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3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PBSC)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AMI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治疗 (药物与介入治疗 )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G CSF(商品名 :惠尔血 )皮下注射 ,连续 5d ;或分泌型G CSF(商品名 :金磊赛强 ) ,6 0 0 μg d皮下注射 ,连用 5d。第 6天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 ,分离PBSC悬液 5 0ml,采集后干细胞未做任何处理 ,常规经皮经腔导管技术建立梗死相关动脉 (IRA)通道 ,利用OVERTHEWIRE球囊封闭IRA ,并将分离的PBSC经OVERTHEWIRE导管中心腔注入IRA。在PBSC动员时观察有无骨痛 ,乏力 ,皮疹 ,发热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便秘 ) ,心绞痛或心衰加重 ,及一些少见的并发症 :自发性脾破裂、严重化脓性感染、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生 ;在PBSC分离及采集过程中观察有无低钙性口周麻木、抽搐 ,迷走神经反应性面色苍白、晕厥 ,低血容量性面色苍白、晕厥 ,心绞痛发作 ,心衰加重等 ;在自PBSC经冠状动脉内回输过程中可出现心律失常 ,如 :窦性心动过缓 (球囊封堵所致 )、窦停或Ⅲ°AVB(球囊刺激支架近端引起严重的冠脉痉挛所致 )、室颤 ,可出现低血压等。结果 在PBSC的动员、分离、采集及回输中总的不良反应为 30例 ,其中PBSC动员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经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PBSC)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安全性还没有定论。本试验旨在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PBSC术治疗AMI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4 1例AMI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 (药物与介入治疗 )基础上给予G CSF 30 0~ 6 0 0 μg d皮下注射 ,连用 5d ;第 6日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 ,分离外周血干细胞悬液5 7毫升 ,采集后干细胞悬液未做任何处理经冠状动脉回输。手术当日 ,采用Selding技术建立股动脉通路 ,用指引导管行梗死相关动脉造影 ,将overthewire球囊植入支架内 ,将分离的PBSC悬液经overthewire球囊导管的中心腔内注入梗死血管远端。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经冠状动脉内回输过程中观察有无血压下降和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 ,如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Ⅲ°AVB、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结果 在外周血干细胞经冠状动脉回输中总的不良反应为 10例 ,占 2 4 .4 % (10 4 1) ,心动过缓为 2 .4 % (1 4 1) ,窦性停搏或房室传导阻滞占 4 .9% (2 4 1) ,心室颤动占 2 .4 % (1 4 1) ,低血压占 14 .6 %(6 4 1) ,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方法:选择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24例,随机分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组(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细胞移植组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冠脉造影导管注入左、右冠状动脉。两组术前,术后l、3、6、12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组织B超看心肌协调性,6min步行试验。结果:术后6个月,细胞移植组6min步行路程增加,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肌协调性好,有显著差异。结论: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 (PBSC)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可行性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 2 0 0 3年 11月至 2 0 0 4年 8月共入选AMI患者 4 5例 ,其中 6个月随访 13例。AMI患者入院后在常规AMI治疗 (药物与介入治疗 )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粒细胞 集落刺激因子 (G CSF) ,30 0~ 6 0 0 μg d皮下注射 ,连用 5d。第 6d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 ,分离PBSC悬液 5 7ml,采集后的干细胞悬液未做任何处理 ,常规经皮经腔导管技术建立梗死相关动脉 (IRA)通道 ,利用OVERTHEWIRE球囊封闭IRA ,并将分离的PBSC经OVERTHEWIRE导管中心腔注入IRA。在PBSC动员时观察有无骨痛 ,乏力 ,皮疹 ,发热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便秘 ) ,心绞痛或心衰加重 ,及一些少见的并发症 :自发性脾破裂、严重化脓性感染、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生 ;在PBSC分离及采集过程中观察有无低钙性口周麻木、抽搐 ,迷走神经反应性面色苍白、晕厥 ,低血容量性面色苍白、晕厥 ,心绞痛发作 ,心衰加重等 ;在自体PBSC经冠状动脉内回输过程中可出现心律失常 ,如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Ⅲ°房室传导阻滞 (AVB)、心室颤动 ,可出现低血压等。术前、术后 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全心功能及局部心肌节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ⅡA)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后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5例首次前壁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15例、卡托普利治疗组30例、缬沙坦治疗组30例,并于AMI后1和28周分别行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测定左室整体收缩功能(LVSF)和左室局部射血分数(LrEF1~9),了解2种药物对AMI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计量资料组间及自身前后比较行t检验.结果 (1)AMI后28周时,缬沙坦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59.4±8.6)%与(44.9±8.4)%,t=3.87,P<0.01],左室峰射血率(LPER)升高[(3.89±1.01)舒张末期容积(EDV)/s与(2.84±1.05)EDV/s,t=4.16,P<0.01],LPER时间(LTPER)下降[(116±16)ms与(137±20)ms,t=2.16,P<0.05],而与卡托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1.09,1.77,P<0.05).(2)AMI后28周与1周比较,缬沙坦组不同部位左室局部射血分数LrEF2、LrEF4、LrEF5和LrEF6均明显升高[(71.6±18.8)%与(57.0±11.4)%,t=2.11 (78.1±16.8)%与(68.9±21.0)%,t=2.06 (70.5±16.9)%与(59.9±23.4)%,t=1.99 (58.1±9.0)%与(46.0±18.9)%,t=2.43 P均<0.05].AMI后28周时,缬沙坦和卡托普利组LrEF2、LrEF3、LrEF4、LrEF5、LrEF6、LrEF7较常规治疗组均有所提高(t=1.96~2.27,P均<0.05),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1.77,P均>0.05).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能明显减轻前壁AMI后LVSF和LrEF的下降,且其效果与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相近.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MRI评价经冠状动脉途径移植猪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治疗效果.方法 8月龄中华小型猪14只[(27±3)kg],平均分成移植组与对照组.胶圈套扎左前降支第一对角支分叉以远90 min后松开,建成AMI模型.心肌梗死后1周进行细胞移植,将干细胞悬液(移植组:1×106/ml × 10 ml)或无血清培养液(DMEM)(对照组10 ml)经微导管注入前降支.AMI术后1周(基线)和MSCs移植后6周(终点)各行1次MR扫描,评价移植前后心脏形态、功能、心肌灌注及延迟增强.第2次MR扫描后立即处死动物,分别行冰冻切片、石蜡切片和电镜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在移植6周后左心室整体功能较前明显改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平均射血分数(EF)值从(42.7±7.5)%升至(50.1±10.1)%(P<0.01),左心室节段运动异常数平均减少4个(P<0.01)、梗死面积减少3.2 cm2(P<0.01),心脏重量指数增加4.1 g/m2(P<0.05).病理证实移植组梗死区和梗死周边的病变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有大量存活心肌,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并且可见核大、边集,胞质丰富的幼稚细胞;在梗死区和梗死周边区组织的冰冻切片上可见4-6-二脒基二苯基吲哚(DAPI)阳性的移植细胞存活.免疫荧光检测进一步表明大部分DAPI阳性细胞表达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troponin T),并且表达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部分DAPI阳性细胞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移植组梗死周边区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7±2.0)、(4.9±1.3)个/高倍镜](P<0.01).结论 MRI可作为猪BM-MSCs在体移植前后评价其治疗效果的可靠影像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7.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PBSC)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自愿接受自体PBSC移植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 2 6例。累及双下肢病变 2 1例 ,其中 1例于移植前已行一侧肢体截肢术 ,单肢病变 5例 ;2 6例中发生足部溃疡或坏疽 17例。全部患者均给予rhG CSF 4 5 0~ 6 0 0 μg/d,皮下注射 ,进行PBSC动员 5天 ,第 6天用COBE 6 .1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个核细胞 (MNC) ,总量 82~ 118ml,MNC数量 (718.2~ 2 2 4 .6 )× 10 9/L。将MNC悬液按 3cm× 3cm间距进行缺血肢体移植术 ,定期观察各项指标综合评估。结果 PBSC移植后 3~ 2 1天 2 3例 (88.5 % )疼痛缓解 ,2~ 2 8天 2 4例 (92 .3% )患肢冷感明显改善 ,4~ 12周 4例溃疡明显好转、8例足趾坏疽未再进展 ,3个月 3例行截肢术 ,创面愈合良好 ,2例无效 ,总有效率 92 .3%。踝肱指数 (ABI) 6例患者较移植前有所改善。2 6例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未出现并发症和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PBSC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尤其对下肢动脉没有流出道的患者有特殊意义 ,可使一部分患者免除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ICM)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ICM心力衰竭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抗凝制剂、抗血小板制剂、洋地黄类、硝酸酯类药物等的常规抗心衰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3次/d,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瑞舒伐他汀10 mg(1次/d,口服)和曲美他嗪20 mg(3次/d,口服).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6 min步行距离测试(6MWT).结果 观察组的LVESD、LVEDD、LVEF、6MWT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肝肾功能异常.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ICM心力衰竭短期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抗CD49d McAb联合rhG-CSF动员的PBSC救治放射损伤小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抗CD49d单克隆抗体(McAb)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救治放射损伤小鼠的效果.方法8.5 Gy60Co γ射线照射的BALB/c小鼠,分别接受经rhG-CSF(1组)、抗CD49d McAb(2组)、rhG-CSF联合抗CD49d McAb(3组)动员的PBSC移植.并以生理盐水组为对照,观察受体小鼠的4周存活率、外周血白细胞(WBC)、骨髓有核细胞(BMNC),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及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等指标.结果实验3组小鼠的4周存活率、WBC、BMNC,CFU-GM、CFU-S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组和2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抗CD49d McAb联合rhG-CSF使用能协同动员小鼠PBSC,并能成功救治放射损伤小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超声评价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后高海拔地区急性心肌梗塞左室收缩功能及心肌局部运动改变。方法:2004年3月-2007年6月期间入院的33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细胞移植组患者在术前、术后6月、术后12月行超声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收缩容积(ESV)、每搏量(SV)。结果:移植术后6月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由术前(40.93±7.38)%升至(48.57±5.17)%,(P〈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和心肌局部运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建立喉返神经损伤(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injury)动物模型,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喉返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SD大鼠分成两组,每组20只。对全部大鼠手术复制喉返神经损伤动物模型。一组大鼠骨髓,培养、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自体进行干细胞移植为实验组。另一组为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建立模型3 d后,将BMSC诱导后的类神经细胞0.2 ml注射移植至大鼠左侧喉返神经损伤处,于移植后7、14、21、28、60 d,观察喉返神经电生理指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喉返神经损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失神经和神经再生现象。移植14 d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喉返神经电生理检测的潜伏期和波幅平均值分别为(1.78±0.41)ms与(2.36±0.16)ms(t=5.72、P<0.01)和(0.69±0.09)mV与(0.46±0.07)mV(t=8.1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 d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喉返神经电生理检测的潜伏期和波幅分别为(0.93±0.03)ms与(1.16±0.18)ms(t=5.50,P<0.01)和(1.33±0.18)mV与(1.04±0.20)mV(t=4.6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喉返神经损伤有促修复作用,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ERNA,对比评价溶栓、经桡动脉直接行PCI和易化PCI 3种治疗方式对AMI患者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首次AMI(前壁)患者21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溶栓组70例、直接PCI组71例和易化PCI组72例.3组患者于AMI后1周和28周分别行ERNA,测定左室收缩功能参数[LVEF、峰射血率(PER)、峰射血率时间(TPER)]、舒张功能参数[峰充盈率(PFR)、峰充盈率时间(TPFR)]及同步性功能参数(PS、FWHM、PSD),随访28周内主要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计量资料组间及自身前后比较行t检验.结果 (1)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2)首次CAG结果显示,直接PCI组在PCI前CAG所示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率(8.45%,6/71)明显低于溶栓组(31.43%,22/70)和易化PCI组(30.56%,22/72),x2=11.69和11.09,P均<0.01.易化PCI组术后IRA血流TIMI-3级率(98.61%,71/72)高于直接PCI组(88.73%,63/71),x2=4.35,P<0.05.(3)AMI后随访28周,易化PCI组LVEF和PER为(50.45±6.23)%和(2.68±0.11)EDV/s,直接PCI组为(42.75±3.47)%和(2.18±0.08) EDV/s,t =2.08和2.13,P均<0.05;TPER、PS、PSD前者分别为(151±16) ms、(41.92±16.75)°和(9.14±1.28)°,后者为(168±15) ms、(46.28±12.33)°和(10.77±4.26)°,t=2.10、2.19和2.45,P均<0.05.(4)随访28周易化PCI组和直接PCI组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为8.33%(6/72)和8.45%(6/71),溶栓组为54.29%(38/70),x2=35.05和34.49,P均<0.001.结论 经桡动脉易化PCI治疗可在早期充分、持久地开通IRA,能在AMI早期阻抑急性左室重构过程,改善左室功能和收缩的同步性,其效应优于直接PCI和单纯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创伤失血犬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后外周血干细胞、免疫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含量动态变化,为干细胞治疗战创伤提供依据。方法健康比格犬10只,采用手术方法切除左侧肾后,经肾动脉放血至血压60mmHg并维持30min。实验组(n=5)皮下注射GM-CSF5μg/kg,隔日1次,连续3次,对照组(n=5)同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0、2、4、6、8、10d采集外周血,计数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测定CD3+、CD4+、CD8+、CD56+、CD34+、CD133+细胞比例和血清TNF-α、IL-1、IL-2含量。结果与0d比较,实验和对照犬在创伤失血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均逐渐升高,第4~6d达到高峰(P〈0.05),然后逐渐下降,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细胞的比例均下降(P〈0.05),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CD3+、CD4+、CD8+、CD56+细胞的比例下降(P〈0.05),到第4~6d达到最低(P〈0.05),随后逐渐升高,至第10d时接近正常,其中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4+、CD133+细胞比例均逐渐升高,至第2~4d达到高峰(P〈0.05),随后逐渐下降,但实验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浆TNF-α、IL-1、IL-2的含量均逐渐升高,至第6d达到高峰(P〈0.05),随后下降至第10d时接近正常。结论骨髓干细胞动员可提高创伤失血犬外周血免疫亚群细胞比例和细胞因子含量,提示具有保护创伤失血犬免疫功能的作用,但也有促进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旭  吕豪  万建平  刘清源  于显钊 《武警医学》2010,21(10):869-871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发病情况,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 ABI)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41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踝臂指数<0.9和≥0.9分为外周动脉疾病组和非外周动脉疾病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确定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PAD者为83例,总发病率为20.05%;PAD组平均年龄、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高于非PAD组(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是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踝臂指数是筛查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的简单易行的可靠指标,年龄、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是2型糖尿病踝臂指数降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2013年因可疑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校正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血流计帧法分为冠状动脉慢血流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法对慢血流患者的各个临床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慢血流组伴高脂血症的比例(39.28%),高于对照组(26.67%,X2=1.047,P〈0.05),吸烟比例(64.3%)显著高于对照组(30.0%,X2=6.82,P〈0.01)。慢血流组与对照组比较:胆固醇(5.05±0.77)mmol/L vs(4.65±0.71)mmol/L(P〈0.05),红细胞压积(65.4±9.21)%vs(58.6±8.56)%,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慢血流组血浆NO的浓度低于对照组,ET-1的浓度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4.04±36.45)μmol/L和(148.61±39.45)μmol/L,(P〈0.05);(139.08±29.17)ng/L和(112.79±27.53)ng/L,P〈0.001;慢血流组NO/ET-1为0.90±0.27,低于对照组1.28±0.28,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O/ET-1(OR=4.181,95.0%CI 2.12-8.26,P=0.000)、Hct(OR=6.079,95.0%CI=2.501-14.778,P=0.000)、高脂血症(OR=12.348,95.0%CI=4.57-25.56,P=0.026),吸烟(OR=13.242,95.0%CI=3.52-23.68,P=0.035)。结论: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在高原地区慢血流患者中同样存在,高脂血症、吸烟、HCT的增加;NO/ET-1比值的减少,共同参与了慢血流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是高原地区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认知障碍程度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脊液(CSF)各类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影响。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在我院住院的AD患者39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参加体检的健康中、老年人25例,入选对象接受了CSF促炎性细胞因子(IL-1B、IL-6和TNF—d)及抗炎性细胞因子(IL-4、IL-10和TGF—t31)检测,还对AD患者进行了AD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评估。结果:AD组CSF促炎性细胞因子IL-1B、IL-6及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及TGF-8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0.01);轻度认知损害组(ADAS—Cog总分〈20分,22例)CSF促炎性细胞因子IL-1B、IL-6及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中、重度认知损害重组(ADAS—Cog总分≥20分,17例),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0.01);轻度认知损害轻组CSF抗炎性细胞因子IL-4、IL-10及TGF—B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中、重度认知损害重组,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AD患者存在明确的CSF各类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异常,且随着认知损伤严重而进一步活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给予维拉帕米治疗AMI直接PCI 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 常规方法 进行AMI直接PCI术,对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患者,冠状动脉内给予维拉帕米100~200 μg/次,总量不超过600 μg,造影评价给药前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和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帧数(CTFC).对比分析术后 30 d时梗死相关血管同为前降支发生无复流组和未发生无复流组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 结果 33例AMI直接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患者,冠状动脉内给予维拉帕米后冠状动脉血流明显改善.TIMI血流:(0.85±0.64)级vs (2.24±0.75)级(P<0.01) ;CTFC:(76.43±13.85)帧vs(37.53±9.81)帧(P<0.01).术后30 d时梗死相关血管同为前降支者,发生无复流组较未发生无复流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减低(46.56%±5 .6%) vs (50.34%±4.76%)(P<0.05).结论 维拉帕米冠状动脉内给药治疗AMI直接PCI术中无复流现象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心肌损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54的表达水平,并与C反应蛋白(CRP)、心肌损伤指标之间进行相关分析,探讨CD154与患者炎症状态、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①32例2010年4—10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SLE患者,男2例,女30例。②给予心脏彩超测定左房前后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前后径(LVDd)、左心室重量指数(LY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检查,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CK—MB、肌钙蛋白(cTnI),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CD154的表达水平。③根据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CK—MBII、肌钙蛋白结果,将有心肌损伤指标阳性的患者分为A组(20例),心肌损伤指标阴性的患者分为B组(12例);2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④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Spearman相关法,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1个因变量和多个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A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54的表达水平为(29.1±10.8)%、CRP为(68.4±12.2)mg/L均明显高于B组(11.9±8.2)%、(36.9±11.5)meCL,P〈0.01;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54的表达(5.9±2.2)%显著低于A、B组,P〈0.01。②A组CK-MBⅡ为(9.7±3.6n)ng/ml、cTnI为(0.43±0.21)n加nl、IVST为(11.8±3.2)mm、LVMI为(110.51±18.64)g/m^2显著高于B组CK—MBⅡ为(2.3±0.8)ng/ml、cTnI为(0.22±0.09)ng/ml、IVST(9.6±1.1)mm、LVMI(90.78±9.53)g/m2(P〈0.01);A组LVDd(50.3±6.6)mm、LAD(32.4±5.4)mm、亦高于B组LVDd(46.4±3.1)mm、LAD(28.2±4.6)mm(P〈0.05);A组LVEF(56.2±14.8)%显著低于B组LVEF(64.7±10.3)%(P〈0.01)。③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54的表达水平与CRP、CK—MBII、cTnI、LVDd、LVIMI、IVST、LAD呈正相关[γ=0.343,γ=0.315,γ=0.437,γ=0.364,γ=0.448(均P〈0.01);γ=0.266,γ=0.216(均P〈0.05)];与LVEF呈负相关(γ=-0.346,P〈0.01)。结论SLE合并心肌损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54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心肌损伤患者,并与炎症、心肌损伤明显相关,提示CD154在SLE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可能会成为SLE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重要预测指标,进一步研究可能会为SLE心肌损伤带来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