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经椎间盘中心平面的CT扫描图像上,对下腰段82个正常椎间盘(男49个,女33个)及相应平面后方之硬胶囊、椎管的矢径、横径和面积进行了测量,并用指数形式来表示前、后二者间各项指标的比例关系。通过与40个(男27个、女13个)膨出椎间盘的比较分析,发现硬膜囊面积/椎间盘面积、硬膜囊矢径/椎间盘矢径及椎管矢径/椎间盘矢径等三个指数在椎间盘膨出的诊断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经过腰椎间盘中心平面的CT图片上,对80例正常下腰段椎间盘及其椎管、硬膜囊的有关指标进行了测量,并对这些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硬膜囊矢径与椎管矢径、硬膜囊矢径与下关节突最大宽、椎间盘矢径与椎管矢径间存在高度相关,提示正常人上述3种结构间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本研究结果为一些椎间盘病变诊断指标的制定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成人腰椎管MRI几何测量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量腰椎管狭窄病人腰椎管径线和面积,并通过与无症状正常成人对照,确定其测量标准值,进一步评价不同测量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正常成人200例和腰椎管狭窄病人200例,行下腰段L3-4、L4-5及L5-S1水平MR I扫描。测量指标包括:矢状位椎管径矢、韧带间径、椎管面积、硬膜囊面积。各项数据均经过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对照组各项指标测量值在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之间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矢状位椎管径矢在不同椎间盘水平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韧带间径在不同椎间盘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④硬膜囊和椎管面积:L3-4与L4-5椎间盘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者于L5-S1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⑤狭窄组:与中央椎管狭窄密切相关的各项指标测量结果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⑥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矢状位椎管径矢、硬膜囊面积、椎管面积及韧带间径之间比较,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正常国人成人下腰段L3-L5椎间盘水平椎管各项径线及面积MR I测量指标,在不同椎间盘水平应有不同的界限值。研究发现椎管径矢仍是诊断中央椎管狭窄的良好指标,椎管面积和硬膜囊面积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供颈椎椎间盘与相应椎管及内容物关系的参考数据。方法:采用41例新鲜尸体制作横断层标本。选取40例正常MRI扫描图像与80例临床具有颈椎椎间盘症状患者的MRI扫描图像进行分析。结果:MRI正常组与椎间盘退行性变组在同一椎间盘层面积椎面积/椎间盘面积,椎管矢径/椎间盘矢径,硬膜囊矢径/椎间盘矢径等三项比值差异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CT扫描多平面重建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例55个间盘在完成横断面扫描后作多平面重建(MPR)。结果,突出椎间盘在MPR像上呈突入椎管、椎间孔及椎旁压迫硬膜囊,神经根及腰肌囊的软组织影,其纵径均高于椎间隙宽度。形态大致分成三型:Ⅰ型分2种亚型、ⅠA“铆钉形”27个,Ⅰa“图形钉形”10个;Ⅱ型“水滴状”11个;Ⅲ型“游离型”7个,4个Ⅰa型和2个Ⅱ型轴位误为椎间盘膨出。与神经根关系有:腋下型19个和腋前型28个。结论,MPR提供比横断面更丰富的解剖信息,更直观的视觉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曾令斌  王宸 《现代医学》2013,(6):367-372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潜式减压手术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方法: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10例诊断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例资料,均测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CT各项指标,包括L3/4、L4/5间隙潜式减压侧椎管面积、硬膜囊的横截面积、椎管矢状径、潜式减压侧的侧隐窝矢径、侧隐窝角度、椎间孔上下径、椎间孔矢状径及椎间孔面积;同时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手术前后各项CT测量结果及ODI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后各项影像学指标测量显示,术后L3/4间隙椎管面积(潜式减压侧)及硬膜囊面积平均扩大率分别为129%和66.5%,L4/5间隙椎管面积及硬膜囊面积平均扩大率分别为115%和51.3%,可见术后椎管面积、硬膜囊面积、椎管矢状径与术前对比均有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L3/4间隙侧隐窝矢状径平均增加2.40 mm,侧隐窝角度平均增加14.5°;L4/5间隙侧隐窝矢状径平均增加2.48 mm,侧隐窝角度平均增加13.9°;术后L3/4间隙椎间孔矢状径平均增加2.44 mm,椎间孔面积平均加大了60.12 mm2;术后L4/5间隙椎间孔矢状径平均增加1.75 mm,椎间孔面积平均加大了58.91 mm2。结果显示侧隐窝矢状径、侧隐窝角度、椎间孔矢状径及椎间孔面积较术前均有相应增加,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椎间孔上下径测量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ODI评分有明显改变,较术前平均降低了43%,临床腰腿痛症状缓解明显,行走能力得到改善。结论:单侧入路潜式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可行,术后复查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贾存玮  胡万鹏 《吉林医学》1999,20(3):152-153
为临床颈椎椎间盘病变的诊断提供依据,采用正常及颈椎椎间盘退行变CT扫描图像,进行径线、面积测量和两组对照分析。得到以下结果:椎管面积/椎间盘面积、椎管矢径/椎间盘矢径有显著性差别(P<0.05)。本结果说明:以上指标的改变作为椎间盘退行性变的诊断指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经椎弓根上1/3弓根上缘的CT扫描图像上,对111个(男78个,女33个)正常腰椎的椎管及相关结构进行了14项指标的测量,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椎管横径及矢径与椎管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为腰椎管狭窄的诊断提供了一些客观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颈椎管矢状径及截面积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颈椎不同位置时椎管内结构的变化,解剖颈椎标本8具。用灌石腊的方法测量颈椎矢状径及截面积的变化。结果:颈椎轻度屈曲时,椎间盘、黄韧带、椎板、硬膜、脊髓的形态与位置发生变化,但对椎管容积影响不大,中立位和自然屈颈位时椎管矢状径和截面积两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时,坐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的颈椎管特点。方法 选取2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实验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在颈椎X线侧位片上测量颈椎管中矢径和椎体中矢径,测量范围C3-C7节段,计算各节段的椎管指数(椎管中矢径/椎体中矢径),并统计两组中颈椎管狭窄(3个以上节段椎管指数小于0.75为颈椎管狭窄)的例数,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C3-C7节段的椎管指数均小于对照组(P〈0.01),其中C4-C7节段的椎管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颈椎管狭窄的发生率为45.8%(11/24),明显高于对照组12.5%(5/40),P〈0.05。结论 颈椎管狭窄是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仰卧位轴向负荷腰椎MRI检查对椎管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9例患者进行了常规仰卧腰大肌放松体位(PRP)和仰卧位轴向负荷(ACE)MRI检查,其中慢性下腰痛患者61例,坐骨神经痛19例,神经性跛行9例。[结果]与PRP MRI检查比较,89例患者中有38例(43%)55个椎间盘水平(21%)ACE检查发现硬膜囊面积明显缩小(〉15mm^2),L3/4水平硬膜囊面积平均缩小27mm^2,L4/5水平缩小30mm^2,L5/S1水平缩小28mm^2。ACE检查硬膜囊面积明显缩小多见于坐骨神经痛以及神经性跛行患者,分别达到68%(13/19)和78%(7/9),而单纯下腰痛患者相对少见,仅为30%(18/61)。89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PRP检查硬膜囊面积大于100mm^2或75mm^2而ACE检查后面积明显缩小,并缩小至100mm^2或75mm^2以下。另外ACE检查中还发现26例32个椎间盘水平椎间盘突出程度加重、12例16个椎间盘水平椎间孔狭窄、10例11个水平黄韧带增厚、3例3个水平小关节半脱位以及3例3个水平腰椎滑脱。[结论]与常规成像方法比较,轴向负荷MRI检查能提供附加有效信息,对诊断中央性椎管狭窄以及隐匿性腰椎滑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腰椎轴向负荷MRI检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估仰卧位轴向负荷腰椎MRI检查对椎管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9例患者进行了常规仰卧腰大肌放松体位(PRP)和仰卧位轴向负荷(ACE)MRI检查,其中慢性下腰痛患者61例,坐骨神经痛19例,神经性跛行9例。[结果]与PRP MRI检查比较,89例患者中有38例(43%)55个椎间盘水平(21%)ACE检查发现硬膜囊面积明显缩小(〉15mm^2),L3/4水平硬膜囊面积平均缩小27mm^2,L4/5水平缩小30mm^2,L5/S1水平缩小28mm^2。ACE检查硬膜囊面积明显缩小多见于坐骨神经痛以及神经性跛行患者,分别达到68%(13/19)和78%(7/9),而单纯下腰痛患者相对少见,仅为30%(18/61)。89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PRP检查硬膜囊面积大于100mm^2或75mm^2而ACE检查后面积明显缩小,并缩小至100mm^2或75mm^2以下。另外ACE检查中还发现26例32个椎间盘水平椎间盘突出程度加重、12例16个椎间盘水平椎间孔狭窄、10例11个水平黄韧带增厚、3例3个水平小关节半脱位以及3例3个水平腰椎滑脱。[结论]与常规成像方法比较,轴向负荷MRI检查能提供附加有效信息,对诊断中央性椎管狭窄以及隐匿性腰椎滑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磁共振成像(MR)与手术结果做回顾性对照研究。MIR对间盘突出最具特征性改变是髓核形态上的变化。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破裂、神经根受压及黄韧带肥厚与手术符合率分别为:98.2%,88.8%、46.4%及64.4%。突出间盘中变性的发生率为71%。并测量了有椎管狭窄的骨性椎管矢状径和硬膜囊矢状径,提出在MRI上硬膜囊矢状径≤10mm时可考虑有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三维CT(CT3D)技术分析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动力位下椎管容积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LSS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仰卧位及动力位下均接受CT容积扫描和3D重建。分析比较不同体位下及各节段椎管硬膜囊总体容积、段腰椎间盘中位硬膜囊横截面积、腰椎体中位硬膜囊横截面积、最狭窄节段硬膜囊径线、最狭窄节段距离等。结果 过屈位下总体容积最高,过伸位下总体容积最低,不同体位下腰椎管硬膜囊总体容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67,P<0.05)。仰卧位和过屈位下L1/2、L2/3、L3/4、L4/5腰椎管硬膜囊总体容积高于过伸位,过屈位高于仰卧位(P<0.05);同时不同体位下腰椎管硬膜囊总体容积随腰椎节段升高而降低(P<0.05)。过屈位下各节段腰椎间盘中位硬膜囊横截面积高于过伸位(P<0.05)。不同体位下腰椎体中位硬膜囊横截面积随腰椎体中位升高而降低(P<0.05)。仰卧位与过屈位、过伸位下腰椎管硬膜囊最狭窄节段横径、矢状径及腰椎管最狭窄节段骨性椎管前缘至硬膜囊前缘距离、硬膜囊后缘至骨...  相似文献   

15.
应用低毒低渗非离子碘水溶性造影剂Omnipaque对42例腰椎管造影并作腰椎动力学研究。摄标准侧位X线片,测量腰骶硬膜囊矢状径及其前间隙距离的变化。结果非腰椎病组(20例),从屈曲到伸展在L_(3、4),L_(4、5)椎间水平硬膜囊矢状径均值由大变小,L_5、S_1水平变化不明显,但在其椎体间水平略有增加;椎管狭窄组(11例),伸展位时在狭窄节段明显减少,屈曲时增大;椎间盘突出组(11例),突出的节段矢状径均值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坐位颈椎不同位置时椎管内结构的变化,解剖颈椎标本8具。用灌石蜡的方法测量颈椎矢状径及截面积的变化。结果:颈椎轻度屈曲时,椎间盘、黄韧带、椎板、硬膜、脊髓的形态与位置发生变化,但对椎管容积影响不大,中立位和自然屈颈位时椎管矢状径和椎管截面积两者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时,坐位是值得推荐的一种体位。  相似文献   

17.
颈椎管矢状径及截面积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颈椎不同集团时椎管内结构的变化,解剖颈椎标本8具。用灌石腊的方法测量颈椎矢状径及截面积的变化。结果:颈椎轻度屈曲时,椎间盘、黄韧带、椎板、硬膜、脊髓的形态与位置发生变化,但对椎管容积影响不大,中立位和自然屈颈位时椎管矢状径和截面积两者均无明显差异。提示: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手术时,坐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对腰椎椎管的研究提供临床参考资料。用220例整套成人骨骼的1100个腰椎,对腰椎椎管的横径和矢径进行了直接测量:腰段椎管的总均值,横径男23.6mm,女22.8mm;矢径男、女均为16.1mm;腰椎管矢径小于13.0mm为狭窄计18例共30个腰椎,其中29个腰椎位于L_3~L_5;连续二个以上腰椎狭窄的有9例.椎管横径与矢径乘积和椎体中横径与中矢径乘积的比值越小表示椎管矢径也小,这个比值在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成钢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5,15(3):478-478,480
手术证实腰椎间盘突出55例影像学表现,术前符合率CT为95.0%,平片为36.7%,平片征象以椎间隙后宽窄和椎体缘后翘及唇样骨质增生有重要意义;CT对定位定性诊断有较高价值,特征表现为(1)椎间盘后缘局灶性软组织密度块影,(2)硬膜囊前脂肪层变窄,消失及硬膜囊变形,(3)神经根受压移位或显示不清,CT直观揭示侧隐窝,关节突和椎管外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正常成人脊髓圆锥水平脊髓和硬膜囊矢径、横径的正常值范围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 5 6例正常成人行脊髓圆锥最大矢径横截面水平T1 WI横断面扫描 ,测量该处脊髓与硬膜囊的矢径、横径 ,计算其平均值、标准差及矢径与横径比、近似面积。结果 :脊髓圆锥最大矢径横截面多位于T1 2 椎体 (82例 ,5 2 5 7% ) ,脊髓矢径 (6 86± 0 75 )mm ,横径 (8 4 1± 0 88)mm ,矢横比 0 75~ 0 85 ,硬膜囊矢径 (1 3 2 6± 1 6 1 )mm ,横径 (1 7 5 8± 2 6 8)mm ,矢横比 0 6 5~ 0 80 ,各径线大小无性别、年龄和身高差异 ,脊髓与硬膜囊矢径成正相关。结论 :熟悉脊髓和硬膜囊径线的正常值范围对临床诊断髓内肿瘤与硬膜囊等病变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