与下腔静脉间的峡部为缓慢传导区。峡部消融可以终止并消除心动过速。传统的标测方法容易漏诊,CARTO标测系统对折返环部位的判定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XP)指导下X射线零曝光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房扑)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应用CARTO XP系统自动采点功能对16例典型房扑患者重建右房、三尖瓣环及上、下腔静脉的三维解剖图,结合心内电生理标测指导导管放置,送入10极标测电极至冠状窦(CS)、冷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消融导管至三尖瓣环峡部,消融终点:分别在CS和低位后外侧右房500ms起搏,判定完全双向传导阻滞。结果 16例患者消融成功,其中2例术中转为心房颤动,经电复律转律后消融成功;平均手术时间、标测时间、放电时间、放点次数分别(103.7±11.9)min、(44.2±7.7)min、(32.6±5.4)min及(12.8±3.8)次,X线曝光时间0 s;随访(7.2±3.3)个月,无一例复发,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CARTOXP指导X射线零曝光导管射频消融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房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CARTO(三维电解剖标测)与常规电生理标测指导下对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导管射频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2例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早患者,其中常规电生理标测消融89例,CARTO指导消融33例,比较两组靶点标测时间、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总时间,随访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即刻成功率分别为91.0%(81/89),93.9%(31/33),术中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2±12)个月,常规标测组复发7例(7.9%),CARTO标测组无复发.与常规电生理标测比较,CARTO标测组靶点标测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总时间均明显缩短.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症状严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CARTO指导射频消融相对常规消融方法手术成功率有明显提高,能显著减少X线曝光时间,但花费较高.  相似文献   

4.
翟莉  吕豪  彭珊  王京  黄洁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8):805-807,826
目的探讨单极标测法在特发性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0例特发性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另一组在激动顺序标测法的同时加用单极标测法进行标测,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及消融功率、消融温度、放电有效时间、手术时间和平均阻抗。结果加用单极标测法治疗组与激动顺序标测法治疗组相比手术成功率分别是(36/37)97.3%,(41/43)95.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加用单极起搏标测法治疗组的实际消融功率、实际消融温度、放电有效时间及手术时间均低于激动顺序标测法治疗组,且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导管消融治疗左后分支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中,加用单极标测法可用较低的消融功率、温度进行治疗,缩短了靶点标测及放电有效时间,从而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5.
聂晶  蔡衡  万征  张文娟  姚薇  程晔  张亮  朱可佳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6):1821-1824
目的探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对阵发性、持续性和长程持久性心房颤动(房颤)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持续性及长程持久性房颤患者55例为组1,选取同期住院的阵发性房颤患者55例为组2。在CARTO或ENSITE 3000系统标测下行射频消融治疗,术中采用CARTO-Merge或Ensite Fusion图像融合技术,持续性和长程持久性房颤采用步进式消融策略,在进行环肺静脉电隔离的基础上,进一步行复杂心房碎裂电位(CFAE)或高频电位消融、对规律的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房扑)进行标测和消融,主要是线性消融,包括左房顶部线、二尖瓣环峡部线、左房间隔线和(或)三尖瓣环峡部线等其中之一或不同组合,消融至实现窦性心律,对于呈持续性房扑者经静脉推注伊布利特或直流电转复窦性心律;阵发性房颤仅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所有患者术后继续服用华法林抗凝,停服抗心律失常药物,采用门诊随访,于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评价心律失常情况,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价左房直径。结果 (1)组1中17例(30.9%)消融过程中直接转复窦性心律;29例(52.7%)消融过程中房颤转变为房扑,经三维激动标测及拖带标测证实其中22例(22/29)为左房大折返房扑,余7例(7/29)为右房三尖瓣峡部依赖的典型房扑,左房房扑经静脉推注心律平或胺碘酮或伊布利特转复5例,直流电转复窦性心律15例,快速起搏拖带转复2例,7例右房房扑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均转复窦性心律;9例(16.4%)至消融结束仍为房颤律经直流电复律。组2中18例术中发生房颤,其中13例完成环肺静脉消融后恢复窦性心律,2例采用高频刺激转复窦性心律,3例静脉推注心律平转复。(2)组1术后3个月内随访发生房性心动过速29例,不典型房扑9例,房颤13例;术后6个月房颤复发19例,一次消融成功率为65.5%。3个月内组2发生房性心动过速16例,不典型房扑8例,房颤8例;术后6个月时房颤复发7例,一次消融成功率为87.3%。两组一次消融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持续性和长程持久性房颤行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导管消融治疗较为安全,但与阵发性房颤比较,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较长,消融步骤较复杂,一次消融成功率较阵发性房颤低;消融术后发生大折返房速或不典型房扑较为常见,部分可在术后3个月减少或消失,往往需再次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和慢性房颤射频消融治疗转复窦性心律后,左房容积减小,提示有利于心房重构的减轻或逆转。  相似文献   

6.
典型心房扑动(房扑)的电生理机制为局限于右心房、围绕三尖瓣环的大折返,三尖瓣环与终末嵴及欧氏嵴分别为心房激动向前与向后的阻滞线、缓慢传导区,在三尖瓣环峡部(Cavotricuspid isthmus,CTI)消融形成完全双向阻滞成功率较高.虽然开放式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已经广泛应用,但典型房扑消融如何缩短手术时间及能量损伤的深度等问题仍困惑着电生理医师.本中心旨在总结采用国内新上市的十二通道开放式冷盐水灌注导管(Contact TherapyTM Cool PathTM Duo,CTCPD)消融的临床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慢性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中运用倒"U"形态导管标测消融二尖瓣峡部的有效性.方法 塑形成倒"U"形态的CARTO盐水标测消融导管紧密贴靠于二尖瓣峡部,窦性心律下起搏冠状静脉窦远端,若CARTO导管心房波近端早于远端,则提示逆钟向阻滞,同理起搏CARTO导管远端,验证顺钟向阻滞.结果 40例慢性房颤患者,运用倒"U"形态导管标测消融二尖瓣峡部,31例患者实现二尖瓣峡部的双向阻滞,与CARTO激动标测结果一致,其余9例患者未实现二尖瓣峡部的双向阻滞.术后随访(12.7±5.2)个月,在实现二尖瓣峡部双向阻滞的患者中7例(22.6%)复发,未实现二尖瓣峡部双向阻滞的患者中4例(44.4%)复发.结论 运用倒"U"形态导管标测消融二尖瓣峡部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导管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零射线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主动脉窦内室性早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在CARTO3指导下零射线与常规在X线指导下对特发性主动脉窦内室性早搏(ASC-PVCs)导管射频消融 来评价其治疗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分析2013年4月~2015年10月于南方医院因特发性主动脉窦内室早行射频消融 (RFCA)治疗的患者52例,其中零射线组23例,即运用Carto3系统重建主动脉窦三维模型后在零射线下行导管消融。另29例 在X线下常规标测和消融,为常规消融组。比较两组的靶点标测时间、总放电次数、手术即时成功率、手术总时间、X线曝光时 间、随访观察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零射线组手术即时成功率看似高于常规组,但两组患者即时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22/23(96%)vs 24/29(83%),P=0.21];两组患者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与常规组相比,零射线组靶点标测时间明显缩短 (4.3±1.7 vs 7.8±2.6 min,P<0.01),零射线组与常规组手术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6±8.8 vs 77.4±7.2 min,P=0.332)。与零 射线组比较,常规组放电次数明显较多(7.9±3.2 vs 4.8±1.1,P<0.01),零射线组整个手术过程完全零射线,而常规组X线曝光时 间为23.1±6 min,随访5~20个月,常规组复发4例,零射线组1例复发。结论CARTO3指导下零射线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 主动脉窦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CARTO3指导零射线射频消融相对常规消融方法;其靶点标测时 间缩短、总放电次数减少且不延长手术总时间,而且全手术过程为零射线。  相似文献   

9.
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彤  刘金刚 《黑龙江医学》2009,33(6):412-415
目的探讨经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阵发性房颤,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导管消融治疗。其中,3例患者采用环状冷冻导管消融(cryoablation)隔离肺静脉;33例患者采用Lasso导管及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指导的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结果成功率:冷冻消融组为33.33%;CARTO组为90.9%。手术时间:CARTO组较冷冻消融组,手术时间延长,CARTO组手术时间为(325±79)min;冷冻消融(205±72)min,P<0.05。X线曝光时间:CARTO组较冷冻消融组,曝光时间缩短,CARTO组(43±16)min;冷冻消融为(55±18)min,P<0.05。并发症:冷冻消融无并发症;CARTO组出现2例心脏压塞;另有1例患者术后第2d出现脑栓塞,经药物治疗后,肢体障碍完全恢复。结论经导管冷冻消融及CARTO指导下,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治疗房颤的方法均安全有效。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指导下的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心室电极作参考标测消融靶点,指导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顽固性室性早搏(室早)的射频消融治疗。方法将49例室速IVT及室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放心室电极指导标测,两组均采用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法确定室速及室早的起源部位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消融成功率、标测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曝光时间、手术时间。结果两组即刻消融成功率分别为96%(24/25)和95.8%(2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标测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顽固性室性早搏中,放置心室参考电极作指导,可缩短靶点标测时间并提高准确性,从而缩短射频消融时间。  相似文献   

11.
张荣华  卢竞前  刘屹  肖玉芬  杨洁 《吉林医学》2014,(13):2751-2752
目的:评价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对射频消融室上速的指导作用。方法:118例室上速患者分为CARTO组(69例)和常规组(49例),比较两组标测与消融过程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8例均完成射频治疗,2例常规射频失败患者转为CARTO指导下成功完成治疗,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RTO组较常规组在手术时间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36 min VS 119±52 min,P>0.05),但在X线曝光时间明显缩短(9±3 min VS 17±6 min,P<0.05)、放电次数显著减少(4±2次VS 9±3次,P<0.05)、放电时间显著缩短(196±73 s VS402±84 s,P<0.05)。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放电次数和时间,缩短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心房下起搏消融房室结慢径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有7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入院接受射频消融术,其中62例慢快型AVNRT和1例慢慢型AVNRT患者(对照组)在窦性心律下进行慢径消融,6例快慢型AVNRT及另4例慢慢型AVNRT患者在持续心房起搏(心房起搏组)并保证快径1:1前传的情况下进行慢径消融.结果对照组和心房起搏组在放电次数、操作时间、急性期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3±1.1)次vs(3.2±1.0)次、(63±21)minvs(59±19)min和100%vs100%,P〉0.05,两种消融方法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心房下起搏消融房室结慢径有效且可行,可作为治疗AVNRT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伊布利特转复房扑及房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春岩  冯择瑞 《黑龙江医学》2009,33(10):732-735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有效性。方法筛选持续时间在90 d以内,符合入选条件的阵发或持续性房颤/房扑患者共36例,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和可达龙组各19例和17例。伊布利特组体重≥60 kg者,首剂1.0 mg稀释于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静脉推注;体重<60 kg者,首剂0.01 mg/kg,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1.0 mg/kg或0.01 mg/kg;可达龙组,首剂150 mg稀释于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静脉推注,如无效10 min后再给予150 mg。结果伊布利特组和可达龙组的总转复率分别为63.16%VS 35.29%(P<0.05);伊布利特组房扑的转复率明显高于可达龙组75.0%VS 33.3%(P<0.01),伊布利特组房颤的转复率明显高于可达龙组60%VS 35.7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伊布利特组和可达龙组平均转复时间分别为(28.13±11.46)min VS(50.01±14.7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能有效降低房颤/房扑的心室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伊布利特是一种起效快,对房扑、房颤患者转复率高的药物,其疗效优于可达龙,但需在严格监控下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应用氯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心房颤动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随机分为射频消融组30例和射频消融+药物组(氯沙坦联合胺碘酮)30例,术后评价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术后6、12个月分别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确定房颤复发情况,超声心动图复查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 60例均完成治疗及随访。射频消融组、射频消融+药物组完成环肺静脉电学隔离后各有3例和4例患者直接转为窦性心律,通过消融三尖瓣峡部各有2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进一步消融及电复律各有25例和24例转为窦性心律。随访中2组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均有所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射频消融组房颤复发率60.0%(18/30),而射频消融+药物治疗组房颤复发率33.3%(1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口服氯沙坦联合胺碘酮可以更有效地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5.
王磊 《中原医刊》2011,(24):49-51
目的观察新一代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和经典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房颤)和心房扑动(房扑)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75岁,持续时间≤90d的房颤和房扑患者38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19例和胺碘酮组19例,伊布利特组体质量≥60kg者首剂1mg、体质量〈60kg者首剂0.01mg/kg,如无效10min后再给予1mg或0.01mg/kg;胺碘酮组首剂150mg,如无效10min后再给予150mg,观察转复率和转复时间,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伊布利特和胺碘酮组4h内转复窦律分别为78.9%和31.5%,24h内转复窦律分别为84.2%和52.6%,平均转复时间分别为(19±12)min和(48±17)min(P〈0.01)。两组均未发生致命性不良反应。结论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均能终止房颤和房扑,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房扑的疗效高于胺碘酮,转复时间短于胺碘酮,但须在严格监控下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射频导管消融(RFCA)策略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4例PAF患者分成两组:①肺静脉电隔离组(PVI)21例,应用Ensite3000 Navx系统和Lasso电极指导下进行环肺静脉电隔离.终点消融为:若房颤发生,在消融过程中房颤终止,且肺静脉电位(PVP)消失,或房颤未终止,但PVP消失 若在窦律下消融,PVP消失.②PVI联合左房线性消融(PVI+LALL)组23例,除完成PVI外,进行左心房顶部线和峡部线的消融并达到完全阻滞.结果 ①PVI组21例PAF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9~267 min,X线暴光时间24~51 min,17例患者术中出现房颤,其中9例在消融过程中房颤终止且达到肺静脉电隔离,另外8例消融过程中房颤未终止,但肺静脉完全隔离.4例患者在窦性心律下完成了肺静脉电隔离.随访期间发现3个月后有67%的患者房颤消失或明显减少.②PVI+LALL组23例PAF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34~297 min,X线暴光时间29~55 min,19例患者术中出现房颤,其中14例在消融过程中房颤终止且达到肺静脉电隔离,另外5例消融过程中房颤未终止,但肺静脉完全隔离.4例患者在窦性心律下完成了肺静脉电隔离.左心房顶部线全部达到完全阻滞,峡部线有5例未能达到完全阻滞.随访期间发现3个月后有86.9%的患者房颤消失或明显减少.与PVI组比较,PVI+LALL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房颤消融后的随访成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环肺静脉电学隔离联合左心房线性消融可以明显提高房颤RFCA后的随访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CARTO系统指导下消融希氏束旁房速的可行性。方法3例起源于希氏束旁的房性心动过速在CARTO指导下行激动标测后进行射频消融。结果2例患者在右房希氏束旁消融成功,1例患者在无冠窦消融成功。结论 CARTO系统指导下消融希氏束旁房速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