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病毒的复制情况.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604例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DNA载量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浓度.按肝功能检查结果分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为Ⅰ组(44例),HBsAg(+)、乙肝e抗体(抗-HBe)阳性(+) 、抗-HBc(+)为Ⅱ组(560例).结果 604例患者中HBV-DNA阳性335例(55.5%),ALT异常85例(14.1%).其中Ⅰ组患者HBV-DNA阳性15例(34.1%),ALT异常17例(38.6%);Ⅱ组患者HBV-DNA阳性320例(57.1%),ALT异常68例(12.1%).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在HBeAg消失,或抗-HBe、或抗-HBc出现时,仍然存在病毒在体内复制的可能.对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标志物及HBV-DNA检测,以了解患者个体治疗情况,对患者的病情、疗效、预后有良好的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占10%,孕妇携带率为5%~10%,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40%~70%将成为HBsAg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检验中的价值。方法200例接受乙型肝炎病毒检查的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前S1抗原及HBV-DNA水平检测。分析前S1抗原、HBV-DNA检验HBeAg的表现,前S1抗原、HBV-DNA检验不同乙型肝炎病毒阳性表现。结果前S1抗原检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140例(93.33%),阴性32例(64.00%)。HBV-DNA检验HBeAg阳性135例(90.00%),阴性20例(40.00%)。前S1抗原检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10例(20.00%),HBeAg(+)HBsAg(+)55例(91.67%),HBeAg(+)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85例(94.44%),HBV-DNA检验HBsAg(+)0例(0),HBeAg(+)HBsAg(+)50例(83.33%),HBeAg(+)HBsAg(+)HBcAg(+)85例(94.44%)。结论前S1抗原、HBV-DNA检验在乙型肝炎病毒检验中的价值显著,可作为临床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辨证施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丙氨酸转氨酶 (ALT)反跳后再联合拉米夫定的序贯治疗作用。方法 病例为慢性乙型肝炎伴有乙型肝炎病毒 (HBV) DNA阳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阳性及ALT≤ 1~ 2正常上限值 (ULN)。序贯治疗第 1步 :治疗组主方随证加减 ,对照组主方不变 ;序贯治疗第 2步 :对治疗中陆续复出ALT >2~ 5ULN反跳且为大三阳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 ]及YMDD未变异者 ,随即在两组中联合拉米夫定继续观察。治疗组 2 3例 ,主方不变对照组 2 0例 ,拉米夫定对照组 2 3例 ,疗程 12个月。检测ALT、HBV DNA、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 (抗 HBe)及YMDD变异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清转换率为 6 5 2 % ,明显高于主方不变对照组 35 % (P <0 0 5 )和拉米夫定对照组2 6 1% (P <0 0 1)。治疗组与主方不变对照组合计YMDD变异率 2 3% ,低于拉米夫定对照组 13 0 % (P <0 0 5 )。结论 辨证施治中ALT反跳后再联合拉米夫定的序贯治疗可提高免疫耐受突破发生后的HBeAg血清转换率。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降低YMDD变异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新生儿外周血HBsAg;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HBV-DNA;选择性聚合酶链反应(sPCR)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DNA,三项指标任一项阳性即判定为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结果HBsAg阳性孕妇血清HBV-DNA阳性率为43.1%(53/123),PBMCHBV-DNA阳性率为30.8%(37/123);新生儿血清HBsAg阳性率为6.5%(8/123),HBV-DNA阳性率为19.5%(24/123),PBMCHBV-DNA阳性率为26.0%(32/123)。新生儿任一项阳性者50例,合计宫内感染率40.6%(50/123)。结论检测PBMCHBV-DNA对血清中HBV-DNA检测进行补充,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宫内HBV感染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检测前S1蛋白(Pre-S1蛋白)、HBV-DNA在诊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的意义.方法共检测256例乙型肝炎患者(HBsAg均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和血清Pre-S1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HBV-DNA采用荧光定量PCR(PQ-PCR)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者,Pre-S1蛋白和HBV-DNA检出率分别为89%和92.1%,两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该组患者Pre-S1蛋白,HBV-DNA检出率较高,HBeAg阴性患者,HBV-DNA与血清Pre-S1蛋白仍有不同检出率,均明显低于HBeAg阳性患者(P<0.01)显示部分HBeAg阴性患者仍存在病毒复制.结论Pre-S1蛋白与HBV-DNA联合检测能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检出情况。方法对3243例孕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5项指标及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LHBs)、HBV-DNA。结果 3243例孕妇中,血清HBsAg阳性241例,HBsAg阳性的孕妇血清中LHBs阳性率高于HBeAg。135例HBV-DNA阳性孕妇血清中,LHBs(OD值)与HBV-DNA拷贝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两者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71例HBeAg阳性标本中,LHBs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1.5%、93.0%,170例阴性标本LHBs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0.0%、40.6%。241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中LHBs与HBV-DNA诊断结果符合率为74.7%。结论 LHBs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中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在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LHBs较HBV-DNA更能敏感反映HBV的感染复制状态。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占10%,孕妇携带率为5%~10%,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40%~70%将成为HBsAg携带者,如果孕妇HBsAg阳性并伴有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通过母婴传播,婴儿感染率可达90%[1].因此,做好HBV携带孕妇的健康教育工作对提高孕妇自我保健能力、阻断HBV母婴传播具有积极的作用.我院采取特殊的护理干预和健康宣教,在阻断HBV母婴传播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学指标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验结果。方法16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各项指标,采用全自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分析仪检测HBV-DNA含量,采用比色法检测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总胆汁酸水平。观察免疫指标与HBV-DNA检测结果,e抗原模式与HBV-DNA检测结果以及总胆汁酸、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结果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检测显示HBV-DNA阳性率为38.18%(63/165);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50.00%(28/56);抗-HBc、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33.33%(35/105);抗-HBc、HBsAg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0(0/4);抗-HBc、HBeAg和HBsAg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高于抗-HBc、HBsAg和抗-HBe阳性患者、抗-HBc、HBsAg阳性患者,抗-HBc、HBsAg和抗-HBe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高于抗-HBc、HBsAg阳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抗原阳性患者HBVDNA阳性率50.00%高于e抗原阴性患者的32.11%,eHBV-DNA病毒载量(6.61±1.15)×10^2 copies/ml高于e抗原阴性患者的(4.02±1.00)×10~2 copies/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抗原阳性和阴性患者总胆汁酸、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总胆汁酸水平为(7.28±11.63)μmol/L,白蛋白水平为(47.40±2.70)g/L,总胆红素水平为(19.04±6.54)μmol/L。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e抗原模式和其HBV-DNA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与患者的清蛋白、总胆汁酸或总胆红素等不具有相关性,确定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V-DNA能够深入了解病情具体情况,最终正确判断乙型肝炎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拉米夫丁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178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的人群进行检测,并应用拉米夫丁对其中33例患者治疗6月,观察其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乙型肝炎HBV-DNA、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1178例共检出65例携带乙型肝炎病毒者,总体阳性率5.52%;男22例,女43例。肝功能异常率43.08%。拉米夫丁应用1月HBV-DNA转阴率96.97%,应用6月可改善治疗组的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结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以引起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拉米夫丁可以迅速降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HBV-DNA的滴度,改善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表达模式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582例5组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标志物,用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前白蛋白(PA)。依据HBV标志物阳性情况分为6组:A组173例,为HBsAg、HBeAg、HBcAb阳性;B组218例,为HBsAg、HBeAb、HBcAb阳性;C组161例,为HBsAg、HBcAb阳性;D组13例,为HBeAb、HBcAb阳性;E组6例,为HBsAb、HBeAb、HBcAb阳性;F组11例,为HBsAb、HBcAb阳性。结果582例中,A组阳性率为29.7%;B组为37.4%;C组为27.7%;D组为2.2%;E组为1.0%;F组为1.9%。A、B、C模式组间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4.75,P<0.01),以B模式组的阳性率最高。5组慢性肝病间比较,A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23.17,P<0.01),B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χ2=3.72,P>0.05),C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25.74,P<0.01)。HBeAg阳性的A组与HBeAg阴性的B、C组比较,TBIL、ALB、ALT、PA水平及其异常率均无显著性差异(F=1.91、2.48、0.58、1.37,P>0.05;χ2=2.09、5.97、2.35、2.26,P>0.05)。结论HBV标志物的表达模式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无明显相关,临床上不能根据HBV标志物的表达模式来预测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2.
对1993~1994年间青岛市区收活的193例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病例进行血清HBVM检测。结果HBVM检出率为58.55%。其中抗-HBc阳性率为77.00%,抗HBe阳性率为51.33%,抗-HBs阳性率为46.90%,HBsAg阳性率为23.00%,HBeAg阳性率为9.73%,HBVDNA阳性率为22.80%。其感染形式可以是单一型,亦可以是混合或重叠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检测乙肝血清学指标阳性的产妇乳汁中乙肝两对半及外周血HBV-DNA定量,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对42例血清乙肝指标阳性的产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定量法检测乳汁中乙肝两对半及血HBV-DNA,42例血清乙肝指标阴性产妇作为对照组.结果 42例HBV携带孕妇产后乳汁乙肝两对半HbsAg检出率为33.3%.42例HBV携带孕妇HBV-DNA阳性率为28.57%.对照组乳汁HbsAg检出率为0,HBV-DNA阳性率为0.结论 乙肝小三阳或仅HbsAg阳性的孕妇乳汁乙肝病毒检出率低,母乳喂养相对安全,并且其乳汁的传染性明显低于乙肝大三阳孕妇.乳汁乙肝两对半全阴且血清HBV-DNA处于正常范围的产妇提倡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4.
杨永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32-433
目的探讨HBV抗原蛋白特异性T细胞在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的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等内科治疗3个月后,检测其治疗前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以HBv特异性抗原蛋白HBsAg、HbcAg和HBeAg为刺激物,酶联免疫斑点检测其分泌1FN-γ产生斑点的情况。同时对血清HBV DNA和HBsAg、HBeAg等病毒学指标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等生化学指标进行检测。以10例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均为HBsAg、HBeAg、抗-HBe、抗-HBc阴性,抗-HBs阳性。结果治疗前所有患者的HBV-DNA>104拷贝/mL,经过3个月治疗后,45例患者的HBV-DNA的水平降到正常值范围内。结论 HBV抗原蛋白特异性T细胞的反应可能做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和抗乙型肝炎病毒疗效评定实验室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携带产妇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192例乙肝病毒携带产妇静脉血、乳汁,检测血清和乳汁的HBV-DNA载量,并对已进行规范免疫的婴儿的乙肝病毒携带情况进行追踪检测.结果 血清、乳汁HBV-DNA阳性率均是“大三阳”产妇最高, “小三阳”产妇次之, “单阳”产妇最低.三类产妇乳汁HBV-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9,P<0.05),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婴儿血清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3,P<0.05).结论 在规范完成乙肝母婴传播性阻断措施的前提下,同时检测产妇的血清和乳汁,HBV-DNA载量在一定范围内,乙肝病毒携带产妇母乳喂养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与HBV-DNA含量的相关性,乙型肝炎疾病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共收录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乙型肝炎治疗的患者资料,共100例,对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重点研究表面抗原定量与HBV-DNA含量之间的关联性,通过试验检测对比两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乙型肝炎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结合临床试验结果,发现表面抗原、HBV-DNA等两项指标会在不同情况下发生变化,主要是表面抗原含量会引起HBV-DNA的阳性率变化。本次当表面抗原浓度处于50200 ng/mL范围,HBV-DNA阳性率上升幅度显著。这说明了乙型肝炎病毒扩散范围变大,病毒的传染性最高,对患者身体组织功能的破坏性更大。结论深入分析表面抗原及HBV-DNA含量的内在关联,可掌握患者的机体组织状况,指导临床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某校2004级2396例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提供资料,为学校控制乙肝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BsAg,HBsAg阳性者进一步检测乙肝五项和肝功能。结果新生HBsAg阳性率为5.38%,男女差异有显著性(P<0.05);HBsAg阳性者中肝功能异常者20例,占15.50%。结论应加强对学生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检测和管理,搞好乙肝健康教育,对易感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防止乙肝在学校中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BV表面抗原(HBsAg)定量与HBV-DNA含量的相关性,为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诊断为乙型肝炎的患者180例,同时进行HBsAg和HBV-DNA定量检测,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BsAg浓度在20~200 ng/mL时,HBV-DNA的阳性率上升较明显,表明在该时期体内有大量乙肝病毒复制,具有传染性,并可能对机体具有一定的破坏性。随着HBsAg含量的升高,HBV-DNA阳性率也随着不断增高。结论在临床诊断、治疗中,联合检测HBsAg和HBV-DNA有助于乙肝患者的病情观察、用药、评估疗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DNA(HBV—DNA)定量检测对乙肝产妇母乳喂养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lO月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产妇100例设为研究组,其中大三阳组产妇32例,小三阳组产妇41例,HBsAg(+),乙肝核心抗体(+)组产妇27例。选择同期健康产妇100例设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产妇血清及乳汁中HBV—DNA水平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研究组3个小组产妇血清和乳汁HBV—DNA阳性率均在85.0%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组产妇血清和乳汁HBV—DNA水平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乳汁HBV—DNA水平与血清HBV—DNA水平呈正相关f相关系数(r)=0.9569,P〈0.05]。结论乙肝产妇产后能否实施母乳喂养与产后产妇血清及初乳中HBV—DNA的水平有关,因此,必须依据检测结果决定喂养方式.以保证婴儿的哺乳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9年度14865名健康体检人员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流行特点,初步探讨体检医师在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关注和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权益。方法抽取14865名健康体检人员全血标本进行血清学标志物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共抽查14865人,男女性别比1.47:1,20-40岁者占82.41%,HBsAg阳性率为14.43%,男性阳性率16.46%,女性阳性率11.45%,男女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4.59,P=0))。其中抗-HBs阳性率64.58%,五项血清学指标全阴性占19.61%。结论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健康体检人群年龄相对集中,以20—40岁为主,HBsAg阳性率要高于2006年广东省调查水平,且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仍有19.61%的患者需接种乙肝疫苗,体检医师应在加强乙肝防治、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权益的工作中起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