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 观察灭鼠效果和灭鼠后害鼠种群回升情况。为制订科学的灭鼠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1998-2002年对所设的3个样区农田害鼠防治情况的资料。分析灭鼠后害鼠种群的回升与鄱阳湖水情的关系和灭鼠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探讨防制对策。结果 春季一次大面积灭鼠后,第2年春季再次进行灭鼠前的鼠密度达到甚至超过上年灭鼠前的鼠密度;实施春秋两季大面积灭鼠,来年春季的鼠密度明显低于春季灭鼠前。结论 鄱阳湖滨农区灭鼠后害鼠的种群数量恢复快,每年全面灭鼠两次可有效控制鼠害。  相似文献   

2.
鼠类防治效果与鼠传疾病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重庆市2001~2004年鼠类防治效果,分析鼠密度与鼠传疾病发病率的相关性,寻找存在的问题,探讨控制鼠传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鼠类防治效果根据鼠密度、灭鼠率进行评价,鼠密度监测采用粉迹法,灭鼠率以灭鼠前和灭鼠后的鼠密度计算下降率;同时,以鼠密度的变化与鼠传疾病发病率进行相关系数分析。结果重庆市2001~2004年的灭鼠活动,基本控制了鼠密度,但与全国爱卫会灭鼠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每年的灭后平均鼠密度均超过3%,且每次灭鼠之后经一定时间鼠密度又迅速回升到原来的水平;除2003年外,灭鼠效果差,每年的平均灭鼠率均在80%以下。鼠密度与鼠传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发病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1086,0.3474,0.5784。结论重庆市在防鼠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缺乏有效的巩固灭鼠成果措施。由于近几年长期使用单一的溴敌隆灭鼠毒饵,可能是造成灭鼠效果差的一个重要因素。鼠密度与鼠传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当鼠密度增高时,鼠传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因此,巩固灭鼠成果,有效控制鼠密度是防止鼠传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1983年8月至1988年3月应用1%灭鼠宁苹果块、面条粘附毒饵在远洋船舶上的灭鼠情况。共进行10次灭鼠,有9次发现了死鼠。该方法灭鼠后找到死鼠与溴甲烷蕉熏除鼠后找到死鼠情况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4.
我市于1988年开展灭鼠达标活动,鼠密度已降至1.34%(鼠迹法)。经过两年的巩固,于1988年通过全国爱卫会检查验收(鼠密度0.22%),被命名为灭鼠先进城市。为长期巩固灭鼠成果,控制鼠密度回升,全市着重于巩固灭鼠成果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5.
1982年10月至1983年12月在济南东郊三个各150户左右的村进行了试验。灭鼠前及灭鼠后的每个月均用格粉板法进行鼠密度调查,其中一个村于12月中旬用大隆毒饵灭鼠,灭鼠率达99.28%,7个月内鼠密度一直很低,但经过一年鼠密度比前一年仍升高4.42%,另一个村于11月初用敌鼠钠毒饵灭鼠,灭鼠率为77.76%,5个月内鼠密度较低,经过一年比前一年上升了1.7倍;另一个村于8月份用敌鼠钠毒饵灭鼠,灭鼠率仅为55.65%,灭鼠后鼠的密度恢复得很快。11月和12月鼠密度分别仅比8月低34.73%和29.31%。作者分析了各有关因素后认为,在山东一年中最佳灭鼠时机为秋末冬初的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其他较好的时间为12月至来年3月,在这段时间内灭鼠效果较好,灭鼠后维持低密度的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开展有效灭鼠和观察鼠类控制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季度进行一次化学药物灭鼠,并用鼠夹法进行鼠密度监测。结果2003年10月灭鼠前捕鼠48只,平均密度为10.96%,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第一次毒饵灭鼠后鼠平均密度为1.53%,2004年至2005年监测密度控制在1.29%以下。结论化学药物防治能够有效地控制鼠患。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北京地区1985年开展大面积灭鼠后的鼠情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5年(灭鼠前)鼠密度为5.84%;灭鼠后的1986 ̄1993年城区鼠密度在0.08% ̄2.41%之间,近郊区鼠密度在0.22% ̄2.5%之间,远郊区鼠密度在0.9% ̄5.9%之间。提示要巩固大面积灭鼠成果,每年必须在春秋两季进行灭鼠,只有有效地控制远郊县鼠密度才能保持无鼠害城市标准。  相似文献   

8.
探讨大型超市灭鼠方法,为今后该行业灭鼠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粉迹法对超市灭鼠前和灭鼠后进行鼠密度监测,粘鼠板法灭鼠,鼠盒式投放0.005%溴敌隆鼠饵、顶棚采用0.5%敌鼠钠盐糊剂涂抹鼠类下降通道灭鼠。粉迹法灭前鼠密度为56.7%,灭鼠后一个月为0,灭鼠效果为100%。大型超市采用综合灭鼠方法,取得良好灭鼠效果。  相似文献   

9.
2003年蒙洼蓄洪区鼠情监测及灭鼠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蓄洪区鼠患情况以及采取灭鼠措施防止灾区出血热发生流行。方法以夹夜法调查灾区鼠密度,取鼠血、鼠肺标本检测鼠对出血热病毒的感染率,用溴敌隆毒饵灭鼠控制鼠数量。结果蓄洪后室内外鼠密度分别为11.1%和8.9%,室外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占82.4%,室内小家鼠为优势种占66.7%,室外还发现了鼠类天敌黄鼠狼和刺猬,室内鼠总感染率为0,室外鼠总感染率为31.25%,室外草垛灭鼠率为100%,室内灭鼠率为45.9%,2003年未发生出血热病例。结论2003年蓄洪区鼠密度低和鼠带毒率也低,较低的密度下难以获得较高的灭鼠率。  相似文献   

10.
灭鼠后黄毛鼠种群数量回升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灭鼠后黄毛鼠种群数量回升动态 ,为制订科学的灭鼠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1997~ 1998年设 3个大样区 ,每年用 0 .0 375 %杀鼠迷毒谷灭鼠 2次。灭鼠前和灭鼠后的每个月都调查黄毛鼠的种群动态。结果 :2~ 7月和 8~ 11月黄毛鼠的月均繁殖指数分别为 12 1.2 %和12 8.9%。在春种前灭鼠 ,即使灭效达 86.1%~ 92 .7% ,8月份的鼠密度便达到甚至超过灭鼠前。 8月份灭鼠时 ,若灭效在 82 .0 %以上 ,12月份的鼠密度未恢复到灭鼠前 ;如果灭效低 ,12月的鼠密度就会超过灭鼠前。结论 :灭后黄毛鼠的种群数量恢复快 ,因此每年要全面灭鼠 2次 ,且上半年和 8月份的毒谷指数要分别在 0 .5和 0 .6以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城镇不同生境鼠类密度和种群分布情况 ,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 2 0 0 2年金山区 14个街道 (镇 )在春季灭鼠前、后于不同生境各调查 1次鼠密度 ,对捕获鼠进行鼠种鉴定。 [结果 ]灭鼠前重点行业鼠密度最高 ,一般行业最低 ,灭鼠后外环境鼠密度最高 ,平均鼠密度灭鼠后较灭鼠前下降 77 91% ;小家鼠、褐家鼠为优势鼠种 ,黄胸鼠最少。 [结论 ]金山区外环境和城镇重点行业室内鼠密度较高。小鼠、褐家鼠为优势鼠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防止因水库修建和蓄水,造成生态环境改变、鼠类迁移,引起鼠传疾病的暴发、流行,对青海省黄河康扬水电站淹没区进行灭鼠,并对鼠密度、鼠种及其分布情况进行调查。方法化学药物灭鼠,鼠夹法调查密度、综合分析。结果灭鼠前鼠密度为7.55%,灭鼠后为0.84%,灭鼠率为88.87%,灭鼠工作取得预期效果,优势鼠种为食虫目。结论库区灭鼠的重点是耕作区和居民区,用溴敌隆灭鼠,适口性好,灭鼠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期持续应用抗凝血剂灭鼠对鼠类种群结构的影响。方法1988~2002年持续应用抗凝血剂灭鼠,同时逐年调查鼠类种群变化情况。结果大规模灭鼠前,试验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用敌鼠钠盐、杀鼠迷灭鼠后,小家鼠比例上升,成为优势鼠种;改用溴敌隆、大隆和鼠得克后,黄胸鼠成为优势鼠种,褐家鼠比例又明显回升。结论长期持续使用抗凝血剂能导致鼠类种群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市于1989年实现灭鼠一役达标,使鼠密度由10.6%降至0.6%,率先成为河北省灭鼠先进城市。为长期巩固灭鼠成果,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将鼠密度一直控制在不足为害水平,并为1997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打下坚实基础。1鼠种及鼠传疾病本市啮齿动物有4科8属1...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城镇不同生境鼠类密度和种群分布情况,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2002年金山区14个街道(镇)在春季灭鼠前、后于不同生境各调查1次鼠密度,对捕获鼠进行鼠种鉴定。[结果]灭鼠前重点行业鼠密度最高,一般行业最低,灭鼠后外环境鼠密度最高,平均鼠密度灭鼠后较灭鼠前下降77.91%;小家鼠、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黄胸鼠最少.[结论]金山区外环境和城镇重点行业室内鼠密度较高。小鼠、褐家鼠为优势鼠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防城港灭鼠达标五年后鼠密度及种群组成的调查结果。防城港1988年3月灭鼠达标,1993年3月调查:鼠密度夹夜法17.34%、粉迹法90.26%。已恢复到达标前的密度(t=0.73 P>0.05);褐家鼠、小家鼠是该港的优势鼠种,与灭鼠达标前相同。作者就该港今后鼠防工作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市在1983年以来大面积灭鼠的基础上.于1987~88年开展了创建灭鼠先进城市活动,使平均鼠密度由灭前的14.5%降至0.53%(夹日),粉迹法阳性率0.65%,有鼠房间0.16%。实现灭鼠达标。  相似文献   

18.
灭鼠后家鼠数量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灭鼠后家鼠数量恢复情况和规律 ,为制定灭鼠巩固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 0 .0 0 5 %溴敌隆毒米饱和投毒灭鼠 ,后逐月用粉迹法和笼夜法测定鼠密度。结果 :灭鼠较彻底、环境卫生条件好的住宅区 ,低鼠密度可保持 5~ 6个月 ,8个月后鼠密度即恢复到灭鼠前的水平。环境卫生差 ,鼠密度高的农村 ,仅通过毒鼠难以把鼠密度降到较低水平 ;即使通过连续灭鼠把密度大幅度降下来 ,但 1~ 2个月后又恢复至灭鼠前的水平。不同季节灭鼠效果有明显差异。结论 :灭鼠后家鼠数量恢复的速度与灭鼠率、环境卫生条件有关 ,即灭鼠率高、环境卫生条件好的恢复慢 ;否则 ,恢复快。农村灭鼠必须把毒鼠和改造环境结合起来 ,方能有效控制鼠害。  相似文献   

19.
灭鼠工作是一件防病保粮,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创建卫生城市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为此,我市自1986年以来,市区一年春秋两次和农村每年春季一次开展大规模的灭鼠活动,在历年灭鼠过程中,我市选用的灭鼠药物有磷化锌、溴代毒鼠磷、灭鼠灵、甘氟、敌鼠钠盐、杀鼠醚,氯鼠酮、氯敌鼠钠盐、溴敌隆、大隆等,这些鼠药交替使用,急性药物逐步淘汰,抗凝血剂逐步更新。在每次开展灭鼠活动时,虽然我们都十分强调注意安全,大力开展谨防鼠药中毒的宣传,但由于灭鼠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男女老幼,故仍很难避免少量鼠药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福建省灭鼠工作较有成效,各地的鼠密度都有下降。鼠传疾病发病率也有所下降,灭鼠先进地区逐渐增多。厦门港1985年即通过交通部、卫生部和中央爱卫会的鉴定,成为较早的“灭鼠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