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调脂治疗方案对老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方法 连续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心脏科166例确诊为ACS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其中男性86例,女性80例,年龄80~88(83.8±2.3)岁,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84例(阿托伐他汀10mg/d+依折麦布10mg/d)和双倍剂量组82例(阿托伐他汀20mg/d)。随访1年观察2组患者的终点事件。结果 随访3个月时,联合治疗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双倍剂量组[(2.5±1.4)mg/L vs(2.1±1.5)mg/L,P=0.033],随访1年2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无统计学差异(23.8%vs 19.0%,P=0.473)。随访终点,2组患者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血管化治疗)、脑卒中和肌痛/肌无力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分析表明,联合治疗组患者心血管风险与双倍剂量组患者无明显差异(HR=1.12,95%CI:0.51~2.55,P=0.743)。结论 对于老老年ACS患者,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可以取得与双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近似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依折麦布治疗严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方法42例严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用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未达标的患者联合应用依折麦布(10mg/d),观察治疗12周后的血脂水平,并观察对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肌酸激酶(cK)的影响。结果服用阿托伐他汀后,全部患者的总胆固醇(TC)、LDL—C和甘油三酯(TG)均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上升,与用药前比较P〈0.01。联用依折麦布后,TC、LDL—C、TG进一步下降,与用药前比较P〈0.01,HDL—C虽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AST、ALT和CK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依折麦布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有更好的降脂效果,并提高降脂达标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长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对于高龄(≥80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及安全性. 方法 61例患者进入研究,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随访5年,治疗前后检测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及肌酸激酶等. 结果 56例患者完成随访,治疗前后比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降低(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P<0.05),空腹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血尿素、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STB)、结合胆红素(CB)、肌酸激酶(CK)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面积总和显著减少[(0.63±0.41)cm2比(1.07±0.67)cm2,t=2.118,P<0.05],而斑块回声积分显著增加[(2.67±0.52)分比(1.53±0.44)分,t=2.771,P<0.05],但内中膜厚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1±0.02) cm比(0.12±0.02)cm,t=1.528,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用于高龄(≥80岁)患者,长期治疗后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而且变成稳定的斑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预处理对PCI围术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具有典型稳定性心绞痛症状的患者156例,标准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他汀组78例(阿托伐他汀20mg/晚)与联合组78例(阿托伐他汀10mg/晚+依折麦布10mg/晚),治疗7d后行PCI,分别于PCI术前、术后8、24、48h和7d检测hs-CRP。结果与PCI术前比较,术后7d2组TC、LDL-C均明显降低(P0.01),且联合组术后较他汀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PCI术前比较,联合组和他汀组术后8hhs-CRP明显升高,术后24hhs-CRP达高峰(P0.01),48hhs-CRP处于升高水平(P0.01),术后7dhs-CRP无明显变化(P0.05);联合组术后8、24[(6.10±2.27)mg/L vs(7.08±3.78)mg/L]和48hhs-CRP水平明显低于同时间他汀组(P0.05),术后7d2组hs-CRP比较无显著差异[(2.02±1.35)mg/L vs(2.15±1.23)mg/L,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较阿托伐他汀单用对围术期急性炎性反应具有更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形成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抑制AS病变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将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高、低剂量组、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8只,给药第8周后全部处死。酶法检测血清脂质含量;比色法检测氧化指标一氧化氮(NO)、总抗氧化能力(TAC)及丙二醛(MDA);病理图像分析法测定主动脉AS斑块面积及其与管腔面积的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主动脉壁VCAM-1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apoE-/-小鼠比较显示:(1)阿托伐他汀(高、低剂量)可以显著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P<0.01),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1);(2)明显增加血浆NO及TAC(P<0.01),减少MDA的生成(P<0.01);(3)阿托伐他汀可减少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比值(P<0.01);(4)阿托伐他汀可下调VCAM-1的表达(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调节apoE-/-小鼠血脂代谢、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及下调主动脉壁VCAM-1表达,抑制apoE-/-小鼠AS病变形成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对老年冠心病、糖尿病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70例合并颈动脉硬化的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分为对照组(n=38,单用阿托伐他汀)及联合组(n=32,阿托伐他汀及依折麦布合用),疗程12个月.测定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指标,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及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0.01),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治疗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及hsCRP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对照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斑块Crouse积分明显降低(P均<0.05),颈动脉内径明显增加(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较,联合组治疗后颈动脉内径明显增加(P<0.05),CIMT、斑块Crouse积分明显降低(P<0.01).而两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CIMT、斑块Crouse积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能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sCRP水平进一步降低,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颈动脉硬化进展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临床试验证实阿托伐他汀降脂作用强于其他他汀类药物,其降脂作用与药物剂量有相关性,但他汀类药物剂量加倍后其降脂疗效提高非常有限,且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加呈线性增高,降TG及升高HDL-C作用相对贝特、烟酸类药物弱,故对混合型高脂血症的老年人,为提高血脂达标率,经常考虑联合用药,但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联用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烟酸缓释片(本悦)具有全面的降脂作用,为升高HDL-C水平最为理想的调脂药物,胡大一及Van等报道缓释烟酸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可以克服目前降脂治疗达标率低的弱点。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联合应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本悦治疗老年混合性高脂血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正>1概述冠心病是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首位疾病,它是由多重因素所致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其危险因素包括家族史、性别、年龄等不可控制性因素及高胆固醇血症、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可控制性因素两大类。其中血清总胆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脂肪细胞分泌白介素-6(IL-6)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兔14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胆固醇血症阿托伐他汀组和淀粉组,取皮下组织进行脂肪细胞培养,并行各组兔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面积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和脂肪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的水平。并检测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型受体(PRAR)γ mRNA的表达。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与淀粉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面积显著降低36%,与血浆IL-6的水平显著相关(r=0.906,P<0.01)。血浆IL-6的水平与脂肪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水平相关(r=0.849,P<0.01)。脂肪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水平与PPARγ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900,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兔血浆中IL-6水平,并可通过增加脂肪细胞PPARγmRNA的表达来抑制其分泌IL-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合并颈动脉硬化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仅控制血糖)和联合组50例(在控制血糖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晚),疗程为12个月。测定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相关指标、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检出率、斑块Crouse积分及颈动脉内径无显著差异;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IMT、斑块检出率及Crouse积分明显增加(P<0.05),颈动脉内径、血脂及hs-CRP水平无明显变化;联合组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IMT、斑块检出率、Crouse积分明显降低,颈动脉内径明显增加(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血清LDL-C、TG、TC、hs-CRP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0.05)。IMT、Crouse积分均与LDL-C、TG、TC、hs-CRP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对延缓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进展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和对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1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30例)及辛伐他汀组(31例),随访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经颈动脉超声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和斑块面积的变化,测血C反应蛋白、尿微量蛋白、血脂、生化指标的变化,记录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6个月后,颈总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辛伐他汀组治疗6个月后,颈总动脉IMT、斑块积分及斑块面积较治疗前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在6个月的随访观察期间,阿托伐他汀组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3.3%,辛伐他汀组为2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逆转粥样硬化斑块及抑制斑块内炎性反应、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中,阿托伐他汀较辛伐他汀可能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次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 CIN )的影响。方法121例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入阿托伐他汀组(60例)和对照组(61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入院后立即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对照组术前不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长期服用。术前及术后3天连续监测血清肌酐( serum creatinine, Scr)、血浆胱抑素C (cystatin C, Cys C )、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根据Cockcroft—Gauh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Ccr)。结果121例患者中21例发生CIN,CIN发生率为17.4%,阿托伐他汀组CIN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孤21.3%,P〉0.05)。阿托伐他汀组术后CysC峰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4±0.33)mg/Lvs(1.06±0.30)mg/L,P〈0.05];术后Scr、CysC较基线增高的幅度以及术后Ccr较基线降低的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10.8)μmol/Lvs(14.6±12.9)μmol/L,P〈0.01;(0.07±0.04)mg/Lvs(0.18±0.07)mg/L,P〈0.01;(6.1±3.7)mL/minvs(11.2±5.1)mL/min,P〈0.01]。阿托伐他汀组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峰值及较基线增高的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2±6.8)mg/dLvs(24.3±10.3)mg/dL,P〈0.05;(7.3±5.7)mg/dLm(14.1±7.5)mg/dL,P〈O.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预处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肾损害.对预防CIN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的作用机制。方法 16只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TC饲料饲养8周后,随机分为高TC组(继续饲以高TC饲料4周)和阿托伐他汀组(在饲以高TC饲料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5 mg·kg~(-1)·d~(-1)4周),每组8只。另选8只普通饲料饲养12周的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前、8和12周兔血脂和AFABP水平的变化;12周末处死兔,取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RT-PCR测定主动脉AFABP mRNA的表达。结果与高TC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兔12周时血清TC、LDL-C、AFABP水平和AFABP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高TC组、阿托伐他汀组斑块/内膜面积比分别为0、(75.80±8.21)%和(46.11±3.56)%,差异显著(P0.01);内膜厚度分别为(4.12±0.29)μm、(74.18±10.25)μm和(39.45±5.68)μm;内膜/中膜比分别为0.05±0.01、0.85±0.31和0.48±0.23,差异显著(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降低兔血清AFABP水平及主动脉AFABP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AS)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 (Calcium activatedpotassium ,KCa)通道变化及意义。方法  2 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S组和对照组 ,每组 10只。用酶消化法获取单个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通过膜片钳记录技术检测AS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KCa通道的活性 ,并在浴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Ca2 + ,实时采样记录通道的开放概率 (Po)、平均开放时间 (To)、平均关闭时间 (Tc)和电流幅值 (Am) ,以加钙前作为对照组观察上述参数的变化。结果 AS组KCa通道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AS血管平滑肌细胞KCa通道的活性明显增加 ,可能是AS血管发生代偿性扩张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尿激酶溶栓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SD大鼠48只,采用血栓栓塞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尿激酶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缺血3h给予阿托伐他汀或生理盐水,缺血4h给予尿激酶或生理盐水治疗。治疗前和缺血24h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缺血24h取脑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缺血24h神经功能显著改善[(6.5±4.3)分vs(12.5±4.3)分],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13.8±7.5)%vs(30.5±23.4)%,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尿激酶组和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及脑梗死体积降低程度更显著(P<0.05)。与尿激酶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脑梗死体积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组织有保护作用,阿托伐他汀与尿激酶联合治疗有进一步提高疗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固定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21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08例,初始剂型口服复方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1次/d;对照组109例,口服氨氯地平5 mg+阿托伐他汀钙10 mg,1次/d。4周后根据舒张压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治疗时间为8周,观察疗效和不良事件。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LDL-C、TC、T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降压、调脂疗效确切,安全耐受性良好。固定复方片剂可为患者提供治疗上的便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阿托伐他汀20mg/d)和观察组44例(阿托伐他汀20mg/d;普罗布考500mg/d,2次/d),治疗4个月后随访。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个月后测2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 2组治疗4个月后较治疗前TC、TG、LDL-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明显增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小(P<0.05,P<0.01);观察组治疗4个月后较对照组TC、TG、LDL-C、ox-LDL、hs-CRP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协同调脂、抗氧化及抗炎作用,其比阿托伐他汀单独应用能有效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阿托伐他汀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2年612月在我院门诊干部诊疗科就诊的老年患者128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64例(瑞舒伐他汀5mg/d)和阿托伐他汀组64例(阿托伐他汀10mg/d),共治疗8周。2组患者继续原发病的常规治疗,停用其他调脂药物2周,以减少对疗效判断的干扰。结果治疗8周后,瑞舒伐他汀组TC、TG和LDL-C下降幅度分别为25.9%、13.5%和33.7%,阿托伐他汀组下降幅度分别为22.6%、12.1%和31.4%,2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与阿托伐他汀组HDL-C上升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vs 3.2%,P<0.05)。2组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好,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5mg与阿托伐他汀10mg在降低TC、TG及LDL-C方面相似;瑞舒伐他汀可提高HDL-C水平,且在老年患者中两者安全性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