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症状性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18例症状性Rathke囊肿病例均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切除部分囊壁,敞开囊腔,清除囊肿内容物。结果:术后随诊3个月至10年,18例患者的症状均有缓解,4例患者术后复发。结论:鞍区症状性Rathke囊肿术前较难明确诊断,CT/MRI检查呈多样性,无特异性。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可明确诊断,缓解症状,患者预后良好,是治疗垂体Rathke囊肿的有效方法。病例复发与鳞状上皮化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总结症状性Rathke裂囊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手术疗效,探讨其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6月至2010年7月间收治的48例经手术治疗的Rathke裂囊肿病例资料.其中19例经蝶手术,29例行开颅手术.结果 临床表现以头痛、视觉障碍为多见.术后病理证实均为Rathke裂囊肿,所有患者原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探讨鞍区Rathke囊肿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病例5例,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16~57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2个月~15年,平均病程34.5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及视力功能障碍(4例),性功能下降(2例),月经紊乱(1例)。1例采用单鼻孔经蝶入路:清除囊肿内容物,切除大部分囊壁,4例采用经翼点入路,清除囊肿内容物,基本全切囊壁。结果随访2年,头痛、视力障碍的病例的症状缓解,垂体功能低下病例得到明显改善。术后患者均无复发。结论鞍区Rathke囊肿CT及MRI表现无明显特异性,易与垂体腺瘤、颅咽管瘤混淆,术前较难明确诊断,经蝶入路及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是明确诊断、缓解症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经手术和病理明确诊断的20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部位、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疗方法.结果 囊肿位于颈段10例,胸段7例,颈胸交界1例,腰段2例.囊肿全切除16例,近全切除4例,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椎管肠源性囊肿是先天性良性病变,多发生于颈、胸段椎管硬膜下脊髓腹侧.治疗首选显微外科手术全切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athke囊肿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4例Rathke囊肿患者采用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清除囊肿内容物,根据粘连情况切除部分囊肿,充分敞开囊腔。结果14例术后均随诊3个月至7年,未见一例复发。8例头痛患者的症状全部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视力、视野障碍者术后即恢复;6例月经紊乱者有4例恢复正常,3例性功能减退者2例明显改善,1例肥胖患者术后体重未见明显变化,1例偶然发现者术后垂体功能无异常。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崩3例。结论Rathke囊肿CT、MRI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术前较难确诊,采用单鼻孔一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及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蝶手术治疗鞍区症状性Rathke囊肿的效果?手术技巧和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本科收治的22例鞍区症状性Rathke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下降及内分泌症状,均采用神经内镜经蝶入路手术?22例患者术中均完全清除囊液,大部分切除囊壁?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60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术后出现一过性尿崩5例,永久性尿崩1例?术后有2例复发,其中1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神经内镜经蝶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治疗鞍区Rathke囊肿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鞍区Rathke囊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对6例Rathke囊肿病例采用单鼻孔蝶窦入路、翼点入路和眉弓锁孔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切除部分囊壁,敞开囊腔,清除囊肿内容物.结果:术后随诊6mo~3a,本组症状均有缓解,3a均未复发.结论:鞍区Rathke囊肿CT、MRI检查无特异性,术前较难明确诊断.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是其有效治疗方法,可以明确诊断,缓解症状,病人预后良好,是治疗垂体Rathke囊肿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显微镜下手术切除儿童颅咽管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总院神经外科2002年12月~2012年8月收治的26例小儿颅咽管瘤临床表现、显微外科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6例患儿全切14例(53.8%),次全切5例(19.2%),大部切7例(26.9%)。术后出现尿崩18例(69.2%),4例为长期尿崩者。6例出现下丘脑症状。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儿童颅咽管瘤是目前最佳的方法,熟练的显微技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6,(5):543-544
目的:探讨经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Rathke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脑垂体Rathke囊肿患者采用经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及经病理检查,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4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垂体Rathke囊肿术前较难准确诊断,经蝶手术是治疗垂体Rathke囊肿及明确诊断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颅底中央区巨大表皮样囊肿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底中央区巨大表皮样囊肿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底中央区巨大表皮样囊肿36例的临床特点和手术体会.结果:36例颅底中央区巨大表皮样囊肿中,手术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4例,颅神经损伤或症状加重1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根据表皮样囊肿累及的部位,选择好手术入路和运用好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手术的全切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症状性Rathke囊肿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症状性Rathke囊肿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14例;主要临床表现:头痛15例(65.2%),视力下降和/或视野缺损8例(34.8%),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11例(47.8%)。头颅MRI检查发现完全鞍内型病变10例,鞍内-鞍上扩展型10例,完全鞍上型3例。16例采用经鼻蝶入路手术,7例经右侧翼点入路手术,术中彻底清除囊内容物,完整或部分切除囊壁,敞开囊腔。结果:随诊14个月到10年,术后13/15例(86.7%)头痛患者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8/8例(100%)视觉障碍患者均得到改善,7/11例(63.6%)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患者缓解。随访期间复发1例。结论:症状性Rathke囊肿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多样,术前明确诊断较困难。多数患者可经鼻蝶入路清除病灶,对于完全鞍上型病变则需选择经颅入路。显微手术后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赵家博  桑雅荣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8):2356-2358
目的:分析Rathke囊肿的MRI特点。方法:病理证实的Rathke囊肿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18岁~48岁,平均33岁。所有病理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结果:病变单纯位于鞍内者5例,单纯鞍上者2例,鞍内鞍上者3例。Rathke囊肿的MRI信号多种多样,一般无明显强化,少数囊壁强化。结论:MRI对Rathke囊肿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国内Rathke囊肿文献病例的常见临床和MRI表现,提高认识水平。方法分析1995年至2015年8月间的国内原始中文文献29篇469例Rathke囊肿,总结文献中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病变部位和MRI表现。结果患者男:女性别比约为3:4,平均年龄约37.0岁。87.4%患者出现头部不适、下丘脑-垂体功能异常和视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临床无症状者仅12.6%。Rathke囊肿45%位于鞍内,52.7%位于鞍内并向鞍上延伸,2.3%位于鞍上。40.3%囊肿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45.8%T1WI高信号,T2WI高、等或低信号;10.1%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MR增强扫描后27.7%囊肿边缘或环形强化,72.3%无强化。8.6%可见囊内结节,0.9%囊底出现沉淀物。结论国内Rathke囊肿患者女性略高于男性,平均年龄约37.0岁,多因周围结构受压出现症状而就诊。囊肿以鞍内和鞍内并向鞍上延伸常见,T1WI高信号最常见,其次为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组合,增强扫描后不足1/3囊肿边缘或环形强化,囊内结节和囊底沉淀物的出现率不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垂体Rathke裂囊肿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Rathke裂囊肿的MRI表现,包括病灶的位置、大小、信号,增强特点及相邻结构的改变。结栗19例位于鞍内,4例位于鞍内鞍上。增强后病灶均无强化。类圆形12例,椭圆形8例,不规则型3例。MRI信号变化多样。部分病例垂体柄、视交叉及鞍底有爱压。结论Rathke裂囊肿在MRI上的信号复杂,依其囊内容物成分而有不同表现,单凭信号及形态与鞍区其它囊性病变难以区分,动态及延迟增强无强化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鞍区RaLhke囊肿的MRl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4例Rathke囊肿的MRI资料,其中15例进行了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裳肿位于鞍内1O例,鞍内向鞍上延伸14例,多呈圆形、卵圆形或哑铃形,10例正确诊断、11例误诊为垂体瘤,2例误诊为颅咽管瘤,1例误诊为蛛网膜囊肿。结论鞍区Rathke囊肿的MRI表现较典型的特点为:信号多雯,囊内有结节、壁无强化或线样强化,但部分不典型病例需密切结合临床病史与垂体瘤、颅咽管瘤鉴别。  相似文献   

16.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9例Rathke囊肿的CT及MRI资料。CT平扫发现4例为低密度,1例为等密度,14例为高密度。MRI平扫发现病变1例位于鞍内,18例位于鞍内并向鞍上延伸。病变呈圆形、椭圆形或哑铃形,T1低信号、T2高信号有6例;T1高信号、T2等信号有5例;T1等信号、T2高信号有4例;T1等信号、T2等信号有3例;T1高信号、T2高信号有1例。19例MRI增强扫描,均未见明显强化。Rathke囊肿囊液密度和信号变化多样,但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对其中多数病例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症状性鞍区 Rathke 囊肿(RCC)的临床特点与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的疗效。方法总结与分析所收治的9例 RCC 患者的临床资料。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进行手术,采用清除囊液加囊壁部分切除的方法实施治疗。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或者改善,无脑脊液漏、永久性尿崩与垂体功能低下,随访4~12个月,未见囊肿复发。结论采用神经内镜下囊液清除加囊壁部分切除的方法治疗 RCC ,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具有并发症少、对内分泌干扰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非垂体腺瘤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蝶窦显微手术治疗非垂体腺瘤病变的临床经验.方法对8例非垂体腺瘤患者采用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镜直视下病变切除手术,其中Rathke囊肿2例、垂体脓肿2例、颅咽管瘤、脑膜瘤、空蝶鞍、脊索瘤各1例.结果病灶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患者视觉障碍明显或部分改善4例,女性患者月经紊乱及男性患者性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非垂体腺瘤病变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张守民  李景英  高国政  戚春厚 《吉林医学》2011,32(22):4529-4532
目的:探讨Rathke囊肿的MRI表现与病理学的关系,MRI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5例Rathke囊肿,均行MRI检查。结果:15例Rathke囊肿均显示鞍内或向鞍上圆形或椭圆形病灶。直径1~2 cm者9例。T1WI高信号7例,其中FS-T1WI高信号3例,T2WI高信号4例,等或低信号3例;T1WI低信号8例,T2WI均呈高信号;DWI弥散不受限4例;3例出现边缘强化。囊内容物为黄色、棕色水样或脑脊液、胶冻状粘液或含有胆固醇结晶。囊壁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或纤毛柱状上皮,有的混有假复层鳞状上皮或慢性炎性细胞,部分含有邻近受压的垂体组织。结论:MRI对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囊肿的MRI与病理表现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胸腺囊肿的外科治疗 (附2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腺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外科治疗的胸腺囊肿,总结临床特点。结果:约50%的胸腺囊肿患者于就诊时有症状,术前确诊率很低,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及死亡。随诊3个月-6年无复发。结论:为明确诊断,消除症状,去除病灶,对胸腺囊肿宜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