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了11例利用颈段胸导管作左侧脑室胸导管分流术,记录了手术时胸导管颈段的解剖学类型及其变异。结合手术需要,在100具尸体上研究了胸导管颈段的应用解剖学,提供了分型数据,观察了瓣膜形态和位置,讨论了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胸导管壶腹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2具成人尸体上,对胸导管颈部进行解剖与观察,并测量了胸导管末端的有关数据.且剖开管壁观察了胸导管末端的瓣膜.结果52具尸体中有37具(71.2%)的胸导管末端存在壶腹样膨大,壶腹处的管径平均为4.8±1.4mm,壶腹的长度平均为9.5±2.5mm.在52例胸导管中有瓣膜者33例(63.5%),无瓣膜者19例(36.5%).  相似文献   

3.
胸导管在解剖学和临床上均有重要意义。胸腔和颈根部手术 ,特别是近年来开展的淋巴—静脉分流术、胸导管逆行造影术等常涉及到胸导管颈部的解剖。以往文献对胸导管颈部的位置、形态、毗邻关系、入口处等进行了观测。关于胸导管壶腹尚缺乏详细资料。本文对 5 2例尸体的胸导管末端及其瓣膜进行了观测 ,以期为胸导管解剖学和临床有关手术积累资料。本文 5 2例尸体中 ,37例胸导管末端出现胸导管壶腹 ,壶腹的长度平均为 9.5± 2 .5 mm;管径平均为 4.8± 1.4mm。15例无胸导管壶腹的入口处管径平均为 2 .7± 1.2 mm。 37例胸导管壶腹处有瓣膜者 2 8…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测家兔胸导管的形态学结构,改进灌注方法,丰富实验动物资料,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解剖30例新鲜完整家兔尸体,观测胸导管的起始、走行及毗邻结构,用改良后的过氯乙烯、丙酮、乙酸乙酯及显色剂体积比例为1∶1∶2∶1的灌注剂进行灌注制成标本。结果家兔胸导管走行正常22例(84.6%),其注入左颈外静脉,10例(38.5%)注入点在平对T1椎体处,另12例(46.2%)注入点在T1椎体和T2椎体之间。注入点存在变异4例(15.4%),注入左前腔静脉1例(3.8%),注入左颈总静脉3(11.5%)例。存在乳糜池结构3例(11.5%),瓣膜结构2例(7.7%)。结论家兔胸导管走行多变异,在颈段注入点处为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胰淋巴淤滞动物模型胰组织结构变化和胰淀肽沉积情况,探讨淋巴淤滞对胰组织细微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 10月龄大鼠20只,采用腹部结扎大鼠胸导管,建立胰淋巴淤滞动物模型,造模后6个月取材,部分胰组织经石蜡包埋切片,行HE和刚果红染色;部分经冷冻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光镜观察;部分标本进行透射电镜样品制备和观察. 结果 HE和刚果红染色切片光镜观察显示,胰腺小叶间隙增宽,呈明显的结缔组织增生、脂肪堆积;胰岛淡染或着朱红色,组织间隙明显增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光镜观察显示,在胰岛及其周围,呈现胰淀肽强阳性棕褐色着色反应.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显示,胰腺小叶间隙增宽,可见血管和扩大的淋巴管;胰岛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隙内可见大量脂滴样物质和胶原原纤维样结构.结论 胸导管结扎可导致胰淋巴引流障碍,引起胰淋巴管扩张,结缔组织间隙增宽,脂肪堆积,胰岛细胞间隙扩大,胰淀肽沉积等,这些结构变化可能影响胰岛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胸导管的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150具尸体(胎儿12具,小儿138具)上观察了胸导管的起始、走行和注入静脉的情况,根据观察的结果分为五型,综合文献讨论了它们的出现率、胚胎发生和临床意义。 1.正常型胸导管,在腹腔以单干起始,上行于胸主动脉右侧,注入左颈静脉系,即一般教科书所记载的类型,出现率为84.67%。 2.双干型胸导管,在腹腔以二干起始,上行于胸主动脉两侧,在胸部的不同水平两干会合,注入左颈静脉系,出现率为10.66%,未见到注入右颈静脉系的类型。 3.分叉型胸导管,在腹腔内以单干起始,沿胸主动脉右侧上行,在第六~四胸椎水平分为2支,分别注入左、右颈静脉系,出现率为3.33%。未见到沿胸主动脉左侧上行的类型。 4.右位型胸导管,在腹腔以单干起始,上行干主动脉右侧,注入右颈静脉系,出现率为0.67%。 5.左位型胸导管,在腹控以单干起始,上行于主动脉左侧,注入左颈静脉角,出现率为0.67%。  相似文献   

7.
胸导管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50具儿童尸体上,借助注射法观察了胸导管的构成、形态、注入静脉的位置及瓣膜的存缺等问题。1.左、右腰干及肠干的数目极大多数都是一条。肠干的注入地点有很大变化,注入胸导管始端的只有34.0%。左右腰干的汇合是恒定的,故胸导管的始点以在左、右腰干汇合处为宜。始点多位于第1腰椎处,位于第12胸椎以上的有30.0%,在此情况下,胸导管便不具有腹部。 2.乳糜池的出现率为56.0%。其形态可为纺锤形、锥体形、念珠形、梨形或菱形。3.局部性双胸导管共发现8例。出现岛者胸部有12例,颈部有6例。左胸导管出现1例。注入右侧颈部静脉的异常胸导管及与右淋巴导管间的吻合支均未发现。4.胸导管由右向左偏斜的位置多在第4及第5胸椎处。5.胸导管末端呈单干型者占多数(66.0%)。末端呈弓形者占82.0%,弓的顶点越过锁骨约1厘米,多数都在第6及第7颈椎处。胸导管的注入地点以左静脉角处较多见(48.0%)。6.左颈干注入胸导管的占60.0%,左锁骨下干注入胸导管的占52.9%,左支气管纵隔干注入胸导管的占78.6%。7.胸导管具有瓣膜的共44例(88.0%)。瓣膜的数目以1个的较常见(22.7%),最多的可达19个。开口处具有瓣膜的占多数(70.4%),其次,以第6至第2胸椎处的瓣膜较集中。成对的瓣膜占59.0%,单瓣的只占41.0%。  相似文献   

8.
9.
在89具尸体对胸导管瓣膜的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观察。结果为:瓣膜的出现率为98.9±1.1%;形状为半月形,且以双瓣为主,占94.2±1.0%;数目在1~14个之间,平均为6.3±3.4个。瓣膜分布于脊椎C_7~L_1之间,但以胸导管颈部和上胸部出现较多(占78±1.7%),总的印象是其数目自下而上逐渐增多,这种分布规律可能与流体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胸导管引流的免疫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导管引流(Thoracic duct drainage,TDD)用于人体,始于1953年Bierman对10例白血病及其它肿瘤患者的治疗。1964年,Franksson等将胸导管引流作为一种免疫抑制手段成功地用于肾移植病人。此后,国外许多学者对胸导管引流的理论及应用作了大量的研究。胸导管作为整个淋巴系统的  相似文献   

11.
对55例中国成人胸导管另加65例胸导管胸段进行了观察和测量。1.乳糜池的出现率为54.5%,以纺缍形最多。根据三淋巴干汇合成乳糜池的形式不同而分为三型,其中以三干直接汇入池者最多(53.3%),无乳糜池者(45.5%)也可分为五种型式。2.胸导管的胸部以正常型最多(97.5%),另有双干型、分叉型和右位型各1例。3.胸导管颈段单干单开口最多,共39例。胸导管颈段弓形最高点以平第七颈椎平面最多(76%)。胸导管以汇入左静脉角占多数(56.5%)。测量了乳糜池的长、宽径和胸导管两端的口径,以及胸导管汇入处附近的大静脉的口径。  相似文献   

12.
<正> Pecquet(1651)发现胸导管之后,许多学者从不同侧面进行了研究。胸导管的损伤和胸导管回流障碍有关的疾患时可见到,过去以结扎胸导管作为主要的处理方法,存留一定的缺点。自从淋巴管显微外科技术被广泛应用之后,对于胸导管损伤和回流障碍有关疾病,可采用胸导管吻合或胸导管静脉吻合手术方法。胸导管显微外科解剖学的研究,对于胸导管显微外科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为此,我们进行了此项工作,提供有关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胸导管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胸导管变异已有报道,为了积累资料和临床颈根部、后纵隔手术、胸导管逆行造影、胸导管引流及胸导管与脑积水分流术等手术时,使临床医生了解胸导管的变异情况,现将我们在尸体解剖时遇到的一例报道如下:成年男性,胸导管的起始及胸下段走行正常。行至第四、五胸椎间水平,沿食管与半奇静脉未端之间转向左侧,继续沿食管左侧缘上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解剖一具中年女性标本时,发现左位型胸导管1例,现报道如下。显露脊柱下胸段左前方,切开壁胸膜后,在半奇静脉前方、主动  相似文献   

16.
男尸约3岁,死因不明,经解剖发见为右侧胸导管。 胸导管起于乳糜池,池长1.3cm、宽0.3cm,位于第1腰椎体的前方、其左前方为腹主动脉,右侧复被右膈脚,左、右腰干及肠干注入乳糜池。胸导管起始后,伴随腹主动脉同经膈肌主动脉裂孔上行入后纵隔。在胸部,胸导管行于奇静脉与胸主  相似文献   

17.
<正> 我们在今年年初指导学生局部解剖实习过程中,发现两例少年男尸具有右侧胸导管的变异,国内文献关于这方面的报导不多,为充实国人资料,现报导如下: 第一例解剖记录(图一) 男性,14岁,发育良好,死亡原因不明。左、右腰干和肠干在第一腰椎上缘处汇合成胸导管。胸导管的始端膨大,形成乳糜池。乳糜池位于第十二胸椎和其下位椎间盘的前方,它的左前方是主动脉,右侧被复膈肌内侧脚,其后,胸导管随主动脉同经膈肌主动脉裂孔进入后纵隔。在胸部,胸导管行于奇静脉与胸主动脉间,先后越过左侧肋间静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解剖操作时 ,发现 1例成年男性尸体的胸导管行程及注入部位变异 ,现报道如下。剖查胸腔后纵隔 ,约在第 12胸椎体前方左、右腰干与肠干汇合成乳糜池 ,该池为长梭形 ,大小约 7mm× 6mm× 2mm。起自乳糜池胸导管沿脊柱右前方行至第 5胸椎高度 ,不同正常行程而继续沿右侧上行沿右头臂静脉后侧达颈根部 ,发现胸导管向前先分为管径相近的两支 ,长约 18mm ,近颈鞘处又合成一干并绕行其后 ,再注入右静脉角 (见附图 )。胸导管全长 2 70mm ,直径 3mm。其行程中上段可见有数支小淋巴管从左上部分散注入。此外 ,也见右静脉角处有右淋…  相似文献   

19.
童屍、性别及年龄不详(因系上半身标本),胸导管起始部不膨大,位于第一腰椎体的前面,上行经主动脉裂孔,进入后縱膈,行于奇静脉与胸主动脉之间,肋间动脉的腹侧,约至第四胸椎的高处,转向右上方,行至第二胸椎体的上半部,经过右锁骨下动脉及右椎动脉前方,迷走神经右侧,作弱弓状转向外,以单干注入右颈静脉角。胸导管全长19.5厘米。自起始部上行不远处,发出一支短管,长约3.5cm,沿胸导管左侧上升,向上未见与主于汇合,可能就是半胸导管,这种情况,据著作中的记载,约占37%。其他附带的异常只表现在主动脉弓的分支上,这些分支,若从右向左,依次观察时,  相似文献   

20.
男性,约4岁,汉族,发育良好,死亡原因不明。胸导管起于乳糜池右侧,池长2.1厘米,宽1.5厘米,位于第一腰椎体和主动脉之间,右侧复被右膈脚。乳糜池由左腰干末端膨大而成,在胸导管起始部处乳糜池还接受来自胸腔的一条细淋巴干,此干起自右第九肋间隙处,全长有9厘米,在第十一胸椎前方有一淋巴结与之联结。肠干及右腰干直接注入胸导管。胸导管起始后列于椎体前面在奇静脉与主动脉之间上行经膈肌主动脉裂孔入后纵膈,先后越过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在第1—2胸椎处位于椎体右侧和上腔静脉之间,前面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