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回顾已发表的中国癫痫儿童丙戊酸钠群体药动学模型,通过外部验证评估其预测性能,为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已发表的中国癫痫儿童丙戊酸钠群体药动学模型,利用回顾性收集的患者信息进行外部验证,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利用101例次血药浓度数据对检索到的4个中国癫痫儿童丙戊酸钠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4个模型MPE、MAE、RMSE值相差不大,模型预测浓度与实测浓度拟合度好。Ding等建立的模型各区间预测误差符合率较好,对我院癫痫患儿更具针对性,但4个模型预测准确度差异不大。结论通过对4个模型预测性能的评估,模型B预测性能相对更好,但4个模型准确度整体差异不大。种族差异可能是影响模型准确度的重要因素,在后续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中国成年人中服用地高辛患者的群体药动学( PPK )模型,促进个体化给药。 方法 收集 155 名长期规律服用地高辛患者的 262 例次稳态地高辛的测定结果以及相关临床数据。应用 NONMEM 软件求算 PPK 参数值,建立基本模型和最终模型。运用内部验证法,验证模型的可靠性。 结果 地高辛达到稳态时,其 PPK 模型符合口服吸收一室模型。地高辛体内清除和患者血清肌酐浓度、体重、是否有合并用钙离子拮抗剂( CCB )、螺内酯 (SPR) 有关。最终模型可表达为: <> CL /<>F=9.33 × 0.512(SCR/119.1) × [1+0.017 × (Weight - 61.2)] × (1 - 0.21 × CCB) × (1 - 0.19 × SPR) L·kg-1·h-1<> K a =1.54 h -1 ; <> V d /<>F=187 L 。经内部验证法验证,本模型稳定、可靠。新取 5 个地高辛数据应用本模型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临床实际监测结果相符较好。 结论 用 NONMEM 软件成功建立中国成年人服用地高辛的 PPK 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目前已发表的中国成人患者丙戊酸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PPK)模型的预测性能,选择最适合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模型.方法 在PubMed和CNKI数据库中系统检索已发表的丙戊酸PPK模型,将收集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丙戊酸治疗药物监测数据代入模型中进行评估.评价指标包括:相对...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考察中国癫痫患者中丙戊酸(VPA)和卡马西平(CBZ)的药物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通过估算722例服用VPA和(或)CBZ的中国癫痫患者的清除率来定量考察两药的药动学相互作用。结果 VPA的清除率为CL=0.007 26×TBW0.890×(1+18.1DOSE)×1.36CBZ×1.22CHILD,CBZ的清除率为:CL=1.21×DOSE0.409×TBW0.292×1.16VPA×0.845ELDER,其中CL为清除率(L·h-1);TBW为体重(kg);DOSE为日剂量(g·kg-1·d-1);当服用CBZ时,CBZ=1,反之CBZ=0;当服用VPA且VPA日剂量大于19 mg·kg-1时,VPA=1,反之VPA=0;当小于6岁的儿童时CHILD=1,反之CHILD=0;当大于65岁的老人,ELDER=1,反之ELDER=0。结论 卡马西平和丙戊酸合用时,丙戊酸的清除率增加36%,当丙戊酸的日剂量大于19mg·kg-1 时,卡马西平的清除率增加16%。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已发表的癫痫患儿托吡酯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opPK)模型进行外部验证,评估其预测性能,为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 在CNKI、万方和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公开发表的癫痫患儿托吡酯popPK模型,检索时间为1995年10月至2020年10月.利用我院癫痫患儿血...  相似文献   

7.
癫痫治疗主要有药物和手术治疗两种,80%的患儿可通过药物控制发作。本文分析本院78例儿童全面性特发性癫痫通过丙戊酸钠加中药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入选标准:患者资料来源于我院儿科门诊,均符合内科疾病诊断标准[1]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有癫痫发作的典型表现和脑电图特征、有明确的病因、诊断标准符合1981年IL-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丙戊酸钠治疗不同年龄癫痫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丙戊酸钠单药治疗癫痫患者329例的疗效,按年龄分为3组(0~20岁组、21~40岁组、40岁以上组),每3月随访1次,随访1年,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3个组别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18.60%、21.31%、21.42%,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但21~40岁组中体重增加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丙戊酸钠在各年龄段出现的不良反应类似,但各有其特点,应有针对性地监测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环孢菌素群体药动学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环孢菌素(CSA)为模型药物,在NONMEM程序构建的群体药动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EXCEL实现个体化给药。方法以群体药动学模型为基础,采用1~2个实测的血药浓度点在EXCEL中运用最小二乘法估算每位病人个体间差异值。根据给药剂量、病人个体信息、个体间差异值和残留随机效应值进一步计算得出预测血药浓度值和预测血药浓度变异范围。结果由实测的ρ0(谷浓度)为基础估算个体间差异值,进而得到的预测血药浓度与观测值拟合较好,优于采用ρ2(给药后2h浓度)、或ρ0ρ2时所得的结果。结论在群体药动学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EXCEL通过1个血药浓度实测值可以实现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0.
甲氨蝶呤大剂量化疗的群体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敏  付强  李鹏  朱珠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5):367-372
 目的在淋巴瘤化疗患者中建立大剂量甲氨蝶呤(MTX)的群体药动学模型,评价病生理和临床因素对药物分布和消除的影响,并利用Bayesian方法预测药物浓度达到目标值(0.2μmol·L-1)所需要的时间。方法82名恶性淋巴瘤病人接受了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并入组。利用NONMEM法建立药动学模型。考察病生理因素、临床合用药对药动学行为的影响。利用交错确认法和自举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符合二室模型分布特征。药动学参数及其个体间变异如下:清除率CL 7.45L·h-1(个体间变异51.4%),中心室表观分布容积V1 25.9L(22.4%),外周室分布容积V2 9.23L(42.3%),室间转运系数Q 0.333L·h-1(70.7%)。血清肌苷浓度对清除率、体重对表观分布容积表现出明显的影响。Bayesian方法能够预测给药后44h药物浓度及达到安全阈值(0.2μmol·L-1)所需要的时间。结论血清肌苷和体重分别对甲氨蝶呤体内清除率和表观分布容积有影响。利用Bayesian估计和44h药物浓度可以预测个体的药动学参数和达到0.2μmol·L-1所需要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替硝唑在中国不同民族中的群体药动学模型,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用群体药动学方法,对50名汉、蒙、朝、回、维族健康志愿者的血药浓度进行分析,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程序建立替硝唑的群体药动学模型,考察人口统计学指标、生化指标等相关因素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选择一级吸收和消除的二室模型为结构模型,药动学参数CL1,CL2,V1,V2Ka的群体典型值及其相对标准误差分别为0.807L·h-1(10.7%),205L·h-1(9.32%),3.29L(17.7%),19.0L(15.4%)和1.51h-1(8.28%)。同时民族和体重对中央隔室清除率有显著影响(P<0.001),民族和性别对中央隔室表观分布容积有显著影响(P<0.001),体重对外周隔室表观分布容积有显著影响(P<0.001)。结论用NONMEM软件拟合建立的替硝唑群体药动学模型,经验证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中国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口服盐酸氨溴索的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方法 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口服60 mg盐酸氨溴索片或颗粒后,采用GC-ECD测定血药浓度,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程序建立盐酸氨溴索的群体药物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评价。结果 带有滞后时间的零级协同一级吸收一室模型对数据拟合良好,药物动力学参数CL/F、V/F和Ka的群体典型值及其相对标准误差分别为21.0 L·h-1 (2.05%)、181.0 L (2.04%)和0.959 h-1 (16.0%)。采用自举法(Bootstrap)对模型稳定性进行检验,1 000次采样结果显示收敛成功率高于90%。结论 用NONMEM软件拟合建立的盐酸氨溴索群体药动学模型,参数合理,模型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酒石酸唑吡坦在中国不同民族中的群体药动学模型,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汉、蒙、朝、维4个民族各10名(男、女各5、回族9名(男5女4健康志愿者,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10 mg后测定血药浓度,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程序建立酒石酸唑吡坦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并考察人口统计学指标、生化指标等相关因素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 选择一级吸收和消除的带有滞后时间的一室模型为结构模型,药动学参数CL/F、V/F和Ka的群体典型值及其相对标准误差分别为23.1 L·h-1(7.58%、53.0 L(5.11%和5.07 h-1(13.6%。同时性别和民族因素对清除率有显著影响(P<0.001,民族因素对表观分布容积有显著影响(P<0.001。结论 用NONMEM软件拟合建立的酒石酸唑吡坦群体药动学模型,经验证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实验旨在评价伏立康唑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特征, 寻找影响伏立康唑药动学参数变化的因素, 并对给药方案进行优化, 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为定量描述协变量与伏立康唑药动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采用了群体药动学的研究方法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稀疏血样进行分析。观察患者人口学资料、生化指标、合并用药、基因型等协变量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使用内部验证Bootstrap法对最终模型进行验证。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给药方案进行优化。结果 通过NONMEM(monlinear mixed effect modoling)程序对151例住院患者的406个血样进行分析发现, 具有一级吸收和一级消除的一房室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这些数据。其中, 表观分布容积为200 L, 清除率为6.95 L·h-1。患者年龄、CYP2C19基因型和碱性磷酸酶值对清除率有显著的影响。内部验证结果表明最终模型稳定可靠。在患者人群中, 200 mg/q12 h, iv或200 mg/q 12 h, po的给药方案对曲霉菌感染是有效的。200 mg/q12 h, iv或300 mg/q12 h, po的给药方案对治疗念珠菌感染是有效的。结论 蒙特卡洛模拟法与群体药动学参数结合可以指导临床优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5.
NONMEM法估算3种抗癫痫药对丙戊酸相对清除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用NONMEM法定量考察卡马西平、苯妥英、苯巴比妥对门诊癫痫患者丙戊酸(VPA)的清除率的影响。方法 162例门诊癫痫患者口服丙戊达稳态,得到谷浓度数据196点,用FPIA法进行检测。采用NONMEM法估算其相对清除率CL,并定量考察体重、合并用药、丙戊酸钠剂量对清除率的影响。结果 按口服一房室开放模型得到体重、丙戊酸钠日剂量、合并用药等因素与清除率CL(L.h^-1)之间的拟合模型为:CL=0.00482WT+0.110TAMT+0.394CBZS+0.108PHT+0.0822PB+0.0583。其中WT为患者的体重(kg);TAMT的值当VPA剂量大于1.3g.d^-1时为1,否则为0;CBZS的值为卡马西平按体表面积折算的日剂量(g.m^-2.d^-1);PHT的值当合用苯妥英钠按体表面各积折算的日剂量(mg.m^2.d^-1)>150时为1,否则为0;PB的值当合用苯巴比妥按体表面积折算的日剂量(mg.m^-2.d^-1)>40时为1显0。结论 ①使用丙戊钠剂量>1.3g.m^-2.d^-1或合并使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均可使VPA的清除率增加;②儿童CL/WT较成人高,提示VPA在儿童体内更易清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考察多沙普仑在中国汉、蒙、朝、回和维吾尔族健康受试者中的群体药动学特征。方法 根据50例健康受试者单次静脉滴注50 mg盐酸多沙普仑的血药浓度数据,应用NONMEM软件建立群体药动学模型、估算药动学参数值并评估各固定效应对代谢的影响。结果 多沙普仑符合三室模型,药动学参数群体典型值分别为:CL1 =17.8 L·h-1,CL2=10.5 L·h-1,CL3 =85.2 L·h-1,V1 =17.4 L,V2 =62.6 L,V3 =16.8 L。民族因素对于V2CL3CL1有显著影响,性别对CL2有显著影响。结论 NONMEM法建立的多沙普仑群体药动学模型经验证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用FPIA法(TDx仪,国产试剂盒)测定62例门诊癫痫患者67对稳态苯妥英(DPH)的总浓度ct和唾液浓度ca,唾液浓度对总浓度的游离分数(ca/ct)为9.39±1.88%,ct<./sub>与ca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ct=1.27+9.98ca,n=67,r=0.95。应用NONMEM程序一步估算67对DPH每日剂量-稳态唾液浓度的群体药动学参数,其结果为:最大消除速率Vm等于437mg/d,米曼氏常数Km等于0.42μg/ml,其个体变异分别为σvm(%)等于12.16,σKm(%)等于20.40,每日剂量的残差(或称个体自身变异)σE(%)等于1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