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HPLC测定附子理中丸中双酯型乌头碱含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理中丸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在碱性条件下用乙醚提取,以ODS-C_(18)为固定相,甲醇-水-氯仿-二乙胺(70:30:3:0.2)为流动相,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其平均回收率:新乌头碱97.8%,RSD=1.69%,乌头碱96.0%,RSD=2.41%;次乌头碱96.7%,RSD=1.98%。本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可作为双酯型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诃子对草乌水煎液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溶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验证蒙医理论“诃子可解乌头毒”,本文对草乌以及草乌配以诃子的水煎液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以氯仿-乙酸乙酯-氨水(15:20:1)为展开系统,λs=232nm,λR=370nm,测定水煎液中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单煎与共煎时,三咱物质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100.5%、98.3%、100.6%、100.8%、101.5%。实验结果表明:草乌配以诃子较草乌单煎对比,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溶出率分别降低22.7%(P<0.05)、66.3%(P<0.01)98.4%(P<0.01),从而初步说明:诃子解草乌毒可能是由于降低草乌中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所效。  相似文献   

3.
HPLC法测定舒痹宁颗粒中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舒痹宁颗粒中次乌头碱及新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色谱柱:Akasil C18(4.6mm×250mm,5μm);以甲醇-0.1%三乙胺(70:3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0nm。柱温:30℃。结果该法可用于测定舒痹宁颗粒中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含量。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在0.22~4.4μg、0.126~2.520μg、0.152~3.04μg范围内成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次乌头碱为101.12%;新乌头碱为99.68%。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本制剂中有效成分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乌类药用植物活性成分含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草乌类药用植物中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对草乌类植物进行质量与资源评价。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Phenomenex ODS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乙腈-醋酸铵缓冲溶液(pH10.5)(54∶46)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40nm。结果中乌头碱在0.28~2.80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8.9%(n=5),RSD=0.93%;乌头碱在0.136~1.36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7.4%(n=5),RSD=1.18%;次乌头碱在0.248~2.48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8.4%(n=5),RSD=1.11%。北乌头、乌头与小白掌含有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3种生物碱;多根乌头含有中乌头碱、乌头碱2种生物碱;其他的样品含微量或几乎没有。多根乌头的3种生物碱总量最高。结论本方法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方法稳定,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益肾十七味丸中乌头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益肾十七味丸中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乌头碱的含量,色谱柱为ODS柱;流动相为甲醇-0.1%三乙胺(80:20);检测波长230nm。结果:乌头碱在0.14~0.841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8、98%,RSD为1.60%。结论:本法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作为该制刑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建立了嗄日迪-5中所含3种双酯类乌头碱的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采用Shim-packCLC-ODS柱为分离柱,以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65∶35∶0.06∶0.2)作流动相(PH6.5),检测波长235nm,同时分离和测定了蒙成药嗄日迪-5中3种双酯类乌头碱。结果:3种双酯类生物碱均在0.5-20ug/m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均高于95%,RSD均小于4%。结论:该方法分离条件较温和(pH6.5),分离快,选择性好,可以作为该药品的质量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7.
HPLC法测定癌痛巴布剂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智勇  邓亚利  孙冬梅 《中成药》2011,33(6):988-991
目的 建立癌痛巴布剂(草乌、生天南星、赤芍、乳香、生姜,等)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Elipse CDB-C18(4.6mm×150mm,5μm)键合硅胶柱;流动相乙腈-0.2%冰乙酸(加三乙胺调节pH值为6.25)(29∶71);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35 nm.采用HPLC法测定癌痛巴布剂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结果 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分别在进样量53.6~321.6 ng、145.2~871.2 ng、326.4~1 598.4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为1,在8 h内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6%(RSD为1.83%)、99.71%(RSD为1.52%)、97.82%(RSD为1.15%)(n=6).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可以用于定量测定癌痛巴布剂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附子理中丸中3种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Alltimate C18(4.6 mm ×250 mm,5μm);保护柱Alltimate C18(4.6 mm ×7.5 mm,5μm);流动相40 mmol·L-1乙酸铵(加氨水调pH 10.00 ±0.5)-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5℃.结果: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分别在进样量0.212 ~1.272 μg,0.0116~0.0696 μg,1.035 ~6.210 μg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6,0.9997,0.9996,在8h内稳定性良好.同时,针对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附子理中丸(河南宛西)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7.59% (RSD 1.90%)、98.81%(RSD 2.00%)、98.37%(RSD 1.72%),附子理中丸(安徽东芝堂)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8.18% (RSD 2.39%)、103.06%(RSD 1.77%)、98.23%(RSD 2.05%),而附子理中丸(北京同仁堂)仅含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100.17%(RSD 2.29%).结论:方法结果准确可靠、快速,适用于构建附子理中丸成方制剂的多指标质量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4,(1)
目的地龙舒腰胶囊(地龙,穿山龙,制川乌)中有毒生物碱的检查。方法以制川乌中所含生物碱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法,Xtimat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26%醋酸铵(氨水调pH至9.5)-乙腈(55∶45)为流动相,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35 nm,体积流量为0.8 mL/min,对方中双酯型生物碱进行含有量限度测定。结果所建立方法专属性良好,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稳定性、精密度、日间精密度良好,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0%110%之间,而在胶囊中的3种有毒生物碱未检出。结论地龙舒腰胶囊中的有毒生物碱符合标准。  相似文献   

10.
RP-HPLC测定镇痛活络酊中3种乌头类生物碱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镇痛活络酊(川乌、草乌、大黄、半夏、天南星等)中3种乌头类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ZOBAX Extend-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0.1二乙胺(磷酸调pH9.0)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0~20minA:B(63:37),20~45minA:B(63→55:37→45),流速为1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32nm。结果: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分别为:Y=1.25X 0.0212(9.74ng~974ng,r=0.9999);Y=1.24X-1.93(23.86~2386ng,r=0.9999);Y=1.26X-0.561(29.94ng~2994ng,r=0.9999);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进样精密度分别为:1.50、0.68和0.49;加样回收率及其RSD分别为:100.2(RSD为3.2)、102.9(RSD为2.2)和98.2(RSD为2.0),其样品测定重复性的RSD分别为1.92、0.85和0.72;溶液在24h内稳定。结论:方法操作简单、稳定性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影响AB-8树脂分离纯化乌头总生物碱和新乌头碱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优化分离工艺。方法:以川乌总碱和新乌头碱的含量为指标,考察AB-8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乌头总生物碱和新乌头碱的最佳吸附及洗脱条件。结果:AB-8树脂纯化乌头总生物碱和新乌头碱的最佳工艺为上样液浓度1g生药/mL,药液pH10,吸附时间为6h,7倍体积95%乙醇洗脱效果好。AB-8树脂可重复使用5次。经AB-8树脂处理后乌头总碱提取率可达80%以上,终产品总生物碱纯度可达30%以上,结论:AB-8树脂可用于川乌总碱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乌头各组织部位生物碱类成分动态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乌头不同组织中乌头总碱和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为毒性及药效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乌头不同组织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40 mmol· L-1乙酸铵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柱温30℃.结果:6月4日之前采收的乌头的不同组织部位总生物碱含量明显小于6月18日和7月3日,乌头最佳采收期可确定为6月底至7月初.乌头地上部分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含量小于地下部分,不同采收期乌头各组织部位中乌头类总生物碱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顺序大体为:须根>子根>母根>叶片≈茎秆.结论:该研究初步了解了乌头各组织部位生物碱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确认了乌头的最佳采收期及各组织部位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五生饮中3种单酯型乌头类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YMC-Pack ODS-AM C18柱(250mm×4.6mm,5μm),柱温35℃,以乙腈一四氢呋喃(25:15)为流动相A,0.1mol/L醋酸铵溶液(每1000ml加冰醋酸0.5m1)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5nm,进样量:10μl。结果 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在146.96~1469.6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05%(RSD为1.87%);苯甲酰乌头原碱在16.78~167.8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42%(RSD为1.94%);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在20.30~203.0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15%(RSD为1.53%)。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稳定性好,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五生饮水煎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X-5大孔树脂纯化新乌头碱和乌头总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影响X-5树脂分离纯化乌头总生物碱和新乌头碱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使分离工艺达到最优化。方法:以川乌总碱和新乌头碱的含量为指标,考察X-5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乌头总生物碱和新乌头碱的最佳吸附及洗脱条件。结果:X-5树脂纯化乌头总生物碱和新乌头碱的最佳工艺为上样液浓度含生药1 g·mL-1,药液pH 12,吸附时间为6 h,7 BV pH 8的95%乙醇洗脱效果好。X-5树脂可重复使用5次。经X-5树脂处理乌头总碱提取率可达80%以上,终产品总生物碱纯度可达30%以上。结论:该方法能明显提高新乌头碱和乌头总碱的纯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乌七祛风散片(制草乌、三七、断节参、雪上一枝蒿、防风等9味中药组成)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次乌头碱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条件,Hanbon-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四氢呋喃(25∶15)](A)-0.1 mol·L-1醋酸铵溶液(每1 000 m L加冰醋酸0.5 m L)(B),流速1.0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32 nm。结果:4种生物碱分离良好,各成分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10%(RSD 2.1%),101.09%(RSD 2.2%),102.04%(RSD 1.6%),97.83%(RSD 2.7%),最低检测限分别为3.4,1.7,2.2,0.8 ng。结论:该HPLC方法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可用于同时测定乌七祛风散片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次乌头碱含量。  相似文献   

16.
D101型大孔树脂纯化附子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附子生物碱经D101型大孔树脂富集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以附子中总生物碱、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及新乌头碱的转移率为指标,采用UV,HPLC,TLC分别对富集前后附子提取物中的生物碱进行含量测定及其成分鉴别.结果:采用D101型大孔树脂富集附子生物碱,总生物碱转移率83.70%,纯度67.34%;乌头碱转移率77.78%,次乌头碱转移率94.12%,新乌头碱转移率52.63%;TLC比较发现显示6个相似的生物斑点,说明富集前后生物碱化学成分无明显差异.结论:D101型大孔树脂能有效提高附子中总生物碱的纯度,且各生物碱转移率较高,可用于大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17.
四逆汤中总乌头碱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保证四逆汤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对四逆汤中总乌头碱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以总乌头碱为指标,采用离子对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总乌头碱含量为0.23mg/ml,n=5,RSD=1.73%,平均回收率为98.20%。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有效控制四逆汤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通脉四逆汤中乌头类生物碱的煎出量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RP-HPLC法,Hypersil-BDS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水-氯仿-三乙胺(100∶50∶3∶0.15)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1,波长为234nm,柱温:30℃。结果:乌头碱、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在(0.0025~0.0800)μg(、0.0028~0.0880)μg和(0.0023~0.076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7、0.9996、0.9996。结论:该方在煎煮过程中,同煎的其他药物对乌头类生物碱在汤中的含量产生影响,文火滚煎约70min后,药汤中乌头碱和次乌头碱成分基本消失,中乌头碱消失过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样品中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含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并用于制草乌给药后,3种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以小檗碱为内标,采用Shim-pack Velox SP-C18(100 mm×2.1 mm,2.7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水-甲醇-乙腈(0.05%甲酸),流速0.3 mL/min,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选择反应监测(MRM)方式。血浆样品采用有机试剂沉淀蛋白法。结果: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5%。结论:此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测定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的浓度以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HPLC同时测定附子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附子及其炮制品在不同提取溶剂中的乌头碱、中乌头碱及次乌头碱3种双酯二萜型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柱(4.6mm×150mm,5μm),以乙腈和碳酸氢铵(10mmol/L,pH=9.8±0.2)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mL/min;进样体积200μL;检测波长240nm;柱温30℃。结果: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分离良好,各成分在0.78-50.00μg/mL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1.4-103.4%,RSD在2.41-4.20%。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附子及其炮制品中乌头碱类化合物的提取以及定量分析,为附子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