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调节器高调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平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111-2112
一次性输液器的使用有效地预防了因输液器所造成的热原反应,但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头皮针进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或是回血量少,严重影响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尤其婴幼儿更是如此。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我们采用将一次性输液器调节器高调法,或采用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为婴幼儿行静脉穿刺,成功率较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一次性输液器调节器设置高度和患者的卧住对静脉穿刺时回血快慢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在内科静脉输液治疗的120例患者.静脉穿刺时采取调节器高低两种不同方法和患者的两种卧位,观察头皮针内回血快慢,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 调节器高度高的和仰卧位的患者穿刺时回血速度较调节器低的和坐位的穿刺回血速度快.结论 调节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两种回血方法的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将12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将输注0.9%生理盐水的输液器调节开关放置于毛菲式滴管以下5cm处,向上牵拉关闭状态的调节器1cm,观察锁骨下静脉置管管腔回血。对照组60例,采用5ml注射器回抽管腔内回血,见到回血后使用配置的肝素盐水脉冲式封管。结果实验组回血率高于对照组、外露管腔可视回血量均衡4±2cm,护理操作时间≤36s,导管感染率降低(P〈0.05)。结论使用输液器调节开关负压原理回血法较注射器回血法外露管腔可视回血量均衡,护理操作快速、简单,避免因管腔内回血量过多污染输液装置而增加导管感染率,提高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有效性,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一次性输液器调节器设置高度在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在儿科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患儿调节器高度距离输液器针头接口50cm,对照组患儿的调节器距离输液器针头接口10cm。观察两组穿刺针内回血的快慢,并采用统计学方法 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回血时间为(2.05±0.15)s,观察组回血时间为(1.59±0.37)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7%,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节器的高低对儿科头皮静脉留置针静脉穿刺回血速度有一定影响,静脉穿刺时调节器位置越高。回血速度越快,穿刺成功率越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三通管应用临床后,方便了治疗护理工作,减轻了病人痛苦。基于三通管的特点,我们对其进行改进,设计成为盲端三通管,应用于危重病人救治,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构成即将三通管垂直端螺旋塑料帽更换为肝素帽便成为盲端三通管,仍为一次性塑料制品。2使用方法静脉输液成功后,将盲端三通管另外两端螺旋塑料帽拧下,分别连接于一次性输液器头皮针与过滤器处即可。3优点急诊急救病人常需多通道输液,多次静脉注射各种急救药品,但病人一般情况差,静脉穿刺困难,静脉留置针穿刺亦常失败。应用普通一次性输液器穿刺成功后,连接盲端三通管,既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后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穿刺成功率。方法将78例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穿刺;观察组采用改良方法穿刺:静脉输液时,穿刺前放平输液瓶和一次性输液器,使其与穿刺点成一个水平面,护士能观察到穿刺过程中的回血情况,判定留置针内套管是否在血管内。结果两种穿刺方法在成功穿刺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穿刺方法穿刺成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深静脉置管导管阻塞18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院普外科实施深静脉置管术的患者共80例,其中成人45例,小儿35例,年龄1~75岁,平均38岁。按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分为3组,Ⅰ组导管留置时间≤5d熏Ⅱ组导管留置时间6~10d熏Ⅲ组导管留置时间>10d.。按穿刺部位分为2组,A组颈内静脉置管或锁骨下静脉置管,B组股静脉置管。导管阻塞的判断标准:开通输液前常规抽回血,见回血后接上生理盐水,观察单位时间内的重力滴数,若液体滴数明显慢于置管初期或抽不出回血,可判断为管腔部分或完全堵塞。经皮锁骨下静脉穿刺采用Magney等报道的新方法(PacingClinElecerophysioi熏1993熏16穴11雪押21133),股静脉…  相似文献   

8.
杨卫飞 《北方药学》2012,(5):121-122
将125例需要化疗的肿瘤病人行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均为一次性穿刺成功。穿刺成功后做回血实验确认静脉穿刺成功,引流通畅,后接上肝素帽,实施化疗前后密切观察。全部125例顺利完成全程化疗,留置过程均未见导管柱塞。不良反应:其中3例病人出现置管口周围皮肤发红,疼痛,予加强消毒、红霉素软膏外涂后恢复。未见感染性发热。未见滑脱及药物外渗现象。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是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进针回血是判断穿刺成功的重要标志。笔者也经常遇见穿刺针刺入血管无回血或回血极少的情况,这除与少数患者血容量严重不足、压力较低有关,还可能与调节夹位置的高低有关。为此,笔者对普通手背静脉穿刺输液专门观察输液调节夹位置与回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将输液器调节夹分别放在高位(莫菲滴管下端10~20cm)、中位(高位20cm下到末端上10cm)和低位(剩余输液管段)处,结果高位组180例,明显回血135例(75%),少量回血45例(25%),无不回血者;中位组108例,明显回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280例门诊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观察维组采用负压静脉穿刺法,选好穿刺部位消毒后,穿刺前任意一手无名指和小指夹住调节器下方折叠的输液管,当针头进入皮下后,放开折叠部位,再进入血管即可见到回血.对照组按传统静脉穿刺方法,一次性头皮针与输液器直接连接着穿刺.结果 两组穿刺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负压静脉穿刺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穿刺法.  相似文献   

11.
静脉穿刺见回血是穿刺针成功刺入血管的最重要的判断标志之一.但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现象,而护理人员往往采取重新选择头皮静脉进行穿刺,这样既给患儿造成二次穿刺的痛苦,增加护患之间的矛盾,又造成血管的破坏,增加穿刺的困难,甚至贻误抢救及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一次性输液器系塑料制品 ,质地较开放式输液器乳胶管硬 ,弹性也差 ,尤其冬天温度低质地更硬 ,在护理操作时 ,往往针已穿入血管 ,但因静脉压不及塑料管压力大 ,而不见回血 ,导致误认为未穿刺入血管 ,一旦退针血涌出才发现成功的穿刺毁于一旦 ,给病人造成痛苦。尤其是手术病人 ,常需多处通道 ,且要12号粗针头穿刺 ,若遇肥胖危重病人 ,血管找之不易 ,一旦穿刺失败 ,想再找一条比较理想的血管都很困难 ,对手术的及时进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 ,发现在输液调节器前端的一段输液管中造成负压环境 ,针一刺入血管立即就有回血充…  相似文献   

13.
儿科输液护理工作经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保证小儿静脉输液的安全性的方式。方法:加强儿科护理输液管理.固定专人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应用连接输液器针头的硅胶管作为训练工具,进行小儿静脉穿刺训练,建立静脉穿刺失败登记、分析本,不定期地进行小儿静脉穿刺的人数由2人上升到11人。结果:家属和小儿的满意度由75%上升到95%。结论:加强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熟悉儿科的特点,并加强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的管理,严格遵守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及一次性使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浅静脉置管临床已普及应用,在操作过程中,常规操作方法为送套管完毕后,松止血带,打开输液器调速器,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在为血液粘稠度高的病人置管和送套管操作不顺利,时间延长时,送管完毕后经常出现回血凝固、堵塞管腔而导致置管失败.  相似文献   

15.
小儿静脉输液时,由于静脉细小,直接用输液器连接头皮针穿刺时,由于液体压力可造成不回血而导致穿刺失败。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我们在使用一次性输液器穿刺时,结合普通注射器回抽法,现总结介绍如下:备5ml无菌玻璃注射器,抽取无菌生理盐水3~4ml,排空注射器内气体,放入无菌治疗巾中备用。穿刺前,取下注射器上的针头,将适当型号的头皮针与注射器连接,排尽注射器及头皮针内的气体,将注射器针头套在输液器末端,当头皮针进入皮肤,快要刺入血管时,轻轻旋转回抽注射器活塞,使注射器内产生负压,见有血液回流后固定…  相似文献   

16.
孔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29-529
目的探讨输液器末端形成负压在小儿头皮输液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两人配合法和单人操作法。结果利用输液器末端形成的负压,护士能及时准确地判断穿刺是否成功。结论避免因判断失误造成反复多次穿刺血管,保护静脉,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肥胖儿童浅静脉穿刺失败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肥胖儿童浅静脉穿刺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肥胖儿童浅静脉穿刺失败(未一次性穿刺成功)的临床资料,对引起静脉穿刺失败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60例肥胖儿童浅静脉穿刺失败相关因素中,未找到合适血管110例(42.3%)、回血不及时87(33.5%)、儿童哭闹固定困难46(17.7%)、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17(6.5%)等。结论肥胖儿童浅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主要为找不到合适的血管和血管回血不及时,采用积极的护理对策可提高儿童浅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血管特点是,静脉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皮肤肌肉松弛,血管不易固定以及回血缓慢,凝血较快。根据老年人的血管特点,不同疾病应采取不同静脉穿刺部位及方法。 1 静脉穿刺部位 1.1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选择手、足小静脉.因为这类病人的血管硬化主要表现在大、中血管,远心端,表浅小血管往往受损较小。 1.2 糖尿病患者:应选择手、足部位的较直.管腔稍粗一些的血管.因这类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9.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既解决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静脉,又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封管是该技术成功应用的重要环节,如方法得当,可延长留置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反之则可由于管道回血引起血栓形成而造成堵管,使留置时间缩短,增加患者痛苦和静脉用药治疗的成本。临床多数以肝素正压封管,输液完毕,用注射器抽取肝素钠配制液3ml,关闭输液器开关,取掉注射器针头,接输液器针头,缓慢推注,推注封管液剩0.5~1.0ml 时,一边推封管液一边拔针头(推液速度大于拔针速度),关闭留置针小调节夹,完成封管。但边推边退针操作比较繁琐,我科采用自创的肝素封管时注射器少量刺入肝素帽代替边推边退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作者就一次性输液器中调节器位置不同对静脉穿刺见回血的影响进行了实验观察,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采用江苏武进县高分子医用器材厂生产一次性输液器,许可证号XK24-016-0205。受试对象:普外科手术后病人50名连续3d输液,其中女21名,男29名、年龄18~75岁。采用自身对照。实验1组调节器位于离茂菲氏液管液面下2.5cm处,对照组调节器位于离茂菲氏滴管液面下38cm处,实验2组调节器位于离茂菲氏滴管液面下74cm处。测试方法,在室温20℃~22℃环境中进行,统一用10%葡萄糖输液,使用7号头皮针。输液时,首先将输液架调节在同一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