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对10例使用丁胺卡那霉素(AMK)的患者,在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动态观察了r-谷氨酰转肽酶(r-G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三种尿酶的变化,同时与血肌酐(SCr)变化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用药前后及与对照组相比SCr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三种原酶在用药3d后开始明显升高(p值分别小于0.01,0.01,0.05)。研究结果证明:尿酶变化可以早期反映紧实质性损害,动态观察尿酶变化可以判定肾损害程度及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凯时与胰激肽原酶及福辛普利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和肾功能正常的临床DN的疗效。方法将86例2型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凯时+胰激肽原酶+福辛普利)和对照组(福辛普利+胰激肽原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mA)、尿总蛋白(U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mA、Up、BUN、SCr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凯时、胰激肽原酶及福辛普利联合治疗早期DN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toll样受体4(TLR4)与髓样分化蛋白-2(MD-2)在肾脏损害不同阶段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两者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TLR4及MD-2在健康者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即时尿标本的白蛋白、尿肌酐.结果:4组受检者血清TLR4和MD-2的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4和MD-2分别与病程、FPG、TG、TC、LDL-C、BUN、SCr、UACR、尿白蛋白呈正相关(P<0.01),与HDL-C、尿肌酐呈负相关(P<0.01).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TLR4与MD-2显著升高,并参与了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4.
范燕  刘茹  王睿 《中国药物警戒》2010,7(3):135-138
摘要 目的:通过磷霉素与异帕米星联合应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感染的大鼠模型,观察磷霉素对异帕米星致大鼠肾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笼皮下埋植法建立大鼠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体内局部感染动物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组(异帕米星300mg?kg-1)和联合用药组,每组6只;采用腹腔给药,分别检测给药前,给药2周和4周时,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量(UPD)、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4周时处死大鼠做肾组织病理标本光镜及透射电镜(TEM)观察。结果:随给药时间的延长,异帕米星组和联合用药组的SCr、BUN及NAG酶水平均增高。4周时联合用药组的SCr、BUN及NAG酶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异帕米星组与对照组、联合用药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4周时的肾组织光镜观察和肾组织透射电镜观察显示:联合用药组的肾损害较异帕米星单药组显著减轻。结论:研究发现磷霉素可减轻异帕米星致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3例AOPP患者依中毒程度分为三组,其中轻度16例、中度22例、重度15例,分别对血胱抑素C(Cys-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尿蛋白定量及尿肌酐进行测定,并与4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53例AOPP患者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尿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水平的变化可作为判断AOPP肾小球和肾小管早期受损的指标,较血BUN、SCr、敏感,对AOPP早期肾损伤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奈替米星应用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2例患感染性疾病的足月新生儿,应用奈替米星7 mg/(kg·d)连用7 d为一疗程,并同时观察用药前后症状、体征、血常规、ALT、BUN、SCr及尿常规等变化。结果 本组治疗总有效率100%,治疗7 d痊愈24例(57.14%),好转18例(42.86%),无病情恶化病例,ALT、BUN、SCr结果示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仅个别病人用药7 d后出现微量尿蛋白6例(14.28%)及红细胞3例(7.14%)。结论 奈替米星治疗新生儿常见感染性疾病效果好,过敏反应少,肾毒性低,但对个别病人仍应注意尿常规变化,药物应用时间不宜过长。  相似文献   

7.
谢晓明  廖华 《贵州医药》2005,29(6):507-508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和尿微量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92例高血压病同时有尿微量蛋白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伊贝沙坦150mg/d组与300mg/d组,疗程4 周。观察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值及尿微量白蛋白(Alb)、尿免疫球蛋白G(IgG)、尿转铁蛋白(TRF)、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药物剂量的关系。结果(1)伊贝沙坦150mg/d组与300mg/d组治疗后血压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降压效果相似;(2)伊贝沙坦治疗后尿微量蛋白排泄明显减少(P<0.01),其中以300mg/d组作用更为显著。结论伊贝沙坦除具良好的降压作用外,还能明显减少尿微量蛋白的排泄,对肾脏起到保护作用;随药量增加,改善尿微量蛋白作用更为明显,但降压效果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分析胰激肽原酶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分析与临床意义。方法 将2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的变化及肾功能的疗效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UAE及肾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UAE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微量白蛋白尿下降更为明显(P<0.01);BVN和SCr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激肽原酶片治疗糖尿病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是目前治疗DN的一种较为理想的药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奈替米星应用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2例患感染性疾病的足月新生儿,应用奈替米星7 mg/(kg@d)连用7 d为一疗程,并同时观察用药前后症状、体征、血常规、ALT、BUN、SCr及尿常规等变化.结果本组治疗总有效率100%,治疗7 d痊愈24例(57.14%),好转18例(42.86%),无病情恶化病例,ALT、BUN、SCr结果示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仅个别病人用药7 d后出现微量尿蛋白6例(14.28%)及红细胞3例(7.14%).结论奈替米星治疗新生儿常见感染性疾病效果好,过敏反应少,肾毒性低,但对个别病人仍应注意尿常规变化,药物应用时间不宜过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病程的糖尿病(DM)患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C)含量,同时与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白蛋白(Alb)含量比较,探讨CystC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不同病程阶段121例糖尿病患者,同时测定尿中白蛋白及血清CystC、BUN、SCr、UA、β2-MG含量并与尿白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结果121例不同病程阶段糖尿病患者血清γ痕迹蛋白、β2-MG、BUN、SCr与尿白蛋白相关性分别为0.954、0.91、0.684、0.63呈显著相关。糖尿病病程<5年、6~9年、≥10年3组患者的BUN、SCr、UA、β2-MG、、CystC、尿白蛋白6个指标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ystC是一较理想的反映肾功能的血清标志物,建议在常规检测BUN、SCr、UA、β2-MG及尿白蛋白含量的基础上,联合应用CystC可更早地发现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糖精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疗效及尿微量白蛋白(UMA)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DN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降糖精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UMA)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UN、SCr、UMA及β2-MG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比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降糖精治疗早期DN的临床疗效显著,并有效降低BUN、SCr、UMA及β2-MG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6,(9):204-206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按肌酐清除率值将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早期肾功能损伤组)和对照组(肾功能正常组)。检测每组血清Hcy、Cys-C、24h尿微量白蛋白(24hm ALb)、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对Cys-C和Hcy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Cys-C、Hcy、24hm AL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和BU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C和Hcy为正相关。结论血清Cys-C和Hcy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患者肾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5例SLE患者MIF水平,同时检测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水平,健康体检者(15名)为对照,比较分析肾功能正常组与肾功能异常组、SLE活动组与非活动组间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SLE肾功能异常组MIF、尿m-Alb及SCr水平显著高于SLE肾功能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SLE各组CRP水平无差异,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SLE活动组MIF和CRP水平均高于SLE非活动组。SLE肾功能正常组内MIF与CRP呈正相关,SLE肾功能异常组内MIF与CRP、m-Alb、β2-MG均呈正相关;m-Alb与β2-MG呈正相关,BUN与SCr呈正相关。结论 MIF水平变化与患者血清CRP及肾功能恶化程度一致,其参与SLE患者肾损害过程,MIF的监测对判断SLE肾损害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1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组和联合用药组,各70例。ACEI组单独使用贝那普利,联合用药组在使用贝那普利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出量(UAE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结果 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大于0.5 g/24 h,UAER下降大于38.77μg/min,都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联合用药组疗效明显优于ACEI组(P<0.05)。结论 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比单独使用贝那普利疗效更好,且胰激肽原酶片还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载脂蛋白、脂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心肌酶的变化.方法 对96例(DM)糖尿病患者和正常96例体检者的血脂、载脂蛋白、脂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心肌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M组和体检组血脂增高者分别为42例(43.8%)和21例(21.9%)、载脂蛋白、脂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心肌酶测定结果,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明显高于体检组.结论 治疗2型糖尿病同时,密切观察血脂及心肌酶的变化,以便早期发现DM患者的脂代谢异常和DM合并冠心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尿NAG酶的影响。方法 13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个69例,两组均低盐低脂,低蛋白优质蛋白饮食,对照组予降糖、降压、改善循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静脉滴注。结果两组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尿NAG酶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尿NAG酶予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及尿NAG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高红梅 《首都医药》2013,20(2):42-43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与金水宝中西药联合共同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6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基础上,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用胰激肽原酶、金水宝及二者联合应用三组。结果各组治疗前后对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白蛋白/尿肌酐(ACR)均有显著减少(P<0.01),但联合组优于单用药组(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与金水宝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优于单药组,延缓了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老年和糖尿病是造影剂肾病发生的高危因素,本试验的目的是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增强CT检查后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以及早期预测造影剂肾病的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到2011年10月在我院接受增强CT检查的年龄大于60岁、糖尿病史1年以上、无明显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共30例,患者均采用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ELISA法测定造影前和造影后24h、48hIL-18以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胱抑素C(CysC)。结果观察对象均无造影剂肾病的发生,造影后血IL-18与造影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24h尿IL-18、血胱抑素C升高明显,与造影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后SCr升高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IL-18是可以早期反映肾损伤的敏感指标,对造影剂肾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6,(17):17-19
目的观察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尿足细胞及肾小管相关指标的变化,以了解甲状腺功能减退对足细胞及肾小管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作为观察组(n=80),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80)。两组均监测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PCX)、尿白蛋白(AL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转载蛋白(NGAL)、尿可滴定酸(TA)、尿铵离子(NH4+)的含量,并对其含量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尿PCX/CR、ALB/CR均有所偏高(P0.05);尿NAG/CR、NGAL/CR均明显为高(P0.01);而TA和NH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足细胞及近端肾小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但远端小管损伤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刘光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5):79+81-79,81
目的 探讨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血肌酐(SCr)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NAG、SCr测定.NAG测定采用比色法,SCr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 观察组尿NAG水平明显增高,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SCr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增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G、SCr检测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