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湿润烧伤膏抗感染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采用大鼠20%Ⅲ度烫伤创面接种绿脓杆菌 ATCC-27853作为实验治疗模型,旨在评价湿润烧伤膏外用治疗烧伤的防治感染功效。于接种绿脓杆菌后10分钟、8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开始外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并以1%的 Ag-SD 霜,1.2%的 Ag-FLX 霜和基础霜剂作为对照。治疗48小时后送血培养,痂下细菌计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此作为评价指标。4种外用药物在体外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做抑菌试验,结果表明,Ag-FLX 抗菌作用和疗效最强,Ag-SD 次之,而湿润烧伤膏的各项指标和基础霜剂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说明湿润烧伤膏在防治烧伤感染方面几乎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2.
湿润浇伤膏抗感染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我们采用大鼠20%Ⅲ度烫伤创面接种绿脓杆菌ATCC-27853作为实验治疗模型,旨在评价湿润浇伤膏外用治疗烧伤的防治感染功效。于接种绿脓杆菌后10分钟,8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开始外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并以1%的Ag-SD霜,1.2%的Ag-FLX霜和基础霜剂作为对照。治疗48小时后送血培养;痂下细菌计数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此作为评价指标。4种外用药物在体外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做抑 相似文献
3.
4.
在300例应用湿润暴露疗法的烧伤病例中,选择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相同深度、不同治疗方法对比观察76例;并随机抽样100例(简称湿疗组)与传统干燥暴露或湿敷包扎疗法100例(简称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湿疗组创面愈合天数浅Ⅱ度为30±3天,深Ⅱ度为50±3天;对照组浅Ⅱ度为11±3天,深Ⅱ度为21±3天。湿疗组有23例改用手术植皮治愈,2例发生全身侵袭性感染;对照组除6例手背部深Ⅱ度创面行早期削痂植皮治愈外,仅2例因感染加深后改用手术植皮治愈。湿疗组愈后均留有不同程度瘢痕增生。临床应用表明湿润烧伤膏并非治疗烧伤“良药”,不宜盲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在300例应用湿润暴露疗法的烧伤病例中,选择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相同深度、不同治疗方法对比观察76例;并随机抽样100例(简称湿疗组)与传统干燥暴露或湿敷包扎疗法100例(简称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湿疗组创面愈合无数浅Ⅱ度为30±3天,深Ⅱ度为50±3天;对照组浅Ⅱ度为11±3天,深Ⅱ度为21±3天。湿疗组有23例改用手术植皮治愈,2例发生全身侵袭性感染;对照组除6例手背部深Ⅱ度创面行早期削痂植皮治愈外,仅2例因感染加深后改用手术植皮治愈。湿疗组愈后均留有不同程度瘢痕增生。临床应用表明湿润烧伤膏并非治疗烧伤"良药",不宜盲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湿润烧伤膏的临床疗效观察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3月至1993年2月收治在院外经湿润烧伤膏治疗的患者共23例,大部分为中小面积灼伤。入院时除1例已成瘢痕畸形外,余22例均为感染创面,其中17例伴有全身中毒症状。本组并发败血症7例,其中3例死亡,死亡时间均在入院后48h以内,死亡率为13%。14例行扩创并自体皮移植术。15例在不同的部位留有瘢痕,瘢痕发生率为65%。因此,我们认为,湿润暴露疗法并非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1990年3月至1993年2月收治在院外经湿润烧伤膏治疗的患者共23例,大部为中小面积灼伤。入院时除1例已成瘢痕畸形外,余22例均为感染创面,其中17例伴有全身中毒症状。本组并发败血症7例,其中3例死亡,死亡时间均在入院后48h、以内,死亡率为13%。14例行扩创并自体皮移植术。15例在不同的部位留有瘢痕,瘢痕发生率为65%。因此,我们认为,湿润暴露疗法并非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1990年3月至1993年2月收治在院外经湿润烧伤膏治疗的患者共23例,大部为中小面积灼伤。入院时除1例已成瘢痕畸形外,余22例均为感染创面,其中17例伴有全身中毒症状。本组并发败血症7例,其中3例死亡,死亡时间均在入院后48h 以内,死亡率为13%。14例行扩创并自体皮移植术。15例在不同的部位留有瘢痕,瘢痕发生率为65%。因此,我们认为,湿润暴露疗法并非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们应用湿润烧伤膏于Ⅰ、Ⅱ度烧伤创面及供皮创面,并对用湿润烧伤膏包扎后的创面温度进行了测定,观察了烧伤肉芽组织埋存于湿润烧伤膏、复合抗生素软膏及碘醚膏中的菌量改变,结果说明:湿润烧伤膏无抑菌作用,也未发现其可促进或加速创面愈合的作用;包扎后的创面在湿润烧伤膏覆盖区与普通油纱布覆盖区,经测定温度基本一致,亦即湿润烧伤膏包扎后的局部条件与普通包扎疗法相比无特殊差别,临床过程也一致,如脱痂早、易感染等。因此,我们认为湿润烧伤膏对于烧伤Ⅰ度、浅Ⅱ度创面有一定的安抚作用。可酌情使用;在浅的真皮外露的创面使用时如配合抗生素治疗,也可适当选用湿润烧伤膏;但在深Ⅱ度创面使用应慎重。 相似文献
10.
胡嘉念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994,(1)
我们应用湿润烧伤膏于Ⅰ、Ⅱ度烧伤创面及供皮创面,并对用湿润烧伤膏包扎后的创面温度进行了测定,观察了烧伤肉芽组织埋存于湿润烧伤膏、复合抗生素软膏及碘醚膏中的菌量改变,结果说明:湿润烧伤膏无抑菌作用,也未发现其可促进或加速创面愈合的作用;包扎后的创面在湿润烧伤膏覆盖区与普通油纱布覆盖区,经测定温度基本一致,亦即湿润烧伤膏包扎后的局部条件与普通包扎疗法相比无特殊差别,临床过程也一致,如脱痂早、易感染等。因此,我们认为湿润烧伤膏对于烧伤Ⅰ度、浅Ⅱ度创面有一定的安抚作用,可酌情使用;在浅的真皮外露的创面使用时如配合抗生素治疗,也可适当选用湿润烧伤膏;但在深Ⅱ度创面使用应慎重。 相似文献
11.
文中报告了我科自1990年1月至1992年12月收治的12岁以下小儿烧伤,经院外湿润烧伤膏治疗后发生侵袭性全身感染,多脏器并发症及严重电解质紊乱而转入我科的21例危重病例。年龄1~5岁,烧伤总面积5%~30%(平均16.0%±5.8%),均发生二个系统以上并发症和电解质紊乱。21例中,死亡4例。我们认为使用湿润烧伤膏后造成的创面严重感染是导致多脏器损害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慎重使用湿润烧伤膏。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湿润烧伤膏和皮维碘软膏对重度烧伤的治疗效果,1991年7月至1995年6月对35例烧伤面积在30%以上的病人分别外用湿润烧伤膏和皮维碘软膏,结果表明:对浅Ⅱ度烧伤,两药的治疗结果无显著差异;对深度烧伤,湿润烧伤膏不如皮维碘软膏,前者抗菌能力差,愈合时间长,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也未见明显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认为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应慎用湿润烧伤膏,尤其在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地区。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大鼠15%Ⅲ度烫伤模型,创面涂绿脓杆菌(10~9/ml)后,分为涂银锌霜(AgSD+ZnSD+Azone)组、照射HM弥散离子流组、涂湿润烧伤膏组及不治疗的对照组。对四组大鼠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和内皮素水平变化进行了检测,旨在比较不同疗法控制创面感染的作用。结果表明,银锌霜与离子流照射效果好,而湿润烧伤膏效果差。 相似文献
15.
16.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ibiotic administration and the changes in bacteriological profile in a burn unit. Methods: The data of consumption of different kinds of antibiotics, including total antibiotic consumption [expressed as the number of defined daily doses (DDD)] as well as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were collected in a 8-year period. The constituent ratios of different kinds of antibiotics in total antibiotic consumption to isolation rates of various species of bacteria were calculated, and their correlation was analyzed. Results: Within this period, it was found that the aminoglycosides and first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were used less frequently, while the polypeptides, carbopenem and macrolides were used proportionally more. At the same time, the isolation rates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Acinetobacter sp, Enterobacter cloacae, Klebsiella pneumoniae an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were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constituent ratios of predominant pathogens were correlated to the different kinds of antibiotics consumption in the burn unit.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consumption of different antibiotic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rends of emergence of bacterial isolates from infected burn wounds. The result might imply that to regulate the administration of certain antibiotics might help decrease the emergence of certain pathogenic bacteria in burn infections.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包埋皮瓣修复联合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手指末节毁损性离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肇庆市端州区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48例(64指)手指末节毁损性离断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6例,34指)和对照组(22例,30指)。观察组采用包埋皮瓣修复联合MEBO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包埋皮瓣修复断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周皮瓣优良率,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在断指存活、皮瓣存活、上皮化、指甲再生、骨折愈合、甲沟畸形、感染等指标的差异,根据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手指功能。结果比较两组术后4周皮瓣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断指存活率、皮瓣存活率均达100%,所有断指均获上皮化,骨折均获愈合;观察组TAM优良率、指甲再生良好率以及感染、甲沟畸形发生率等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埋皮瓣修复联合MEBO治疗手指末节毁损性离断,手指关节活动度改善明显,感染、甲沟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断指存活、皮瓣存活、上皮化、骨折愈合等方面的临床效果与传统方法相似,技术简单、安全,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