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和副鼻窦良恶性肿瘤的CT特征,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筛选29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及副鼻窦良恶性肿瘤患者,对患者行轴位及冠状位CT平扫,17例行增强扫描。结果良性肿瘤9例,包括纤维血管瘤3例,乳头状瘤3例,骨化性纤维瘤2例,神经鞘瘤1例,恶性肿瘤20例,其中鳞状细胞癌11例,腺癌6例,黑色素瘤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横纹肌肉瘤1例。结论CT能确定常见肿瘤的部位、范围、周围组织及骨质受累情况,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鼻内窥镜的广泛应用及操作技术日趋成熟,我科自1997年~2000年应用鼻内窥镜治疗鼻腔及鼻窦良性肿瘤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12~67岁。其中血管瘤4例,位于中隔2例,下鼻甲2例;纤维瘤3例;乳头状瘤3例;筛窦囊肿2例;上颌窦囊肿6例。主要表现为反复鼻出血、进行性鼻阻塞、眼球突出移位、鼻部及头胀痛等。所有病例术前根据病史、体征、鼻窦X线片初步诊断为良性肿瘤。部分病例行鼻窦水平位及冠状位CT检查显示鼻窦占位性病变,但无溶骨性骨质破坏,术后病检确诊。  相似文献   

3.
CT在诊断鼻及鼻窦炎性疾患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鼻及鼻窦炎性疾患的诊断率,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保证。方法搜集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和鼻窦炎性病变患者50例,行CT轴位扫描15例,CT冠状位扫描35例,将鼻腔及鼻窦病变进行分析。结果鼻腔的CT检查,尤其是冠状位CT薄描,能直观地显示鼻及鼻窦的解剖关系及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中上鼻道息肉与各鼻窦炎关系密切,鼻息肉与黏膜肿胀均表现软组织影,除非鼻息肉呈结节状,否则单从CT影像上难以区别。结论中上鼻道息肉是各鼻窦炎症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冠状位CT扫描是在鼻窦疾患诊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副鼻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74例患者的副鼻窦16层CT薄层扫描,并行冠状位、矢状位、轴位的多平面重建。结果:多平面重建技术能精确显示副鼻窦及其相关的正常微细解剖结构与变异;174例患者中,发现单纯副鼻窦炎120例,副鼻窦炎合并鼻息肉18例,副鼻窦囊肿12例,副鼻窦癌3例,鼻骨或鼻窦及颜面部骨折7例,鼻咽癌4例,腺样体肥大6例,骨瘤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能够清晰显示副鼻窦及其邻近区域的解剖结构及病理变化,为经蝶窦颅内病变的手术治疗提供清晰手术路径,为鼻内镜手术提供了最佳的术前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上鼻窦的冠状位高分辨率(HRCT)对慢性鼻窦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我科2002~2005年160例患者的冠状位高分辨率CT进行分析,并与病理诊断对照,决定患者的治疗方案。结果:鼻冠状位高分辨率CT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准确性一致率可达96%。结论:术前影象学鼻窦冠状位高分辨率CT检查快速。简便,痛苦小,对于明确诊断,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颌骨及鼻窦软骨肉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骨、鼻窦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上颌骨病变3例,下颌骨和筛窦病变各2例,颧弓病变1例。CT表现:(1)肿瘤密度不均匀,6例其内可见瘤软骨钙化,呈斑片状,其中3例可见有小环形或弧形钙化;2例病灶内未见钙化灶。(2)肿瘤边缘不规则,浸润性生长,破坏邻近骨质。钙化明显的区域病变发展慢。(3)5例病人行强化CT扫描示病变不均匀轻度强化,钙化灶无强化。结论:瘤体内有小环状、弧形钙化,邻近骨质侵蚀性破坏,有助于诊断软骨肉瘤;CT可明确病变的范围,清楚显示内部组织结构,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由于 CT的普及应用 ,以及在上颌窦病变的诊断上优于普通平片 ,所以目前临床上倾向于用普通平片做筛选检查 ,而用 CT做进一步检查 ,笔者就临床经验粗浅的谈一谈上颌窦外伤骨折、炎症及良恶性肿瘤的 CT诊断。1 材料与方法采用德国西门子 SOMATOM CR型全身扫描机及美国 GE sytec30 0 0 i型全身扫描机。患者仰卧位 ,摆位时左右对称 ,基线为下眶耳线 ,扫描范围以上颌窦为中心 ,上至额窦 ,下至舌骨平面 ,层厚 4 mm(德国 CR型扫描机 )或 5 mm(美国 30 0 0 i型扫描机 ) ,若重点是了解薄的副鼻窦骨壁是否破坏 ,用层厚 2 mm(德国 CR型扫描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腔鼻窭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诊疗措施。方法:15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彻底切除肿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果:术后鼻内镜随访12—24个月,未见复发和恶变病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T1-3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安全、微创,能够有效控制术后复发,应作为T1-3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治疗方法,探讨鼻内镜手术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6月-2007年6月年收治的38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施行鼻内镜手术患者。结果38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完整切除肿瘤(其中6例联合上颌窦根治术),随访12-48个月,5例术后12个月内复发,其余33例在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肿瘤广泛侵及上颌窦内的T3级病变联合上颌窦根治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CT诊断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抽选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24例疑似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17年2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期间,所有患者均接受CT诊断,对其病理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CT诊断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24例患者经过术后病理学诊断,19例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5例为非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有3例患者的细胞生长较为活跃。其中小梁型患者13例,腺体型患者8例。小梁型的周边基底部位的细胞呈现栅栏状的形态排列CT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5.83%、80.00%、100.00%、0.00%、20.00%。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在CT诊断中有一定的特征表现存在,且检出率较高,但为保证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应当通过术后病理组织学进一步检查,以确诊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鼻内接触性头痛的原因和鼻内镜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43例鼻内接触性头痛患者进行CT、鼻内镜检查和1%地卡因及1%麻黄素试验明确诊断,根据患者的具体解剖变异不同,实行相应的手术方式,解除鼻内接触点。结果43例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有效率100%。结论对确诊为鼻内接触性头痛的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方式,解除病因,从而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我科于 1999年开展鼻内窥镜手术以来 ,采用鼻内窥镜联合上颌窦扩大根治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取得较满意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诊断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13例 ,男 11例 ,女 2例 ;年龄 31~ 6 7岁 ;病史 5月~ 10年。 11例为首次诊断 ,2例为上颌窦根治术后复发。上述 2例中 ,术后复发时间分别为 9月和 1月 ,13例均为单侧发病。鼻窦 CT扫描均显示鼻腔、鼻窦肿瘤占位。1.2 手术方法 :采用德国的 Wolf内窥镜手术器械和Olympus内窥镜影像系统 ,在静吸复合麻醉及气管插管下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咽癌及复发瘤CT影像学特点。方法对46例鼻咽癌早期(22例)及复发瘤(24例)患者进行CT影像学分析。结果 22例未出现转移患者中局限型3例(14%),上行型4例(18%),下行型12例(55%),混合型3例(14%)。复发瘤中鼻咽壁及咽旁16例(67%),颅底2例(8%),海绵窦1例(4%),淋巴结5例(21%)。其中5例为鼻咽壁及咽旁合并淋巴结转移者。结论鼻咽癌与复发瘤CT诊断主要为观察鼻咽腔改变。单纯常规CT技术诊断难度大,准确度和特异性较差,应结合临床症状、活检、18F-FDG PET和CT灌注技术加以辨别,综合提高诊断率。特别是伴纤维增生的复发瘤,更应结合18F-FDG PET和CT灌注技术,以早期确诊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别采用CT、MRI诊断和鉴别肾上腺良、恶性肿瘤,比较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均为东莞东华医院在2014年1月到2018年12月之间收治,回顾分析其CT与MRI影像学资料。以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结果为参照标准,分析CT与MRI定位准确率、定性准确率。结果:通过手术病理结果或穿刺活检结果确诊,8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中共检出良性肿瘤45例,恶性肿瘤35例。CT在肾上腺良、恶性肿瘤定位上的准确率与MRI相比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在肾上腺良、恶性肿瘤定性上的准确率与CT相比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与鉴别中,CT与MRI的准确率均较高,且各有优点,其中CT在定位诊断上优势更为明显,MRI在定性诊断上优势更为显著,所以建议在临床上结合CT与MRI进行诊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提升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X线平片及CT对骨样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8例患者均摄取正侧位X线平片,3例行CT扫描.结果:①X线表现:8例中有7例中间有透亮的"瘤巢",其中有4例瘤巢中心可见钙化或骨化,星"牛眼征".②CT表现:CT检查3例均见清晰瘤巢及周围骨质硬化,2例瘤巢形态呈"牛眼征".结论: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及X线、CT表现,骨样骨瘤不难诊断,但X线检查有其限度,选择CT检查是骨样骨瘤最准确的方法,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的CT表现,提高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临床与CT检查资料较全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周围性肺癌32例,结核瘤12例,球形肺炎5例,转移瘤4例,错构瘤2例,纤维瘤1例。结论 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一种很好的检查方法,对大多数孤立性肺结节都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副鼻窦炎即中医之鼻渊,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嗅觉功能明显减退、头痛等。体检见鼻黏膜及鼻甲红肿,面部副鼻窦区压痛明显。X线检查(柯华氏位片)或CT检查示;副鼻窦黏膜增生。本病临床十分常见,笔者运用中药重用黄芪治疗该病并取得了相当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 1978年 3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42例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别、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  42例患者分别行B超、CT和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其中良性肿瘤 19例以淋巴管瘤、肠系膜囊肿、平滑肌瘤为主 ;恶性肿瘤 2 3例以淋巴肉瘤、平滑肌肉瘤为主。肿瘤遍布空肠系膜、回肠系膜、结肠系膜和阑尾系膜。19例良性肿瘤分别行单纯瘤体切除术、瘤体 +肠段切除术、瘤体部分切除术 ;2 3例恶性肿瘤分别行单纯瘤体切除术、肿瘤根治性切除术、瘤体部分切除术、捷径吻合术。4例恶性淋巴瘤术后常规化疗。12例良性肿瘤患者中 2例分别存活 3年、5年 ,另 10例健在 ;11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平均存活 4.2年。结论 本病组织类型复杂 ,术前确诊率低 ,B超、CT和全消化道钡餐联合检查可提高其术前诊断率。本病不管良、恶性均应积极手术 ,对恶性肿瘤应尽量行根治切除 ;术中应高度重视肿瘤与肠系膜血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及鉴别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腮腺肿瘤患者60例,分别予以MRI、CT诊断,并对其影像学表现及鉴别价值进行对比。结果:60例腮腺肿瘤患者经MRI诊断的良性肿瘤患者43例,占比71.67%,恶性肿瘤患者17例,多呈浸润型增长,界限不清、形态不规则,侵犯邻近肌肉,占比28.33%,其CT诊断的良性肿瘤患者45例,多呈椭圆、类圆形,包膜较为清晰,呈膨胀性生长,界限清楚。占比75.00%,恶性肿瘤患者15例,占比25.00%,CT诊断下的良性、恶性肿瘤的形态、轮廓、密度及位置中与病理检查存在差异性,而MRI诊断下的良性、恶性肿瘤的形态、轮廓、密度及位置间差异显著(P0.05),MRI诊断与病理诊断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腮腺良恶性肿瘤采取MRI诊断的效果显著,且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安阳地区医院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胃肠间质瘤患者共46例,术前均施行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胃肠间质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结果,探究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间质瘤的应用价值。结果:46例胃肠间质瘤病变位于结肠1例、回肠2例、食管3例、空肠5例、十二指肠8例、胃27例。经病理诊断良性12例,交界性8例,恶性26例;以病理结果为对照,CT诊断胃肠间质瘤的准确率为91.30%。观察胃肠间质瘤的CT表现,其良性与交界性及恶性病灶在形态、大小、边界、密度、强化的占比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生长方式的占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为肿瘤病灶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