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是在妊娠晚期出现的循环现象,发生率3~14%。临床所谓的体位性低血压包括收缩压下降大于15mmHg,或心率增加20次/分,而血容量可能下降20~25%。孕妇发生仰卧位低血压时,往往首先使子宫循环血量短暂性减少造成胎儿窘迫。血流速度波型的分析是临床估价胎儿健康的一种无侵害方法。本研究目的是对孕妇体位改变与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时中心血流动力学、子宫与脐带血流速度波型变化进行分析。作者对10名健康单胎妊娠33~41周的孕妇进行研究,平均年龄29.9(23~34)岁、平均体重69.8(60~80)kg,其中7名初产妇,3名既往妊娠正常的经产妇。所有孕妇血压正常,仅服铁剂治疗。  相似文献   

2.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在剖宫产手术中时有发生.本文就我院38例择期剖宫产并发 SHS 与24例急诊剖宫产并发 SHS 对比,并分析探讨其原因.临床资料1978年1月至1989年12月,我院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319例,共发生 SHS62例,占19.43%.319例中,择期剖宫产104例,发生 SHS 38例(36.54%),急诊剖宫产215例,发生 SIIS 24例(占11.6%),经统计学处理,X~2=27.23,P<0.001,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本组病例麻醉均选择 T_(12)~L_1或 L_1~L_2 棘间隙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用1%利多卡因、0.2%地卡因混合剂,首次剂量6~12ml.本组病例均无明显妊娠中,晚期仰卧位不适病史.SHS 均发生于硬膜外麻醉后3~8分钟内,麻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对分娩时体位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讨论,并认为仰卧位不符合自然规律。本文结合我院1982年1月以来3年时间里,剖宫产时并发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100例,讨论其处理方法及分娩或手术时的体位,为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提供依据。资料和方法 SHS的判定标准:①妊娠晚期(即孕28周后)的孕产妇;②仰卧位5分钟以上;③主要表现有恶心,呕吐、胸闷、出冷汗、呼吸困难以及收缩压较术前下降超过30mmHg等表现并持续2分钟以上者判定为SHS。结果 1.发病率:3年期间做剖宫产术共1,763例,其中发生SHS者100例,发病率为5.67%。其中,局麻1,472例中发生SHS者30例,占2.04%,硬膜外麻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304例临床分析河南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杨雪峰河南信阳地区人民医院魏光萍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是指妊娠晚期孕妇取仰卧位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随血压下降胎儿也受到影响,发生急性胎儿窘迫,当转为侧卧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不同孕周施行足月选择性剖宫产的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确定选择性剖宫产的最佳时机.方法:对2007年12月到2010年11月在山东省立医院行选择性剖宫产的孕产妇及其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孕妇要求分娩孕周在37~39+6周(37~37+6周组、38~38+6周组和39~39+6周组),单胎,无妊娠期合并症和并发症,未破膜或临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一般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3组新生儿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结果:共有2094例足月选择性剖宫产纳入研究,37~37+6周组173例,38~38+6周组882例,39~39+6周组1039例.3组不同分娩孕周孕妇新生儿总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分别为6.9% (12/173)、4.5% (40/882)和2.6% (27/1039).与39~39+6周组相比,37~37+6周组和38~38+6周组的孕妇施行选择性剖宫产可增加新生儿总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P=0.006),37 ~37+6周组( OR =2.5,95% CI 1.2~5.1),38 ~38+6组(OR =1.8,95%CI1.1 ~2.9).进一步分析,妊娠39周之前行选择性剖宫产,其湿肺的发生风险也是明显增加的.结论:妊娠39周之前施行选择性剖宫产较为普遍,但是其会增加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阻滞作为剖宫产术的麻醉方法在国内已普遍开展,被认为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但麻醉后常发生低血压(收缩压降至10.7~13.3kPa)或较重的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我院在不影响麻醉效果的前提下,为了减少低血压的发生,自1986年3月至1989年5月采用硬膜外单次给固定药量后再置管,辅以膀胱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孕妇继续妊娠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妊娠早期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CSP并强烈要求继续妊娠的55例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55例孕妇中, 15例(27%, 15/55)于妊娠早期终止妊娠, 1例因子宫颈管扩张于孕23周行剖宫取胎术, 39例(71%, 39/55)继续妊娠至妊娠晚期行剖宫产术获得活产儿。39例剖宫产术分娩孕妇的中位分娩孕周为35+6周(范围:28+5~39+2周), 其中, 孕28+5~33+6周分娩7例, 孕34~36+6周分娩20例, 孕37~39+2周分娩12例;病理检查结果为胎盘正常3例(8%, 3/39), 粘连型胎盘植入4例(10%, 4/39), 植入型胎盘植入9例(23%, 9/39), 穿透型胎盘植入23例(59%, 23/39)。36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胎盘植入性疾病(PAS)的孕妇中, 产前最后一次超声检查提示为前置胎盘者27例(75%, 27/36), 9例未提示合并前置胎盘。39例剖宫产术分娩孕妇的中位术中出血量1 000 ml(范围:300~3 500 m...  相似文献   

8.
对8 665例孕妇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3,自引:2,他引:61  
目的探讨50 g葡萄糖负荷试验 (GCT) 筛查妊娠期糖尿病( GDM) 的阈值、适宜孕周,孕妇年龄和体重因素对GDM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1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行GCT的8 665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 665例孕妇 GCT 1 h平均血糖水平为(6.8±1.7) mmol/L,以7.8 mmol/L为切点,GCT异常率为25.2%,GDM漏诊率为5.3%(17/321);以7.2 mmol/L为切点,GCT异常率为36.5%,GDM漏诊率为2.8 %(9/321);以8.3 mmol/L为切点,GDM漏诊率为15.9%(51/321). (2)GCT 1 h血糖≥11.2 mmol/L者中,GDM发生率为55.8%(92/165),其中62.0%(57/92)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可以做出诊断.(3)孕24周以后,不同孕周间GCT异常率无差异.(4)GCT异常率和GDM发生率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5岁以下无GDM高危因素的孕妇GDM发生率为0.3%,显著低于年龄≥25岁的孕妇.(5)孕26~28周时孕妇的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4.9±2.9) kg/m2(±s),当BMI≥27.8时,GCT异常率和GDM发生率均显著增高.结论 (1)GCT筛查GDM以7.8 mmol/L为切点是合理的; GCT 1 h血糖≥11.2 mmol/L 时,应先行空腹血糖检查确诊是否为GDM.(2)孕24周后尽早行GCT是恰当的,但对于有明显高危因素者应在孕24周前行GCT.(3)孕妇年龄和体重与GDM的发生密切相关,25岁以下无高危因素者可以不行GDM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待产并选择阴道试产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2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最终分娩方式分为再次剖宫产组(121例)及阴道分娩组(107例),收集并比较2组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228例孕妇中,107例顺利完成阴道分娩,成功率为46.93%,且所有孕妇均无子宫破裂发生;单因素分析发现,2组孕妇在年龄、文化程度、产前体质量指数(BMI)、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阴道分娩史、定期产前检查、使用催产素、瘢痕厚度、现孕周、新生儿体质量等因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产前BMI、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阴道分娩史、定期产前检查、瘢痕厚度、新生儿体质量是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较为安全,对于35岁以下、BMI30 kg/m~2、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超过2年、瘢痕厚度≥3 mm、预计新生儿体质量2 500 g且行定期产前检查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可选择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羊膜(MA)双胎的临床特征及围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流产及分娩的17例MA双胎的临床资料。结果:①17例MA双胎中孕早、中期流产或引产4例(23.5%):1例一胎儿无脑儿、一胎儿胚胎停育流产,1例发生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引产,2例发生无心畸胎(TRAP)引产。另2例TRAP于孕23周行胎儿镜脐带结扎减胎术后继续妊娠。②MA双胎进入围生期13例(76.5%),分娩中位孕周33周,其中规律产前检查9例,无规律产前检查4例。13例中无合并症入院待产择期剖宫产3例(存活新生儿5例);因胎膜早破、先兆早产和胎儿窘迫入院6例,其中行急诊剖宫产4例,自然分娩2例,存活新生儿10例;并发重度子痫前期2例,其中急诊剖宫产1例,择期剖宫产1例,存活新生儿4例;合并TRAP 1例孕39周自然分娩,存活新生儿1例;孕30周双胎胎死宫内引产1例。③胎儿畸形9例(26.5%,9/34),其中TRAP 4例,无脑儿2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肛门闭锁1例,先天性面横裂1例。结论:MA双胎胎儿畸形发生率高,早产风险大,孕期规律产前检查,积极进行TRAP、TTTS、重度子痫前期等处理,必要时入院待产,及时行剖宫产术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Rh阴性孕妇产前免疫血液学检查和结局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孕检及分娩的22880例孕妇中有Rh阴性孕妇287例(1.25%),用血清学方法确认血型D抗原阴性、Rh系统其他抗原表现型及抗体筛选;对有抗-D抗体孕妇进一步做抗体效价及分娩后根据新生儿黄疸指数做新生儿溶血病检测。部分Rh阴性孕妇于孕37周做预存式自体备血。结果:Rh阴性孕妇287例中,有12例(4.18%)检出抗-D抗体,抗原表现型均为ccee,且均有完整生育史。90例有1胎生育史中检出抗-D抗体10例(11.11%),15例有2胎生育史中检出抗-D抗体2例(13.33%)。287例孕妇生育290个新生儿中有8个发生胎儿新生儿Rh溶血病,发生率占2.75%(8/290)。12例抗-D抗体孕妇中1例宫内有溶血,出生后治疗无效死亡,7例出生后发现新生儿黄疸,经换血等治疗后治愈,其余4例新生儿无黄疸出现。146例Rh阴性孕妇孕37周实施了预存式自体备血,剖宫产与经阴道分娩产妇比较自体备血与未自体备血者产后出血量,显示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完整生育史且抗原表现型为"ccee"Rh阴性孕妇发生抗-D同种免疫反应可能会加大,但新生儿结局差异很大;Rh阴性孕妇分娩前可根据自身状况做预存式自体备血。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89年1月至1990的年12月。因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共40例,本文对术前、术中出血量及胎盘位置与剖宫产术式的选择做一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年龄:平均年龄30岁,其中20~35岁占90%。 1.2 孕周:孕25~30周3例(7.5%),孕31~35周12例(30%),孕36~40周18例(45%),孕41~42周7例(17.5%)。  相似文献   

13.
足月择期剖宫产的时机与新生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不同孕周行足月择期剖宫产的新生儿结局.方法 自2002年9月至2009年11月根据北京协和医院产科电子数据库系统登记的所有中国人群的孕产妇资料中,选择妊娠满37周后在临产前没有明确妇产科和内科合并症的宫内单胎活产儿的孕妇施行择期剖宫产的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母亲的一般情况,采用趋势检验方法比较不同孕周组的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新生儿死亡、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窘迫综合征或短暂的窒息)、感染(包括败血症)、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5 d等.结果 共4565例初次和409例再次足月择期剖宫产病例纳入分析.妊娠39周前行手术者和妊娠39~39+6周中初次剖宫产者占所有足月初次择期剖宫产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8.1%(2194/4565)和40.0%(1828/4565).再次择期剖宫产者中妊娠39周前和妊娠39~39+6周手术者的比例分别为67.2%(275/409)和29.3%(120/409).未发生围产期胎儿或新生儿死亡.与妊娠39~39+6周相比,妊娠37~37+6周和38~38+6周行择期剖宫产均可能增加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初次剖宫产,妊娠37~37+6周OR=1.4(95% CI:0.9~2.0),38~38+6周OR=1.1(95%CI:0.9~1.4);再次剖宫产,37~37+6周OR=2.5(95% CI:1.1~5.8),38~38+6周OR=1.3(95%CI:0.6~2.7).结论 我院妊娠39周前的择期剖宫产比例较高,但可能增加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建议将妊娠39~39+6周作为择期剖宫产的时机以减少新生儿呼吸系统等不良时间的发生风险.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neonatal outcomes of different gestational age at which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s at term were performed. Methods All the cases of cesarean section registered in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02 to November 2009 were collected. Women with viable singleton pregnancies delivered before the onset of labor and without recognized indications for cesarean section after 37 weeks at term were included and their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outcomes were compared with one-way ANOVA. All the maternal data and neonatal adverse events were compared with Cochran-Armitage test among different gestational weeks, including respiratory complications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or transient tachypnea of the newborn), infections, admission to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and hospitalization in NICU>5 d. Results Of 8122 primary cesarean sections and 594 repeat cesarean sections at term, 4565 and 409 cases were performed electively as the primary or repeat cesarean section. Among the 4565 women underwent primary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s, 2194 (48.1%) were before 39 gestational weeks,and 1828 (40.0%) at 39-39+6 weeks. While, among the 409 repeat elective cesareans sections, these figures were 275 (67.2%) and 120 (29.3%), respectively. No fetal or neonatal death occurred during perinatal period. Compared with births at 39-39+6 weeks, births at 37-37+6 weeks or 38-38+6 weeks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the neonatal adverse events. For the primary cesarean section cases, the odds ratio (OR) for births at 37-37+6 weeks and 38-38+6 weeks was 1.4 (95% CI: 0.9-2.0) and 1.1 (95% CI: 0.9-1.4), respectively. For the repeat cesarean section cases, OR for births at 37-37+6 weeks and 38-38+6 weeks was 2.5 (95% CI: 1.1-5.8) and 1.3 (95% CI: 0.6-2.7)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before 39 weeks of gestation is popular and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neonatal outcomes. Elective cesarean section performed after 39-39+6 gestational weeks might decrease the risk of adverse neonatal outcom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无创DNA产前检测(NIPT)技术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接受NIPT的859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统计不同年龄段、孕周的孕妇染色体异常风险增加情况,并进行NIPT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结果符合情况比较。结果:8594例孕妇筛查出染色体异常高风险96例(1. 12%)。筛查出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高风险44例(0. 51%),性染色体异常高风险45例(0. 52%)和其他常染色体异常高风险7例(0. 08%)。年龄≥35岁孕妇染色体异常高风险(1. 80%),高于30岁(0. 72%)和30~34岁(1. 19%)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8594例孕妇中于孕中期(孕13~20周)接受NIPT的孕妇比例最高(6556例,76. 29%),经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率也最高(42/61,68. 85%)。77例NIPT染色体异常高风险孕妇经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54例(70. 13%),其中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1-三体综合征100. 00%、18-三体综合征62. 50%、13-三体综合征25. 00%、性染色体异常54. 55%、其他常染色体异常50. 00%。结论:NIPT对21-三体综合征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选择孕中期进行NIPT准确性较高。NIPT可以作为高龄孕妇的主要筛查手段,能有效地避免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足月发生仰卧住低血压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治。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妊娠足月产妇928名,发生仰卧位低血压3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足月产妇928名,其中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30例。根据该综合征发生的原因采取预防和处理措施。结论: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病例一般都得以纠正。待此症纠正后立即手术。否则在此征未纠正前即手术取胎,新生儿评分低,易发生窒息。  相似文献   

16.
为探测典型先兆子痫和HELLP(溶血、肝酶升高和低血小板)综合征病人与正常血压孕妇之间肿瘤坏死因子(TNF)T2等位基因出现频率的差异,1990~1995年从住院分娩的病人中取血,其中131例先兆子痫,75例HELLP综合征和41例正常血压孕妇。先兆子痫病人均有持续高血压(>18.7/12.0kPa,>140/90mmHg),24h蛋白尿至少500mg,或反复半定量试验3+~4+。而且,病人均符合ACOG对严重先兆子痫的规定。孕妇的平均年龄25(15~39)岁,妊娠次数和分娩次数分别为2(1~8)和1(0~5)。分娩时的平均收缩压为22.7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临床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151例妊娠合并PA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动脉压力情况分为轻度组117例(30~49mmHg),中度组26例(50~79mmHg),重度组8例(≥80mmHg),分析病情及妊娠结局。结果:轻度组心功能Ⅰ~Ⅱ级占97.43%,中度组心功能Ⅱ~Ⅲ级占92.31%,重度组Ⅲ~Ⅳ级占37.5%。151例妊娠合并PAH患者中,最常见的为特发性PAH(58.9%,89/151),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31.8%,48/151)。重度组孕产妇早产率均高于轻中度组(P<0.05)。孕产妇死亡2例(1.3%,2/151),均为重度PAH,心功能均为Ⅳ级,均为剖宫产术后死亡。结论:孕前应综合评估PAH患者是否具有妊娠条件。孕期需做好产检随访,必要时剖宫产终止妊娠,术后关注孕妇生命体征。肺动脉压力越高,孕妇心功能衰竭、剖宫产率和死亡率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中国孕妇孕中期血清学二联指标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数据库,探讨适合中国大陆孕妇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的策略.方法 应用有区域代表性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5月至2006年9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等11家医疗单位就诊的、孕周为14~20周+6并同意接受产前筛查的66 132例妊娠单活胎孕妇(平均年龄27岁)行血清甲胎蛋白(AFP)和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亚单位(freeβ-Hcg)二联指标检测,将二联指标测定值输入以高加索人群数据库为基础的唐氏综合征风险计算软件.根据本研究中孕妇的数据重新计算血清AFP和游离B-Hcg的中位数倍数值及胎儿罹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设定1/270为高危切割值,≥1/270确定为唐氏综合征筛查高危.并与高加索人群数据库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染色体核型分析,66 132例孕妇中共诊断唐氏综合征97例.(1)以高加索人群筛查参数计算的结果:66 132例中筛查出高危孕妇5470例,其中诊断唐氏综合征91例,高危孕妇的唐氏综合征检出率为94%(91/97),假阳性率为8.15%,阳性预测值为1.66%(91/5470);筛查低危的60 662例孕妇中有6例产后诊断为唐氏综合征.调整假阳性率为5%时,有70例患唐氏综合征的孕妇筛查为唐氏综合征高危,其检出率为72%(70/97);当校正检出率为60%时,筛查高危孕妇为2785例,其中唐氏综合征孕妇为58例,假阳性率为4.1%.假设所有筛查高危的孕妇都接受羊膜腔穿刺,每检出l例唐氏综合征患儿需要进行60例的羊膜腔穿刺术.(2)以中国孕妇人群筛查参数计算的结果:66 132例中筛查高危孕妇4332例,高危率为6.551%(4332/66 132),其中诊断唐氏综合征88例,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为90%(88/97),假阳性率为6.43%;在筛查低危的61800例孕妇中,有9例经产后诊断为唐氏综合征.调整假阳性率为5%时,有74例孕妇筛查为唐氏综合征高危,其检出率为76%(74/97);校正检出率为60%时,筛查高危孕妇为2541例,其中唐氏综合征孕妇58例,则假阳性率可降至3.8%.假设所有筛查高危孕妇均接受羊膜腔穿刺,每检出1例唐氏综合征患儿需要进行50例羊膜腔穿刺术,低于高加索人群筛查参数计算的结果.结论 中国大陆孕妇人群和高加索孕妇人群之间存在血清学指标的差异,以中国孕妇人群的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孕中期血清学二联指标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可以明显提高筛查的产前诊断效率,获得较令人满意的筛查结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 ,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发生率亦增多 ,后者发生胎盘植入的报道也随之多见。现对我院近几年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探讨剖宫产史和前置胎盘对胎盘植入发病的影响。一、临床资料1993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共 2 3381例 ,其中 2 5例在剖宫产时诊断胎盘植入同时行子宫切除术 ,其中 15例病理报告为胎盘植入 ,发生率为 0 .0 6 4% (15 /2 3381) ;15例胎盘植入患者平均年龄 2 7.8岁 (2 3~ 40岁 )。孕周<37周 5例 ,~ 40周 7例 ,~ 41 6 周 3例 ;母婴主要并发症为早产、围产儿死亡及产后出血。新生儿体…  相似文献   

20.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威胁着母子健康,其并发症目前仍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对我院收治的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脑血管疾病患者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5年9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了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脑血管疾病患者,年龄22~41岁,平均37.86岁。产前发病6例(85.71%),产后发病1例(14.29%),发病孕周28+5~40+6周,平均36+5周,<33周1例(14.29%),33~37周3例(42.86%),>37周3例(42.86%)。血压140~190/100~120mmHg,平均170/110mmHg。孕期系统产前检查情况:检查者2例(28.57%),未检查者5例(71.43%)。脑血管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