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的狗骨髓基质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实验于2002-05/2005-06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骨科完成。实验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组与对照组。从3只成人杂交犬髂骨取骨髓进行骨髓基质细胞分离培养,将重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用脂质体介导转染狗骨髓基质细胞,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通过四唑盐、对硝基苯磷酸盐检测细胞增殖与碱性磷酸酶的活性;考马斯亮蓝法检测蛋白质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①重组质粒pcDNA3-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转染骨髓基质细胞后第7,14天,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②骨髓基质细胞转染基因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③培养后第6,8,10,12天,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骨髓基质细胞与对照组细胞比较,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蛋白质合成增多[转染组碱性磷酸酶为(428.09±26.67),(565.11±24.17),(562.94±39.17),(596.45±30.17)nkat,对照组碱性磷酸酶为(363.57±20.67),(536.44±11.42),(537.11±26.83),(548.10±22.34)nkat;转染组细胞蛋白合成为1.41±0.23,1.46±0.24,1.59±0.33,1.74±0.26;对照组细胞蛋白合成为0.82±0.11,0.83±0.09,0.85±0.06,0.91±0.09]。④透射电镜可见转基因细胞内质网增多,线粒体致密,而糖原溶解与脂肪空泡则减少。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2.
背景:现阶段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成骨的方法大致分为在化学药物作用、细胞因子作用以及转基因作用下的分化等.目的:观察腺相关病毒介导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对人骨髓基质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3/12在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临床研究所和骨关节科完成.材料:人骨髓基质细胞取自健康成年男性自愿者.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β半乳糖酐酶基因重组复制缺陷性腺相关病毒由课题组前期构建.方法:抽取健康志愿者髂前上棘骨髓,采用全骨髓法分离培养人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扩增纯化后取50%融合的P2代细胞,随机分为4组:腺相关病毒介导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向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1×1010OPU/mL,孵育24 h后换为普通完全培养液继续培养.β半乳糖酐酶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组加入半乳糖酐酶基因重组复制缺陷性腺相关病毒,其余处理与前组相同.阳性对照组向培养液中添加地塞米松、抗坏血酸和β-甘油磷酸钠.空白对照组仅加入普通完全培养液,不进行特殊处理.主要观察指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培养上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Von Kossa染色检测人骨髓基质细胞中骨胶原结节形成.结果:处理后2周,腺相关病毒介导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与阳性对照组的培养上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基本相似(P>0.05),而β半乳糖酐酶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组、空白对照组的培养上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主要在骨髓基质细胞的胞浆内表达,腺相关病毒介导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其他3组.腺相关病毒介导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和阳性对照组可见大量红色骨胶原结节形成,明显多于β半乳糖酐酶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组、空白对照组.结论: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转染对人骨髓基质细胞成骨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双基因转染的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是否具有异位诱导成骨能力。方法:脂质体介导下将pIRES-BMP2-VEGF165导入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双基因在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内的表达:将转染双基因的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植入裸鼠大腿后群肌袋内,4周后用影像学和组织学方法观察体内诱导成骨效果。结果:转染pIRES-BMP2-VEGF165的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扩增出1.2kb及590bp两条带,胞浆中有棕黄色颗粒阳性信号。该细胞植入裸鼠大腿后群肌袋4周后有大量异位骨形成。结论:转染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双基因的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具有较强诱导异位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4.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治疗组织损伤的研究倍受关注,构建稳定可靠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真核表达载体有重要意义。目的:克隆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片段,构建pcDNA4-HisMax-C/VEGF165真核表达质粒,并验证其转染大鼠骨骼肌细胞的可靠性。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人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提取并扩增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片段,通过DNA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重组于pcDNA4-HisMax-C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成pcDNA4-HisMax-C/VEGF165重组质粒,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分别用酶切电泳分析和DNA测序的方法对提取和重组DNA进行鉴定。pcDNA4-HisMax-C/VEGF165重组质粒转染骨骼肌细胞1周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提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并酶切电泳鉴定。结果与结论:构建的重组质粒目的基因片段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cDNA,对大鼠骨骼肌细胞转染后检测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片段。提示成功地克隆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质粒,能以此为载体转染至骨骼肌细胞,并已整合到骨骼肌的基因组参与转录,证明了其转染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最好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含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65,VEGF165)不仅对血管再生和启动成骨修复有重要意义,其持续稳定的释放还能够提高新生骨的矿化程度,增强修复组织的力学性能。目的:观察hVEG F165基因转染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蛋白功能。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化并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传代培养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pcDNA3.1-VEGF165质粒和脂质体1:3比例的混合液转染,并分为3组:转染组应用pcDNA3.1-VEGF165转染细胞,空载体转染组应用pcDNA3.1-空载体转染,未转染组不处理。通过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转染组与其他两组比较,VEGF165蛋白含量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空载体转染组与未转染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转染组不同时间点之间VEGF165蛋白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hVEGF165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成功分泌VEGF165蛋白。提示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可将hVEGF165基因转染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并可有效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VEGF165。  相似文献   

6.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最好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含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65,VEGF165)不仅对血管再生和启动成骨修复有重要意义,其持续稳定的释放还能够提高新生骨的矿化程度,增强修复组织的力学性能。目的:观察hVEG F165基因转染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蛋白功能。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化并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标志;传代培养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pcDNA3.1-VEGF165质粒和脂质体1:3比例的混合液转染,并分为3组:转染组应用pcDNA3.1-VEGF165转染细胞,空载体转染组应用pcDNA3.1-空载体转染,未转染组不处理。通过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转染组与其他两组比较,VEGF165蛋白含量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空载体转染组与未转染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转染组不同时间点之间VEGF165蛋白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hVEGF165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成功分泌VEGF165蛋白。提示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可将hVEGF165基因转染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并可有效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VEGF165。  相似文献   

7.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治疗组织损伤的研究倍受关注,构建稳定可靠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真核表达载体有重要意义.目的:克隆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片段,构建 pcDNA4-HisMax-C/VEGF165真核表达质粒,并验证其转染大鼠骨骼肌细胞的可靠性.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人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提取并扩增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片段,通过DNA重组技术将该基因片段重组于pcDNA4-HisMax-C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成pcDNA4-HisMax-C/VEGF165重组质粒,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分别用酶切电泳分析和 DNA 测序的方法对提取和重组 DNA 进行鉴定.pcDNA4-HisMax-C/VEGF165重组质粒转染骨骼肌细胞1周后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提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并酶切电泳鉴定.结果与结论:构建的重组质粒目的基因片段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cDNA,对大鼠骨骼肌细胞转染后检测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片段.提示成功地克隆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质粒,能以此为载体转染至骨骼肌细胞,并已整合到骨骼肌的基因组参与转录,证明了其转染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钟刚  裴福兴  樊瑜波  李胜富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2):250-252,i008
背景:外源性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使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环磷酸腺苷浓度提高4倍,但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成骨细胞成骨活性影响如何?目的:了解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及表达对成骨细胞成骨活性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移植免疫实验室。对象:新生两三天雄性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方法:实验于2003-04/1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移植免疫实验室完成。分离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用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①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将pBLAST49-mVEGF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为基因转染组。②未转染组加入杀稻瘟菌素为对照。③将转染成功和未转染的成骨细胞进行同步传代培养共5代,对每代细胞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和骨钙素的测定。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成骨细胞内的表达。②对成骨细胞合成分泌骨钙素及Ⅰ型胶原的影响。结果:pBLAST49-mVEGF基因转染组第1~5代细胞合成分泌骨钙素浓度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lt;0.05)。结论:pBLAST49-mVEGF质粒转染成功后,成骨细胞合成Ⅰ型胶原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通过Mias图像分析,与未转染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pBLAST49-mVEGF质粒转染能明显增加成骨细胞生成骨钙素以及合成Ⅰ型胶原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生物衍生骨复合骨髓基质细胞治疗骨缺损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及移植骨内成骨的影响。方法用青紫蓝兔30只制作右侧桡骨骨缺损模型,将预先制作好的复合骨髓基质细胞生物衍生骨植入。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分别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在术后2,4,6,8周摄X线片及常规组织学检查观察骨折愈合及移植骨内成骨情况。结果X线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所有骨缺损植骨均成功愈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组有一只未愈合。组织学评分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形成软骨和新骨最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组相比,在2,4,6,8周时,t值分别为3.091,3.361,2.982,2.317,P值分别小于0.01,0.01,0.05,0.05。结论生物衍生骨复合骨髓基质细胞治疗骨缺损过程中,缺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会严重影响移植骨内骨的形成,阻碍骨折的愈合。应用外源性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通过增加骨折端的血流量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基因转染为平台,利用脂质体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入骨髓间质干细胞,使其可以在作为种子细胞的同时。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导人缺血组织,从而为探索一种更加有效的缺血性心脏病治疗方法提供实验室基础。 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03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医学遗传实验室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实验室完成。①分离、培养、鉴定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②试验组用构建好的PcDNA3.1-VEGF进行基因转染,阳性对照组用PcDNA3.1空质粒进行转染,阴性对照组只加入培养液。③收集各组第1,3,5,7,9,11天的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浓度;提取阳性克隆的细胞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转染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对骨髓间质于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示所培养细胞CD106^+,CD34^-。②ELISA方法示质粒转染细胞后第2天,上清液中即可出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的增高,第5天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10d后趋于稳定,但其浓度仍高于对照组。③Westem blot示转染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浓度明显高于空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④四甲基偶氯唑盐示转染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可以促进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 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功转染骨髓间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促进了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从而可以将促血管生长因子治疗和干细胞移植有效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有效的血管形成和通透性诱导因子,其中在体内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1表达为主,具有强烈的促血管新生作用。目的:观察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继而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分离提取50g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将携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的质粒pGLV.EFla,采用慢病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转染后12h可见细胞内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48h后表达增多,72h后达到高峰,其后部分细胞荧光开始减退。结果证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提示细胞转染成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能与存在内皮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刺激体内新生血管形成,但在体内半衰期极短,在移植局部难以维持足够的浓度,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的:观察VEGF与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EGFP)共表达载体转染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形成新生血管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09/2005-01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实验室完成.材料:3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0只.质粒pIRES2-EGFP/VEGF165由第四军医大学提供.方法:采用层析法大量提取pIRES2-EGFPNEGF165质粒,采用阳性脂质体法进行转染,计数1×106血管内皮细胞植入雄性Wiser大鼠肾被膜下.实验组:植入转染质粒pIRES2-EGFP/VEGF165的内皮细胞:空白转染组:植入转染质粒pIRES2-EGFP的内皮细胞:对照组:植入正常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主要观察指标:①转染72 h后观察EGFP及VEGF表达情况.②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③植入后14 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植入血管内皮细胞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3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荧光显微镜下实验组内皮细胞有特异性的EGFP表达.②流式细胞仪分析转染效率为13.06%.③实验组血管内皮细胞胞核和胞浆中均有VEGF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显示实验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中有人源化VEGF165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④移植后14 d.实验组大鼠肾被膜下可见成团的新生毛细血管网形成,而对照组及空白转染组虽血管内皮细胞仍存活,但未形成明显血窦.结论:转染VEGF基因是促进内皮细胞早期(14d内)形成新生血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血管再生和骨组织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观察hVEGF165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VEGF的功能及转染后细胞的成骨活性。 方法:实验于2004—07/2005—12在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①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后以1μg PcDNA3.1-hVEGF165:3μL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的比例转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中外源性VEGF的表达。②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肾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加入hVEGF165基因转染48h及1周后细胞上清、空载体转染及未转染组细胞上清,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以了解转染后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的生物学活性。③测定在正常条件培养和成骨条件培养下,转染后细胞上清中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水平。 结果:①hVEGF165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成功分泌VEGF蛋白。②hVEGF165基因转染48h组大鼠肾微血管内皮细胞A值高于空载体转染及未转染组(P〈0.05),但低于hVEGF165基因转染1周组。③成骨条件培养下,基因转染组细胞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分泌量明显高于未转染组(P〈0.05);而在正常条件培养下,基因转染组细胞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的表达分泌量较低。 结论:①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可将hVEGF165基因转染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并可有效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VEGF,且这种生物学活性呈剂量依赖性。②在成骨条件培养下,转染hVEGF165基因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4.
背景:体外构建工程组织时常因植入区血供不良或植入物建立血管化过程延长,造成种子细胞缺乏营养,代谢紊乱,增殖、分化及分泌功能受损甚至死亡,移植物最终失效。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移植能否促进组织工程脂肪组织的血管新生。方法:利用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体外转染人脂肪来源干细胞,然后与脂肪组织工程移植物混合移植于裸鼠背部(实验组),以移植脂肪来源干细胞+脂肪组织工程移植物(细胞组)、DMEM培养基+脂肪组织工程移植物(对照组)为对照。结果与结论:移植后3个月,实验组脂肪组织存活湿质量、脂肪组织血管密度高于细胞组与对照组(P〈0.01,P〈0.05),且细胞组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脂肪来源干细胞可促进组织工程脂肪组织的血管新生,提高存活水平,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基因后具有更强的促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郭晓华  颉玉欣  张牧霞  赵驻军 《临床荟萃》2010,25(24):2129-2131,F0003
目的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药物诱导下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对其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片段转染,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 选择MSCs体外培养的第2代细胞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地塞米松浓度1×10-8mol/L诱导组.对诱导分化后的成骨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活性测定及Ⅰ型胶原的免疫组化染色、茜素红钙节结染色的鉴定.对诱导后的成骨细胞进行已构建的VEGF基因片段(ad5-h-VEGF)的人5型腺病毒载体进行转染,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 诱导培养第3、6、9、12天的ALP活性(A405)测定,地塞米松浓度1×10-8mol/L组测定值(A值)分别为0.1 44±0.004、0.175±0.003、0.207±0.010、0.224±0.004;对照组分别为0.101±0.003、0.124±0.016、0.133±0.005、0.139±0.005.两组在组间、不同时点以及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s经地塞米松的成骨诱导剂诱导7~9天可出现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连续培养20天后可出现茜素红钙节结染色阳性.转染后细胞VEG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 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作ad5-h-VEGF基因转染,可使诱导的成骨细胞胞浆中VEGF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16.
背景:传统的自体或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都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基因治疗可能是一种新途径.目的:观察转染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人成骨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细胞学实验,实验于2005-05/2006-05在辽宁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完成.材料:人髂骨骨块取自需髂骨植骨的颈椎病患者的植骨块修洁剩余部分的骨质,患者知情同意.质粒pCDINEGF_(121)为北京大学人类疾病治疗中心马大龙教授惠赠;感受态大肠杆菌DH5a为辽宁医学院刘丹平教授惠赠.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人成骨细胞.实验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组与对照组.利用阳离子脂质体将pCDI-VEGF_(121) 真核表达质粒导入体外培养的人成骨细胞.主要观察指标:传代后1,3,5,7 d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人成骨细胞内的表达,及其对人成骨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分泌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能力的影响.结果:pCDI-VEGF_(12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人成骨细胞后第3,7天,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到其中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转染组的细胞数在第1,3,5,7天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培养3 d时转染组成骨细胞的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大于对照组(P<0.01);转染组的骨钙素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可以促进体外培养人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相应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