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优化大鼠胰岛分离纯化条件,为糖尿病胰岛受损的发病机制研究及胰岛再生的应用提供必要材料。方法胆总管原位灌注胶原酶V消化胰腺并分离胰岛后,比较经典不连续密度梯度Ficoll离心法和Histopaque1077密度离心法纯化胰岛的效果,其间观察胰腺灌注液体积及消化时间不同对大鼠胰岛分离纯化的影响,并对纯化后的胰岛进行数量、纯度和功能的体外检测。结果 Histopaque 1077密度离心法比经典不连续密度梯度Ficoll离心法可得到更多优质的胰岛(P<0.01)。两种方法获得的胰岛在高糖刺激下释放胰岛素的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灌注液之体积及消化时间对胰岛提取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结论 Histopaque 1077密度离心法简单易行且效率较高,有望成为纯化大鼠胰岛的首选方法,便于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大鼠胰岛的分离和胰岛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尔侃  杜成友 《重庆医学》2005,34(6):874-876
目的研究大鼠胰岛分离和移植的方法.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及不纯化的胰岛分离方法.用双硫腙(DTZ)法判定胰岛纯度,台盼蓝排斥试验评估胰岛存活率;SD大鼠胰岛制备物行同种异体胰岛移植后,动态检测受体血糖、胰岛素及C肽变化,并作移植部位形态学观察,以判定其功能.结果2次消化组胰岛收获量和纯度较单次消化组高,与不加甘油单次消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胰岛活率2次消化组显著高于单次消化组(P<0.05).在有效的免疫抑制方案下胰岛移植物能长期存活,有良好的胰岛素和C肽分泌功能,可维持正常的血糖;移植后2个月在汇管区可见较多形态完整的胰岛细胞.结论胶原酶2次消化和不纯化的分离方法,可获得较高质量和数量的胰岛移植物,且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
大鼠胰岛的分离和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获得足够数量和较高纯度大鼠胰岛的分离和纯化方法.方法 采用V型胶原酶灌注消化法分离成年大鼠胰岛,Ficoll 400非连续密度梯度法纯化胰岛.双硫腙(DTZ)染色鉴定培养的胰岛细胞,锥虫蓝染色检测细胞活性.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评价胰岛细胞的功能.结果 分离纯化后大鼠胰岛平均收获量为(480±30)IEQ,纯度大于90%,活性大于90%.在低糖和高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量分别为(12.28±0.89)mIU/L、(19.01±1.49)mlU/L,二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指数为(1.55±0.01).结论 胶原酶V逆行灌注消化胰腺和Ficoll400非连续密度梯度纯化法,可获得高纯度高活率的大鼠胰岛.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一种大鼠胰岛分离纯化方法。方法SD大鼠和Wistar大鼠共10只,以0.05%Ⅴ型胶原酶胆管灌注,经消化后用葡聚糖(dextran)不连续密度梯度法纯化胰岛。DTZ和AO/PI染色检测纯度及活性。结果胰岛收获量为(930±168)个,Ⅴ型胶原酶灌注及不连续密度梯度法可获得纯度高、活性好胰岛。结论以0.05%的胶原酶胆管灌注消化的方法可得纯度高、活性良好的胰岛。  相似文献   

5.
一种简易高效的大鼠胰岛分离纯化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21(2):129-131,F003
  相似文献   

6.
大鼠胰岛的分离和纯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改进分离与纯化方法,以获得较高纯度和活力的大鼠胰岛。方法:用改良的酶法分离、Dextran梯度法纯化大鼠胰岛。用DTZ法判定胰岛纯度;用AO/PI法判定胰腺存活率;用大鼠胰岛移植于STZ糖尿病小鼠法判定其功能。结果:雌、雄性SD和Wistar大鼠间胰岛形态无明显差异。Ⅴ型和Ⅺ型胶原酶对大鼠胰岛分离效果相似;分离以0.1%胶原酶分次消化、作用30min为宜,细胞存活率达90%。纯化用22%—16%—14%—9%梯度所获得胰岛的纯度>90%。胰岛移植于糖尿病小鼠可使其血糖从移植前的(26.70±2.53)mmol/L降低至(13.98±3.92)mmol/L,维持2~3d。结论:所改进的制备方法可获得较高纯度和活力的大鼠胰岛。  相似文献   

7.
一种改良的大鼠胰岛分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寻找并建立一种改良的、实用可靠的大鼠胰岛制备和培养方法。方法 采用胰管内顺行灌注胶原酶溶液,静态消化,Fi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纯化胰岛,手挑法捡出全部胰岛。分离后胰岛在37℃、体积浓度95%O2和5%CO2下培养1周,通过测量培养液的胰岛素含量观察胰岛功能变化。结果 355~875个胰岛/胰腺,捡出后胰岛纯度可达:100%,活率≥95%。本方法制备胰岛体外培养后可以测出功能良好。结论 本法胰岛制备技术已趋于完善,效果满意,获得的胰岛体外培养后实验证明其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选择最佳鼠胰岛的制备方法。方法 采用不同的胶原酶消化法及不连续密度梯度纯化法。结果 Dextran法和Ficoll法分离纯化出胰岛细胞成活率无明显差异,且价格相差数十倍。结论 可以用Dextran纯化液替代Ficoll纯化液。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运用自动分离方法,测定了6例健康成人非正常死亡胰岛数目,为以后的胰岛细胞培养及移植奠定基础。本研究发现成人胰腺通过胶原酶适当处理后,获得的胰岛数目多,经过Ficol纯化后,胰岛纯度高,且其形态、功能保持完整,这为胰岛细胞移植提供了丰富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胰岛细胞分离纯化及体外培养方法。方法:胆总管内逆行灌注胶原酶Ⅴ,分次短时间消化胰腺,F ico ll 400间断密度梯度法纯化胰岛,所得胰岛进行培养鉴定。结果:大鼠胰腺消化后胰岛产量为1050±59个胰岛/胰腺,F ico ll 400纯化后产量为498±60个胰岛/胰腺,纯度可达70%,细胞存活率在93%以上,胰岛素释放试验显示高糖刺激后胰岛素释放量为低糖时的1.91倍,表明胰岛细胞功能良好。培养第13天,约有30%~40%胰岛存活,并具有完整的形态结构,胰岛素分泌量约降为最高值的30%。结论:该方法所得胰岛产量、纯度较高,功能良好,是一种较理想的胰岛细胞分离方法。普通培养条件适合胰岛的短期培养。  相似文献   

11.
用改良胶原酶消化技术和聚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将大鼠胰岛从胰腺分离,按Sun等的方法用海藻酸和聚赖氨酸等予以微囊化。每个微囊化和未微囊化胰岛体外培养每24h释放的胰岛素分别为63±42μu和69±42μu。7只链脲霉素诱发糖尿病大鼠不使用免疫抑制剂,接受一次性腹腔内移植(4.0~4.5)×10~3个微囊化胰岛后血糖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由19.4±1.6mmol/L降至7.9±3.4mmol/L)。每只受鼠每天的饮水量及尿量也明显下降。移植后血糖恢复正常的最长时间已超过222d,仍在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检测了离体大鼠胰岛在1.54或15.4tμmol/LT_3浓度下体外培养5天后葡萄糖诱发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表明,当培养液内葡萄糖浓度为11.1与22.0mmol/L时,葡萄糖诱发急相或慢相胰岛素释放,T_3(l.54μmol/L)处理组胰岛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提示高糖情况下,T_3对葡萄糖诱发离体胰岛胰岛素分泌有直接的延迟性抑制作用,而胰岛内胰岛素含量改变可能是导致葡萄糖诱发胰岛素分泌减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盐酸小檗碱对链脲霉素致大鼠离体胰岛B细胞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盐酸小檗碱 (Ber-HCl)对链脲霉素 (STZ)致大鼠离体胰岛B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用STZ(3mmol/L)造成大鼠胰岛B细胞损伤模型 ,采用新生大鼠胰岛离体培养方法 ,通过放免检测培养液中基础胰岛素分泌 (BIS)及 1h高浓度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 (HGSIR)水平 ,判断Ber -HCl对STZ致离体胰岛B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 :各浓度 (10、2 0、4 0、80 μmol/L)Ber -HCl组的BIS与单纯STZ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且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4 0、80 μmol/LBer-HCl组的HGSIR高于单纯STZ组 (P <0 .0 5 ) ,各浓度Ber-HCl组和单纯STZ组的HGSIR又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结论 :Ber -HC1对STZ致大鼠离体胰岛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改良一种分离肝贮脂细胞(Ito)的方法。结扎犬胆总管,制备肝纤维化模型;用 60 g/ L聚蔗糖校正比重为1.077的淋巴细胞分离液,使其比重为1.053,采用单层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犬纤维化肝贮脂细胞。结果:所获得的该种细胞在328 nm紫外光激发下出现自发荧光,呈desmin免疫组化阳性染色,电镜观察显示其胞质中有较多脂滴,细胞核形状极不规则。结论:分离所得的细胞为贮脂细胞;本工作简化了贮脂细胞的分离方法,使其既方便又经济实用,分离效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5.
在链脲佐菌素所致的8只糖尿病Wistar大鼠腹腔内移值免疫隔离膜包囊纯化初生猪胰岛,观察效果。移值后有效率为88%,完全援解率为50%,且缓解持续时间最长一只达180天以上。对照组无效。这证实我们所研制的免疫隔离包囊初生猪胰岛在异种移植过程中起到预期的抗排异反应,故可进入临床以治疗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原实验家兔骨髓幼红细胞岛中心巨噬细胞的超微结构形态计量研究。发现在急性低氧时期,该细胞内线粒体数量有所下降,线粒体平均体积增大,同时各级溶酶体数量平缓上升,但其平均体积急剧增大,其中次级溶酶体和残余体所占比例,随停留高原时间延长有增大趋势。细胞内粗面内质网体积分数增加不显著,上述细胞器结构和数量的改变提示,低氧对骨髓内巨噬细胞的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就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胰岛A细胞被选择性破坏后大鼠心率的变化,探讨胰腺A细胞和心迷走神经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皮下注射硝酸钴方法选择性破坏大鼠胰岛A细胞,并动态观察注药后大鼠心率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注钴后大鼠心率明显加快,并且在3、4、5天时心率加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坏胰岛A细胞后大鼠心率加快,该结果提示,在正常机体内胰岛A细胞能使心迷走神经的紧张性提高。  相似文献   

18.
我们体视学方法对高原实验家兔实验骨髓红细胞造血的形态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动物进行高原低氧环境后,血岛的体系密度(VV)和数量均有明显升高(P〈0.01),差别显著,血岛细胞层次有变薄趋势。改变主要发生在高原第一、三周。高原第八周左右上述变化有向平原组回落的真挚这与前期所做的实验家兔外周血红细胞计数等的研究结果相吻合。说明低氧通过机体调节系统能影响骨髓内经系造血组织,而血岛的体积密度数量的增加属于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鼠剑突软骨细胞的培养方法,以及多聚2-羟乙基甲基丙烯酸脂(poly-2-hydroxyethylmethacrylate,poly-HEMA)在培养过程中对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Wistar大鼠的剑突,用剪刀将其剪成1 mm3大小,加入0.25%的胰酶消化30 min,然后用0.15%的胶原Ⅱ消化3~5 h.将分离得到的细胞分别接种在预先用poly-HEMA包被的平皿和普通的平皿内,并将普通平皿的细胞进行差速贴壁.通过形态学及甲苯胺蓝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①从剑突软骨可获得大量软骨细胞,每克软骨可获得软骨细胞(3.1±0.5)×107个细胞,活性率为(95.2±0.3)%.②在普通平皿内经过两次差速贴壁得到的软骨细胞较纯,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率达90%.③软骨细胞在poly-HEMA包被的平皿内始终悬浮生长,且能长期保持软骨细胞的特性.结论 从剑突获得大量软骨细胞的方法是可行的,poly-HEMA能使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未经传代的情况下长期保持其生物学特性,为体外实验及组织工程研究提供优质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0.
Although cholecystokinin is localized within neuronal fibres of the pancreas, a physiological role for intrapancreatic cholecystokinin has not been identified. The strategy of this study was to elicit pure vagal stlmulatbx electrically, and to use specific receptor antagonists to idetxtify the mediators of exocrine pancreatic secretion. We conclude that vagal stimulation of the rat pancreas involves ganglionicand neurotransmission and release of acetylcholine and cholecystokinin from intrapanereatic, postganglionic fibres.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demonstrate a physiological role for intrapancreatic cholecystokin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