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脑炎50例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病毒性脑炎92例病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按病情给予脱水、利尿等降颅压和激素、抗炎、抗病毒及神经营养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qd,疗程15d。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基本治愈率74%,对照组36%,2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或体征缓解消失的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缓解消失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一过性心悸1例、恶心1例,均较轻。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病毒性脑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胎盘多肽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和胎盘多肽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神经功能相关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β-内啡肽(β-EP)、S100B]、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88.57%,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呕吐消失时间、惊厥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肌力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SE、MBP、β-EP、S100B、LDH、CK、CK-MB、AST均明显降低,SF-36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17.14%、8.57%,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胎盘多肽能够提高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并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朱明亮 《海峡药学》2010,22(12):169-171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1例病毒幢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予以更昔洛韦5~10mg(kg·d),1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0.4~0.6mL(kg·d),1日1次,两组忘儿均采用静脉给药,并给予常规综合治疗,疗程7~14d.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71.4%,对照组治愈率4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病理征阳性以及脑膜刺激征持续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楚永清 《儿科药学杂志》2009,15(6):35-36,44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10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0.4~0.6 mL/(kg·次)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7~10 d为一疗程.结果:醒脑静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45,P<0.05).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头痛及呕吐消失时间、嗜睡及昏迷停止时间,治疗组分别为(3.5±0.85)d、(2.39±0.46)d、(1.43±1.23)d、(2.11±0.90)d、(1.14±0.24)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63±1.10)d、(4.06±0.80)d、(2.41±0.75)d、(3.93±1.21)d、(2.20±0.39)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肢体瘫痪恢复时间两组分别为(16.5±2.1)d、(17.33±2.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佐治儿童病毒性脑炎疗效好,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纳美芬和醒脑静,对照组加用纳洛酮,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起效时间、症状减轻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28例和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24例和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8.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纳美芬和醒脑静,对照组加用纳洛酮,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起效时间、症状减轻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28例和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24例和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8.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美芬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病毒性脑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患者止吐时间、意识好转时间、退热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止吐时间、意识好转时间、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静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确切,止吐时间、意识好转时间、退热时间明显缩短,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吴莉萍 《中国药业》2013,22(1):69-70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行控制体温、降颅压、镇静等基础治疗,对照组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结果观察组在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显著,作用迅速,安全性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贵州航天医院2008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128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66例、对照组6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洗胃、补液、利尿等急救措施,对照组给予纳络酮治疗,观察组在纳络酮基础上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意识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t=9.36,P<0.001)。观察组66例中显效39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62例中显效29例,有效23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9%。两组治疗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3,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安全有效,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俊英  段晓峰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9):2619-2619
目的:观察丽科伟联合施普善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应用丽科伟5~10 mg/﹙kg.d,﹚施普善5~1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滴,1次/天,对照组应用病毒唑10~15 mg/﹙kg.d﹚,疗程7天,对两组患儿进行临床疗效、主要症状平均消失时间的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主要症状平均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丽科伟联合施普善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明显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1.
醒脑静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的疗效。方法将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对照组47例,两组都给予相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病毒唑抗病毒;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联合更昔洛韦,两组疗程7~10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2%和76.6%,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及神经病理征等持续时间上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治疗显著,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醒脑静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入选106例病毒性脑炎的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2%,对照组总有效率29.4%,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热退,头痛,呕吐症状消失,意识障碍及神经体征的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且短期内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更昔洛韦联合醒脑静治疗病毒性脑炎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纳洛酮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美华  李慧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1):1349-1349
目的 探讨纳洛酮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  6 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 ,纳洛酮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用药组 (A组 )除给予综合治疗外 ,加纳洛酮 0 0 1~ 0 0 8mg·kg-1·d-1,醒脑静注射液 1ml·kg-1·d-1,使用 2~ 4d。常规治疗组 (B组 )给予综合治疗。结果 A组治愈 32例 ,占 94 12 % ,无一例死亡 ;B组治愈 2 5例 ,占 73 5 3% ,死亡 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病毒性脑炎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和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宋振海 《中国药业》2013,22(17):89-90
目的 探讨阿昔洛韦联合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法将医院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单用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人血免疫球蛋白,连续用药2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愈5例,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1.76%;观察组患者治愈8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2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观察组患者发热、头痛、呕吐、抽搐、精神行为异常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天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阿昔洛韦联合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病毒性脑炎可以协同增效,减少患者发热、呕吐、头痛、抽搐时间,缩短住院天数,减轻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在常规支持治疗基础上,采用纳洛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消失时间和清醒时间,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用药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清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用纳络酮或醒脑静注射液与二者联合应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方法将40例酒精中毒患者分为两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用纳络酮或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联合纳洛酮和醒脑静注射液。结果单用纳络酮或醒脑静注射液对患者平均催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平均催醒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纳络酮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应用对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纳络酮或醒脑静注射液,值得临床急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晓艳 《北方药学》2018,(1):129-130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性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急性酒精性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后在症状、体征减轻及消失时间上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性中毒,可有效改善中毒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高氧液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6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静脉输注高氧液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愈率、无效率、后遗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注高氧液辅助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对于改善症状和体征有较佳的临床效果,并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抗痉挛、脱水、控制体温、降低颅内高压及给予改善脑代谢药物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更昔洛韦静脉滴注,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721,P<0.05).观察组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及意识障碍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5.270、9.730、5.749、5.903、5.421,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1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诊断和收治的38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患儿进行控制感染、治疗支气管痉挛、喘息和吸氧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20例患儿中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18例患儿中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失以及发热消失均较对照组消失的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