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斌 《四川中医》1993,11(3):4-5
下利是少阴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原文45条,言及下利者23条,足见少阴病下利之多。有鉴于此,笔者试就少阴病虚寒下利相关问题讨论如后:  相似文献   

2.
正《伤寒论》中"下利"一证,原文论述有100多条,方剂30多首,下利泛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及排便异常而言,其病性、方证各不相同,在《伤寒论》中有下利清谷、自利、自利清水、泻利下重等之称,治法有清热止利、解表止利、温中止利、固涩止利、和里止利等方法。仲景治疗下利之证,方法灵  相似文献   

3.
赤石脂禹余粮汤证出自《伤寒论》原文第159 条:“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下利证治浅析曾红学(江西省赣州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341000)关键词《伤寒论》,下利,辨证论治下利一词在《伤寒论》中是泄泻与痢疾的统称。仲景在《伤寒论》中对下利证治论述甚详,其理法方药对我们当今治疗下利病证,仍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为后世所...  相似文献   

5.
“下利”是指粪便次数增多的一种病证。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它可以见“下利清谷”或“下利便脓血”等不同的排泄物。“下利”在《伤寒论》中有“下利”与“自利”之称。《伤寒明理论》、《伤寒蕴要》认为不因攻下而自泻利者为自利;因攻下而泻利者为下利。但详查《伤寒论》所述七十余条有关下利之证,划分并不如此严格,不可单以是否攻下为下利与自利之别。  相似文献   

6.
黄芩汤对胃肠道疾病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席军生  傅延龄 《光明中医》2006,21(10):65-66
黄芩汤首见于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72条黄芩汤证,原文为:"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原文为太阳少阳合病,但所举证候为"下利"及"呕",可知该黄芩汤证以少阳受邪为主,以"自下利"为主证.全方由黄芩(三两)、芍药(二两)、大枣(十二枚)、炙甘草(二两)组成.  相似文献   

7.
文章总结分析《伤寒论》六经病篇不同证候类型下利病变的理法方药,六经辨治下利妙法层出、方药俱备,三阳下利并非皆为阳热实证,亦有病性属虚或虚实夹杂者,三阴下利并非皆为虚寒下利,亦有病性属实或虚实夹杂者。临证时应遵《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知其表里先后,辨清寒热虚实、轻重缓急,治病方得良效。  相似文献   

8.
通过归纳、分析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治疗下利条文,总结仲景治疗下利方药及证治规律。结果显示《伤寒论》治疗下利有30个方,《金匮要略》有11个方,除《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重复的7个方,《伤寒论》《金匮要略》治疗下利共34方。根据治则治法对34方进行归纳、分类,并对方中所用的56味药进行频数统计和功效分类,总结出张仲景治疗下利首重顾护脾胃正气,灵活运用清泄里热,寒热平调,通因通用,疏肝健脾,温肾暖脾,燥湿运脾治法。  相似文献   

9.
六经下利证治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利是临床中常见的病症,在《伤寒论》中论述极为详细,载有其条文有八十余条,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皆有下利证治。作者就《伤寒论》中有关下利的证治按六经进行分类浅析,通过分辨明析六经下利证候,对合理使用经方,提高临床施治下利病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白头翁汤出自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其立方本义,原文说得虽属简要,但很清楚。《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371条:“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第373条:“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篇中原文同371条。综观这三条原文,不难看出该方主治病证为“热利”,症见下利后重,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中的猪苓汤证,历来注家见解颇不一致。如成无己视为“热客下焦”,柯韵伯则以此与栀豉汤、白虎加人参汤证为“阳明起手之法”。现谈谈个人看法,供同志们参考。归纳《伤寒论》中阳明病篇、少阴病篇关于猪苓汤证的原文,其症状为: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伤寒论》原文的示例,归纳《伤寒论》原文中多处出现的"证",分析其不同的内涵,并从症状之证、规律性症状组合之证、理论之证这3方面对证的不同内涵进行深入辨析。了解证的不同层次内涵可更好地传承经典,有助于正确评价方证经验的历史价值,对于客观认识方证思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笔者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关芍药的汤证原文,结合历代本草著作,部分古今名医在经方中芍药的使用经验归纳出芍药的性味与功效。芍药味苦平,主治拘挛,腹满腹痛,头痛,身体不仁,小便不利,下利,便难。  相似文献   

14.
半夏泻心汤为医圣张仲景创立,在《伤寒论》149条(宋本原文)及《金匮·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中均述及其适应症.笔者在临床上运用此方加味治疗急、慢性胃肠道疾病,每获良效,现举典型验案于下.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中的下利,包括泄泻与痢疾。仲景对于下利,在病因、病机、证候与治疗方面,均有广泛而又精辟的阐述,且辨析明细,法度谨严,对临床防治与理论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病因、病机有外寒内侵、下走大肠而下利者,如原文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有表证误下,利遂不止者,如原文34条:“太阳病,桂枝症,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喘而汗  相似文献   

16.
<正>《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对下利病证治有极丰富的论述,但长久以来该书被人为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个部分,使其下利病学术思想不能完整体现。笔者在"读经典、做临床"的研修中,认识到《金匮要略》有下利病脉证并治篇论利,而《伤寒论》虽无专篇论利,但六经病中均可见下利。因此,有必要对仲景下利病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本方出自《伤寒论》,在原文32条中提到:“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按应依新辑宋本伤寒论32条文中注语即指葛根黄芩黄连汤也)原文34条又提:“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本方由葛根、  相似文献   

18.
<正>少阴病是伤寒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少阴阳气与邪气之间相互竞争的过程。尽管少阴病过程中可以出现发热、厥逆、呕吐、下利、咽痛等证候,但《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原文45条中言及下利者23条,足见少阴病下利之重要。笔者认为,伤寒病过程中的少阴下利及其伴随症状最能反映少阴阳虚转变及少阴病由轻到重的证候变化。笔者试通过对单纯少阴阳虚下利由轻到重的论述,对少阴病少阴阳气盛衰的动态转变有一个整体的辨识。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为历代称方书之祖,因其配伍严谨,且用方有一定法度,故疗效卓著,经久不衰。《伤寒论》有397法、113方。实际上其所指的397法,就是解释和说明113方适应症、禁忌症和作用的条文。《伤寒论》的治疗方法,一般认为有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是相应八纲而产生出来的。 《伤寒论》中有关“下利”的原文,约有40余条。“下利”系指泄泻,为下利脓血之肠癖或完谷不化的下利。其内容较广泛,在病机、证候和治疗方面辨析明确,法度谨严,具有指导临床的重要意义。分析下利的发病因素为:一是表邪未解,兼挟里热的表里同病;二是热邪内迫肠道的暴注下迫;三是寒热并存、脾胃同病;四是脾肾阳虚、寒湿内盛;五是下焦虚寒、滑脱不禁;六是决渎失职、清浊不分。现究其治法概括于下。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所论述的下利涉及六经病的范围,其中下利同时见表证的相关方证可主要分为葛根汤证,桂枝汤证,桂枝人参汤证,黄芩汤证,葛根黄芩黄连汤证,四逆汤证与桂枝汤证6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