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肖麟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75,(6)
舌下含用硝酸甘油可使心肌梗塞患者的左室衰竭减轻,但作用短暂而易变。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可延长其有效作用,能更正确地控制剂量,因而得以避免动脉压的突然降低。作者报道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以改善左室功能及减少缺血性损伤范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和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在国外应用广泛,但国内报道较少,我们对确诊为AMI的44例病人,其中22例应用了硝酸甘油和肝素静脉滴注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和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在国外应用广泛,但国内报道较少,我们对确诊为AMI的44例病人,其中22例应用了硝酸甘伯和肝素静脉滴注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选择1978年1月至10月期间曾应用硝酸甘油持续静脉滴注法治疗过的75例胸痛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其中45例的胸痛由迁延性心肌缺血引起(Ⅰ组),30例的胸痛由急性心肌梗塞引起(Ⅱ组)。大多数病人首先 相似文献
6.
丁国林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88,(1)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出现伴有高度(1:1~2:1)房室传导阻滞的心房扑动发作,因能引起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左心衰竭并对药物疗法有耐药性,所以是非常危险的急症。对此近年广泛采用电除颤和超高频电刺激心房等疗法进行治疗。资料和方法共观察急性大病灶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房扑动(伴有2:1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66例, 相似文献
7.
8.
急性心肌梗塞是内科常见急症,我们在院前抢救时静滴硝酸甘油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2例。年龄52~65岁。平均55.8岁。心肌梗塞部位:前间壁2例,前壁4例,下壁3例,广泛前壁2例。诊断标准:院前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凡符合(1)持续严重心前区疼痛15分钟以上;(2)心电图符合 AMI 演变,即可作出诊断。由于条件所限,血清酶改变不作要求。均在医院外发病地点就地抢救。其中家庭8例,办公室、医务室、商店各1例。发病至医务人员到达现场时间,最短10分钟,最长2小时40分钟(未及时呼救)。就地抢救最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比观察了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静脉滴注硝酸甘油、肝素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心肌梗塞合并症的发生率为68.1%,低于对照组的91.2(P<0.05);死亡率为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9%(P<0.01),并就这一疗法的机理及临床应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应用硝酸甘油治疗的原则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群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2,(8)
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塞(AMI),其治疗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冠状动脉阻塞造成的损害,增加氧供或降低氧需以改善心肌氧供和缺血区的氧需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张宗樵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2,(10)
溶栓疗法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现代常规治疗方法。链激酶是价廉的溶栓药物,应用最为广泛。链激酶是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据报告,链激酶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7%~18%。本文探讨 AMI 患者在给予链激酶治疗后的抗体反应,以便更可靠地测知链激酶治疗的安全性。病人及方法 48例 AMI 患者,男38例、女10例,年龄42~80岁。其中22例仅在治疗前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8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3天加重伴胸闷、心悸10小时,1991年10月23日入院。检查:体温36.9℃、脉搏58次/min、心律86次/min、血压12/8 kPa(90/60 mmHg)。精神差,唇绀,两肺清晰,心界不大,心律不齐,有早搏25次/min,无杂音。肝脾未及。四肢末梢发凉。急查心电图(见附图)示:每个窦性搏动之后出现1~3次室性早搏(下简称室早)。V_(3R)出现了由3个室早(方向不同组成的室性心动过速R_(9~11))。V_(1、3、5)的室早可见q波,V_(3、5)的室早ST段明显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并发颅内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新江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6,4(2):101-103
目前临床已广泛开展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但溶栓治疗后颅内出血并发症增多,虽然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文章就其发生率,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张新江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1996,(2)
目前临床已广泛开展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但溶栓治疗后颅内出血并发症增多,虽然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文章就其发生率、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发生机制及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34)
目的探究高血压急诊患者通过卡托普利舌下含服与硝酸甘油静脉滴注联合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急诊患者80例,且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硝酸甘油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卡托普利舌下含服治疗。从临床治疗有效率、血压改善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5%)比观察组(92.5%)低(P0.05);观察组血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急诊患者通过卡托普利舌下含服与硝酸甘油静脉滴注联合治疗后,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使患者血压水平显著改善,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顽固性心衰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国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89,(3)
严重心律失常、心衰和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塞(AMI)三大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由于冠心病 相似文献
18.
室性早搏揭示早期急性心肌梗塞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室性早搏(VPB)可发生在正常和病变的心脏,其形态并不具有特异的诊断意义,但仍可将VPB分为所谓经典和非经典型,后者多提示有心肌病变。至于VPB的形态能否提示急性心肌梗塞(AMI),1943年Dressler首次提出AMI伴发的VPB在心电图上窦性QRS波未出现AMI图形时,即可出现Q波,所以可能具有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最近,我们遇到5例AMI,其心电图所示的VPB均有诊断AMI的特殊意义,其中1例心电图的VPB为心肌梗塞的唯一异常表现,后经心向量图证实。现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9.
顾伟中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74,(1)
一般认为,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低血压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之所以对低血压产生忧虑,主要是基于发生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预后不良。在心源性休克时,低血压是由于大块心肌损伤,引起喷血功能衰竭(pumpfailure)所致。无疑,动脉压降低本身在常可导致死亡的恶性循环中也起有一定作用,表现为冠状动脉灌注压降低、缺血性损伤加重、低血压更趋明显……等等。此外,任何通过压力感受器引起的心率增加和心肌收缩力增强(由于动脉压的降低所致)都会提高心肌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