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目的 观察痛风泰颗粒剂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临床确诊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中药+西药组(36例)予痛风泰颗粒剂和双氯芬酸钠胶囊,中药组(36例)予痛风泰颗粒剂,西药组(36例)予双氯芬酸钠胶囊.结果 治疗5天,观察病情改善状况,中药+西药组治愈15例,总有效率达86.11%;中药组治愈11例,总有效率为75%;西药组治愈12例,总有效率75%.中药+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从临床总体疗效来看,尤其在防治早期肾损害方面,中药与西药联用的效果则明显优于单用中药或单用西药.结论 痛风泰颗粒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干预效应,且与双氯芬酸钠胶囊相当.临床研究显示,痛风泰颗粒剂与双氯芬酸钠胶囊合用,在改善临床症状,尤其在防治早期肾损害方面,疗效优于单用双氯芬酸钠胶囊.且单用痛风泰颗粒与单用西药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痛风泰颗粒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痛风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痛风性关节炎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根据中医理论辩证论治:祛风散寒、通络利痹、活血化瘀。用自拟痛风散对痛风性关节炎进行治疗;观察组,13例,用西药治疗。然后,观察症状缓解和血尿酸及尿尿酸的改善作比较,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80.76%和100.00%;观察组:分别为46.2%和69.2%。血尿酸和尿尿酸前者:显效率为84.60%和总有效率96.15%;后者:分别为46.20%和69.23%。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痛风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且无毒副作用,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痛风克颗粒剂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痛风克颗粒剂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痛风克组)和对照组(秋水仙碱组)。连续1周后观察各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和血尿酸情况。结果:痛风克组与秋水仙碱组均可明显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和血尿酸值(P<0.05),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痛风克颗粒剂组的不良反应出现明显比秋水仙碱组。结论:痛风克颗粒剂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中药汤剂四妙丸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痛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跟对照组,每组35人。在非药物基础治疗对等条件下,对照组35例应用西药(秋水仙碱、依托考昔),治疗组35例内服中药汤剂四妙丸加味,比较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指标变化(服药前及1个疗程结束后次日患者空腹血尿酸、C-反应蛋白及血沉)及有无药物毒副反应。结果中药治疗组显效24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显效16例,好转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8.5%。比较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比较治疗前后血尿酸、C-反应蛋白及血沉,均有显著性差异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血尿酸、血沉,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出现4例恶心反应,无其他不良反应;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四妙丸加味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改善临床症状以及降血尿酸效果均较西药组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丹溪痛风汤合升降散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综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丹溪痛风汤合升降散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控显率、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变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控显率为8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52,P0.05)。治疗后,两组血尿酸(BUA)、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45,P0.05)。结论:丹溪痛风汤、升降散口服配合中药外敷辅助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关节功能,并可早期平稳血尿酸等实验室指标,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热凉血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急性期给予秋水仙碱口服至疼痛明显好转后停用,缓解期给予别嘌醇片剂口服治疗;治疗组西医治疗同对照组,同时全程加服清热凉血方煎剂。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急性复发例数,以及血尿酸的水平变化。结果(1)治疗1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81.8%;治疗4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90.9%;治疗1周及4周时,治疗组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4周内及治疗结束后12周内,治疗组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复发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4周及治疗结束12周时,治疗组的血尿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热凉血方和抗痛风西药联用能有效缓解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减少其急性复发的发生率,且具有降低血尿酸水平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原发性痛风的临床特征和防治要点。方法对社区106例原发性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中64例离退休教职工患者(A组)与同期42例在职教工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比较。结果A组的血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尿酸、血沉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合并肥胖症、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的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合并糖尿病、泌尿系结石的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中青年人原发性痛风以血尿酸持续或波动性增高多见,老年人原发性痛风则以痛风性关节炎多见,其发生率较中青年高且症状有时不典型,红、肿、热、痛可能有部分缺如;②对部分痛风病人的诊断不能只看血尿酸水平,尤其对老年人不能以血尿酸正常而否定诊断,有时需反复检查;③通过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的干预可控制部分患者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性关节炎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与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中药组和西药组。针刺加中药组25例,采用针刺加中药(土茯苓、山慈菇、萆等)汤剂方法,对照组20例,采用口服嘌醇片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药物,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尿酸。结果针刺加中药组与西药组相比,临床症状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加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疗效显著,也是调节体内血尿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甘草附子汤和姜苓半夏汤合方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40例。中药治疗组用甘草附子汤和姜苓半夏汤合方治疗,西药对照组用西药常规治疗1~2月。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血尿酸、血沉指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中药治疗组血尿酸、血沉指数下降效果更为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草附子汤和姜苓半夏汤合方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痛风颗粒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痛风颗粒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片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症状、关节功能及血尿酸水平,评价两组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6%和90.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血尿酸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关节功能明显改善(P0.01)。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和43.33%,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痛风颗粒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新加四妙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新加四妙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4例分为两组,中药组36例予新加四妙汤治疗,西药组28例予立加利仙(苯溴马隆)及芬必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尿酸及血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尿酸、血沉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加四妙汤对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能够降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血尿酸和血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四妙止痛汤配合熏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四妙止痛汤配合熏洗治疗,对照组30例给依托考昔片(安泰信)口服,疗程均为10天。结果:治疗组临床愈显率为96.7%,对照组愈显率为83.3%。两组关节疼痛、肿胀在治疗第5天和第10天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WBC较治疗前降低(P〈0.05),BUA、ES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的BUA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四妙止痛汤配合熏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较好的止痛消肿疗效,并能降低血尿酸。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解毒泄浊益肾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平均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自拟方解毒泄浊益肾汤,对照组口服痛风定胶囊,连续用药4周,观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尿酸、血清尿素氮及血肌酐,对各项检测数值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尿酸值较治疗前都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在症状体征、综合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其降低血尿酸、血清尿素氮和血清肌酐也优于对照组,同时在安全性方面主观不适症状较少。结论解毒泄浊益肾汤缓解关节疼痛症状、改善临床体征等方面具有较良好的作用,且有降低血尿酸、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的作用,未发现明显毒副反映,适合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进一步探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针0.45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同时予以四妙散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布洛芬胶囊0.2g/次,3次/d,饭后服;疼痛缓解后,以别嘌醇片口服,0.1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以及血尿酸(B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沉(ESR)与白细胞(WBC)等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关节疼痛积分与关节肿胀积分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P<0.01);治疗组治疗后,治疗组的BUA、TC、TG等实验室检测指标与对照组经治疗后之间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利泄浊祛痛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片口服,初始剂量1?mg,随后0.5?mg/h,症状缓解后0.5?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清利泄浊祛痛汤,每日1剂。2组疗程均为7?d。记录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白细胞(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BU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关节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CRP、ESA、TNF-α、IL-1、BUA水平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在秋水仙碱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清利泄浊祛痛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可有效缓解其主要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痛风颗粒不同提取部位(群)的抗炎、降尿酸作用及对肾脏的影响,筛选痛风颗粒抗痛风的有效部位(群)。方法 大鼠足跖注射微晶型尿酸钠制备踝关节肿胀、足跖肿胀模型,腺嘌呤+盐酸乙胺丁醇制备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足肿胀率、血尿酸(UA)值、肌酐(Cr)、血尿素氮(BUN)水平和肾脏系数,筛选痛风颗粒不同提取部位中的有效部位(群)。结果 痛风颗粒A部位(主要由黄酮、生物碱、有机酸组成)显示出显著的抗炎、降尿酸和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显著抑制尿酸钠致大鼠的足跖肿胀及踝关节肿胀(P<0.01);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的血UA、Cr及BUN水平(P<0.01);但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肾脏系数无显著改变。结论 在各提取部位中,A部位降尿酸、抗炎作用最强,与痛风颗粒全方作用强度相当。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以奈普生胶囊、别嘌醇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两组连服2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χ^2=3.987,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积分、压痛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和P〈0.01);血尿酸(BUA)、血沉(ESR)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组TG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酸脂清组方对高尿酸血症伴有关节肿胀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PGE2(前列腺素E2)、IL-6(白介素-6)的影响,研究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对照组、模型组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干预6天,第7天造模,造模后24小时时从下腔静脉取血测血清UA(尿酸)、PGE2、IL-6的含量.结果 酸酯清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UA降低(P<0.01)、PGE2降低(P<0.05),血IL-6含量用药后变化无显著性.结论 酸脂清组方可能通过降低PGE2的含量发挥对实验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冰如 《重庆医学》2008,37(10):1043-104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门诊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尼美舒利加新癀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外敷歧皇黄连膏治疗。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判定治疗效果,并分析两组患者症状缓解的时间。结果对照组60例,总有效率为85.00%;治疗组76例,总有效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21.05%的患者在1d之内局部症状得到缓解,3d之内症状明显缓解的患者达到72.37%;而对照组在1d之内症状得到缓解的患者仅为11.67%,在3d之内症状得到缓解者为43.33%,明显低于治疗组。结论歧皇黄连膏外敷对促进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局部症状缓解、缩短病程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敷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