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在儿童后颅窝肿瘤所致梗阻性脑积水中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21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93例后颅窝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存在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所致的颅高压症状, 并于二期肿瘤切除术前行一期ETV。分析ETV的术后疗效、并发症发生率, 以及肿瘤切除术后的脑积水复发率。结果 98.9%(92/93)的患儿ETV成功实施, 且术后颅高压症状缓解, 1例患儿因术中出血导致行ETV失败。术后并发症(1例发生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1%(1/92), 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肿瘤切除术后的脑积水复发率为6.5%(6/92), 经再次手术置入脑室-腹腔分流管, 脑积水均获得缓解。结论小儿后颅窝肿瘤合并梗阻性脑积水需急诊缓解颅高压时应首选ETV, 其并发症少, 且肿瘤切除术后的脑积水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梗阻性脑积水经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疗效。方法 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将33例经ETV治疗的先天性梗阻性脑积水患儿根据手术年龄段分为ETV≤6月组(n=17)与ETV>6月组(n=16),随访术后6个月并进行神经发育评测(采用Gesell儿童智力发育诊断量表,包括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适应能力、语言功能及个人一社会行为)。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疗效与术后神经发育状态。结果 ETV≤6月组与ETV>6月组术后神经发育预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ETV≤6月组患儿在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适应能力,语言功能及个人-社会行为方面均不如于ETV>6组患儿(23.00±3.62vs.48.81±6.81;25.94±3.07 vs.55.56±8.40;15.00±3.06 vs.40.94±6.69;20.00±3.06 vs.45.81±6.81;21.12±3.22 vs.45.88±7.22);ETV≤6组患儿中,重度神经发育障碍17例(100%)(DQ值﹤40),而ETV>6月组患儿中重度神经发育障碍1例(6.25%)。结论出生6个月以内行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婴幼儿先天性梗阻性脑积水手术成功率低,术后神经发育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在后颅窝肿瘤梗阻性脑积水和同期行后颅窝肿瘤显微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肿瘤科2015年7月—2018年12月,应用ETV治疗53例后颅窝肿瘤并梗阻性脑积水并同期行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6 h内复查头部CT,均无脑室内积血、积气。术后出现短暂性发热患者5例;无出现继发性出血、手术死亡及严重后遗症的患者。术后随访患者6~31个月,其中有效患者50例(94. 3%);无效患者3例,后行腰大池引流1周,最终行脑室-腹腔分流。结论 后颅窝肿瘤并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行开颅显微手术前,行脑室外引流及分流是传统的处理方式,但也是并发症较多的治疗方法;同期ETV对于此类梗阻性脑积水的治疗符合生理机制,并发症少,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梗阻性脑积水经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疗效。方法 2011年7月至2014年1月,将33例经ETV治疗的先天性梗阻性脑积水患儿根据手术年龄段分为ETV≤6月组(n=17)与ETV6月组(n=16),随访术后6个月并进行神经发育评测(采用Gesell儿童智力发育诊断量表,包括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适应能力、语言功能及个人一社会行为)。比较两组患儿手术疗效与术后神经发育状态。结果 ETV≤6月组与ETV6月组术后神经发育预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ETV≤6月组患儿在大运动行为,精细运动行为,适应能力,语言功能及个人-社会行为方面均不如于ETV6组患儿(23.00±3.62vs.48.81±6.81;25.94±3.07 vs.55.56±8.40;15.00±3.06 vs.40.94±6.69;20.00±3.06 vs.45.81±6.81;21.12±3.22 vs.45.88±7.22);ETV≤6组患儿中,重度神经发育障碍17例(100%)(DQ值﹤40),而ETV6月组患儿中重度神经发育障碍1例(6.25%)。结论出生6个月以内行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婴幼儿先天性梗阻性脑积水手术成功率低,术后神经发育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5.
神经内镜下和传统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评价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或联合神经内镜引导下脑室腹腔分流术(EVPS)与传统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6月至2009年6月共手术治疗299例脑积水患者,其中神经内镜组(98例)患者行神经内镜下ETV或联合EVPS(20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仅行ETV,78例行ETV联合EVPS),传统分流组(201例)患者行传统分流术(196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行脑室心房分流术),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与传统分流组比较,神经内镜组远期疗效好、堵管发生率低、置管位置准确率高、置管次数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神经内镜治疗不同原因脑积水是有益的手术方法,具有远期疗效好、堵管发生率低、置管位置准确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长期随访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8月EVT治疗的142例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资料。结果 14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造瘘口大小2~10 mm,平均5 mm。术后CT显示脑积水均缓解,其中119例(83.8%)症状逐步改善,23例无明显改善。术后发生颅内出血26例(18.3%),保守治疗后恢复;发生颅内感染6例(4.2%),药物治疗后恢复;未见明显偏瘫、意识障碍、尿崩、明显记忆力障碍、基底动脉损伤、动眼神经损伤情况。失访10例,其余132例随访1~147个月,平均89.7个月,其中118例(89.4%)随访超过36个月。首次ETV失败10例(7.6%),发生时间在术后1~37个月,其中8例行CT检查后改行VPS,1例再次行ETV,1例术后5个月因急性脑积水行脑室外引流术后出现硬膜下血肿而死亡。结论 ETV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方式,长期有效率高,失败多发生于术后3年内,注意随访,根据病情可再次ETV或VPS解决脑积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可调压抗虹吸分流装置在颅内生殖细胞肿瘤(IGCTs)所致脑积水治疗中的意义及远期移除分流装置的可行性。方法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7年12月间42例拟诊为IGCTs伴梗阻性脑积水患儿,均采用可调压抗虹吸分流装置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术后予以行诊断性化疗;回顾性分析其中20例在肿瘤达到完全缓解后行分流装置移除术的诊疗过程。结果 行VPS术后,20例患儿的高颅压症状均获得显著缓解,无症状加重者。术后复查CT或MRI显示脑室系统正常;眼底检查未见明显损害情况,术前视力模糊者术后视力逐渐恢复正常,现视力与同龄人相仿。治疗过程中未见分流装置堵塞、感染病例,予以诊断性化疗,肿瘤获得完全缓解,6~12个月后行分流装置夹闭或移除术,随访36~92个月,20例患者均未出现颅内高压症状。至随访结束时均已入学,生活质量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IGCTs所致梗阻性脑积水行VPS早期可以快速降低颅压,缓解颅内高压症状,降低颅内压持续升高而发生脑疝的风险。术后经诊断性化疗,在肿瘤获得完全缓解后,可行分流装置移除术,降低分流装置堵塞、感染、断裂等风险,避免患儿终生留置体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总结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手术技巧、疗效及术后颅内压(ICP)的变化规律及动态ICP监护的价值。方法经内镜行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共146例,病因包括导水管狭窄98例、颅内肿瘤48例(第三脑室及松果体区肿瘤)。术后行动态ICP监护53例(导水管狭窄36例、肿瘤17例),平均监护时长96 h。结果随访8个月至6年,术后脑积水明显缓解或消失138例(94.5%),8例脑积水缓解不明显或无效(5.5%),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ICP监护显示:术后6 h内平均ICP明显下降,低于10 mm Hg,此后缓慢轻度上升,96 h稳定于12 mm Hg;单纯导水管狭窄性脑积水平均ICP上升较缓慢、波动较小,最后达到10 mm Hg;而肿瘤性脑积水上升较快、波动较大,最后达到15 mm Hg。并发症28例(19.2%):术后发热22例,双额部硬膜外血肿1例、切口脑脊液漏2例、脑室少量积血2例、硬膜下积液1例。本组无死亡。结论 1第三脑室底造瘘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尤其是导水管狭窄脑积水)安全、有效,应作为其首选治疗手段;2术后行ICP动态监护,不仅可监测颅内压的变化,判断手术是否有效,同时可以观察有无脑室继发性出血等并发症及指导术后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ETV)与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患儿脑积水疗效分析。方法选择39例脑积水患儿,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实验组(ETV,n=19)与对照组(VPS,n=20),术后随访6个月,并采用"Gesell儿童智力发育诊断量表"进行脑认知功能评测,包括精细运动行为和大运动行为、语言功能、适应能力及个人-社会行为,比较2组患儿手术有效率,术后感染与脑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在手术总体有效率上,实验组94.73%,对照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个月内,实验组感染发生率5.26%,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实验组患儿在精细运动行为和大运动行为、语言功能、适应能力及个人-社会行为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患儿脑积水方面,ETV在手术总体有效率,术后6个月内感染与术后脑认知功能方面均优于VPS。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和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疗效优劣。方法梗阻性脑积水患者60例,随机进行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或脑室腹腔分流术,对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治疗有效率及术后复发率进行对比,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脑室内出血、气颅、硬膜下积液、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率分别为0.0%和3.1%、7.1%和3.1%、3.6%和3.1%、0.0%和6.2%、0.0%和6.2%,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9.3%和84.4%,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造瘘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3.6%,低于分流组的28.1%,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术后主要并发症及治疗有效率和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无明显差异,但复发率比脑室腹腔分流术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效果及其术后颅内压(ICP)监测的意义。方法采用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36例,其中术后行ICP动态监测9例。结果术后患者症状缓解33例(91.7%),复查头颅CT或MRI示脑室系统较术前缩小;3例(8.3%)肿瘤引起的梗阻性脑积水症状缓解不明显,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本组无死亡病例。9例术后行ICP监测结果示:①ETV术后18h内平均ICP〈10mmHg,18h后平均ICP轻度上升,稳定于10-12mmHg之间,肿瘤引起的脑积水ICP上升较快;②4例单纯导水管梗阻性脑积水术后使用甘露醇,用药后1-2h ICP下降1-2mmHg,2h后ICP逐渐恢复至用药前水平。结论①ETV后18h内ICP稍低,可能与术中放出脑脊液过多有关,可暂不应用脱水药物;②肿瘤引起的梗阻性脑积水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PS)和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8例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VPS(VPS组),58例行LPS(LPS组)。术后随访3个月~5年,同一病人一种或几种临床症状好转或脑室缩小即为改善。结果 术后3个月,VPS组改善率(84.0%,42/50)与LPS组(87.9%,51/58)无统计学差异(P>0.05)。VPS组堵管发生率(18.00%,9/50)和感染发生率(14.00%,7/50)均明显高于LPS组[分别为3.44%(2/58)、1.72%(1/58);P<0.05]。结论 对于交通性脑积水,与VPS相比,LPS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VPS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脑积水患者,共98例。患儿产前均经超声和胎儿MRI诊断为胎儿脑积水,产后第1天行头颅CT确诊为新生儿脑积水[侧脑室体部宽度(LVW)>10 mm],结合脑室径/双顶间径(V/BP,>0.25为脑积水)判断脑积水的严重程度;均于出生后1个月内行VPS。术后1年,复查头颅CT评估LVW、V/BP改善情况,采用Gecell发育量表评估患儿的发育情况。结果98例患儿均手术成功,VPS后11例(11.2%)患儿发生皮下隧道感染,7例(7.1%)发生分流管感染,14例(14.3%)发生脑脊液感染,5例(5.1%)发生分流管堵塞,1例(1.0%)发生分流管断裂。术后1年,98例患儿的LVW、V/BP分别为(15.3±6.5)mm、0.27±0.08,与术前的(33.3±9.4)mm、0.39±0.1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77例(78.6%)患儿LVW较术前减小,21例(21.4%)较术前改善不明显或增大。Gecell发育量表评估显示,74例(75.5%)发育符合月龄,24例(24.5%)发育不符合月龄,其中16例(16.3%)轻度落后,8例(8.2%)中重度落后。头颅CT评估LVW与Gecell发育量表评估符合者共87例(88.8%),不符合者11例(11.2%)。结论分娩后早期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脑积水疗效较好,疗效评估要结合影像学改变及发育情况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 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42例。结果 成功造瘘39例,因术中出血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例。术中出现心率减慢4例、造瘘口少量出血3例,术后短暂发热21例、可疑感染1例、头皮切口漏2例。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0.4±2.7)个月;改善36例(85.7%),无改变4例(9.5%),恶化2例(4.8%)。术后3个月复查CT或MRI显示:侧脑室缩小33例(78.8%),侧脑室无明显变化但前角间质性水肿减轻5例(11.9%),侧脑室无变化4例(9.5%)。结论 ETV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效果较好,手术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PS)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采用LPS治疗交通性脑积水患者20例(LPS组),同期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交通性脑积水患者20例(VPS组)。结果 LPS组和VPS组术后脑室缩小率(85.0% vs 80.0%)、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评分改善率(60.0% vs 64.3%)、步态改善率(55.6% vs 61.1%)和尿失禁改善率(50.0% vs 70.0%)无统计学差异(P>0.05)。LPS组术后癫痫发生率、感染发生率、颅内出血发生率、近端堵管发生率等均明显低于VPS组(P<0.05),而术后过度分流发生率明显高于VPS组(P<0.05);两组腰部神经根痛发生率、腹腔端堵管发生率、分流管移位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尽管VPS的适用范围更广,临床应用更普遍,但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而LPS具有微侵袭性,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神经根痛及过度分流通过调整后可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ETV)的手术并发症原因,探讨其防治要点。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06年2月应用ETV连续治疗梗阻性脑积水55例的手术并发症,对ETV的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做了探讨。结果:54例患者ETV得以完成,术后50例患者恢复良好,脑积水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4例患者症状复发或加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并发症包括硬膜下积液8例,发热15例,2例伴有脑膜刺激征为颅内感染,癫痫1例,硬膜外出血1例,头皮下积液8例。结论:熟悉三脑室底的解剖结构,选择合适的造瘘方法,并注意手术前后脑脊液动力学的变化,可以减少三脑室底造瘘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139例脑室——腹腔分流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脑室 -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效果。方法 :139例脑积水患者均行 VPS治疗 ,分流装置主要为美国 PS中压脑室 -腹腔分流管 ,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参照 Salmon的脑积水分流术疗效评定标准。结果 :有效12 8例 (92 % ) ,其中 112例 (81% )获满意效果 ,8例无变化 ,3例恶化 ,本组无直接手术死亡者。结论 :VPS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脑积水并获得满意效果 ,但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和合适的分流装置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 VPS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室镜三脑室底造瘘术(ETV)治疗儿童梗阻性脑积水的方法、术后并发症的成因及防治。方法我院2008-01—2014-01应用ETV治疗儿童梗阻性脑积水16例,分析手术方法及常见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16例均获得良好效果,其中11例症状体征消失,脑室形态恢复正常,间质水肿消失;5例症状和(或)体征好转,脑室缩小及(或)间质水肿好转。术后短期发热6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头皮下积液3例,颅内感染1例。结论严格控制梗阻性脑积水儿童ETV适应证,依据儿童三脑室底部解剖特点,选择个体化造瘘方法,术后早期腰穿放液,可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第四脑室肿瘤相关性脑积水的治疗.方法 总结天津市环湖医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31例第四脑室周围肿瘤患儿脑积水的处理结果.患者分为3组:A组(5例):肿瘤切除术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B组(15例):肿瘤切除术后处理组,又分为B1组(7例),即术后仍有脑积水实施脑室分流术;B2组(8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C组(11例),肿瘤切除术后脑积水自行缓解.患儿长期随访中出现的脑积水症状以及各方法的并发症出现情况对比;影像学以MRI脑室相关径线的改变为评价指标.结果 A组术前2 d行脑室-腹腔分流者,术后未再出现脑积水症状,1例有裂隙脑室;B1组7例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裂隙脑室,1例分流管梗阻更换分流管;B2组8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2例头皮缝合口漏,1例硬膜下积液.组间对比分析表明,A组和B组间,B1和B2组问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脑室各相关径线值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或第三脑室底造瘘方法均能解决第四脑室肿瘤相关性脑积水.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anagement of hydrocephalus caused by tumors of the 4th ventricule. Method Thirty - one children with tumors of the 4th ventricule treated in Huanhu hospital in Tianjin,among which 13 patients had medulloblastoma, 13 ependymoma,3 astrocytoma and 2 choroid plexus papilloma.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A (5 cases): all the patients preoperatively accepted ventriculo - peritoneal shunting(V -Ps). Group B(15 cases): postoperative management group, which was divided into two subgroups,group B1 and group B2. V -Ps were performed in group B1(7 cases) for hydrocephalus after resection of tumor and 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 ETV) in group B2 (8 cases). The patients in group C ( 11 cases) did not develope hydrocephalus after tumor resection. Results There was no postoperative hydrocephalic sign in 5 patients treated by V - Ps 2 days before tumor resection. 15 out of 31 patients(48% ) developed hydrocephalus after resection of tumor. 7( group B1) of 15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V - Ps,of them one had slit ventricule and one recepted shunt tube reversion. 8 (group B2)of 15 patients underwent ETV,of them one had subdural hydroma and 2 had leakage of incisioa 11 (group C) out of 31(35% ) had no hydrocephalus. Radiological assessement was performed with 4 ventricule index( Ⅵ),including the maximal width of frontal horns,occipital horns,biparietal and 3th ventricu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erence ( P > 0. 05 ) among the three groups in ventricule indexes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s The 4th ventricule tumor - related hydrocephalus could be resolved by V - Ps or ETV. It is more rational to deal with the hydrocephalus just after the resection of tumor.  相似文献   

20.
目的熟练掌握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外科治疗方法,有效预防远期脑积水的发生,掌握脑室外引流术中转分流术的时机。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8例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患者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8例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病例中: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89例,在清除血肿的同时行对侧脑室额角外引流术,术后应用尿激酶液化血肿,存活72例,其中4例脑室外引流术拔管困难,中转为脑室-腹腔分流术;单纯脑室出血者10例,行双侧脑室额角外引流术,术后应用尿激酶液化血肿,存活8例,其中2例中转为脑室-腹腔分流术;颅脑外伤13例,并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后,11例行右侧脑室外引流术,2例行左侧脑室外引流术,全部存活,其中1例中转为脑室-腹腔分流术;脑瘤6例因急性脑积水而突发昏迷行脑室外引流术,其中2例中转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行伽玛刀治疗,4例手术切除肿瘤后,脑积水解除。结论脑室外引流术为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患者的抢救手术,为下一步治疗赢得时间,处理得当能有效预防远期脑积水的发生,从而降低中转为分流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