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产侧倾碟瓣二尖瓣置换术125例患者20年随访结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Zhang BR  Xu ZY  Zou LJ  Mei J  Wang ZN  Hao JH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4):253-256
目的 分析国产侧倾碟瓣二尖瓣置换术后 2 0年随访的结果 ,探讨影响患者近、远期临床疗效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78年 9月~ 1982年 6月 ,应用国产侧倾碟瓣膜施行二尖瓣置换术 12 5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本组患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31例 ,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 92例 ,二尖瓣细菌性心内膜炎 2例。其中合并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 5例 ,3例有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分离术病史。 12 5例患者均采用国产侧倾碟瓣 ( 2 5~ 2 9mm)施行二尖瓣置换术 ,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者行改良DeVega或Kay法环缩术。术后发生并发症 31例 ,住院期间死亡 11例 ( 8 8% )。早期死亡原因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呼吸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人造瓣膜功能障碍等。长期生存 114例 ,平均随访时间为 12 8年。生存 10年以上者 89例 ( 78% ) ;15年以上 5 8例( 5 1% ) ;2 0年以上 5 5例 ( 48% )。晚期死亡 16例 ,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力衰竭、抗凝有关的并发症、血栓栓塞 ,以及风湿热复发。患者术后 10年、2 0年生存率分别为 82 3%和 5 1 1%。抗凝过量出血与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 0 83%病人·年与 0 4 1%病人·年。生存 2 0年以上的 5 5例患者 ,心功能恢复Ⅰ级者 37例、Ⅱ级 13例、Ⅲ级 6例。 结论  相似文献   

2.
国产侧倾碟瓣二尖瓣替换10年以上随访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随访1978年9月~1983年3月期间136例国产侧倾碟瓣二尖替换10年以上结果。早期死亡率为6.6%,早期存活127例累计随访时间1141病人年,术后5、10年存活率分别为89.8%和81.7%,晚期死亡率为1.7%病人一年,血栓栓塞,抗凝相关的出血,瓣膜衰坏,人工瓣心内膜炎和瓣周漏等发生率分别为0.4、0.8、0.1、0.1、0%病人-年,术后5、10年无死亡和瓣膜相关并发症概率分别为88.9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国产C-L短柱侧倾碟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中期血流动力学的表现,并评价其功能。方法选择20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5年的患者分为2组,C-L短柱侧倾碟瓣组:采用C-L短柱侧倾碟瓣(21mm)行主动脉瓣置换术;M edtron ic-H a ll组:采用M edtron ic-H a ll侧倾碟瓣(21mm)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每组10例。比较两组静息状态下的最大跨瓣压差(ΔP)、平均跨瓣压差(ΔPm)和瓣膜有效开口面积(EOA)。结果在静息状态下,C-L短柱侧倾碟瓣组和M edtron ic-H a ll组的ΔP分别为11.63±3.23mmHg(1kPa=7.5mmHg)和9.78±3.35mmHg,ΔPm分别为6.25±2.32mmHg和5.85±2.32mmHg,EOA分别为1.07±0.17cm2和1.25±0.27 cm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中期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显示,C-L短柱侧倾碟瓣与M edtron ic-H a ll侧倾碟瓣的血流动力学结果相似,其功能良好,是一个可靠的心脏瓣膜。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总结542例二尖瓣成形术病人的手术疗效和20年随访结果。方法1985年至2006年,542例二尖瓣病变的病人接受二尖瓣成形术,男306例,女236例。474例随访1-240个月,平均(41.03±40.40)个月,随访率90.8%。结果手术死亡20例(3.7%),出院时病人心功能均为Ⅰ级或Ⅱ级。随访死亡20例,再次手术23例;7年、10年和15年生存率分别为91%、88%和70%;7年和10年二次手术免除率分别为94%和86%。结论二尖瓣成形治疗二尖瓣病变,死亡率低,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乳头肌瓣环固定后的二尖瓣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提高二尖瓣置换术的疗效和远期效果 ,总结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以维持动力环完整性的经验。 方法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2月 ,对 130例心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将乳头肌缝合固定于瓣环下的方法 ,并根据二尖瓣主要病变类型将其分为 3组 :二尖瓣关闭不全组 (MI组 )、二尖瓣狭窄组 (MS组 )、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膜置换术组 (DVR组 )。术后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升主动脉内径 (AD)、右心室舒张期内径 (RVIDd)、右心房内径(RAD)、左心室舒张期内径 (L VIDd)、左心房内径 (L AD) ,比较各组手术前后的效果。 结果  MI组术后 L VIDd、L AD均较术前明显缩小 (P<0 .0 1) ,RAD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DVR组 RAD、L VIDd、L AD明显缩小 (P<0 .0 1) ;MS组 RVIDd、L AD明显缩小 (P<0 .0 1) ,L VIDd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全组住院死亡 1例 ;随访 12 9例 ,死亡 3例 ,其余12 6例术后心功能达 级和 级。 结论 二尖瓣置换术时 ,将左心室乳头肌固定于瓣环下 ,可保持乳头肌瓣环的连续性 ,最大程度地改善心瓣膜置换术后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生物瓣二尖瓣单瓣置换后的远期疗效。方法  16 6例使用广东I型猪瓣(GD I)行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单瓣置换病人中男 79例 ,女 87例 ;平均年龄 (2 9 4± 9 9)岁。按年龄分为第1组 (<30岁 ) 84例 ,第 2组 (≥ 30岁 ) 82例。 76 3 %的病人为房颤心律 ,6例术前有脑梗塞病史 ,98%的病人术前心功能为NYHAIII~IV级。结果  14年累计生存率 (5 2 5± 7 0 ) %。术后 90 %心功能恢复至I~II级。晚期 89例出现瓣衰坏 ,5 9例再手术 ,13年累计瓣膜未衰坏率为 (15 5± 4 3) % ,其中第 2组衰坏率较低。衰坏瓣膜病理改变为严重瓣膜钙化并瓣叶撕裂 ,右冠瓣病变较重。 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 ,1例脑梗塞。结论 GD I猪瓣能有效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 ,改善病人心功能。病例选择应为老年病人。生物瓣膜衰坏率较高 ,制作工艺有待改进。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对二尖瓣置换术后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5 2例病人分为两组 ,A组 (对照组 ) 1996年 12月至 1998年 8月共行二尖瓣置换 2 4例 ,切除全部瓣叶及瓣下结构 ;B组 (实验组 ) 1998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行二尖瓣置换 2 8例 ,保留全部或大部分后瓣及瓣下结构。术后 1周均用彩色超声多谱勒测定心脏射血指数 (CI) ,每搏量 (SV ) ,射血分数(EF)。结果 B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A组。结论 二尖瓣置换保留全部或大部分后瓣及瓣下结构有利于术后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国产C-L侧倾短柱碟瓣临床应用的远期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产C—L侧倾短柱碟瓣是在C—L标准碟瓣的基础上,由兰州飞控仪器厂、上海长海医院胸心外科与兰州医用碳素厂共同研制的一种新型人工心脏瓣膜,其设计开放角度大、跨瓣压差小,于1991年开始临床使用,有关其远期随访的报道较少。1992年5月至2003年5月,本院应用该瓣施行瓣膜置换术10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单纯二尖瓣置换术341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单纯二尖瓣置换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复习1978年12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施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手术3416例的病例和随访资料,统计分析术后近、远期病死率、死亡原因、并发症以及影响疗效的高危因素。结果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占91.80%,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或器质性病变达50.32%,合并慢性疾病者为8.92%。手术死亡率为3.25%,主要死因是心力衰竭;总随访时间24735.83病人·年,20年累计生存率为(86.36±0.74)%;晚期病死率为0.84%病人·年,心力衰竭仍是主要死因。血栓栓塞为0.18%病人·年,与抗凝有关出血为0.68%病人·年;手术前心功能IV级、肾功能衰竭、严重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显著影响手术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时机、重视三尖瓣关闭不全和心律失常的处理、积极防治风湿病复发有助于改善二尖瓣病变的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10.
心脏跳动中保留全瓣膜结构二尖瓣置换术3例何巍,林辉,周华富,温仁祝,覃家锦,谭庆龙,方国威,郑宝石,彭青云,傅乾昌二尖瓣置换术保留瓣下装置对心脏舒缩功能具有良好调节和维护作用。1993年10月~1994年11月我们对3例患者施行心脏跳动中保留全瓣膜结...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术19例。结果表明:术后病人血波动力学稳定、心功能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对手术适应证的迭择、手术方法和术中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在重症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经验,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因重症二尖瓣关闭不全行全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3例;年龄38~82(63.41±11.82)岁;合并心房颤动13例;术前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5例,Ⅳ级12例;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7例,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9例,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全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其中生物瓣11例,机械瓣6例。全组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均顺利出院,住院期间未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无左心室破裂。17例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2~25(16.44±5.02)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术后2个月发生二尖瓣重度瓣周漏死亡。其余患者人工二尖瓣功能良好,无抗凝和瓣膜引起的并发症,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心功能NYHA分级恢复至Ⅰ级11例,Ⅱ级4例,Ⅲ级1例。术后早期及随访期间心胸比率、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及收缩期末内径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减小。而术后早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术前相比有所降低[(50.94%±8.78%)vs.(55.31%±10.44%),P=0.04],术前LVEF与随访期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31%±10.44%)vs.(56.13%±9.67%),P=0.73],随访期间LVEF与术后早期相比显著增加[(56.13%±9.67%)vs.(50.94%±8.78%),P=0.02]。术后早期与随访期间人工二尖瓣压力减半时间(PH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06±19.00)ms vs.(94.56±19.19)ms,P=0.91]。结论全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在重症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二尖瓣置换术中应用安全有效,可以改善左心室重构及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146例严重肺动脉高压者二尖瓣替换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伴重度肺高压病人的手术效果。采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对肺动脉收缩压(SPAP)≥9.33kPa(1kPa=7.5mmHg)并接受二尖瓣替换术(MVR)的146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为4组。A组:极重度肺高压(SPAP≥13.3kPa);B组:心功能严重低下组(心脏指数CI≤33.34);C组:心功能减低或正常组(33.34≤CI≤66.68);D组:高心排血量组(CI≥66.68)。其中每组按一次和二次手术再分为2个亚组。结果示一次手术组总死亡率为5.3%;A1、B1、C1、D14组术前临床情况、所用术式和心脏阻断时间等无差异,但B1组低心排(24.2%)早期死亡率(15.2%)明显高于其它3组(P<0.05),而D组无死亡。二次手术组总死亡率为28.2%;各亚组低心排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一次手术各组。由此认为,二尖瓣病变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MVR后低心排和早期死亡率与术前心脏指数有关。当心脏指数>33.34时,即使肺动脉压和全肺阻力同时极度增高者,术后低心排和死亡率亦不因此增加。当CI<33.34时,术后低心排及早期死亡率较高。重度肺动脉高压者施行二次MVR手术时风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术前无或伴有轻度主动脉瓣反流(aortic valve regurgitation,AR)患者施行二尖瓣置换术后的远期结果,探讨二尖瓣置换术时是否需要同期处理所伴有的轻度AR. 方法 将1999年3月至2004年4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前无或伴轻度AR)并随访5年或5年以上的88例患者纳入研究,按其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否无或伴有轻度AR将患者分为两组,AR组:伴有轻度AR,35例,男7例,女28例;年龄49.26±11.87岁;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4例,Ⅲ级26例,Ⅳ级5例.无AR组:无AR,53例,男7例,女46例;年龄48.59±10.22岁;术前NYHA:Ⅱ级7例,Ⅲ级39例,Ⅳ级7例.术后定期随访,术后5年完成超声心动图复查.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5~9年(6.39±1.26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NYHA 、心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4,0.841,0.960,0.732).AR组患者术后NYHA构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及增加(P<0.05);无AR组患者术后NYHA构成及LVEF亦较术前明显改善及增加(P<0.05),而术前、术后的LV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左室径(LV)、主动脉内径(AO)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组术前、术后发生AR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AR组患者术前、术后发生AR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后5~9年术前伴有轻度AR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AR构成变化不明显,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不需要同期预防性处理所伴有的轻度AR.  相似文献   

15.
16.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小左心室的瓣膜替换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1987~1993年389例二尖瓣狭窄(MS)行二尖瓣替换术(MVR)的病人中有小左室者126例,其中左室萎缩28例。心功能III级76例、IV级35例,重度肺动脉高压64例。手术死亡率95%,明显高于同期非小左室病人。主要死亡原因为右心衰、急性左心衰及瓣膜功能障碍。晚期死亡率为16%/病人-年,1、5年生存率为965%和884%。术后心脏超声显示小左室及左室萎缩者均出现左室构形和功能的重建,后者重建过程较长。结果表明,小左室主要影响术后早期效果,重度MS合并小左室,尤其是伴有严重肺动脉高压及左室萎缩,是手术的高危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大左心房二尖瓣置换术后早期抗凝的方法,以优化术后早期抗凝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出院144例大左心房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其中男76例、女68例,年龄36~60 (47.4±7.0) 岁,按术后使用不同的抗凝方案分为2组。A组:术后第2 d开始口服华法林;B组:术后第2 d开始口服华法林,同时加用拜阿司匹灵0.1 g。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情况。 结果 A组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为2.03±0.11,B组INR 2.01±0.1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4,P>0.05)。20例出血,总出血率为13.9%,两组I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6,P>0.05),两组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未出现血栓栓塞并发症,A组中9例出现血栓栓塞并发症(6.3%)。A组患者晚期死亡3 例(2%),均为颅内出血死亡,B组1例术后60 d 因反复出现心包积液,导致心脏压塞死亡,1例院外死亡,具体原因不详。 结论 大左心房二尖瓣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加用拜阿司匹灵,可有效减少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并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二尖瓣生物瓣置换的经验,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行胸腔镜下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19~80(55.6±17.3)岁,体重37~78(55.7±9.7)kg,体表面积1.30~1.95(1.67±0.16)m^2;合并心房颤动5例,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20例,Ⅲ级11例,Ⅳ级1例;二尖瓣风湿性病变16例,二尖瓣退行性病变1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4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下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其中采用Medtronic HancockⅡ人工生物瓣27例,Medtronic Mosaic生物瓣5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全组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均顺利出院,住院期间未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及左心室破裂。术后复查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所有患者人工二尖瓣功能良好,无瓣周漏发生。术后患者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心功能恢复至Ⅰ级9例,Ⅱ级17例,Ⅲ级6例。术后早期及术后3个月左心房内径及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减小。而术后早期及术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术前相比有所降低。结论胸腔镜下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行,使用特殊类型生物瓣可明显减小手术切口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