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比探究64排冠脉CTA和DSA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例,分别进行了冠脉CTA检查和DSA检查,比较两种方式检查检出斑块情况以及图像分析。结果:64排冠脉冠状动脉检查出斑块总数92个。斑块性质如下:软斑块18例(19.6%),硬斑块31例(33.7%),混合斑块43例(46.7%)。未见狭窄明确狭窄21支(22.8%),轻度狭窄31支(33.7%),中度狭窄28支(30.4%),重度狭窄至闭塞12支(13.0%);而DSA检出斑块个数67个,轻度狭窄29支(43.2%),中度狭窄27支(40.0%),重度狭窄至闭塞11支(16.4%)。对狭窄血管的判定情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DSA无法有效判断斑块性质。结论:冠脉CTA的分辨率比DSA高,判断斑块性质上优于DSA;在冠状脉粥样硬化狭窄上检查,CTA接近DSA,若两者能够联合应用,互相弥补,能够更好的为临床上治疗提供证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A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7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A检查,最终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分析CTA在冠状动脉阳性病变中的诊断效能及在冠状动脉狭窄中的检出情况.结果:在76例冠心病疑似患者中,CAG...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406-2407
目的分析64排CT应用于颈动脉狭窄诊断的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诊治的6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均先后接受64排CT、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64排CT检测结果。结果 65例患者DSA检出147处狭窄,其中,轻度狭窄31例,中度狭窄44例,重度狭39例,闭塞33例;从CT成像看,24例左侧颈动脉干中度狭窄,20例右侧颈动脉干中度狭窄,呈偏心性,管腔内可见软斑块;20例冠状位双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及附壁钙化斑块,15例矢状位左侧颈内动脉颅外段血管全程狭窄、变细,且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远端颈内动脉未显影;31例显示颈内动脉起始段轻度狭窄伴附壁钙化斑块。以DSA为诊断标准,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88%、97.73%、97.50%、96.97%,敏感度为98.64%,特异性为100.0%,具体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4排CT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有着较高检出率和敏感度,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本组患者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种方法检查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轻度狭窄21例(63.64%);中度狭窄6例(18.18%);重度狭窄5例(15.15%);闭塞1例(3.03%)。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结果:轻度狭窄19例(57.58%);中度狭窄8例(24.24%),重度狭窄4例(12.12%);闭塞2例(6.06%)。通过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判断与评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032-2033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0例。均给予双侧颈动脉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颈动脉DSA为金标准,将CT血管造影(CTA)诊断结果与DSA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CT检查轴位图像、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和虚拟内镜(CTVE)对颈动脉管壁钙化显示情况。结果 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灵敏度为91.9%,特异度为91.3%,准确度为91.7%,CTA和DSA检查颈动脉狭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轴位图像比较,MIP图像出现1支颈动脉管壁钙化未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图像和CTVE图像检查分别出现6支和10支颈动脉管壁钙化未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有助于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并能很好的显示血管钙化情况,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颈部血管疾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头颈部CTA在血管性疾病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接诊的63例伴有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症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头颈部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参照,分析64排螺旋CT头颈部CTA检查的准确性。结果:CTA检查对各项血管性疾病的检出率与DSA检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头颈部CTA在血管性疾病检查中准确性较高,可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临床诊断为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常规二维DSA全脑血管造影及旋转DSA采集及三维重建处理.结果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颈动脉狭窄的部位、形态、狭窄的程度,硬化斑块的位置及形态大小,对操作医生选择过滤保护伞、扩张球囊、支架等材料的种类、型号提供帮助.结论与常规二维DSA相比,旋转DSA采集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更为清晰地显示狭窄血管病变的真实情况,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及对术中病变部位栓子脱落危险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颈部CTA在评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4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脑梗死发生部位将所有患者血管分为梗死侧组和非梗死侧组;观察颈动脉斑块发生部位、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斑块性质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MRI显示单侧梗死灶39例,双侧梗死灶6...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动脉血管成像(C T A)在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12月间102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作为观察组,另以同时期诊断为非缺血性脑血管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均给予C T A检查,对两组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检出率分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头颈部C T A扫描中应用64排螺旋C T低剂量对比剂扫描技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脑病科2020年1-8月份接受头颈部C T A扫描的患者,根据使用的对比剂型号不同,分为参照组(碘佛醇350,随机46例)与观察组(碘帕醇300,随机46例),观察两组患者接受CTA检查后的影响因素与图片质量两项数据对比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心脏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1223例,行64螺旋排CT冠脉造影检查,并利用后处理功能重建冠脉,显示冠脉各主干及其分支,并对冠脉病变进行诊断262例患者的344支冠脉行选择性冠脉造影。结果:1223例行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的患者显示344支冠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结论:64排螺旋CT对于诊断冠脉狭窄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兔模型的DSA及CTA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通过植入硅橡胶圈于兔颈动脉外膜加胆固醇饲料喂养的40只颈动脉狭窄模型兔,经股动脉插管方法行DSA及CTA检查,观察模型兔颈动脉狭窄程度及影像学征像。结果:DSA技术及CTA的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 IP)和三维容积漫游(VRT)等技术均可显示兔模型的颈动脉管腔狭窄的部位、形态、范围、程度及颈动脉的血管走向。结论:DSA与CTA均能较好的反应模型兔的颈动脉狭窄部位、形态,DSA能动态观察其血液动力学的变化;CTA既可观察其形态学改变,同时也可观察血管外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狭窄的DSA诊断与血管内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介入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介入诊疗资料.结果 DSA检查均能获得明确的诊断.颈动脉造影显示全部患者颈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面积狭窄百分比≤50%者26例,狭窄程度>50%而≤70%者66例,狭窄程度>70%者50例.3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拟行血管内支架者,37例成功地置入了血管内支架,即刻DSA显示狭窄程度由术前的78.7% (64%~100%)下降到约32.4% (0~58%).结论血管内介入技术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技术诊断冠状动脉显著狭窄(≥50%管腔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CTCA对61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查,并于CTCA检查后2周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 1例患者因冠状动脉严重钙化4支血管CTCA不可评估,其余60例患者240支冠状动脉血管CTCA均可良好显影,240支血管显著狭窄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72/80)、91.9%(147/160)、84.7%(72/85)、94.8%(147/155).结论 CTCA显示了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可以作为排除冠状动脉显著病变的一种无创标准性检查.  相似文献   

15.
张峻  钱琦 《浙江临床医学》2006,8(11):1145-1145,1147
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正确判断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对应用外科或介入方法治疗和预防脑梗死有着重要的意义。颈动脉血管造影术是判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但其作为创伤性检查方法,且费用较高,不易被患者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和MR血管造影具有无创的特点,但在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CFA)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性检查。作者就2003年7月至2004年6月收集的30例患者应用多排螺旋CI血管造影评价颈动脉狭窄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焦河  费泽军  陈宏汉 《华西医学》2004,19(1):116-116
移植肾动脉狭窄是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可有顽固性高血压,突发性移植肾功能不全及移植肾区血管杂音。数字减影血造影(DSA)对诊断移植肾动脉狭窄,了解其功能状态,鉴别急性无尿和高血压等原因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与MR在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脑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和MR检查,比较诊断结果。结果:根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易损性斑块患者41例,稳定性斑块患者39例,MR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正确率86.25%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诊断的67.50%(P <0.0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无狭窄患者17例,轻度狭窄患者24例,中度狭窄患者21例,重度狭窄患者15例,完全闭塞患者3例,MR诊断颈动脉狭窄诊断正确率81.25%显著高于CT诊断的65.00%(P <0.05)。结论:MR在诊断粥样硬化斑块以及颈动脉狭窄当中的应用价值高于多排螺旋CT,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源CT双低剂量、低流速注射冠状动脉CTA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17年6月—2019年8月我院50例进行双低剂量、低流速注射CTA后又进行DSA检查的患者(HR<65次/min,BMI?19.0~24.9?kg/m2).CTA组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CT扫描,管电压80?kV、管电流37...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为颅内动脉壁瘤样异常突起,因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占70%左右.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约1/3在就诊前死亡,约1/3死在医院内,约1/3经过治疗得以存活[1].早期、及时、准确诊断动脉瘤、进一步行手术治疗对于患者生存具有重大意义.以前诊断动脉瘤多行DSA检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64排螺旋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作用日益得到临床认可.本文就52例行64排螺旋CTA诊断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进一步探讨64排螺旋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分别拟定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方案以及DSA方案进行疾病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70例冠状动脉检查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临床分别拟定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方案以及DSA方案进行疾病诊断,最终就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对患者完成CTA检查以及DSA检查发现,8例患者表现出正常冠脉解剖结构;对患者实施CTA检查,3例患者表现出冠脉解剖结构异常的现象;对患者实施DSA检查,最终未表现出冠脉解剖结构异常的现象;完成CTA检查后,12例患者表现出心肌桥的现象;完成DSA检查后,9例患者表现出心肌桥的现象;完成CTA检查后,53例表现出冠脉狭窄的情况,8例患者最终检查结果同DSA检查结果表现出差异性。在实施CTA检查期间,因为表现出心律不齐呈现出检查差异患者5例。对于实施心脏冠脉支架术后复查4例患者,临床对其实施CTA检查以及DSA检查后,均表现出支架影的现象,并且表现清晰,在支架内部呈现出通畅管腔,未表现出内膜增生征象的现象,表现出管腔中度狭窄的患者2例。结论:临床对患者在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期间,CTA的应用效果显著,其在显示患者心肌桥以及解剖结构方面,同DSA比较,呈现出的优势显著,但是针对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在进行疾病诊断,同DSA检查结果表现出差异性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