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晓玮  于晓芳 《山东医药》2011,51(37):57-57
患儿男,4岁。因发热、咽痛5 d,于2011年3月28日在当地镇医院就诊,查体发现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并有脓性分泌物,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给予青霉素静滴治疗5 d,患儿仍有低热、咽痛,伴有恶心、腹部不适。血常规:WBC16.67×10^9/L,N 0.41,L 0.59;肝功能:ALT 236 U/L,AST171 U/L,TBIL 34 mmol/L,TP 68 g/L,A 40 g/L。遂转入我院,入院查体:T 38.0℃,P 90次/min,R 21次/min,Bp 105/70 mmHg。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出血点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相似文献   

2.
患儿女 ,1.5岁。因发热 2 0余天 ,反复用药高热不退而入院。查体 :T3 9℃。双侧颌下及腹股沟均触及小枣大淋巴结 ,触痛不明显。咽峡部肿胀、充血、疱疹 ,扁桃体充血。心肺阴性。腹膨隆、软 ,肝肋下 3 cm、剑下 4cm,质地中等 ,触痛 ;脾左肋下锁骨中线 5 cm,质软 ,腹水征阴性。其它无异常。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 2 2 .9× 10 9/ L ,中性 5 .5 ,淋巴 84.1,单核 10 .4,血红蛋白 10 5 g/ L,血小板 12 7× 10 9/ L,异型淋巴细胞 10 %。肝功检查 :谷丙转氨酶 2 5 0 U ,谷氨酰转肽酶 116.5 U,碱性磷酸酶185 .7U,腹部彩超检查示肝脾均增大。聚合酶…  相似文献   

3.
病例摘要:者女性,32岁,住院号572。于1991年10月23日以发热、厌油、腹胀、乏力、尿黄1周为主诉入院。病人于1991年9月8日因卵巢囊肿破裂而手术,术中输血1200ml,术后40天出现全身疲乏,低热,四肢  相似文献   

4.
[摘要]?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合并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病例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儿童IM合并HFMD病例。患儿男,年龄为3岁8个月,因发热、皮疹入院。病原学检查结果: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早期抗原IgG 阳性,EBV VCA抗体IgM 阳性,EBV VCA抗体IgG 阳性,EBV核心抗原IgG 阴性。血清EBV DNA检测结果:1.31×105/ml。咽拭子HFMD病原体核酸检测结果:肠道病毒通用型定性检测阳性。血常规结果:白细胞计数20.47×109/L,淋巴细胞总数 18.03×109/L,淋巴细胞比例 88.1%,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测显示异性淋巴细胞约占20%。血ALT 248 U/L。肌酸激酶同工酶-MB 50 U/L,乳酸脱氢酶 576 U/L,AST 128U/L。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 105 U/L。诊断为 IM;HFMD;肝功能受损,心肌损害。患儿入院后予以头孢美唑抗感染、更昔洛韦抗病毒,同时给予护肝、营养心肌等对症支持治疗,住院治疗5 d,病情较前明显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巩固治疗,出院1周后复查各项指标逐渐回复正常,出院3周后复查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但是EBV DNA定量为 5.98×104拷贝/ml。该个案提示:对于临床上确诊为HFMD的患儿,如果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较高,分类里以淋巴细胞比例高为主,需警惕合并IM;另外如果患儿反复发热时间长,也需要警惕合并IM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sis,IM)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可伴有肝功能损害,现将我院1995~1998年收住院的14例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的IM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4例中男9例,女5例,年龄9~68岁,其中14岁以下7例,15~40岁5例,60岁以上2例,确诊时间10天以内8例,10~20天4例,超过30天1例。1.2 临床症状和体征 发热13例.热型不规则,热程多在10天左右,最长者达38天,热度高低不一,多在38~40℃之间;咳嗽5例,食欲不振、尿黄12例;体检有淋巴结肿大者8例(多为颈部,颌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皮疹2例(为粟粒样皮疹),咽红6例。肝肿大11例,脾肿大10例,有腹水者3例。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下简称IM)是病毒感染引起免疫学异常的一个典型疾病。EB(Epstein-Barr)病毒在本症的病因学中虽未完全肯定,但很可能是主要的原因。此病毒也可能是某些不伴嗜异性抗体增高的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的病原体。本文主要介绍IM的免疫学变化以及有关诊断及病因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蒋莎义  尹洪臣 《山东医药》2000,40(12):48-4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IM)主要是由 EB病毒( EBV)感染引起 ,目前认为巨细胞病毒感染也可致IM。该病不同于急性原发性 EBV感染。潜伏期 30~50天 ,儿童更短。起病时常有不适、疲劳、头痛、腹痛等前驱症状。80 %的患者有发热、咽喉痛及颈后淋巴结肿大。 1/ 3的患者有肝脾肿大 ;5%~ 10 %的患者可见皮疹 ,尤以 4岁以下患儿多见。神经系统表现多见于较严重的病例 ,常有抽搐、共济失调和僵硬等。本病最严重的合并症是脾破裂 ;神经系统可发生脑膜炎、横断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此外 ,可合并呼吸道阻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1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usmononucleosis ,IM )是由Epstein Barr病毒 (EBV)感染所致 ,小儿感染非常普遍 ,至 14岁时 ,几乎 80 %~ 90 %的人群都感染了这一病毒[1] 。现将我们所收治的 12 1例患儿临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我们自 1994年 1月至 1997年 12月 ,4年间共收治可疑IM患儿 2 0 5例 ,其中符合IM诊断标准[2 ] 12 1例。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2 ] 者 84例。 12 1例IM中男6 0例 ,女 6 1例。年龄 1岁 6月~ 8岁。二、临床表现持续发热 5d以上者 12 1例 (10 0 %…  相似文献   

9.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human herpes virus4,HHV-4),其感染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且多样,病情轻重不一,误诊率达69.2%,易误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颈淋巴结炎、肝炎、化脓性扁桃腺炎、急性肾炎、化脓性脑膜炎等[1-3]。  相似文献   

10.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5岁,因“发热伴恶心呕吐1周,发现肝功能异常1 d。”于2019年6月15日收入本院治疗。2019年5月至6月患者因经常出差、工作繁忙,时觉疲惫,经休息睡眠后可缓解。2019年6月10日与同事多人一起进食火锅,当日晚上即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6℃,伴乏力,咽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咳嗽咯痰,无鼻塞流涕,无尿频尿急尿痛,患者自行服用“百服宁片”,症状未见明显好转,2019年6月11日因体温不退自行服用“布洛芬片”后热退,恶心呕吐症状好转,2019年6月12日患者体温仍反复,且后背皮肤出现斑片状暗红色皮疹,先后于2019年6月13日、14日服用“布洛芬片”退热,体温反复。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发生于15~25岁的年轻人。大多数50岁以上者有过EB病毒感染的证据,从而对以后的再感染具有免疫力。少数老年易感者发生此感染时,诊断往往被延误。作者报告4例老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年龄58~71岁,3例男性,1例女性。由于年龄较大,且3例无脾肿大和显著淋巴结肿大,1例表现不典型,使诊断延迟。仅1例有显著淋巴结肿大。2例发生并发症。反复Paul-Bunnell试  相似文献   

12.
1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极易误诊。近年来 ,我们收治 36例该病患者 ,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0例 ,女 16例 ;其中~ 3岁 2例 ,~ 7岁 6例 ,~ 12岁 2 0例 ,~ 14岁 8例。临床表现为发热 32例 ,体温 39℃~ 4 0℃ ;淋巴结肿大 36例 ,多为前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12例年长儿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肿大淋巴结轻到中度压痛 ,不粘连 ;皮疹 5例 ,多为斑丘疹 ,于发病后 4~ 7天出现 ,消退后不脱屑不留色素 ,年龄越小的患儿越多见 ,咽部红、肿、痛及扁桃体肿大 2 0例 ;肝、脾肿大 2 4例 ,多见于小年龄儿 ;腹痛、恶心 12例 ;关…  相似文献   

14.
<正>1病例简介例1,患儿,女,4岁零3个月,以主因发热,咽痛4d入院。体温39~40℃,无寒战及抽搐。不流涕,无咳嗽、咳痰、气喘。食欲不振,未见呕吐、腹痛,腹胀,但是便秘。入院体格检查:热病容,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无口唇皲裂,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32岁.因发热50余天入院.患者50余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时间无规律,最高达39.4℃,伴有鼻塞、咽痛、全身肌肉酸痛,皮肤曾出现一过敏性红色皮疹.  相似文献   

16.
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1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病原为EB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情轻重不一,缺乏典型表现,易造成漏诊、误诊;因其可累及多脏器系统,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对IM的认识,我们对华山医院1998年至2004年收治的21例IM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8岁,发热伴恶心1 d,于2019年9月4日入浦东新区传染病医院。入院前1天,患者进食过期牛奶后出现发热,热峰41.5℃,腹泻1次,大便色黄,水样便,乏力,恶心,无呕吐,无腹痛。外院予以物理降温、退热、抗感染和保肝降酶等治疗无明显好转入院。否认传染病患者接触史。查体:体温36.5℃,神志清楚,精神稍萎。皮肤黏膜颜色正常,无皮疹,无出血点,无瘀斑,无肝掌,无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无巩膜黄染。咽部充血,两侧扁桃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脏肋下、剑突下未触及,脾脏左肋下2 cm可触及。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3.21×109/L,中性粒细胞3.21×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92.4%,淋巴细胞0.451×109/L,淋巴细胞比率18.1%,血红蛋白134 g/L,血小板计数103×109/L。C反应蛋白12 mg/L。肝功能:ALT 262 U/L,AST 172 U/L,TBil 13.3μmol/L,GGT 139 U/L,乳酸脱氢酶(LDH)293 U/L。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研究证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下简称IM)的病原体是Epstein-Barr病毒(以下简称EBV)。由于EBV特异性抗体测定已广泛应用于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因而对本病的许多方面有了新的认识。病原与流行病学 EBV与IM EBV属疱疹病毒群,系Epstein和Barr等从非洲淋巴瘤细胞培养中最先发现的。电镜下形态结构与此群的其它病毒相同,但抗原性各异。此病毒分离困难,但它能使无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与肾脏疾患间的关系,作者复习了Minnesota医院大学和学生健康服务处的记录以及过去25年的文献。自1970~1976年入该大学而被诊断为传单的共250例。其中单核细胞增多症斑试验或嗜异性滴度阳性者有128例。这128例中,蛋白尿(18例,占14%)和镜下血尿(14例,占10.9%)较常见;脓尿和管型尿分别占10例(7.8%)和3例(2.34%)。有2例(1.56%)发生肾功能衰竭,1例为20岁男生,系传单伴溶血性贫血和肾功能不全,经静脉输液和换血等治愈。另1例为23岁男性,发生尿毒症后即用血液透析获愈,住院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EB病毒 (EBV)引起的一种全身多系统损害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临床表现复杂 ,虽然近年来对该病的认识有所提高 ,但仍有部分病例误诊 ,现将我院1992年 3月~ 1998年 12月收治 16例误诊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例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1.对象 :16例中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 6~ 5 3岁 ,其中9~ 35岁 13例。2 .诊断 :本组 16例最后均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包括特殊血象、异型淋巴细胞大于 10 %、嗜异凝集试验阳性(效价大于 1∶6 4)、EBV IgM抗体隔周连续 2次阳性 ],并排除血液系统及其他感染性疾病后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